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結合感悟深 夾敘夾議情感真

2021-08-24 00:40丁苗
初中生學習指導·提升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阿廖沙通訊員外祖母

丁苗

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一段語錄,我們內心會受到觸動,會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當我們按照一定的章法把閱讀所得寫下來,便成了一篇讀后感。下面,讓我們一起賞析名家之作,品讀學生佳篇。

【名篇賞析】

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節選)

茅 盾

這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簡單: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人物兩個:主要人物,十九歲的團部通訊員;次要人物,剛結婚的農村少婦。但是,這樣簡單的故事和人物卻反映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通過那位可愛可敬的通訊員),以及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通過那位在包扎所服務的少婦)。這是許多作家曾經付出了心血的主題,《百合花》的作者用這樣一個短篇來參加這長長的行列,有它獨特的風格。恕我借用前人評文慣用的詞匯,它這風格就是:清新、俊逸。這篇作品說明,表現上述那樣莊嚴的主題,除了常見的慷慨激昂的筆調,還可以有其他的風格。

讓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作者把這兩者結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展的細節描寫獲得人物的印象;這些細節描寫,安排得這樣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時不一定感覺到它的分量,可是后來它就嵌在我們腦子里,成為人物形象的有機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作者寫團部的十九歲的通訊員帶引“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從“我”的眼中看這小伙子的外形時,有這么一筆:“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焙髞恚ㄔ谛≌f里,這是隔開一大段的故事發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時候),作者寫這位通訊員給“我”留下兩個饅頭,而自己回前線時,又描下這么一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边@閑閑的兩筆,前后呼應;這兩筆之間有兩千多字寫故事的發展也寫這位通訊員的風貌和性格,然而有了這前后呼應的閑閑的兩筆,可就把這位青年通訊員的天真、純潔、面臨戰斗而不緊張、愛好自然等等品性,異常鮮明地描畫出來。

又例如,作者寫“我”和通訊員分頭向老百姓借被子(準備給前線下來的傷員用的),而通訊員遇到困難(一家的一個少婦不肯借),“我”幫助他解決了困難以后,通訊員接了被子轉身就走,匆忙中他的衣服被門鉤撕破的當兒,又閑閑地插了這么一筆:“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夾了被子就走?!边@一筆卻直貫到故事的結束,當重傷的通訊員被抬到包扎所(他是為了救護一大群擔架員而犧牲了自己的),“我”去找了醫生來時,作者是這樣寫的:“等我和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就是先前要給通訊員縫好撕破的衣服的那一位,在借出被子以后也來包扎所服務了?!P者)正側著身子坐在他(通訊員)旁邊。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疫^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边@里,前后呼應的兩筆,有聲有色地而且有層次地寫出了一個普通農家少婦對于解放軍的真摯的骨肉般的熱愛;而且,這種表達熱情的方式——為死者縫好衣服上的破洞——正表現了農民的純樸的思想感情。

作者善于用前后呼應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細節描寫,其效果是通篇一氣貫串,首尾靈活。這種前后呼應的筆法,舉其顯著者而言,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紅底白花的新被子。特別是通訊員的被門鉤撕破的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三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上文都說過了,中間一次是寫擔架員抬了重傷員進包扎所,“我”聽得新媳婦一聲驚叫,急轉身去看時,“……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已變得灰黃。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用這樣的方法點明這個重傷者就是我們印象很深的通訊員,不但文字跌宕有力,而且喚起了我們的種種回憶——借被子,門鉤掛破衣服,卻又害臊,死活不肯讓人為他縫好。

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它是結構謹嚴,沒有閑筆的短篇小說,但同時它又富于抒情詩的風味。

【寫作借鑒】

茅盾這篇關于《百合花》的評論文章為我們寫讀后感提供了以下借鑒之處:

一、恰當概括,適當引述。寫讀后感時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自己感觸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對原文加以概括,間接引述。例如,選文中作者開篇就對《百合花》的故事情節進行了概述,后面的行文中對要闡述的內容進行了恰當的引述,然后展開評論,敘議結合,便于讀者理解。

二、讀感結合,突出“感點”。讀后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案小?,即讀后的感受?!白x”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升華。一篇成功的讀后感必定以“感”為重點。選文中茅盾先生重點圍繞《百合花》用前后呼應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細節描寫這一特點展開論述,結合“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等具體內容進行細致分析,讀感結合,以“感”為主。

三、聯系實際,融入真情。茅盾在《談最近的短篇小說》一文中聯系實際,表達了真切的閱讀感受,如“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聯系自己的閱讀積累,來印證或深化當前的閱讀感受,讓文章富有感染力。

【小試身手】

淚光里的《童年》

孔令釘

讀高爾基的《童年》,會悲傷,會心痛,會流淚。小說的開篇,阿廖沙的父親死于霍亂,母親悲痛欲絕,3歲的他卻還不懂悲傷。在他眼里,父親只是睡著了,這更讓我覺得阿廖沙可憐。小說最后一章寫阿廖沙與外祖母相依為命,他靠撿破爛掙錢,一戈比、兩戈比地交給外祖母??粗@些辛苦錢,外祖母流下了眼淚。讀到這里,我也陪著外祖母一起流淚,為可憐、堅強的阿廖沙,為慈祥、善良的外祖母。

這部作品里籠罩著悲傷,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處:一是阿廖沙與“好事情”的生離,另一個是阿廖沙與小茨岡的死別。

“好事情”是外祖父的一位房客。他專注于科學實驗,大家都不喜歡他做這些稀奇古怪、與掙錢養家無關的事,唯獨阿廖沙和他感情越來越好,深深佩服他的判斷力和洞察力,甚至因為一只貓不理睬“好事情”,阿廖沙還打了它。但是,外祖父容不下“好事情”,借故趕走了他。分別時,阿廖沙心里非常難受?!昂檬虑椤眲袼灰?,自己的眼淚卻從鏡片下撲簌簌地滾落。阿廖沙與“好事情”相處的美好日子,就這么結束了。

快樂、年輕、能干、友愛的小茨岡,死在了沉重的橡木十字架下。他臨死時的慘狀,讓我不忍心讀下去。小茨岡的生命在極其痛苦中一點點消逝,我也像阿廖沙一樣,強烈希望他能突然一聲吆喝,像一團烈火、一只燕子一樣舞起來,再一次為阿廖沙擋住抽打過來的枝條,再一次為阿廖沙做蟑螂拉的馬車。然而,他最終被無聲無息地埋葬了……

這樣的生離死別,讓我心痛流淚。淚光里的《童年》,滿含純凈的悲傷,滌蕩著我的靈魂。

點評

小作者圍繞“讀高爾基的《童年》,會悲傷,會心痛”這一感觸最深的點展開敘述,開篇便概述了《童年》中令人“悲傷”“心痛”的情節,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接下來選取《童年》中最典型的“生離”與“死別”事件進行品讀,讀感結合,行文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抒發真切的閱讀感悟。結尾的抒情議論與開頭巧妙呼應,使得文章結構嚴謹。

猜你喜歡
阿廖沙通訊員外祖母
高爾基的童年
父親的群星
理財雜志社2019年度優秀通訊員
回首,瞭望
那份溫暖,指引我們前行
“微宣傳”體系中通訊員隊伍的建設
散步
獵犬感冒
《上海企業 》編輯部召開通訊員工作會議
菊香依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