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探討與建議

2021-09-10 07:22槐文勇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服務模式

槐文勇

摘要:本文以農產品金融的服務結構、發展現狀、制約因素為主要分析對象,針對我國農業家戶經營模式為主的農產品金融發展方向,簡要提出農戶、政府與金融服務機構的改革方向與優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金融;農業家戶經營;服務模式

農產品是國民經濟基礎,是居民日常消費、工業生產的原材料,農產品生產、流通的健康發展對于國計民生具有重要的意義。金融支持對于分散農業風險、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農產品供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由于農產品特殊性、小農經濟占農業生產比重高、監管難度大等因素,我國農產品金融服務在產品結構、服務范圍等方面有待完善。本文主要針對農業家戶經營模式對農產品金融服務的需求現狀、問題與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發展建議。

1.發展概況

1.1服務結構

農產品生產金融服務:服務于農產品種養殖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根據服務內容與資金用途的不同,包括以抗風險為主要目的農業保險、以農業生產能力建設為主要目的金融借貸等;服務提供方包括保險機構、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機構,需求方則主要為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業種養殖為主要業務的企事業單位;

農產品交易金融服務:服務于農產品收購、交付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根據服務對象與服務場景的不同,包括農戶與商戶/企業之間的收付金融服務、農產品大宗商品交易金融服務、批發市場為載體的小范圍金融服務、農產品電商金融服務等;服務提供方包括銀行、市場管理中心、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為農戶、合作社和農產品貿易商、生產商提供高效率、便捷的結算方式、資金支持與金融保障;

農產品物流金融服務:服務于農產品物流運輸過程中的資金需求與風險控制需求,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包括面向農戶的物流金融服務和面向批發流通與物流運輸等第三方企業的物流金融服務,服務模式包括保險、貼現、抵押等形式,另外信托、有價證券等金融創新也在探索中;

農產品精深加工金融服務:服務于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資金與金融需求,是農村產業鏈延伸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與保障基礎,服務對象以具有一定運營規模的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主,服務方式包括貸款、融資租賃、貼現、有價證券等形式,具有明顯的企業性質,發展模式較為成熟。

1.2 問題分析

農產品金融服務產品種類有限。我國農產品金融服務產品以農業保險、農業貸款產品為主,商業票據、股票及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務產品不足,導致農產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籌融資渠道和形式有限,金融服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只起到保障、止損的作用,對于產業的加速發展作用不明顯。

農產品金融服務對象側重于法人主體。我國農產品金融服務對象以具有一定經營規模和資產的農業合作社、企業為主要對象,即法人主體是農產品金融服務的主要受眾,自然人農戶則主要通過民間借貸、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渠道進行資金融通,農產品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特征未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農產品金融服務的分散型。農產品金融服務主要集中于某一環節,如農業保險、農產品物流保險等,各環節上下游之間未能形成權威認同和有效銜接,如農產品物流票據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無法兌現,難以形成自種養殖到終端的供給驅動型或自終端到種養殖的需求驅動型金融服務模式,農產品金融服務斷層化、分散化特征顯著。

1.3 制約因素

(1) 農產品的特殊性

農產品與工業產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生產和保存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周期性、時效性,受到自然環境、管理技術、運輸條件、市場波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顯著,導致農產品的交易、流通過程以現收現付模式為主;農產品金融服務介入過程中,可能面臨產品質量、物流折損、腐爛變質等因素帶來的風險,因此金融服務機構在農產品領域介入、創新的意愿較低。

