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細化管理技術在城市園林景觀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2021-08-31 23:47白階云
錦繡·中旬刊 2021年9期
關鍵詞:綠化施工植物配置精細化管理

白階云

摘要:綠化施工的精細化管理是對園林綠化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和過程的分解、細化、標準化和更進一步的探究,以保證施工質量的一種管理模式,施工全過程精細化工程的實施為現代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場所,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并能顯著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筆者以擔任施工骨干的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更新項目一期為例對精細化管理技術在綠化景觀工程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本文簡述了綠化施工技術結合精細化管理的應用方法和要點,希望能對同類項目的實際實施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綠化施工、植物配置、精細化管理

園林景觀建設工作在我國城市建設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不僅會推動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其還能夠為居民提供一定休閑娛樂的場所,豐富人民的生活,降低人民在生活及工作中所承受的壓力。而施工過程中植物的配置需要在視覺上及經濟上均能符合城市的發展現狀,因此,施工單位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合理的對植物進行應用,進而提升園林綠化工作的質量。

一、工程概況

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項目施工地點為蘇州河中環線北虹立交下方東北象限,分為南、北兩大區域,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象限。共分為二期實施,一期實施東北象限,二期實施西北、東南、西南象限。一期東北象限改造面積為3700㎡,具體工作內容涉及:籃球場、健身步道、綠化、景觀小品、燈光、驛站、防汛墻欄桿、墻及柱子彩繪等。其中總包單位主要負責籃球場基層、健身步道、綠化、景觀小品、燈光、墻及柱子彩繪,防汛墻欄桿由蘇州河步道西延伸段實施。項目毗鄰長寧區蘇河沿線長寧路主干道,施工改造前該區域功能混雜,空間品質不高,形成了所謂的“城市盲區”。

二、現場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依據和原則

項目于2020年10月25日正式進場,2021年1月底通過竣工驗收,作為一名綠化景觀施工管理者施工前應充分考慮設計與場地的差異,通俗的講就是官方效果圖與實物圖的差異。施工改造之前通過對現場的初步勘察,發現場地原貌為閑置無人問津的廢棄地塊,地面材質為鋼筋混凝土地坪,其四周有磚砌圍墻環繞,與周邊地塊有一定的高差,由于長期空置,缺乏管理,部分區域已成為臨時停車場。周邊雜草叢生,環境惡劣,與圍墻外的毗鄰社區和長寧路主干道形成鮮明對比。在蘇州河沿岸的高密度區域,這樣的盲區與周邊環境更不相容,通過與參建單位的第一次溝通,了解到該項目也是為了完善蘇河布的路網和基礎設施,考慮周邊用戶打造兒童游樂場、文化展示長廊、慢道等多元化娛樂場所,將場地改造成安全舒適的社區公園,這也是公共空間從“單門獨院”向“人與人共享”轉變的最有支撐的過程,使原本相對封閉的橋下空間變成城市公園,進而為整條蘇河步道及周邊社區增加活力。

通過前期與設計單位的溝通,作為施工單位項目管理人員對蘇州河中橋下空間改造工程的設計理念有了充分的了解。本著“開放、生態、多樣”的原則,對周邊地區的各類相關信息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整合匯總,確定了第一步先拆除圍墻,打開區域的邊界,確立了橋下空間對道路和城市社區的通達性;粉碎現有鋼筋混凝土土地,讓土地重新呼吸,建立生態景觀基礎;通過功能提升,配合蘇州河旁健身步道的全線貫通,打造出一片能為市民提供健身、休息的休閑環境。

(二)項目難點及解決方法

項目地處交通流量極大區域,尤其是每日的上下班高峰時期常常發生交通擁堵。筆者負責協調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和管理工作,在分時段實測了現場交通情況后,遵循了交通組織的原則和要求將相關內容加入到施工組織設計中。同時在與屬地交警部門溝通協調后,做好交通組織和宣傳告知工作,避免建筑工程、材料、苗木運輸車輛進出對交通帶來不必要的影響,避免植物因交通因素而受損。另外本項目由于工期要求時間短、綠化造價低,不同于市政公園傳統的大范圍石材鋪裝路面,大面積高規格苗木栽植的做法。經與設計方協調做了設計變更,采取了低成本,低維護施工策略,現場單調的混凝土地坪狀況達不到到多樣性的基礎,所以進場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拆除原有的混凝土。拆除后破碎的廢棄混凝土塊經合理篩選被用作建筑材料二次利用,這樣既減少了垃圾外運費用也節約了時間成本。本次施工借鑒古樹保護做法,對原土進行了置換后使用了空氣爆炸機深層松土確保土壤的通透性,破碎的混凝土塊被用來模擬微觀地形成為一個生境花園。老舊的混凝土塊與縫隙中的植物形成了和諧共生的關系,這個仿天然花園也成了孩子們玩耍、追逐的游樂場,小的碎塊被用作填充石籠的材料;更小的碎片配合海綿工程改造作為地下碎石層以疏導雨水。

