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升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感

2021-09-03 05:03于曉紅
家長·中 2021年8期
關鍵詞:校園環境認同感

于曉紅

【摘? ? 要】依托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升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注重過程,合作共創,強化“認同感”;重組教材,立足當下,強化“認同感”;拓展延伸,動手實踐,強化“認同感”。

【關鍵詞】校園環境;認同感;注重過程;重組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3-0046-02

Rely on Morals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Approbation Feeling of the Student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Jinshan Primary School,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YU Xiaohong

【Abstract】It is a good choice to rely o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with the campus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cooperate and create,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dentity"; reorgan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dentity"; expand and extend, practice, an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dentity".

【Keywords】Campus environment;Approbation;Pay attention to process;Reorganize teaching material

“校園環境的認同感”的培養不能空轉,不能在純理論灌注的旋渦里“打轉轉”,不能在直面批評和單向灌注的泥沼里裹足不前。依托道德與法治教學,強化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蘊含著一些沉甸甸的“家國情懷”的因素,我們完全可以“化整為零”,將其分解為更小的諸如對“班級”、對“校園”、對“社區”等自己周邊集體的認同感,進而再拓展為“對國家的認同感”。

一、注重過程,合作共創,強化“認同感”

悉心研讀教材不難發現,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總是聚焦一個主題:為公共生活奠基。這里的“公共”的實質就是引領學生從“自我中心”中跳脫出來,轉而關注“公共”、關注集體、關注民族、政府和國家,而這,正是培養學生對校園認同感的基本路徑。引領學生沿著這樣的路徑走下去,或有“在路上”的幸福與體驗,或有“在終點”的滿足與喜悅。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特點有意識地引入人文素養教育,從“小我”到“大我”的轉化中、從“單挑”的“合作”的共創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道德認知,也是濃濃的對“班級、學校、國家”的“認同感”。

例如二年級的《裝扮我們的教室》,一定不能滿足于最后“花花綠綠”的教室裝扮的一個結果,而在于參觀、談論、分辨、設想、實施、反饋、改進等一系列扎扎實實的過程,從中體味到“整體與全局、團結與責任、共建與共享”等沉甸甸的多種意蘊,更重要的突破“自我的圈子”,走向公共(校園和班級環境)生活。比如走訪其他班級,尤其是看看高年級的教室是怎么設計的,好在哪里?然后組織學生對班級進行分區域設想——先把設計寫在任務單上,然后投到“建議箱”中,篩選出一些有意義的設想進行討論:教室里為什么要有下雨天放傘的地方,圖書角中為什么要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形成一些共識:(1)有問題,要協商;求大同,存小異。(2)要分工,巧配合;皆盡力,齊分享……

可以針對合作中學生的真實心態,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克服合作共創中常出現的“唯我”弊端,這其中有觀念的形成,也有原則與技能的把握。如“我的‘金點子被他用了,我就沒了”,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知識與技能的分享不是零和游戲,反而是增值的過程,這樣的引領多了,從中學生就能意識到在公共生活中,分享愈多,集體愈美好,生活在這個場域中的個體也就愈快樂??梢?,從“自我”到“共同體”,對班級、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日益強化。而這,不正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校園環境建設以及學校內涵發展三者融為一體所追求的理性境界嗎?

二、重組教材,立足當下,強化“認同感”

“學校認同感”應該具體到學生對班級的認同上。盡管每一個班級(教室)都是校園環境最基層、最小的單位,但意義重大。教室里的每一個細微處,既是本班良好班風、學風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折射和彰顯。在學校大環境整體布局的前提下,應該注重班級特色教育的開展與深入。以班風、學風為主題,以自主創新為原則,以整潔優美為目標,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

悉心研究“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可以發現一年級的《我愛我家》、二年級的《可親可敬的家鄉人》、三年級的《家庭、親情與群體》、四年級《我們的班規我們訂》等無不是對家庭、對家鄉、對集體以“認同感”為出發點的。教材編排上的這些特點,恰恰為班級文化的特色創建提供了極好的路徑,恰恰為培育學生的“學校認同感”以及“國家認同感”搭建了極好的平臺。

