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類中藥在疫病防治中的應用

2021-09-05 07:55師玥任小巧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21年7期
關鍵詞:防治疫病

師玥 任小巧

【摘 要】 芳香類中藥在疫病防治中應用廣泛,未病時可通過煙熏避疫,或塞鼻、佩戴香囊、室內懸掛香袋以嗅吸防疫,或飲用芳香正氣藥扶正抗疫;病時可辨證應用芳香解表、化濕、溫通、開竅諸法治療疫病;從中藥理論芳香類中藥之芳香之正氣可助脾胃,其性辛溫香燥,故能升散走竄,達到宣清化濁與通調氣機的效果,透邪外出而發揮對疫病的治療作用;可能由于芳香類中藥有廣泛的抗菌、殺菌、消毒、抗病毒作用。這是中醫防治疫病的重要方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芳香類中藥;疫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R28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4-0066-05

Abstract:aroma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lague. When the disease is not accured, it can be prevented by smoke or by plugging nose, wearing sachets and hanging sachets indoors.It can also be stopped by having aromatic medicine which benefits Qi. When the disease is diagnosed,methods such as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s, dehumidification, warming and resuscitation are used to treat plague;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omatic medicine can help spleen and stomach.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the effort to release Qi, promote dampness and turbidness, penetrate pathogenic factors and play a therapeutic role on plague,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extensive antibacterial, bactericidal, disinfecting and antiviral effect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Th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lagu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Aromatic Drugs;Plagu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疫病是指具有傳染或流行特征而且傷亡較嚴重的一類疾病[1]。多由于氣候反常,寒熱不定,歲時不和,機體腠理,表衛不固,感受時邪疫毒而發病,主要病因是正氣不足,邪犯機體,即巢氏在《諸病源候論》的記載 “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治療常用透達膜原、分消內外、通里和表,扶助正氣;可用芳香避穢、芳香化濕、芳香開竅及清熱、解毒、通里、攻下、扶正祛邪等方法治療。芳香類中藥是指氣味芳香的藥物,大多為植物藥,故又稱“芳草”“香木”“薰草”,“藥用部分氣味芳香,或經燃燒、煎煮、研粉、加熱能產生香氣,及雖無特殊芳香氣味,但習慣被當作香藥使用”[2],其在疫病的防治中一直受到歷代醫家重視。筆者對芳香類藥物在疫病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并結合藿香及其方劑防治COVID-19肺炎的實例,以期為芳香類藥物在疫病防治中的臨床與研究提供參考。

1 芳香類藥物在疫病防治中的歷史及應用

1.1 芳香避穢是預防疫病發生的重要舉措 中醫學的“疫病”屬于現代醫學傳染病范疇,《素問》中有關于疫病的詳細記載,已經認識到其傳染強,發病快,程度重、癥狀相似。關于疫病的病因病機,《松峰說疫》創立溫疫、寒疫與雜疫三疫學說[3];關于疫病的預防,《時疫辨》總結 “未病而防避之”,常用芳香避穢法,即用芳香性中藥祛瘟除穢,具體的避疫手段有外用與內服兩大類。

外用芳香性中藥,其藥效可“納鼻而傳十二經”,“傷寒之邪自毛資而入,時疫之邪自口鼻而入”,芳香藥的辛溫之性,芳香之氣味,易于從口鼻吸入,具有驅邪之力,并通過經絡周流全身,作為口服藥物藥性不及之處的輔助,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捎脽熝芤?,如秦漢時期熏香以“避穢驅邪”[4],常用的藥物有蒼術、艾、石菖蒲、白芷、艾葉、丁香、木香、降香、硫磺等。還可嗅吸藥物防疫,常用塞鼻、佩戴香囊、室內懸掛香袋等方法:早在《山海經》中即有記載:“薰草……佩之可以已癘”;東漢末年出現懸掛香包的方法,《中藏經》[5]記載“丁香花、檀香、麝香等”制作成香囊防疫;宋代盛行芳香療法,《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圣濟總錄》中均有以香藥命名之方劑[6]。明清時期,成藥開始廣泛應用于避疫,《溫病學全書·溫疫萃言》之避忌法載“張三豐方,治天時溫疫癘氣,用孩兒菊,俗名醒頭草,取葉塞鼻中,穢氣不染”?!坝职矗盒迈r家蘇葉,功用相同,亦可如上法,挼塞鼻中”、吳機提出“以絳囊盛七寶如意丹佩胸前預防疫病”[8]。

