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謠言倒逼“真相”?

2016-11-24 21:56黃妍
2016年33期
關鍵詞:真相社會心態謠言

黃妍

摘 要:本文以某槍擊事件為例,分析謠言背后的社會心態,對于“謠言逼出真相”持否定態度。同時,對于謠言治理從個人、媒體、政府、法律四個方面提出建議,及時遏止謠言的產生與傳播,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謠言;社會心態;謠言治理措施

一、引言

現代社會是一個“沒有主體,但同時每一個人都是主體”的“個體主體性無限強化”的風險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個體的主體性愈發被強化?;ヂ摼W時代,人人都可以透過網絡發聲。然而,正因如此,網絡信息紛雜,大量虛假信息摻雜其中,這樣的網絡環境極易滋生謠言。廣大信息接收者個體對謠言信息的注意、認同、和推波助瀾,放大著網絡謠言的社會風險,使網絡謠言的傳播最終成為一種集體行為。人們通過網絡了解公共事件發生,這樣獲取信息的速度是任何一個媒介都無法比擬的。但是,公共事件引發輿論狂潮的速度一樣來勢洶洶。特別是當謠言漫布,挑撥公共情緒,綁架輿論之時,社會的穩定無疑會受到強烈的沖擊。[1]

二、某槍擊事件案例回顧

(一)事件回顧。2015年農民徐某帶著母親和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出行,在火車站與警察發生沖突,將自己女兒扔向警察,并搶奪警械槍支,被警察擊斃。事發后,事件雙方各執一詞,隨著事件的發酵、查證與信息披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引發關于民警用槍的合理性的爭議。同時,關于警察“槍殺截訪”的謠言也鋪天蓋地。后來,槍擊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民警李某開槍是正當履行職務行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及公安部相關規定。然而事件并不止于此。隨著事發當時監控錄像的公布,謠言得以澄清,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也得到了公眾的認可,但仍有個別網民質疑視頻的真實性,一些傳言和謠言仍舊不絕于耳。針對網民的種種質疑,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就此槍擊案4大疑點再次進行調查:司法鑒定顯示監控視頻未造假。

(二)謠言逼出假象。這一系列調查結果與此前網絡上各種風生水起的謠言大相徑庭。首先,此前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版本:死者是上訪戶,警察非法攔截上訪,故意槍殺上訪戶。這樣的謠言經過一些微博大V轉發之后,一時間引起網絡公眾的一片嘩然?!叭鮿萑后w”、“上訪”、“冤屈”這一系列的字眼湊在一起,無疑踩到了公眾同情弱者最敏感的神經。輿論被造謠者所誤導,個別網民甚至叫囂著要“警察償命”。

三、謠言背后的心態分析

隨著相關部門以及官方媒體調查結果的公開,輿論開始大規模反轉。網友開始理智看待這次槍擊事件,思考警察開槍的正當性,而之前的種種謠言也不攻自破。然而我們仍需思考,在這樣一個公共事件中,當調查結果還未公布之時,是什么原因造成謠言的泛濫成災,這些謠言背后存在著怎樣的社會心態。

除去成名、利益的驅動,以及一些借由公共事件抨擊政府、體制、煽動輿論的不法分子,普通公眾傳播謠言的背后主要體現了以下幾種心態:

(一)泛化的弱勢群體心態。弱勢群體的心態在網民中蔓延,許多人越來越覺得自己也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他們為弱勢群體發聲,從弱勢群體面臨的困難中找到“共鳴”。因而,對于“上訪”、“冤屈”這樣的詞匯格外敏感。而許多事件的當事人或是網絡推手,正是利用網民的這種心態,編造各種各樣的謠言吸引眼球,凡是打上“弱勢群體”標簽的謠言,總能得到迅速傳播。

(二)積壓的正義感與同情心。網絡的隱匿性使得風險大大降低,他們更無法對非正義的事情視而不見,每當非正義事件發生時,他們總是盡最大努力伸張正義,為弱者發聲。然而這樣積壓的正義感有時又是盲目而缺乏判斷力的。同情心使得人們在內心已有情感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理智的判斷造成很大的影響。[2]看到事件中“弱勢一方”,內心的天平已有傾向,對于事實真相,卻少了尋根問底。對謠言鑒別能力的弱化為謠言的廣泛傳播進一步推波助瀾。