例如,《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中的《我們的班規我們訂》,恰恰是滲透學生“班級認同感”的典范教材。對此,我們的做法是重組教材,立足當下,結合最新時政進行創新,如針對流行性公共安全,引領學生制定與時俱進的班規:必須戴口罩,必須有安全社交距離,必須勤洗手,不能隨時隨地打噴嚏……重要的不是制定什么班規,而是如何遵守的問題,違規者怎么辦?做不到怎么辦?如罰值日,必須寫一封檢查,如扣罰整個小組的分數,引起別的小組成員的警惕并互相監督等。

這樣的新班規緊扣熱點,立足當下,真正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堂必須“源于生活”“源于現實”的意圖。在此基礎上,利用一些“互聯網+”技術平臺,強化學生的“認同感”,如班級事務、成長話題、“認同感”話題等都可以在“互聯網+”中得以溝通,都可以傳遞牽掛、激勵和關注。如我校的四五班的釘釘群中,經常被這樣的美文刷屏:《校園環境認同感不可或缺》《讓每一個孩子們都成為學校的主人》《校園是我家,你我來共建》……顯然,這樣的資料推送直指校園文化建設,直指“認同感”的強化,直指“共有與共享”,直指“精神世界的重構”。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及其家長而言,依托道德與法治借助“互聯網+”推送的美文而打開的精神版圖愈廣闊,其“學校認同感”就愈強烈,當然,“國家認同感”的強化也就指日可待。

三、拓展延伸,動手實踐,強化“認同感”

“實踐創新”是強化學生“認同感”中最重要的一點。的確,學富五車也罷、滿腹學問也罷,如果經不起實踐的考驗,如果不能變成貨真價實的行動,如果不能在實踐中“過日子”,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有遺憾、教學就是短視、教育就有缺陷、道德成長就有漏洞、精神大廈就禁不起“推敲”。借助道德與法治教材,引領學生真正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的華麗轉身”,應該成為強化學生對校園、對國家“認同感”的一個最重要的視點。

如在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變廢為寶有妙招》的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在理論上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好處,認識到廢棄物可以再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要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進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有的學生利用廢舊紙盒做出了工藝品、筆筒,有的學生把飲料瓶做成了煙灰缸、花瓶,有的學生把廢舊輪胎做成了花盆,有的學生把商品包裝廢舊塑料泡沫做成象棋或圍棋棋盤,有的學生利用廢報紙寫毛筆字、擦玻璃等等。之后,亂扔廢紙的現象減少了,教室更干凈了,校園更整潔了,“我愛我家”“我愛校園”“我愛祖國”等意識更加濃厚了。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睂嵺`證明,正是在身體力行的“學中做”中,正是在廣闊天地中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之芽悄然萌生,創造之光悄然閃爍,“校園環境認同感”一點一滴地落地生根?;蛟S,實踐中學會什么操作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實踐勇氣的提升、發展意識的萌芽、校園環境認同感的強化等,才是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學校內涵發展中更加迷人的風景。

實踐一再證明,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校內涵式發展,不是寫到墻上,不是“躺”在文件中,而是可以憑借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得以“扎扎實實”落實。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巧妙滲透的問題。如何精心篩選資料、如何調整介入時長、如何利用最新技術、如何高效介入,都有適宜的分寸,都有合理的取舍,都是“巨大”的問題。但愿,道德與法治教師能夠巧借教材,強化學生的“校園環境認同感”,打造生機盎然、厚重多姿、精彩高效的“為公共生活奠基”的理想思政課堂。

參考文獻:

[1]盧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探討[J].山西青年,2020(08).

[2]林我杰. 《道德與法治》課學生國家認同感培養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27).

[3]張文忠. 初中道德與法治加強學生共同認同感的教學策略[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20).

(責編? 吳? 娟)

猜你喜歡
校園環境認同感
校園環境衛生大比拼
環境設計中校園發展研究
迎接新學期
生態文明視閾下的高校校園環境建設
監獄管理專業警務技能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改革的思考
淺析國有企業員工企業文化認同問題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提高大學生學校認同感的策略研究
淺析融合大時代視角下設計產品的認同感
改進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途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