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所得稅改革與居民消費

2021-08-23 04:26劉思涵張賽鴻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個稅居民消費稅率

劉思涵 張賽鴻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多年,高儲蓄、高投資與高出口的中國模式創造了巨大經濟活力。消費作為國民經濟的三駕馬拉車之一,其發揮的乘數效應對經濟增長起到主動力作用。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為解決需求不足問題,政府出臺過多項政策。然而,內需仍舊疲軟。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然而如何才能有效擴大內需呢①?

國際上,常采用減稅來刺激居民消費②。但是國情不同,國外的政策不一定適用我國。那么,減稅是不是真的可以刺激中國居民消費呢?

方松海等[1](2011)發現收入水平是增加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徐潤、陳斌開[2](2015)發現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過低。因此,按照此邏輯下,減稅,能增加居民收入,進而刺激居民消費。在眾多稅種中,個人所得稅與居民收入直接相關。2019年個稅改革相對于2011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又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因此,本文將以2019年稅改為基點,研究個稅調整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以期為個人所得稅改革與擴大內需提供更為豐富的可行性建議。

二、改革背景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消費率由1980年的49.99%降低到2017年的3839% ,降幅超10%③。圖1反映了近40年來的中國消費率變動情況。

繼歐債危機,英國脫歐局勢不明朗之后,我國與美國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另一方面,國內需求持續疲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依靠出口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模式受到挑戰。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立足點之一,而通過減稅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增加消費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何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稅制結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圍繞著通過提高免征額來減輕居民稅收負擔的話題一直是社會輿論熱點⑤。

個人所得稅制度隨時代變遷一共經歷了7次改革。個稅的費用扣除標準從1980年的800元提升至2019年1月1號正式實施的5000元⑥。起征點的上調將使得一些原本需要交納個稅的中低層低收入者從稅網中“脫離”。大量的低收入者不再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新個稅方案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對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等支出予以扣除。這實際是一種稅收優惠的擴大。新增的專項附加扣除將使得居民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對降低。這類似于間接對納稅群體進行財政補貼。

2019年的個稅改革,對居民部分類型收入實行綜合征收制。實現綜合征收制擴大了收入類型的合并效果。本次稅改后,歸入綜合征收制的收入類型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余各項仍然使用分類所得稅制。綜合征收制,加總所得相同的時候適用相同的稅率;不同的時候,當越過了稅率臨界點的時候,就會承擔不同的稅率。這大大提高了稅收的征管效率。

本次改革還對稅率級距進行了的調整,具體表現為,擴大最低檔及以上兩檔的稅率級距。以第三級距為例,修改前該級稅率為10%,對4500-9000 元的部分進行征稅,修改后該級應納稅所得額區間調整為12000-25000 元⑦。這使得部分原來需要納稅的居民,避免了進入較高的納稅層級,提高中低層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

從整體上來看,此次改革調高了費用扣除標準,擴大了稅收優惠力度。主要表現為減稅性質。以工資、薪金為例,圖 2刻畫了個稅改革前后,應納稅額變動情況。

按照減稅相對值來說,不同工資薪酬層次的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月收入在5000-15000元這一區間的工薪收入者獲益最大。其中,月收入為20000元是個人所得稅負節約的關鍵點,超過20000元,稅負節約趨于平緩。這說明本次的個稅改革能進一步降低個人的稅收負擔。

三、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分配效應

新個稅中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綜合征收制,為簡化分析,以此為例,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全年應納所得額的構成為:

應納稅所得額(稅基)=全年收入總所得-起征點-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個人所得稅的減稅政策可以從稅基式、稅率式與稅額式減免三個維度去考量,而本次個稅改革主要從稅基式減免入手。

