?

滑縣2020年耕地質量監測主要做法與成效

2021-08-23 02:50趙冬麗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滑縣監測點耕地

趙冬麗

耕地質量監測是耕地質量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了解土壤肥力動態變化的重要方法?;h自1997年建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以來,不斷完善全縣耕地質量監測體系,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水平與效果,及時掌握耕地土壤肥力變化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對策、措施與建議,對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本情況

滑縣地處豫北平原,總面積1814 km2,耕地面積130 000 hm2,全縣土壤類型分為潮土、風沙土2個土類,5個亞類,10個土屬,35個土種。潮土是全縣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耕作土壤,占全縣土壤面積的97.6%,成土母質為黃河沖積物?;h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糧食種植面積186 666.67 hm2,糧食總產量在130萬t以上,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

二、主要做法

(一)多方籌措資金,建設耕地質量監測網絡

自1997年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在滑縣建立1個部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以來,滑縣認真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2008—2020年,滑縣依托測土配方施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促進化肥減量增效等項目的實施,在全縣建立了19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目前,滑縣共有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20個,完成了每6 666.67 hm2耕地至少建設1個監測點的目標任務。監測點的情況基本能反映滑縣的土壤養分、施肥水平等變化情況。

(二)強化技術培訓,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

滑縣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實行專人負責制,縣土肥站明確1名技術負責人,各監測點也明確1名技術人員負責監測點工作,每年定期對監測點技術負責人員及監測農戶進行培訓,使其養成作物品種、播種期、播種量、肥料用量、澆水及田間觀察等監測點田間作業情況記載習慣。同時,對監測點的執行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組織觀摩學習,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確保監測工作有序開展。

(三)綜合多方因素,保持監測點的穩定性

在新監測點設立時,滑縣綜合考慮土壤類型、耕作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環境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時參考有關規劃,將監測點設在遠離村莊、道路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有代表性的地塊上,以保持監測點的穩定性和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四)按照工作要求,進行監測點小區設置

滑縣嚴格按標準建設監測點,確保設施、標牌、小區建設標準化。目前,滑縣有7個監測點設置3個處理,分別為長期無肥區、常規施肥區和自然降雨區;有1個監測點設置5個處理,分別為長期無肥區、長期無氮區、長期無磷區、長期無鉀區、常規施肥區;12個監測點按要求設置2個處理,分別為長期無肥區和常規施肥區。常規施肥區直接采用相鄰大田的定點觀測,其他小區面積均為66.7 m2。除常規施肥區外,其他小區均用水泥板做成隔離小區,水泥板深埋70 cm,露出地面30 cm,在水泥板內側襯埋70 cm深的厚塑料布。2019年以來新建的監測點,長期無肥區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做圍擋,地下深埋50 cm,露出地面20 cm,以防止水肥串流。同時在監測地塊旁樹立監測點標示牌。

(五)實地觀測取樣,控制監測數據各環節質量

滑縣建立監測點時,監測點技術負責人調查監測點立地條件和農業生產概況,建立監測點檔案信息。同時按規定方法挖取土壤剖面,采集各發生層次土壤樣品,監測其理化性狀,并拍攝監測點剖面照片。

監測點建成后,在關鍵農時季節,監測點技術負責人深入各監測點對農作物的播種情況、田間管理、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產量結構等進行實地調查和指導。作物成熟期,嚴格按監測點試驗要求收獲取樣、晾曬、考種計產,及時整理數據上報監測點試驗總結,并在每年秋作物收獲后,小麥整地施肥前采集監測點各處理小區耕層土壤樣品進行化驗分析,確保監測點各環節數據的準確性。

三、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耕地質量狀況和變化規律

監測結果顯示,部級監測點與建點時相比(與2000年數據相比),耕地土壤理化性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0年間,常規區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長了73.5%,土壤全氮含量增長了11.2%,土壤速效磷含量增長了86.5%,土壤速效鉀含量增長了25.3%??傮w來看,滑縣土壤肥力有很大提高。但是長期無肥區由于連年不施任何肥料,土壤地力下降非常明顯。統計結果顯示,長期無肥區有機質由2000年的10.5 g/kg下降到目前的8.8 g/kg,下降了16.2%;全氮由2000年的0.93 g/kg下降到目前的0.55 g/kg,下降了40.9%;有效磷由2000年的9.1 mg/kg下降到1.5 mg/kg,下降了83.5%;速效鉀由2000年的65 mg/kg下降到目前的62 mg/kg,下降了4.6%。長期無肥區產量下降也非常明顯,前6年產量呈直線下降趨勢,以后呈緩慢下降趨勢。以小麥產量為例,1998—2004年每667 m2產量從285.3 kg下降至75.6 kg,降幅達73.5%,到2019年無肥區每667 m2產量僅為28.1 kg,下降了90.2%。

全縣監測結果與2019年相比,監測點常規區平均有機質含量、速效鉀含量較2019年略有增加,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與2019年基本持平??傮w來說滑縣土壤肥力穩中有升。

(二)農民施肥日趨科學合理

通過耕地質量監測點試驗,農戶切實看到了推薦施肥的產量和效益,逐漸改變了農戶單一施肥、過量施肥的習慣,調整了施肥結構,改變了施肥方法,農戶常規施肥日趨科學合理。

(三)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滑縣通過開展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能夠掌握耕地質量狀況和變化規律,及時發現耕地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與建議。如及時實施了補鉀工程和增微工程,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技術、作物秸稈還田技術,積極開展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對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猜你喜歡
滑縣監測點耕地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長三角典型農業區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與潛在生態風險評價
滑縣120急救中心集體獻血忙
濟南市細顆粒物(PM2.5)的時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我國嚴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滑縣“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動有聲有色
滑縣“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動有聲有色
滑縣表彰“最美郵遞員”
我國首次將耕地分等定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