內飲芳香正氣藥,源于《素問·本病論》謂“四時不節,則生大疫”,又提出了“三虛致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即固正氣、增強體質、抵御外邪對預防疫病的發生有重要的作用,恰如徐大椿在《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所言:“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芳香類藥物成為醫家防疫的不二之選,如《備急千金要方》“治霍亂杜若丸久將遠行防備方[8]”, 9味藥是芳香藥物;《千金翼方》可內服用于治療和預防疫病的“大金牙散”、“小金牙散”;《肘后備急方》等書中也記載用白芷、石菖蒲、干姜、蜀椒、桂心、細辛等[9]預防傳染病?!毒霸廊珪酚涊d福建香茶餅有“辟一切瘴氣時疫,傷寒穢氣”作用,口中含服可以使邪氣不入[10];《松峰說疫》記載元日的應時避疫方法,可以飲蒼術湯[11]、服桃湯等,認為冬春之際以芳香類中藥內服扶助正氣,對預防全年疫病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1.2 芳香解表、化濕、溫通、開竅諸法為治療疫病要法 疫病的病因各家認識較為一致者有以下幾種:時令異常致疫,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為“非其時而有其氣”會導致時行病,即“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冬時應寒而反溫[12]”,會導致一年之中人不分年齡患時行之氣所致的傳染病;寒邪致疫,如王叔和持伏邪疫病論,認為“寒毒藏于肌膚”、“伏寒變為溫病”;癘氣致疫,如《溫疫論》認為“夫疫者,感大地之癘氣也”,所謂癘氣,是天地間的一種異氣,它與寒暑暖涼或四時交錯之氣均不同[13]。而癘氣的產生于濕相關,《類證治裁》認為“癘邪之來,皆從濕土郁蒸而發,觸之成病,其后更相傳染[14]”。張璐提出“瘴霧之毒”是疫病的病因,與“濕土郁蒸而發”有關。

基于對病因的分析,對疫病的治療自然多以芳香類中藥芳香宣竅透邪外出為要?!吨夂髠浼狈健酚糜谥委煛耙卟∨c山嵐潮濕之氣有關”的度瘴散和辟疫病藥方中藥味多具芳香之性;《時病論》記載“辨其輕重表里”的分步驟、分部位治療方法:“先宜宣竅導痰法”、“其輕者在表,宜用芳香化濁法加草果、檳榔[15]”;明清醫家在對疫病的治療中強調宣化濕邪,運用芳香化濕、利水滲濕、祛風濕藥,體現疫病發生過程中濕邪的重要地位。當代盛增秀提出,疫病發病中濕熱為主要原因,采用清熱袪濕、辟穢解毒法療效較好[16]。凡此,均說明芳香類中藥在疫病防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極高的臨床醫療價值。

2 芳香類中藥防治疫病的作用機制探討

2.1 芳香類中藥防治疫病的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學對芳香藥物的認識和應用源遠流長,《黃帝內經》記載“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等[17];宋代以后逐漸形成芳香藥物理論,是中藥藥性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明清時期,《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香草,首見“芳草”“香木”等類別[18];《藥品化義》“氣臭學說”認為“香氣入脾”,“香能通氣,能主散,能醒脾陰,能透心氣,能和合五臟”,李東垣以認為芳香之氣能助脾胃,如《本草求真》記載:“凡藥色黃,味甘氣香,性屬土者,皆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19]”,對芳香藥物的藥性理論進行了論述,認為芳香藥物的功效與藥物的歸經、性味密切相關。

