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能減排與企業績效的文獻綜述

2021-09-10 09:04耿玖思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企業績效節能減排

耿玖思

摘要:加強環境治理、降低環境污染,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共識。節能減排被認為是減少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隨著我國政府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陸續出臺企業減排政策,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必然會受到影響。本文考察了企業減排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對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企業績效;COD減排量;波特假說;節能減排

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生產活動的日漸頻繁和各國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世界正面臨著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環境日趨惡化,使得人們不得不進一步思考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的迫切訴求。

然而早期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快速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使“三廢”污染物過度排放,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大規?!耙M來”策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與中國廉價資源優勢的有效結合使中國成為制造低技術含量產品的“世界工廠”,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污染。我國近年來提出了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是可以協同共生的,走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是硬道理。

加強環境治理、降低環境污染,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共識。環境規制被認為是減少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環境規制強度的逐漸提升,過去依靠資源消耗、不計環境成本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轉變,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必然會受到影響?,F有研究理論主要分為環境成本內在化理論和“波特假說”,前者認為隨著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規制政策實施,環境開始成為一種稀缺性的公共產品,其供給變為有限和有償,企業必須為自身生產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買單,最終這種外部環境要素的使用轉化為內在的生產成本,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產品價格顯著增大,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遭到削弱;后者認為環境規制會引發技術革新,形成創新補償機制,能夠部分或全部抵補環境規制產生的成本增加,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實現改善環境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雙贏”。

研究企業減排對企業經濟績效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究竟是會制約企業的發展,進而拖累我國經濟發展;還是會實現環境改善與企業績效增加的“雙贏局面”?本文從微觀企業角度探討企業減排對企業經濟績效的影響,這對于政府后續制定環境政策,協調其與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也對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文獻綜述

減排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影響企業生產成本與經濟收益。協調資源、環境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普遍共識,如何在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保持經濟發展成為研究者們關注的重要領域。

有的學者把治理污染物排放的投入作為衡量企業減排強度的指標,比如Becker(2001)使用美國制造業的污染減排支出,探討空氣清潔法案對行業運營等各類成本的影響。李小平(2012)使用單位產出的廢水廢氣治理費用作為衡量環境規制的指標,考察環境規制強度對行業貿易比較優勢的影響。Levinson(1996)運用48個國家的治污成本來考察不同環境政策對產業選址產生的作用,發現大部分制造業選址并不受地區環境規制強度的影響。

一些學者把污染物排放密度作為衡量減排強度的指標。趙細康(2003)利用標準化和加權平均兩種方法對各污染物排放量進行處理,構造減排強度變量。傅京燕(2010)對三廢污染物一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數據做指數化處理,構建環境規制指標體系。

還有一部分學者使用替代指標衡量環境規制,或是直接將環境規制政策的實施作為自然實驗研究其政策效應。吳明琴(2016)運用DID方法,研究“兩控區”政策與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關系。同時對“兩控區”政策進行研宄的還有盛丹(2017)等學者。除此之夕卜,還有任勝鋼(2019)研究排污權交易試點政策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康志勇(2018)以減碳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發現該政策促進了我國企業的出口;以及申萌(2015)利用“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環境政策,研究其對我國工業企業出口的影響。另有一些學者在對環境規制進行衡量時會選擇人均收入等替代指標來開展研宄,例如原毅軍(2014)、陸旸(2009);采用環境規制政策數量作為替代指標的學者有盛丹(2018)。

三、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根據Olivier理論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會使其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遭到削弱,相反的,Porter理論認為環境規制會誘導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形成創新補償機制,能夠部分或全部抵補環境規制產生的成本增加,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實現改善環境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雙贏”。這兩種理論效應孰強孰弱需要通過實證研究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與檢驗。

參考文獻:

[1]李小平,盧現樣,陶小琴.環境規制強度是否影響了中國工業行業的貿易比較優勢[J].世界經濟,2012,35(04):62-7.

[2]盛丹,張國峰.兩控區環境管制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J].管理世界,2019,35(02):24-42+198.

[3]張成,陸旸,郭路,于同申.環境規制強度和生產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11,46(02):113-124.

[4]童偉偉.環境規制影響了中國制造業企業出口嗎[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03):67-73.

[5]盛丹,李蕾蕾.地區環境立法是否會促進企業出口[J].世界經濟,2018,41(11):146-168.

[6]盛丹,張慧玲.環境管制與我國的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基于兩控區政策的考察[J].財貿經濟,2017,38(08):80-97.

猜你喜歡
企業績效節能減排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
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知識管理導向與企業績效
低碳能源技術與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特色建設探索
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建議
中央房企國家持股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歐美航空業節能減排創新管理研究
薪酬差距與企業績效分析
創新視角下企業吸收能力、冗余資源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火電廠節能減排的必要性與對策分析
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