(三)盲目從眾與責任分散。人們在表達觀點時,如果看到自己所支持的理論,就會積極地參與討論,這種觀點就會得到迅速的擴散,而反對的觀點會保持沉默,或是少部分提出反對意見,卻遭到圍攻,這樣進而促使對立面的聲音得不到支持而越發地沉默。在網絡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如果有人情緒化地評述某一事件、表達某一些觀點,甚至胡亂造謠,很容易激發人們的關注度,而這些言論往往具有一定的誘導性,使更多缺乏一定理智和思考的人盲目從眾,加入螺旋之中,相反,客觀辨析的聲音就被淹沒。

四、謠言治理的完善路徑

(一)提高個人自身素養。提高自身素養,不僅包括道德和責任意識,還有知識水平,提高判斷力,對于謠言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從而不人云亦云。網絡時代,人們的話語權被淋漓盡致地發揮,任何人都能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意愿,發表意見,闡述觀點,但同時,這也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在還未完全知曉真相之前,我們不妨保留我們的話語權,當一回理性的看官,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進行瘋狂的抨擊,不自覺地成為網絡的盲從者和施暴者。

(二)媒體行業加強自律。媒體要有道德感,不隨意發布未經證實的消息,報道事件因以客觀角度進行報道,不加入主觀情感。記者在無法調查到事實真相之前,至少不能引用網絡上無根據不正當的言論進行報道,這樣只會誤導輿論,為造謠推波助瀾。

(三)以技術為保障監控網絡謠言。根據國外治理謠言的經驗來看,通過網絡技術對謠言進行檢測、清理不失為扼殺謠言的一個好方法。通過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現熱點到跟蹤和上報,對網絡話題進行識別、分類及追蹤,及時清理網絡謠言,預先控制輿論導向。同時,通過高科技手段能夠定位謠言的出處,為查處謠言提供了方便以及效率。

(四)建立透明、迅速的政府信息發布機制。謠言止于公開。政府需要建立公開、透明以及迅速的政府信息發布機制,消除事件的模糊性,徹底扼殺謠言。公共媒介,諸如電視臺、報紙、官方網站、微博及微信等官方公眾賬號,無疑是最為有效的信息發布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及時向社會大眾反饋事件最新進展、調查結果都能有效地消除公眾疑慮。

(五)完善立法,從嚴治謠。從其他國家治理網絡謠言的經驗來看,謠言治罪相比于其他犯罪要嚴厲的多,處罰的力度較大。國外對網絡謠言的處罰頗為嚴厲,能夠對違法造謠者起到一定的威懾、警示作用。因而,我國應完善立法,嚴厲打擊謠言,特別是那些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后果、影響面積廣的謠言,造謠入刑入罪,讓造謠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這是治理謠言最有力的手段。[3]

五、結論

鑒別謠言、明辨是非,是我們應當具備的素養之一,而要更加有力地治理謠言,還應當需要媒體加強自律以及政府建立更加公開、迅速的信息發布機制,同時,輔以技術手段為保障,建立網絡輿情監控系統,及時清理謠言。而法律武器則是扼殺謠言最有力的武器,提高造謠成本,依法懲治造謠者,才能創建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作者單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蘭月新,董希琳,蘇國強,趙紅培.公共危機事件網絡謠言對網絡輿情的影響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第9期).

[2] 姬浩,蘇兵,呂美.網絡謠言信息情緒化傳播行為的意愿研究:基于社會熱點事件視角[J].情報雜志,2014,(第11期).

[3] 丁先存,王芃.國外網絡謠言治理及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4,(第9期).

猜你喜歡
真相社會心態謠言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當謠言不攻自破之時
九一八事變后知識精英與東北民眾的社會心態
孵化器死亡“真相”
謠言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謠言大揭秘
淺析中學生社會心態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