我國歷代對芳香藥物均有較廣泛的應用。一般而言,芳香藥物性辛溫香燥,故能升散走竄,達到宣清化濁與通調氣機的效果。誠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所言,具有芳香藥性的中藥,都能疏散風邪,從而治療在頭面肌表的疾病。如疫病輕證多為寒熱暑濕之邪侵入膚表,治療宜芳香藥物透邪外出,“辛涼平劑”銀翹散即用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等;薛生白《濕熱病篇》治療“邪在衛表、邪在氣分”的處方均包含芳香類藥物,吳鞠通描述芳香藥物能“化穢濁而利諸竅”,將閉固之邪熱和深在厥陰之分的溫毒,一并從內透出,具有消邪穢的作用,使神明恢復,屢用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治療神昏痙厥起神效。前述疫病的發生與濕熱、寒濕、濕濁之氣密切相關,因此芳香化濕、祛濕、開竅之品用于疫病的治療自然可確定良好的療效,如在SARS期間廣東應用達原飲、蒿芩清膽湯、甘露消毒丹等具有芳香化濕、清熱祛暑利濕作用的方藥,取得較好效果即是明證。

2.2 芳香類中藥防治疫病的現代機制研究 病原體的繁殖與傳播受氣溫、濕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急性傳染病的流行與季節相關,這與中醫對疫病與寒、熱、暑、濕等邪氣致病有關的論述不謀而合。近年來關于芳香類中藥防治疫病的機制現代研究報道逐漸增多。諸多研究證實芳香類中藥有廣泛的抗菌、殺菌、消毒、抗病毒作用。如詹小平等[20]研究表明,艾絨煙熏對ICU空氣中自然菌有很高的抑制率,蒼術煙熏也有效;具有芳香化濁、和中化濕作用的廣藿香其提取物廣藿香酮對多種革蘭氏陰性、陽性菌有抑制作用,對MRSA菌效果顯著[21];還有研究[22-23]表明廣藿香揮發油對外周白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作用顯著;金珍珍等[24]預防性地使用霧化吸入中藥熏香劑揮發油,可以緩解CTX所致免疫力低下。有研究發現芳香類中藥可通過影響ARA代謝,從而抑制炎性介質釋放;柴胡揮發油提取物能干預cAMP及抗病毒蛋白的合成及分泌等[25]。

目前,醫學對于單味芳香藥的作用機制、方劑內的配伍關系及藥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對其中活性成分群缺乏全面認識, 限制其二次開發和確立質量標準。下一步研究, 應著力于各類傳染性疾病,圍繞其作用分子機制及作用靶點進行, 深入了解芳香類藥物的化學成分群及機制,提供新型疫病防治藥物開發的依據。在臨床應用方面,應進一步評價芳香類藥物辨病論治與辨病與辨證治療相結合的療效差異, 探討其臨床運用方法與療效的關聯性。

3 芳香類方藥防治疫病的現代應用實例——藿香及其方劑防治COVID-19肺炎

除瘴瘧的芳香類中藥有藿香、木香、茴香、檀香、高良姜、草果、檳榔、蒼術等。芳香類中藥對多種病毒有治療作用,提示其可能對新冠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綜合新冠肺炎相關文獻報告,藿香在治療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下面以藿香及藿香正氣散為例,對芳香化濕類方藥對COVID-19的防治意義進行具體分析。

3.1 新冠肺炎的中醫病機與芳香化濕的防治方法 該病屬于濕邪為主的疫癘范圍,即“濕毒疫”。如王玉光等[26]認為,武漢地區水道縱橫, 2019年冬季溫暖,陰霾冷雨纏綿,患者多有身熱不揚、乏力、納差便稀、口渴不欲飲、舌苔厚膩等證;苗青等[27]指出,此次新冠肺炎從由“疫”邪引起, 雜以“濕”邪。 新冠肺炎的病理變化在體內有寒熱兩種方向,但均夾有濕邪:仝小林等[28]將病證分為以“寒濕”為主導的3型:寒濕襲表、寒濕阻肺、寒濕礙脾。楊華升等[29]首次舌象觀察發現,患者全部出現舌質紅和苔膩,雖程度不同,但“濕”和“熱”是共同病機,而熱程較長、熱勢不高也反映“熱被濕郁”。