(一)邊際稅率

個人所得稅稅率是累進稅率。即個人收入越多,稅率越高,對所得課征就越高。凱恩斯的邊際消費遞減理論指出,收入較低者的消費愿望大于收入高者的消費愿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有望提高消費。另一方面,個人所得稅通過課征較高收入者的收入,調低了他們的“高收入財富”,進而改善了社會的財富結構,低收入者的收入相對提高,進而居民總體消費得到提升。然而是否稅率設置越高越好呢?Mirrlees[3](1971)對最優所得稅制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最優邊際稅率曲線呈倒U型,即邊際稅率應先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升,到達某一臨界值時,應隨著收入的提升而下降,在一個極高的收入水平上課以零稅率,如圖 3所示。

Mirrlees的研究表明了對高收入者課以重稅不是改變改善收入分配的唯一方式。對高收入者課重稅將打擊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可能會降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

(二)免征額

免征額的最初出發點是考慮到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存條件。近年來,物價逐步上漲,人們維持最低生活的成本費用也隨之上升。因此,本次免征額的提高,符合我國基本國情與民生情況保證社會公平正義。居民如何確定免征額呢?楊斌[4](2006)從確定間接費用和生計扣除額角度出發,給出了具體的測算思路。

免征額對分配效應的影響并非總是正面的。一方面對高收入階層來說,免征額的提高調節有限的。另一方面,僅僅通過提高起征點來調節收入分配,會使得個稅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在維持財政收入不變條件下,其他稅種的課征將上升,最終稅負還會轉嫁到消費者。

(三)稅收優惠

個稅改革之前,稅收優惠并非完全以改善分配格局為出發點,更多立足社會政策。這樣一來,高收入群體可能會利用復雜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規避,有悖于公平。本次新增的專項附加扣除傾向了民生方面,更加切合了中低層收入者的實際。

四、消費函數理論

本次的減稅效果,最直接的體現是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通過梳理消費函數理論,將有助于識別個稅改革與居民消費的關系。

(一)絕對收入理論

凱恩斯認為,消費是當期收入的函數。消費的增加比例不隨收入增加而同比例變化,而是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減小。即著名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二)生命周期理論

Modigliani[5](1986)進一步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會從長遠角度考慮,假定其擁有的資源是一定的,那么在他的一生中,會將消費進行平滑。主要表現在,工作時進行積蓄,而退休之后則消費。由減稅而帶來的現期收入不會對消費產生較大刺激。

(三)持久收入理論

Friedman[6](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論。他認為收入可以被分解為兩類,一類是預期的持久收入,另一類是暫時性收入。而影響消費的是由持久收入決定,因此短期的、暫時性的收入不會對消費有較大的刺激作用。

(四)不確定等價

未來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性的存在又會誘發消費者產生儲蓄行為。Leland[7](1968)提出了預防性儲蓄理論。他認為人們會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進行儲蓄,并不會將收入完全消費。人們當前的消費行為因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做出反應,即未來情況的不確定性引發了人們儲蓄動機。儲蓄,這時候就相當于一個蓄水池,人們在預見要干涸之前,需要提前進行“蓄水”。

五、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消費效應

個人所得稅并不直接作用于消費,而是通過某些中介因素,如收入、分配格局等,進而居民消費。然而,減稅的收入能否引起居民消費需求的顯著增加?

實證方面也是觀點不一。王秀燕等[8](2019)研究了2011 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個人繳納個人所得稅減少能有效刺激居民消費。同時,個體戶家庭對個稅改革所減少的稅收負擔更為敏感,即更容易促進其消費。黃曉虹[9](2018)采用傾向值匹配方法,研究個稅改革對消費的影響及在消費結構上的再分配效應。結果發現,提高起征點可促進居民消費,但從消費結構上講,節約的稅額主要提高了低層次的消費結構。徐潤、陳斌開[2](2015)對個稅改革的消費刺激效果進行研究,基于實證分析結果,減稅政策對于提升工薪階層消費效果非常顯著。

