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及人物形象解讀的嬗變

2021-08-27 02:12李慶玉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是著名文學大師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通過對菲利普一家在貧苦線上垂死掙扎現狀的描寫,反映出了當時19世紀后半葉法國小市民家庭所處水深火熱的生活境地,以此來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主宰的嘴臉。在這部短篇小說入選我國教材的歷史中可以看出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的變遷,體現出了我國思想意識形態不同的風貌。

一、《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及人物形象解讀嬗變背景概述

莫泊桑是一位著名的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著“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在1883年所發表的短篇小說之一。

1920年《我的叔叔于勒》的譯本在我國出現。在建國后,很多地區都將《我的叔叔于勒》作為經典的名篇收入到了教材當中,而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教材是將《我的叔叔于勒》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范本。彼時把作品解讀為資本主義社會小市民的冷酷自私和拜金主義,由此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到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加速了融入世界的腳步,同時社會意識形態也開始逐漸顯現出自由開放的多元化格局,受到這一背景的影響,《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解讀也開始出現了更加多元的色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從政治角度去進行文章主題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是開始從人性的角度去進行人物形象的深度挖掘,這就決定了《我的叔叔于勒》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文章內容的解讀也會產生不同的差異,從我國不同時期對這一文章的解讀和持有的態度可以看出,中國社會意識形態在對待外國文學的態度變化軌跡上也凸顯出了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進步。

二、《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及人物形象解讀的嬗變

(一)建國初期對《我的叔叔于勒》的工具性解讀

1.以批判資本主義視角為主的主題解讀

在建國初期,《我的叔叔于勒》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時,中國的建設正處在前進的徘徊當中,人們的思想仍然受到左傾思潮的影響和鉗制,人們對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解讀也正表現出了撥亂反正的特點。

建國初期對語文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主題的解讀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唯一的。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其初衷大致是一致的,從1985年的初中語文教材教案當中的教學目的是:認識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造成靈魂被腐蝕、骨肉遭離棄的罪惡。使得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無其他”得到了形象的解釋。

通過這個篇目,讓學生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黑暗的、丑惡的,必定會滅亡,并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迸發出熱愛社會主義的豪情,無不凸顯出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當中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產階級資本主義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

2.以人物形象解讀凸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從人物角度去進行嬗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是愛慕虛榮的,是勢利和冷酷自私的小資產階級市儈形象,在相互幫助、重視骨肉親情的中國,在崇尚艱苦樸素的無產階級革命情操的年代,無疑是最為典型的資產階級形象,是必須受到無產階級批判的。

從這一角度去進行人物的分析可看出,文章后邊的情節中:從船長的口中確認了于勒的身份這一出人意料的結局,產生了極大的諷刺效果,是對人物愛慕虛榮、勢利的深刻諷刺,在這一時期,《我的叔叔于勒》解讀的主題是唯一化解讀。所謂的唯一化,一方面是對解讀是唯一的、固定的,沒有任何爭議,也就是說,《我的叔叔于勒》揭露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是冷酷無情的金錢關系,說明了資本主義的丑惡本質,而另一方面,是這一時期對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讀重點主要是集中在主題,人物形象的解讀是為了主題解讀所服務的,這樣的解讀是為中國共產黨努力改造中國社會政治目的所服務的,是當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斗爭的凸顯。

(二)《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及人物形象的開放化、多元化解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改革開放逐步開展。但其與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相比較來說政治變化是處于落后的狀態,是社會意識形態緩慢轉變的過渡階段,直到上世紀末,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領域才開始逐步的開放,于是對《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讀開始向開放和自由的方向發展,而且,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也逐漸向落后的生產力與不斷提升的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轉變。

1.主題與人物形象的開放性解讀

隨著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上世紀80年代到世紀末,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思維開始從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格局中跳脫出來,逐漸地將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政治功能淡化,使得人們開始重新的審視這篇文章,并在強調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知識、能力培養中開始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這一時期對《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讀開始進行文章主題及人物形象的開放化解讀。

在這個時期,對于《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主題和人物形象的解讀,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去進行分析。一方面,主要為資本主義社會當中異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另一方面則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苦辣。

資本主義社會當中異化的人與人之間關系,這也是這一時期較為流行的認知,主要是以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論述思想和理論為基礎,其提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溫情脈脈的面具,將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即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和冰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其它的關系?!?/p>

在小人物生活辛酸這一方面的解讀則是部分學者所提出的,其認為這篇小說的主題表現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從菲利普夫婦立場看,他們為什么不去認親弟弟于勒,首先是因為于勒占用了菲利普所應得的那份家產,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對于于勒這個弟弟是較為寬容的,但也正是由于于勒的這種惡行,將菲利普一家的生活導致貧困而無法自拔,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他們能夠擺脫貧窮生活的唯一途徑,是他們生活向往的精神支柱,在遇到無臉歸來、窮困潦倒的于勒時,菲利普需要考慮生活是否會因接回于勒而更加窮困,女兒是不是會失去好不容易得來的婚姻?這也是很多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們所經常面臨的選擇。

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關于主題與人物形象的看法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屬于傳統的,解讀看法是從社會學批判的角度,將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其基調是屬于批判的。而第二種則是屬于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所進行的人物形象解讀,對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狀況做出了分析和關注,這種解讀當中,批判與肯定并存。

2.主題與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讀

主題的多元化解讀:《我的叔叔于勒》主題的解讀逐漸向多元化角度發展,主要表現在人們逐漸從文章主題認識到,文中除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之外,同時也反映了小人物的心酸,另外,還包含了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以及對中下階層人物虛榮心的諷刺。其多元化解讀表現了多種方面,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讀,部分學者認為菲利普夫婦和娛樂的人性惡,也就是從人性角度去進行了多元化的解讀。從批判人性惡的角度對人物形象進行重新闡釋,人都向往美好的、豐富的物質生活,希望能夠富有,這是無可爭議的,但關鍵是如何進行對目標的達成,無論是19世紀的法國,還是處于21世紀的中國,要想不勞而獲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于勒則更多地是從人性每一角度去進行解讀,雖然于勒最初始品性存在缺陷,但卻并沒有因金錢惡魔而發生扭曲,但卻被金錢這個惡魔所毒害。在其富有時,能夠想到菲利普一家,“富則回去同享”,但后來落魄后“貧則默默忍受”。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于勒的品性確實有著缺陷的一面,揮霍、侵占,但它也有善良的一面,不愿意因自己的窮困而去拖累哥哥一家。

也有部分人從人文關懷層面去進行了人物形象的解讀,它們表達了對菲利普夫婦的同情,并且重新詮釋了菲利普夫婦的形象:“人想過更好的生活,有自己生活層面的理想,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值得贊許的”,不能因為其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就為他們帶上勢力和虛榮以及貪婪的標簽,他們也是時代的悲劇。

不同時代、不同時期對《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讀是不同的,《我的叔叔于勒》解讀的嬗變過程也是我國社會意識不斷變化的歷程,代表的是我國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思想的變化,體現出思想的積極超越與進步。

李慶玉,山東省巨野縣教研室教師。

猜你喜歡
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人物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想
大笨熊巴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