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問題研究

2021-08-30 20:42茍延峰袁柏林徐佳靜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城市融入社會心態新生代農民工

茍延峰 袁柏林 徐佳靜

摘 要:進入新時代,新生代農民工的整體社會心態呈現平和、理性的態勢。但也有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相對剝奪感、社會差異感、社會距離感、身份認同危機和對社會的不滿情緒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城市的心理認同,阻礙著他們實現城市化的和諧推進。為此,有效推進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進程、構筑新型農民工利益表達機制、加強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城市融入

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社會心態不僅關乎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與工作,而且對推進城鎮化進程和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眾社會心態,不斷加強社會心態服務體系建設。在“十四五”規劃中,首次提出“身心健康素質”的概念,并將其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共同作為社會進步指標的主要內容,以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

一、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的概念

社會心態是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它反映了特定時期內人們的信仰追求、精神狀態和整個社會的風氣。社會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人們的價值追求與行為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社會治理格局,離不開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關于社會心態的定義,學界從眾多角度給予了闡釋,普遍認為社會心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普遍存在于整個社會或某些特定群體中,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變化的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行為意向的要素總和??v觀新生代農民工這個群體,可以得出,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指的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參與城鎮化建設中對自身及周圍社會所持有的社會態度、情感體驗及認知等心理狀態。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是新生代農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心理基礎和重要條件。

二、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存在的問題

進入新時代,通過研究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狀況,筆者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與老一代農民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總體上呈現健康、積極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態。但是在部分領域的新生代農民工則存在一些消極和不健康的社會心態,甚至存在一些比較極端的社會心態。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典型的社會心態問題包括三種:相對剝奪感、社會差異感、社會距離感。

相對剝奪感是一種主觀層面的感覺和心理狀態。在我國社會變革中,社會利益格局變化與階層變化十分明顯,尤其是貧富差距的拉大,部分領域的待遇懸殊使得社會成員產生了相對剝奪感。就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受制度因素影響,他們在就業、收入、住房和社保等方面與市民相比處于劣勢地位。因而,他們更容易產生被剝奪感,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狀況。鑒于由社會結構所形成的用工制度、社保制度等壁壘一時難以打破的因素影響,這種相對剝奪感便愈發強烈,最終會讓新生代農民工形成一種反城市心態。社會差異感是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城鄉差異具有現實客觀性,進城前的新生代農民工以村民為參照群體,很難意識到這種差異,進城后他們的參照群體變為市民,此時便有了差異感。

社會距離感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之一。新生代農民工與市民之間的社會距離受到心理資本的影響,擁有積極心理資本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心態更為自信、樂觀,更愿意與市民保持一致和協調。另外,相關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明確表示不想改變農民身份的只是少數,而想改變農民身份的新生代農民工之所以想改變農民身份是因為這一身份給他們帶來了諸多不公平。相當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對這一問題的態度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如今農民的作用在減弱,或者可以說是農民身份的制度性意義在削弱。

三、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問題的成因解析

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化進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然而未能得到相應的待遇。在與市民的參照對比中,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距離感、社會差異與排斥感和相對剝奪感,他們的心理問題方面不容忽視。追根溯源,可以將上述心態問題的產生歸因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共服務差距大

公共服務是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提供保障。從目前狀況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極少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務。新生代農民工普遍面臨就業難、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社會保障難、文化娛樂難以及維護自身權益難“七難”問題。這也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獲得歸屬感低的原因之一。很多的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沒有歸屬感,從來沒有把它作為自己的家,認為自己只是城市的過客而已。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建設與發展雖然作出巨大的貢獻,但是城市并沒有給予新生代農民工必要的公共服務。

新生代農民工所享有的社會保障與他們的期望值相比,差距還相當懸殊。伴隨著諸多硬性條件的限制、生產生活中的多處碰壁,許多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強烈愿望失去了現實可能性,從而讓他們產生了較強的失落感,影響他們的社會心態,導致他們的社會認知、社會態度以及行為選擇出現偏差。況且,我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尚未形成,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居民身份統一、權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務制度體系也尚未建立。在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多方面新生代農民工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福利,并且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他們需要支付比城市居民更多的成本。

(二)身份認同出現困境

新生代農民工目前的處境是經濟轉型時期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農民工群體在為我國城鎮化進程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相應的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體系卻跟不上,使得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僅未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反而讓他們的身份處在一個尷尬的邊緣地帶,即所謂的“二元”身份困境。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雖然是農民身份,但是他們對農業生產活動不熟悉,在鄉村社會中處于邊緣的位置。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雖然在城市工作有融入城市的強烈愿望,但是他們在城市中難以獲得穩定的高收入工作,他們的身份仍然是農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

