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醫療糾紛視角下加強醫學生法制學習的重要性

2021-08-23 23:51涂雪兒
健康之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法律意識病歷醫患

涂雪兒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上演,醫患關系日益緊張,惡性傷醫事件層出不窮,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與此同時,隨著醫療環境的惡化、醫生執業風險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醫學生不再選擇進入臨床崗位。多項研究證實,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將大幅降低醫學專業志愿報考率及醫學生臨床崗位就業率。Lancet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從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中國僅16%的醫學生最終成為醫生。醫患矛盾的激化加快醫生流失速度已是不爭的事實。解開醫療糾紛結點,緩和醫患關系迫在眉睫。

醫療糾紛從產生原因上可分為因醫療過失產生的糾紛和因非醫療過失產生的糾紛兩大類。國內醫療衛生體制不完善、不良媒體的不實報道、患者醫學知識水平低下、部分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醫患雙方缺乏溝通等多方面因素對醫患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醫護人員在行醫期間是否依法執醫將直接影響醫療糾紛案件的判決結果。據調查,初級及以下尤其是工作時長在3年內的醫護人員是發生醫療糾紛的主要人群。因此,提高醫學生的法律意識,明確他們在執醫過程中的權利與義務,規避可能的醫療糾紛十分重要。

明晰易出現醫療糾紛的環節,提高醫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依法行醫,是有效預防醫療糾紛發生的重要途徑。醫療糾紛易發生在多個診治環節,如醫患溝通環節、病歷記錄環節、開藥用藥環節、術前術后環節等。在實習期間乃至正式上崗之后,醫學生應時刻熟記患者的各項權利,保護患者的知情同意權、人格尊嚴權、生命健康權等。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醫護人員應將患者病況、治療方法及潛在的治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履行應盡的法定告知義務。在入院實習階段,許多醫學生將重心放在學習治療方法方面,忽視了對病歷等重要醫療文書記錄規范的學習。在執醫過程中也常出現醫務人員因病歷記錄不準確、不規范而導致本可避免的醫療事故與糾紛發生?!夺t療事故處理條例》已明確提出,病歷的書寫與保存應當嚴格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要求進行,嚴禁涂改、偽造、隱匿、銷毀或搶奪病歷資料,且患者有權復印或復制相關病歷資料。在法律上,病歷更是作為司法機關判定醫療行為正確與否的主要證據之一。因此,應嚴格要求醫學生掌握病歷等醫療文書的書寫規范,避免因“記錄不全”而引發醫療糾紛。

醫學生終將走上醫療崗位,在校期間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也應掌握相關的醫學法律知識,盡量減少可避免的醫療糾紛。目前較多醫學院校已開設相關醫療法律課程,但均存在理論多于實踐,導致課堂枯燥,難以引起學生興趣,或脫離實際無法達到較好效果等問題。案例教學與情景再現有助于讓醫學生直觀感受學習醫學相關法律的重要性,臨床帶教老師的實踐指導也更有利于引導醫學生掌握與遵守醫學相關法律,依法處理醫療糾紛。將醫學法律知識教學融會于實踐之中,有助于提升醫學生依法治療及合理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是促進醫學生依法執醫的重要方式。許多醫學生在校期間忽視對法律課程的學習,認為學好專業課即可,沒有必要花時間學習掌握法律知識。在全民學法的當今社會,醫學生更應該認識到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醫療法制觀念依法行醫,從自身角度出發,改正對法律知識的錯誤態度,既要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又要兼顧法學素質的提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出色的臨床醫生。醫學院校也可邀請相關專業人士,選出當下有代表性的醫療糾紛案例,開展法律知識科普講座,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促進醫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醫療糾紛,掌握如何依法預防、解決醫療糾紛。

在醫療糾紛頻發、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今天,作為一名醫學生,在提高醫療救治水平的同時應不斷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用法律來約束、規范醫療行為,促進醫學秩序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病歷醫患
強迫癥病歷簿
“大數的認識”的診斷病歷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與法律意識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為何要公開全部病歷?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村醫未寫病歷,誰之過?
論公民法律意識對糾紛解決策略選擇的影響
一句“咱媽的病”讓醫患成為一家
解開醫患千千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