針對“濕”的病因,臨床報告指出芳香化濕法的應用療效顯著。如凌曉穎等[30]分析新冠肺炎的預防方式包括足浴、熏蒸、香囊、代茶飲和水煎服,外用預防方中常用廣藿香、艾葉、蒼術等?;跀祿诰蚝途W絡藥理學分析新冠肺炎預防方藥的核心藥組 “藿香和蒼術”通過炎癥相關通路發揮預防療效。針對新冠病毒的接觸傳播方式,黃欣等[31]推薦將藿香正氣散制成藥皂,用于洗手、洗澡、洗衣,并借助溫水開發腠理,滲透有效成分以發揮藥力,達到防治目的,是中醫藥外用防疫的新思路。馬家駒等[32]提出新冠肺炎治應芳香辟穢、宣暢氣機,重視藿香等芳香藥物的使用。夏文廣等[33]辨證論治部分方藥為:濕毒郁肺證予杏仁滑石湯合藿香正氣散加減,此證初起時予藿樸夏苓湯、七味湯等;濕熱蘊毒證濕熱并重者予甘露消毒丹。

3.2 藿香及其方劑對COVID-19的防治的中西醫作用機制分析 藿香,歸脾、胃、肺經,《名醫別錄》記載其“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痛”,《本草述》亦曰其“散寒濕,治外感寒邪、寒熱作瘧等癥”,即在古代就作為預防傳染病的藥物。用藿香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是發揮其芳香以化濕、和胃以扶正、解表以祛邪的作用?,F代藥理研究證實,藿香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作用特點。其中槲皮素-7-O-β-D-葡糖苷、芫花素是藿香防治新冠疫病的主要物質基礎??赡芡ㄟ^調控細胞炎性因子以及相關趨化因子的活性,參與免疫應答、炎性反應等過程[34]。

藿香正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謂其“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上喘咳嗽,反胃嘔惡,氣泄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本方以二陳湯為基礎,配以疏解外感及調整胃腸的芳香揮發性藥劑而成。藿香辛溫、理氣和中、辟惡止嘔、兼治表里,用量獨重為君,配合白芷解表化濕、陳皮燥濕和胃、厚樸行氣化濕。全方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通暢正氣,則邪逆自除。國家衛建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實行第五版)中指出,觀察期出現乏力伴胃腸不適,推薦使用藿香正氣膠囊(丸、 水、口服液);癥狀明顯期所用的清肺排毒湯中,亦含藿香正氣散之用意?,F代藥理學研究藿香正氣散可以增強細胞免疫、抗病原體、改善胃腸功能。劉忠華等[35]發現,藿香正氣散可以保護體溫,降低肺指數。藿香黃酮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增殖,陳皮苷能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劉瑤等[36]發現,藿香正氣散可顯著改善寒濕困脾胃型大鼠的胃腸功能。張凱文等[37]發現,藿香正氣散對于濕阻中焦證,可以調節葡萄糖的生成與利用,利于能量代謝。在分子機制方面,藿香正氣散可能通過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IL-10水平及調節炎癥NF-kB通路,激活PI3K-Akt通路從而抑制病毒復制來實現減輕新冠患者炎癥反應的作用[38-39]。

4 小結

芳香類中藥在疫病防治中應用廣泛,未病時可通過蒼術、艾葉、柏枝煙熏避疫、或用孩兒菊、花椒、蘇葉、降香、檀香、雄黃、馬尾松枝、菁草等塞鼻、佩戴香囊、室內懸掛香袋以嗅吸防疫、或飲用芳香正氣藥扶正抗疫;病時可辨證應用芳香解表、化濕、溫通、開竅諸法為治療疫病;主要由于芳香類中藥之芳香之氣可助脾胃,其辛溫香燥之性升散走竄,能疏暢氣機,宣化濕濁,透邪外出而發揮治療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芳香類中藥有廣泛的抗菌、殺菌、消毒、抗病毒作用。作為治療疫病如新型冠狀肺炎的潛力藥物,其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仍存在一定空白,還需更多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進行證實。

參考文獻

[1]張志斌.疫病含義與范圍考[J].中華醫史雜志,2003(3):32.

[2]付璐,林燕,馬燕冬.《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藥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10):3917-3921.

[3]清·劉奎.松峰說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40.

[4]唐·段成式.酉陽雜俎[M].中國南海諸群島文獻叢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110.

[5]漢·華佗.華氏中藏經[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6:46.

[6]王琳,李成文.宋代香文化對中醫學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1):1874-1876.