然而,廖楚暉、魏貴和[10](2013)運用群組協整檢驗的方法對20年的宏觀數據進行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個人所得稅與城鎮居民消費的關系并不強烈。個稅減稅對城鎮居民消費效應并不顯著,即個稅減稅并不能高效促進城鎮居民的消費。李文[11](2011)對我國稅收負擔與城鎮居民消費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城鎮居民收入才是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稅收負擔過重確實會影響人們的消費,但是同樣地,其影響作用極其有限。張振卿[12](2010)對個人所得稅和居民消費進行實證分析后,發現個人所得稅并未真正成為制約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

在西方的理論方面,也存在多種分歧。李嘉圖等價原理表明,當居民預期減稅會導致政府赤字時,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政府會在將來通過的其他稅收方式來填補赤字,那么減稅額的邊際消費傾向將降低。即人們會考慮到未來的效用,短期的減稅對消費的刺激作用不大。Deaton[13](1991)提出的流動性約束消費理論認為流動性約束會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即人們會擔心自身的資產等難以在短期內變現,為了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資產,人們會增加儲蓄。同樣地,如果金融市場發展滯后,消費者借貸就容易受到限制,用于消費的資金減少,進而更傾向于儲蓄。

西方國家是暫時性的減稅政策,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具有永久性,國外關于個稅減免的消費效應的理論不一定適用于我國。由于國內學者的研究由于所使用的數據不同,方法不統一,得出的結論也不一致。本文觀點,減稅能夠刺激消費,但消費稅收減免不是等比例關系的。其次,減稅政策可能刺激消費支出,但也可能是人們出于預防性的儲蓄而將部分的稅款用于儲蓄??偠灾?,個人所得稅改革能夠提高中低層人們的收入,改變收入分配的格局,短期內還是有助于促進居民消費。

另一方面,減稅所帶來的收入提升不是影響個人消費唯一的因素。葉德珠等[14](2012)在消費文化對消費的影響方面進行了研究,實證檢驗了文化與消費關系。結果發現,消費文化能夠更好地解釋不同群體消費差異的原因。具體來講,儒家文化強調一種自我控制,因此,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人,其自我控制力就會越強,盲目消費的意愿不高。這也比較全面地解釋了我國居民儲蓄高的原因。此外,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將使人們更“放心”消費,不確定性的心理負擔下降。因此,也可以從此維度出發,考慮如何刺激人們消費。

六、結論與建議

盡管國內對個稅改革與消費的關系有不同的觀點,但有一點幾乎是肯定的,即減稅能夠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而收入與消費又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減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消費。所以,本次個稅改革調高了費用扣除標準,擴大了稅收優惠力度將正面刺激消費。不同的是,收入轉化為消費的比例是沒有確定的。同時,個稅改革對消費結構、消費層次、消費時間與消費人群會產生不同效果的影響。圖4反映了個稅作用與消費的路徑。

從實際的經濟數據來看,在2018年10月1日提高個稅起征點基礎上,2019年一季度,個稅改革累計減稅1686億元,人均減稅855元。其中,第一步改革翹尾減稅1540億元;第二步改革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3個月,新增減稅146億元,惠及4887萬納稅人,共有2000多萬納稅人因享受??壅叨鵁o需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兩步改革因素疊加,累計已有9163萬人的工薪所得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⑨。尼爾森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報告,報告顯示,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為115點,較上一季度的113點提升了2個點,接近歷史高位⑩。

隨著個人稅費改革不斷深化,并且社會保障體系日漸完善,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消費意愿也將隨之提升。此輪個人所得稅改革一方面使得中低層收入家庭整體稅負減輕,進而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了家庭生活消費的意愿;另一方面體現了稅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僅是對稅收負擔的減輕和收入的增加,而且通過子女教育、大病醫療、養老等專項扣除而引導的價值取向的改變。根據分析結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經濟,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減稅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消費,但長期來看,很難發揮主動消費的作用。減稅可以理解為一種財政補貼或一種財政支出,在財政收入一定或需增長的情況下,財政收入的減少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彌補。因此,通過發展經濟,絕對性提高居民的收入才是健康的發展方式。