三、植物配置及搭配技巧

(一)植物配置的注意要點

在景觀綠化施工過程中應用植物應堅持適宜性、統籌兼顧、以及經濟實用性等精細化管理原則,以此保證植物的應用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作為園林綠化人員應注意對園林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在充分掌握所處環境的基礎上開展工作。而且應注意對植物種類及其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在植物配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植物的高度、生長環境、花色及花期;并對景觀綠化周邊的環境進行分析在全面考慮到周邊環境的基礎上完成植物配置工作,確保園林綠化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以做到統籌兼顧。

同時由于植物還具有典型的季節性演變,在園林景觀施工之初,必須對總體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設計意圖,不能只考慮景觀的形態,同時還要考慮景觀的色彩搭配要與景觀需求的結合后是否協調。此次蘇州河長寧段靠近中環線的約3.5萬平方米橋下空間改造,圍繞歷史、藝術、智能的主題作為打造蘇州河“長寧氣質”的名片,將采用火烈鳥、獵豹、斑馬等動物作為裝飾主題,劃分出四個象限。設計師希望改造后,開放的景觀邊界引導周邊居民和路人進入橋下空間活動駐足觀賞,讓每個漫步者都能平等的享受安靜和休憩的機會。所以本次植物配置上需要保證景觀中的色彩隨著四季的變化有一定的順序,從而體現出設計的意圖,增強景觀的裝飾性。

(二)項目植物配置理念

設計圖中設計單位應甲方需求僅提出施工理念,即項目植物配置風格要與一期工程東北、西北象限粉紅火烈鳥主題一致。植物品種配置及施工細節需要施工過程中給予深化,因現場空間特殊性陽光照射時間有限故需要選擇規格較小且耐陰的喬木和灌木,通過觀果植物和色葉樹種搭配來顯示豐富的季相變化;在橋體垂直投影面外緣有光照條件的地區選用了無刺構骨和赤楓,提高了亮點的品質。在本項目花境植物配置上設計有要求盛花期是放在秋季其他季節確保有花不空禿。本次施工中大膽引用了“生境花園”的概念,采用了黃金佛甲草、千葉蘭、萼距花、網脈鳶尾、假連翹、竹柏、三角梅、藍冰柏、寶塔火棘、花葉芒草等植物從矮到高的自然排列栽植,栽植后在保證花期全年不斷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保證植物品種在幾年內不致野生。其中,選用萼距花是因為該品種不僅純凈典雅,而且開花時猶如繁星,具有極好的美化效果。最重要的是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生長旺盛,病蟲害少,管理簡單,耐性廣。同時栽植的藍色網脈鳶尾雖然植株低矮且花小但是耐寒是冬季室外不可多得的花卉之一;觀果的寶塔火棘的選用給植物在彌補花期不足的情況同時也多了一種欣賞形式。

四、養護期精細化管理

俗話說,“三分靠種、七分靠養”,施工完成后養護工作歷來繁重,能否通過良好的日常養護管理以提高施工栽植后植物的存活率并維持綠化景觀面貌,是檢驗養護人員技術水平的一大考驗。養護期精細化管理是指將養護相關聯的各項任務具體化,不放松對每一個細節的把控,不斷提高養護管理質量的一個過程。養護管理體系的制定必須科學合理,從春季的花灌木修剪、針對蚧殼蟲葉螨白粉病等蟲病害石硫合劑的噴施防治、夏季的喬木防臺加固以及冬季的防寒防凍措施等等,最主要的一點是應對可能性較大概率發生的病蟲害要有的放矢留足防治預算。筆者從事養護管理工作已十余年,通過在現場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技改方案,深感綠化養護工作是環環相扣,一方面要抓好時間點,落實相應工作。比如春季苗木補種,抓好清明前后雨水較多的有利環境,可以大大降低澆水人工、機械、設施的消耗,有利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巡查體制,職責到人,切實提高養護管理效率。作為管理人員也需要積極創新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模式,學會應用新設備、新科技確保養護班組學習始終保持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定期組織園林養護人員進行使用先進設備和最新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及探討活動,從而進一步促進單位養護人員專業素質以及業務水平的提升,做到每位養護工人都能夠掌握養護工作的基本要領和規范要求,最終能夠一改過去的粗放式為精細化標準進行園林養護工作,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單位創造了財富。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項相對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因此作為一名園林綠化工作者要始終遵循工程一體化的原則,針對不同工序的相關工作進行質量性的把控從而更好地推進工程的全過程,提高工程質量。通過不斷提高綠化建設水平和質量,努力營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高品質生活環境。

猜你喜歡
綠化施工植物配置精細化管理
園林景觀工程綠化施工要點解析
城市園藝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思考與探討
自然和生態理念在揚中市郊區城南公園建設中的應用實踐
論述適用性原則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房地產開發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強化高職院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推行細節管理方法 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