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可行性研究

2016-12-27 19:08王海泉楊劍
中國科技縱橫 2016年15期
關鍵詞:檢驗檢測服務模式互聯網

王海泉 楊劍

【摘 要】“互聯網+”時代,依托互聯網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實現轉型升級甚至顛覆式、跨越式發展的案例數不勝數。作為傳統檢驗檢測行業,建設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檢驗檢測機構轉型升級、精準便捷服務檢驗客戶的客觀需求。本文將圍繞“互聯網+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創新這一中心,從傳統檢驗檢測服務模式面臨的發展瓶頸、檢驗檢測行業擁抱互聯網政策背景與發展現狀、搭建云服務平臺關鍵環節和未來展望幾個方面,旨在研究檢驗檢測行業如何更好地在互聯網浪潮中實現創新轉型。

【關鍵詞】互聯網+ 云服務平臺 檢驗檢測 服務模式

1 傳統檢驗檢測服務模式面臨的發展瓶頸

檢驗檢測行業定位為現代服務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2.8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每年出具3億多份檢驗檢測報告,服務產值達2000多億元,市場需求巨大,已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最具活力的服務業態之一。

但客觀分析看,傳統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沖擊和挑戰,亟需創新升級。以國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為例,這類機構多為質檢部門下轄事業單位,人員技術經驗積累與外資、民營機構相比有差距,信息化、網絡化體系建設明顯滯后,滿足于某一行政區域的政府強制性檢驗檢測任務,業務集中度高但缺乏市場競爭力,市場意識、開拓意識、服務意識不強。隨著質量強國戰略和檢驗檢測機構改革的深化,面對集團化、市場化改革大勢,檢驗檢測機構服務意識不強、緊貼用戶需求不夠、服務效能低下等問題,可能會成為行業的“致命傷”。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在更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技能等方面練“內功”,更需在升級服務手段、創新服務模式上使“大招”。

2 傳統檢驗檢測行業擁抱互聯網的政策背景

這些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化,“網絡經濟”發展迅猛,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加快推動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成為國家發展戰略。2015年6月,質檢總局科技司召開了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研討會,對檢驗檢測行業的模式升級創新、用戶體驗和電子商務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研討。12月,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運用互聯網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質量的關鍵意見。2016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支樹平指出,質檢總局從2016年將實施“互聯網+質檢”行動計劃,落實《質檢信息化工程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0年)》。

一系列密集政策的出臺,彰顯出“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借助互聯網手段改造提升質檢公共服務,讓質檢技術和數據資源跑上“信息高速路”已成為行業共識。因此,檢驗檢測作為質檢行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秉持開放心態,放眼未來,主動擁抱互聯網,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創新發展。

3 傳統檢驗檢測行業擁抱互聯網現狀

從檢驗檢測行業發展互聯網的現狀看,主要精力投向在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上。

3.1 我國檢驗檢測信息化平臺類型

目前,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現有的信息化平臺主要有以下類型:

(1)行業門戶和企業網站:中認網、檢測認證網等檢測認證行業門戶與論壇,主要以發布行業政策法規、行業資訊、技術交流、收錄實驗室信息與專業數據為主。檢測通是立足檢驗檢測行業門戶的互聯網企業網站,從檢測、認證、設備等幾個方面給予客戶信息交互。匯檢測是專注于中小企業檢驗檢測資源的綜合性互聯網平臺,提供針對專業用戶的精準數字化營銷等服務,專注于檢驗檢測行業的縱向技術延伸和橫向配套服務。

(2)功能性內部系統:這類系統以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為主,基本上規模稍微大一點的國有檢測機構都具備,但相對封閉,服務功能不全,不利于實現全過程服務。

(3)基于深度交易服務的電商平臺:陸續和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德國萊茵TV集團(TUV萊茵)、德凱國際檢驗集團(DEKRA)、阿里巴巴檢測、凡特網、有測網、中檢集團(CQC)等國內外知名檢測認證機構或互聯網企業正在加速電商服務布局,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的“中國質量服務移動電商平臺”,強化商業運作和服務效能提升,引導檢驗檢測行業由傳統業態向電商業態轉型,應對未來和國際機構的競爭。有測網以檢測認證深度交易服務為切入點,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專業化的檢測認證咨詢、交易、評價及技術咨詢服務,覆蓋產品檢測、產品認證、體系認證、電商質檢等服務。

(4)從產業鏈切入的云服務平臺:目前國內檢測認證行業鮮有該類云服務平臺。檢測認證云服務平臺,需要從產業鏈整合各類檢驗檢測數據資源,針對各類檢驗檢測需求進行動態匹配,相互之間共享檢驗檢測信息數據資源,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檢測、信息共享、電子商務為一體的便捷服務模式。而國內檢驗檢測行業質檢中心數據、實驗室數據、用戶數據割裂,整體大數據建設滯后,云服務平臺建設缺少關鍵數據支撐就難以突破。

3.2 目前運營平臺的特征分析和現實問題

從平臺運營特點看,電子政務平臺、政府門戶網站主體是政府部門,主要提供公共服務咨詢、業務辦理等;電商服務平臺、企業服務網站主要側重對接信息,實現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和電商交易服務。這兩種是當前檢驗檢測行業最為普遍的互聯網實踐模式。而基于全產業鏈的檢驗檢測云服務平臺,其主體應是政府,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和互聯網公司提供配套服務支持,服務對象是已有用戶和潛在未知客戶,注重的是全產業鏈覆蓋,從企業產品研發、原材料進廠、質量在線監控、成品出廠全產業鏈提供全過程檢測技術服務,縮短檢驗檢測服務決策周期,有效提升產業鏈的整體運營效率,是有別于前者的新服務業態,是未來檢驗檢測機構平臺建設的發展方向之一。