(2)小農經濟的制約

小農經濟,是制約我國農產品金融服務體系發展的核心因素。

小農經濟特征導致農產品金融服務需求碎片化。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數據,截至2016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2.2億人;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20.7萬家,入社農戶約占全部農業從業人員40%左右。在生產構成方面,我國農業種養殖規?;a趨勢顯著,但家庭生產仍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構成部分,部分參與合作社的農戶,其產品的批發、流通,仍以農戶家庭為主體,農戶個體生產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特征,。農業種養殖是農業產業鏈中農產品流通、深加工等下游環節的基礎,是農產品金融服務介入的核心環節之一。農戶個體生產過程中,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具有規模小、不確定性高等特征,導致該環節的金融服務無法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小農經濟特征導致信息不對稱。農戶的信用體系、生產過程缺乏全面的監控管理機制,金融機構缺少風險判斷與管理的依據與措施,氣候、農業技術、運輸條件等多種因素可能導致農產品質量無法達到預期,金融借貸償還風險、保險賠付風險高。信息的不對稱與農業生產成果的不確定,導致金融機構無法對金融產品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定價,金融服務的盈利目標無法保障,金融產品的創新完善與服務普及受到制約。

(3)農產品金融服務科普與監管難度大

農業家戶經營模式下,農戶習慣于“靠天吃飯”、“鄰里幫襯”,對于機構金融服務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低。根據我國農產品金融服務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政府引導、推動,是我國農產品金融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我國農業種養殖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顯著,單位生產率低,農產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利潤水平低,從事農產品種養殖、批發零售、物流運輸作業的農業從業人員對于成本敏感度高,對于金融產品付費、服務付費等消費過程抵觸,金融產品與服務拓展難度大,推廣成本高。

農戶對于種養殖、批發、物流過程中金融需求的小規模、碎片化特征,導致農產品金融服務信息的復雜化,難以建立統一的標準對利率、周期、檔案管理等關節進行監督,即農產品金融服務缺乏統一的權威背書,違規服務、違約等情況頻發,農戶對農產品金融的認可度和金融機構的服務熱情受到影響。

2.發展建議

引導農戶加快農業生產規?;?。農業種養殖生產、批發流通、物流運輸的規?;?,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農產品金融優化、提升、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規?;倪\營模式,形成規?;枨笈c資產保障,能夠有效降低金融服務風險,提高金融服務機構的獲利機會與盈利能力,刺激金融機構針對農業生產各環節的需求,進行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與完善。農業生產的規?;?,一是通過大力鼓勵農業合作社發展,形成規?;a能力和金融需求;二是可以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平臺的引導,促進區域范圍的農戶在銷售環節組團,提高議價能力與銷售效率,并形成內部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等方面的約束力;三是可以借助現代農業的發展,以終端需求倒逼規模種植、專屬農業區等模式,引導需求引導性規模生產和金融服務的發展。部分地區以農業種養殖一定比例的成本進行股權、債權融資,以相應比例的種養殖受益作為股利、利率保障,是農業規?;l展與金融化、證券化的合理創新.

提高政府科普與監管力度。在農產品金融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起到積極地科普、引導、監管作用。一方面,在農業家戶經營模式占比較高的地區,積極進行規?;a、金融保障意義的宣傳引導,降低農業生產的碎片化程度;一方面,對金融服務機構、農戶建立個性化信用監管機制,幫助金融服務機構進行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創新,為農戶提供契合自身需求、低風險、低費用的金融服務,搭建供需兩端的信息平臺;一方面,通過對金融服務機構和農戶的獎懲機制,規范行業的發展,降低壞賬、違約風險的概率;另一方面,探索農業專項資金與金融服務機構、農戶金融服務結合的可能性,更好的發揮農產品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特性以及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的積極影響。

發揮金融機構創新與服務的主體作用。農產品金融服務需求具有顯著地“生產創造”需求特征,金融服務機構對于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創新,是提高農產品金融服務普及的重要基礎。一方面,金融服務機構需要針對農產品種養殖、批發銷售、物流運輸等環節,針對生鮮、干果等不同產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并適度引導農業規?;a,以提高經營規模與效益水平;另一方面,整合農業全產業鏈資源,探索“地頭到工廠”全域金融服務模式,拓展、創造金融服務機會。

參考文獻:

[1]劉小更.基于協同商務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構建與思考[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9(12).

[2]鄧若鴻,陳曉靜,劉普合,等.新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的協同模式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07):59-65.

猜你喜歡
服務模式
“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互聯網+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可行性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探索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探討
加強圖書館數字化服務 讓閱讀引領未來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的實施探索
高校圖書館大流通服務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