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2021-09-10 07:22余紅梅
文學天地 2021年5期
關鍵詞:小說教學教學內容

摘要:《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經典名篇,本文從小說文本的體式特點和學情特征兩個角度對《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展開討論。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 教學內容 小說教學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一篇經典短篇小說,選入多個版本的教材,除了人教版(部編版和舊版),還有鄂教版、蘇教版語文教材都有選入。從各教材中這篇課文的助讀系統來看,主要關注的是對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這幾個方面的理解,那我們的教學就教這些內容嗎?部編版教材有一個較大的變化,指出了“少年視角”這一敘述角度,那我們的教學應該有怎樣的變化呢?王榮生提出目前教材選文有五種功能: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和引子?!爱敗ㄆ痰恼n文,是文學、文化的經典,或素有定評的名家名篇”。 把這篇課文當作定篇來教,應該教什么,即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呢?

教學內容是閱讀教學的核心要素,“閱讀教學,就是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有兩個學習任務:“第一,豐富、擴展生活經驗,獲得與課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第二,豐富、擴展語文經驗,學習與課文理解和感受相呼應的閱讀行為,核心是閱讀方法?!?因此,相應于學生的學習任務,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那就應該依據文本的體式特征和學情特征選擇與組織教學內容。

(一)體式特征

小說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小說世界,而不是考察學生小說閱讀的“產出”。 學生不能很好地“進入”小說世界,很大程度上是“解讀方式”的問題?!罢_適當的解讀方式是解決學生小說閱讀障礙和提升學生小說欣賞能力的關鍵,因此教給學生解讀方式應該成為小說教學的主要內容?!?倪文尖老師也認為小說的教學“教解讀比教闡釋更重要” 。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批判現實主義的外國小說,確定這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應該考慮其獨特性,教出這一篇小說的特色。錢理群在《<我的叔叔于勒>略說》中提到“《我的叔叔于勒》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有二:一是故事懸念的設置,二是故事敘述者、敘述視角的選擇?!?在部編版教材的思考探究題也明確提出為什以若瑟夫這一少年視角來寫這一問題。對于這一篇課文的主題,則有多元解讀,“現今對于這篇小說的解讀主要有‘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說’,‘幻滅說’,‘虛榮說’,‘人道主義同情說’以及‘人性善惡說’?!?/p>

在以往的人教版與現在的部編版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都與魯迅先生《故鄉》放在同一單元,莫泊桑與魯迅先生都是小說創作大家,那么除了從這兩篇小說具有的相同點學習之外,兩篇小說的不同之處也該得到關注,最明顯的一點是《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經典的外國小說,那么如何閱讀外國小說的獨特,將小說中人物豐滿、情節變化、主體多元讀出來,進而理解外國文學呢?

根據上述文本體式的分析,《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的教學抓住敘述視角這一切入口是有必要的,關注敘述視角也是小說閱讀的重要方法。那如何組織呢?

首先聚焦獨特敘述視角,明確這一視角在情節發展中的運用。從標題《我的叔叔于勒》入手,聚焦“我”的視角。文中敘述了因“我”的叔叔于勒而展開的“我”的父母,“我”的姐姐們以及“我”自己等的一系列具體事件。這里讀視角,可以讀出情節。

其次,呈現“我”這一視角在文中充當的形象。讀若瑟夫的形象,通過他的語言,行為(教學生具體的解讀人物的方法)來讀,也可以從中讀出于勒、父親、母親形象,因為他們這些人都是“我”這個視角眼中的,這也更客觀的展現其他人物的形象,能看到人物的多面性,體會外國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豐滿。這里讀視角形象,也可以讀出小說中其他人的形象。

再次,在有前面兩步的鋪墊后,再追問為什么要以“我”做視角呢,不選擇其他人來做視角呢?這一步其實是更進一步,是要揣摩作者寫這篇小說的表達意圖。站在文中“我”的背后,還有一個作者的視角,作者在觀照著“我”和“我”眼中的人和事。這里插入補充節選時刪掉的小說原文開頭“一個白胡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于是對我說: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祥的......”和小說原文結尾“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以后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五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备惺鼙澈笞髡叩臏嘏閼?。這里通過讀視角,讀出多重意蘊主題,獲得心靈的滋養。

(二)學情特征

小說教學內容的選擇依據與其他文體一樣,是學生不懂、不會、不能、知淺的地方。教學就需要確定什么是學生已知、已會、已能的地方,什么是不懂、不會、不能、知淺的地方。小說教學中,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等學生能夠懂的地方,就不要再教了,重點在突破學生的不懂、不會、不能之處?!皩W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從知淺到知深,可以是由教師直接告之,也可以是教師教其方法讓其自得之。前者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只知“此點”,而不知“彼處”,只知“此篇”而不識“此類”;后者的教學往往可以達到“以篇達類”的效果,在掌握了小說文本的解讀方法之后,再閱讀其他小說時可以運用所學方法進入小說所描繪的世界?!?/p>

學生對《我的叔叔于勒》內容的理解沒有多大問題,對小說中菲利普夫婦自私自利、貪婪的形象一讀就能讀出來,對“資本主義金錢說”的主題也能讀出來。倒是對一些寫法的細微處容易忽略,比如文中的“兩封信”,尤其是第二封信;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語以及那句精彩絕倫的“??!??!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若瑟夫那句“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還有課文中兩次景物的描寫、三次人稱稱呼的重復渲染;以至敘述者與敘述角度的選擇等學生可能讀不透,那老師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讀透,讀出小說中豐滿的人物,讀出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中的豐富意蘊。

探測學情有很多方式,李衛東老師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讓學生主動發問, 是不錯的一個探測學情的方式,但很多時候學生也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會,哪里不懂,即使學生提出來了,老師不進一步引導收效還是甚微。因此,老師對學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動態的掌握學情,發現教學契機組織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王榮生,李沖鋒.小說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李衛東.李衛東講語文[M].語文出版社,2007.

[4]錢理群.《我的叔叔于勒》略說[J].語文建設,2008(07).

[5]郝進.基于名師課例對《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內容選擇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5(03).

作者簡介:余紅梅(1997-);女;漢;江西贛州;碩士研究生;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贛南師范大學;江西省 贛州市

猜你喜歡
小說教學教學內容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結構設計例談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初中語文課中如何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例說小說教學中教學切入點的選取
高中小說教學策略探究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淺論小說教學對于中學生人格塑造的意義
設計問題鏈 變告訴為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