目前,檢驗檢測行業運用互聯網提升服務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缺乏頂層統一規劃設計,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重復投資建設,出現惡性競爭、資源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等情況;二是信息系統彼此割裂,各自為戰,已建成的服務平臺省市級層面居多、國家級整合較少,部分已整合過的省級平臺存在服務針對性、精細化不夠等現象;三是數據資源先天不足,大數據平臺建設滯后,數據資源無法共享,“數據孤島”和“僵尸數據”現象阻礙行業發展;四是缺少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服務質量有待加強,服務領域和市場空間還需拓展。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政府頂層設計缺失、服務機制僵化的因素,也與行業自身轉型危機意識不強、互聯網思維缺乏有關。面對“互聯網+”時代,檢驗檢測要確立自身市場主體意識、提升核心綜合競爭力,實現“觸網”到“融網”的轉型勢在必行。

4 “互聯網+檢驗檢測”可行性路徑分析

4.1 搞好頂層設計

質檢總局明確下步質檢信息化工作發展方向與趨勢,信息化建設上要做到“五統”和“五大”。五統:即需要頂層設計,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平臺;五大:即關鍵要構建大機制、搭建大平臺、整合大數據、促進大融合、保障大安全。建設內容上,要著力實現“智慧質檢”建設五個基本內容:“互聯網思維”、“智慧型監管”、“大數據決策”、“協同化辦公”、“云信息服務”。

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發布的《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要求,“十三五”期間,要搭建國家檢驗檢測資源信息數據庫,建立檢驗檢測大數據中心,積極推進檢驗檢測服務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全國的檢驗檢測資源信息查詢系統,建立區域檢驗檢測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網絡平臺,建立健全檢驗檢測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鼓勵運用互聯網平臺開設虛擬檢驗檢測平臺和電商服務。這一意見是檢驗檢測行業融入互聯網的頂層設計,為檢驗檢測機構下步“互聯網+”指明了發展方向。

從檢驗檢測機構角度出發,既應爭取政府大力支持,積極推動“互聯網+檢驗檢測”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同時,又要結合政府規劃和行業實際,加強前瞻設計,做好與政府大數據系統的對接,主動探索挖掘適合自身信息化建設的合理路徑。

4.2 發展定位與目標

“互聯網+檢驗檢測”的定位,筆者理解為: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檢驗檢測機構內部管理數據化、網絡化,提供給用戶優質便捷高效的信息咨詢查詢服務、線上線下質量檢驗檢測解決方案和實現產品全產業鏈參與的質量改進與增值服務。

未來發展目標:統一搭建基于用戶為核心、供需對接、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檢驗檢測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互聯網衍生手段,創新革新檢驗檢測技術和服務模式,建立平臺與用戶和合作方多主體共贏互利、深度融合的生態圈,最終可以實現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4.3 關鍵技術平臺的可行性路徑分析

平臺的價值在于調動隱藏在平臺后面的大量資源,與前端大量需求實現對接。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構建云服務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持。建設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共享全產業鏈條資源,實現檢驗機構、互聯網平臺公司與企業用戶三方跨界合作、無障礙溝通,提供用戶線上線下閉環控制的高效便捷優質服務,形成多方參與共贏的生態圈,應是“互聯網+檢驗檢測”未來最為關鍵的技術平臺。

檢驗檢測機構要提供云服務,當下需要構建云計算大平臺。目前,實現路徑有兩種,一是面向政府公益類檢驗檢測機構,依托政府自建或未來要建的數據中心整合數據資源,融入政府的電子政務云服務中,比如全國首個省級政府數據集聚共享的統一云計算平臺——“云上貴州”電子政務綜合云服務平臺,“質量云”服務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面向部分公益類和多數經營類檢驗檢測機構,主要依托互聯網云服務提供商,提供“政府上云”硬件和軟件建設一站式解決方案,降低硬件投資成本?;ヂ摼W企業參與云服務平臺建設上可謂風云際會,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等大的互聯網公司均涉水面向政府的一站式云服務解決方案,為“政府上云”提供硬件和軟件技術支持。云端集結政府、互聯網企業、企業用戶等多方參與力量,整合多方大數據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云生態圈,對促進我國產品全產業鏈的融合創新和提質增效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檢驗檢測機構要提供云服務,未來則要逐步整合開放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可以涵蓋產品原材料采購、產品原材料檢測、產品設計、產品改進、產品過程檢測、產品售后、產品質量監測、產品抽檢等各個方面的大數據采集和處理,以及政府檢驗檢測機構或私營機構提供的各類檢測認證標準、檢測報告/認證證書數據、檢測認證服務交易數據、檢測認證實驗室分布數據等等?;诖髷祿漠a品檢測認證,基于大數據的產品質量監測,基于大數據的實驗室業務布局,基于大數據的產業鏈金融服務等,未來將成為檢驗檢測行業構筑“互聯網+檢驗檢測”云服務生態圈的加速器。

5 未來愿景

在檢驗檢測服務轉型升級、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相信通過構建“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新模式,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儀器等互聯網衍生手段革新檢驗檢測技術,搭建一個用戶自組織的、集檢驗檢測服務量身定制、供需對接、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綜合云服務平臺,讓雙方在平臺上快速便捷地服務對接,建立平臺與用戶和合作方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必將為實現現代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參考文獻:

[1]郝霞.互聯網+視域下的質檢服務新選擇.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0.

[2]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11.

[3]胡曉偉.河南省質檢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研究.鄭州大學,2014.5.

[4]盧厚林,孫志.國家級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創建與示范.檢驗檢疫學刊,2015.10.

猜你喜歡
檢驗檢測服務模式互聯網
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武漢建設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研究
文化館總分館制服務模式的實施探索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