[7]清·林之翰;海陵,李順保校.溫疫萃言[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1502

[8]陳攀.佩藥療法防治瘟疫病源流探析[J].北方藥學,2013,10(1):79-80.

[9]樊璽,年莉.晉唐溫病預防方藥特點考略[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4):24-25.

[10]明·張介賓.《景岳全書》[M].上海:上??萍汲霭嫔?,1959:1255.

[11]劉毅,張思超.《松峰說疫》疫病預防思想探析[J].山東中醫雜志,2019,38(1):25-28,32.

[12]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M].黃作陣,點校.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3.211.49.

[13]滕曉東.明清疫病證治方藥的文獻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05.

[14]盛增秀.濕熱致疫說[J].浙江中醫雜志,2006(10):573-574.

[15]趙冬麗.《時病論》學術思想及方劑用藥特點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8.

[16]王英,江凌圳,高晶晶,等.盛增秀名老中醫對疫病學說的傳承與貢獻[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10):2506-2507.

[17]田代華整理.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0.

[18]孫靈芝.明清香藥史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5.

[19]逄冰,劉文科,周強,等.芳香藥物效用探析[J].中醫雜志,2013,54(18):1616-1618.

[20]詹小平,鄧小微,沈麗珍,等.三種中藥熏蒸法對重癥監護病房空氣消毒效果比較[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26(2):168-169.

[21]PENG F,WAN F,XIONG L,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ogoston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4,127(23):4001-4005.

[22]齊珊珊,胡麗萍,陳文娜,等.廣藿香葉揮發油對小鼠免疫調節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4):774-776.

[23]李立,寇爽,趙靜,等.藿香、蒼術對甲型H1N1流感免疫調節差異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醫雜志,2016,57(12):1011-1014.

[24]金珍珍,陳華,陳芝蕓,等.霧化吸入中藥熏香劑揮發油對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7):1533-1534.

[25]王加鋒,滕佳林.芳香類中藥的藥性及臨床應用[J].中藥與臨床,2016,7(6):41-43.

[26]王玉光,齊文升,馬家駒,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臨床特征與辨證治療初探[J].中醫雜志,2020,61(4):281-285.

[27]苗青,叢曉東,王冰,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認識與思考[J].中醫雜志,2020,61(4):286-288.

[28]仝小林,李修洋,趙林華,等.從“寒濕疫”角度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藥防治策略[J].中醫雜志,2020,61(6):465-470,553.

[29]楊華升,李麗,勾春燕,等.北京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證候及病機特點初探[J].北京中醫藥,2020,39(2):115-118.

[30]凌曉穎,姜茗宸,徐秋月,等.基于數據挖掘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用藥規律研究[J].中藥材,2020(7):1766-1771.

[31]黃欣,戴建興.自制藿香正氣藥皂在居家防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7):11-12.

[32]馬家駒,陳明,王玉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證治述要[J].北京中醫藥,2020,39(2):95-101.

[33]夏文廣,安長青,鄭嬋娟,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34例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2020,61(5):375-382.

[34]周文靜,張萌,閆宇晨,等.基于網絡藥理學與分子對接探討藿香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分子機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0,34(9):1-4,120-122.

[35]劉忠華,張薇,林培政,等.不同中藥復方對禽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小鼠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7(3):208-213.

[36]劉瑤,劉偉.藿香正氣散對濕困脾胃型亞健康大鼠胃腸功能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11,43(6):89-90.

[37]張凱文,黃秀深,陳芳,等.濕阻中焦證對葡萄糖代謝糖異生途徑的影響及藿香正氣散干預后的變化[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0(3):4-6,102.

[38]霍志鵬,劉元雪,郝磊,等.藿香正氣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在應用的研究進展[J].現代藥物與臨床,2020,35(3):405-410.

[39]杜海濤,王平,馬青云,等.藿香正氣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復制過程的有效成分及機制初探[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0,22(3):645-651.

(收稿日期:2020-12-13 編輯:程鵬飛)

猜你喜歡
防治疫病
梨火疫病的識別與防控
中醫名醫 征戰疫病
疫病流行期間應該怎么吃?
愛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與眼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淺談豬疫病的治療
豬主要疫病的預防和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