第二,健全我國社會保障機制,增強人們消費預期,促使個稅減免的收入更多地轉化為居民消費。一個良好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可以減輕人們對外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大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方面的保障事業投入,降低人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消除消費的后顧之憂從而使得人們敢于去消費。

第三,調整起征點的同時完善最優稅制的設置,以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國內對貧富差距問題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如果進一步地,收入分配不公,會縮減居民的消費需求。當收入達不到免征額者增多時,免征額的上調也無法增加這一部分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即個稅改革增加一部分納稅人可支配收入,但增加的絕對額較小,財富依然會集中在金字塔的頂端。因此,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讓“想花錢的人有錢花”是減稅能夠有效擴大居民消費的重要一環。

注釋:

①資料來源:學習強國,https://www.xuexi.cn/fefbbf7f5712740e912a5eb4

3937e377/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

ba9caa.html。

②例如,2008年,為刺激經濟,英國公布了減稅經濟救助計劃,金額高達200億英鎊。2009年,美國實行了金額為2860 億美元的減稅方案。

③數據來源:世界發展指數(WDI),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china?view=chart。

④縱坐標為百分比,橫坐標表示年份。

⑤為了簡化陳述,本文將免征額、起征點和費用扣除標準這三種說法等價使用。

⑥2019年個人取得的綜合所得的起費用扣除為一年6萬。我國實行混合征收模式,經營所得起征點也有所提高,但出于簡化分析,本文以綜合所得計征方式為例。

⑦納稅區間以年綜合收入為標準,本文統一換算成以月為單位。

⑧圖表由作者根據改革前后的個稅級次表整理得到,其中假設專項附加扣除為4000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扣除項目??v坐標為應納稅額或稅負節約額,其中稅負節約=改革前應納稅額-改革后應納稅額。

⑨數據來源:人民日報,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4/24/nw.D110000renmrb_20190424_1-12.htm。

⑩數據來源:尼爾森Nielsen,https://www.nielsen.com/cn/zh/insights/news/2019/nielsen-chinas-consumer-trend-index-stood-at-115-in-q1-2019-nearly-reclaimed-the-previous-peak.html。

參考文獻:

[1]方松海,王為農,黃漢權.增加農民收入與擴大農村消費研究[J].管理世界,2011(05):66-80+187-188.

[2]徐潤,陳斌開.個人所得稅改革可以刺激居民消費嗎?——來自2011年所得稅改革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5(11):80-97.

[3]Mirrlees J A.An exploration in the theory of optimum income taxa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1,38(2):175-208.

[4]楊斌.論確定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綜合費用扣除標準的原則和方法[J].涉外稅務,2006(01):9-15.

[5]Modigliani F.Life cycle,individual thrift,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Science,1986,234(4777):704-712.

[6]Friedman M.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

[7]Leland H E.Saving and uncertainty: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In Uncertainty in Economics[M].Academic Press:127-139.

[8]王秀燕,董長瑞,靳衛東.個人所得稅改革與居民消費:基于準實驗研究[J].管理評論,2019,31(02):36-48.

[9]黃曉虹.個人所得稅改革、消費刺激與再分配效應——基于PSM方法[J].中國經濟問題,2018(05):25-37.

[10]廖楚暉,魏貴和.個人所得稅對我國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的影響[J].稅務研究,2013(09):59-61.

[11]李文.稅收負擔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J].稅務研究,2011(02):29-32.

[12]張振卿.個人所得稅、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實證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0(02):90-94.

[13]Deaton A.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No.w3196).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89.

[14]葉德珠,連玉君,黃有光,李東輝.消費文化、認知偏差與消費行為偏差[J].經濟研究,2012,47(02):80-92.

責任編輯 朱守鋰

猜你喜歡
個稅居民消費稅率
房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
小議個稅新政下年終獎的納稅籌劃
增值稅稅率正式下調16%調為13%
誰貢獻個稅最多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中國自7月1日起取消13%增值稅稅率
新一輪個稅改革如何更好地貼近民生
分類與綜合相結合個稅制度改革中起征點的變革思路
2011年將開始個稅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