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具有了和老一代農民工不一樣的社會認同,他們是一群既無法融入城市又難以回歸農村的“沒有根”的人群。身份的困境,歸屬于尊重需求的缺失,使得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產生心理憂郁、失落、自我懷疑等種種不良情緒,易導致他們有暴力、報復等偏激行為傾向。

(三)維權意識不斷上升

《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占到了全體農民工總數的11.1%,這部分人群主要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不僅具有較高的學歷,權利意識也較強,與老一代農民工的逆來順受相比,他們更傾向于抗爭,善于運用法律武器、借助新媒體平臺等維護自身的權益。新生代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和維權手段有了極大提高。因維權引發的沖突和矛盾增多,使新生代農民工承受的壓力加大。此外,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沒有農村的繁重勞動經歷,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足,面對困難往往缺乏信心、選擇逃避或者另謀職業,導致他們社會心態不穩定,焦慮感較強,進而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總之,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新生代農民工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易產生消極的社會心態。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渴望建立幾個初級和次級的關系網絡資源,從而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有一定的情感支持。但現實社會缺乏這種網絡,導致新生代農民工產生一種心理寂寞感。同時,社會相應的疏導機構不完善,使他們的消極心理無法得到有效宣泄。物質上得不到滿足、精神上種種壓力又無法得到釋放,讓新生代農民工的消極情緒不斷爆發。

四、結? 語

新時代,我國社會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后現代主義思潮等西方價值觀的浸染程度加深,超前消費、拜金主義、求名逐利現象泛濫。新生代農民工作為具有更高追求的一代,他們非常向往城市的美好生活,但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性、保障機制不完善等現實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誘發了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問題的產生。由此,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樹立正確的社會認知,還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要構筑新生代農民工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公眾利益表達在國家社會治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引導人們通過利益表達機制表達自身訴求,是政府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應該履行的職責。因此,健全話語表達、心聲傾訴與意見反饋渠道能夠更好地讓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公眾的思想狀態、心理狀態與利益訴求。新時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增強。不僅是物質方面的需求,其他方面的需求也逐漸被激發出來,呈現出物質利益訴求與政治訴求、物質利益訴求與權利訴求相交織的態勢。新生代農民工權利訴求表達機制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會公平的實現,更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結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適時調整有關社會治理方面的政策,構筑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農民工利益表達機制,能夠有效暢通新生代農民工利益表達渠道。

第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特定組織機構與社會力量來幫助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心理問題,培育他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有計劃的社會心理監測、引導、化解和危機應急干預活動,改善他們的社會心態和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他們的歸屬感、融洽度。比如,建立農民工援助服務機構,解決農民工實實在在的難題,讓他們在參與城市建設的同時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第三,強化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對新媒體的青睞明顯超過七十年代的農民工。然而,新媒體環境下所營造的城市生活景象具有一定的虛幻性與理想化特點,這很容易誤導年輕打工者的個人價值取向,并使得他們對現實生活產生認知偏差。因此,政府需加大對諸如QQ、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監管與引導力度,加強對信息的審核力度,從而凈化網絡,極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環境。同時,電視、電影、抖音等音像作品是人們生活娛樂中所不可缺少的媒介,相關部門也應鼓勵和支持體現社會正能量、歌頌美好品德的作品創作。

總之,新生代農民工是一個自尊心較強的群體,他們多數不愿意被稱作農民工或者打工仔,而偏向于別人稱呼自己為外來務工人員或者新興市民。事實上,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是一種力量的覺醒。應該說,人們對新生代農民工日益表現出尊重的姿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論是老一代農民工還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對城市發展乃至社會發展的貢獻很大。不過,相當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認為城市居民對自己不夠尊重。這種社會心態如果無法得到消除,就容易使新生代農民工產生自我懷疑,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易導致他們消極怠工或者以更加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與不滿。因此,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要抓住新生代農民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他們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實現,同時又要暢通利益表達機制,堅持用新發展理念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在利益表達時面臨的問題,進而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參考文獻:

[1]許佳佳.城市融入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的困境及突破路徑[J].農村經濟,2015(04):93-97.

[2]成前,李月.教育水平、相對剝奪與流動人口健康[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0,36(11):26-35.

[3]蘇群,趙霞,季璐.基于剝奪理論的農民工心理健康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93-101+145-146.

[4]劉啟營.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心態及其影響因素[J].當代青年研究,2012(10):71-76.

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新生代農民工維權行動研究”(AHSKQ2016D65)

(作者簡介:茍延峰,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社區治理與社會發展;袁柏林,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在讀生;徐佳靜,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

猜你喜歡
城市融入社會心態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戶籍障礙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與對策
九一八事變后知識精英與東北民眾的社會心態
新媒體對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響研究
謠言倒逼“真相”?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改革思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農民的城市融入評價體系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