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兒科患者心理與護患溝通技巧

2021-09-10 09:11安蓉
健康護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焦慮護理兒童

安蓉

摘要:通過探討兒科護患糾紛發生的常見原因,通過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服務質量,開展有效的護患溝通,從而最大限度的預防和避免護患糾紛,滿足患兒的安全護理需求。方法 注重兒科護士的素質培養,提高護理技術,運用目的有效的心理溝通技巧進行溝通護理。結果 患者滿意率有所提高,避免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結論 高超的護理技術與和諧的護患關系相結合是提高整體護理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兒童心理學心理療法;焦慮;護理;兒童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目的 通過探討兒科護患糾紛發生的常見原因,通過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服務質量,開展有效的護患溝通,從而最大限度的預防和避免護患糾紛,滿足患兒的安全護理需求。

1 患兒的心理

1.1 分離焦慮、恐懼心理

因病情需要而必須住院的患兒,一般只留一人陪護,因為他們身患疾病,蒙受著生理的痛苦與折磨,正當需要親和、依戀和支持的時候,見不到日常周圍的親人,患兒大都恐懼、焦慮和不安,經??摁[、拒食、不愿配合治療和護理。

1.2 行為退化

中國當前現實生活中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緊張、焦慮。他們大多過分照顧,夸大病情,對醫護人員提出過高要求。導致患兒被動依賴性增強,認為生病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懷與照顧,有時故意強化病情,滿足其心理需要,表現為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符。

1.3 皮膚饑餓

心理學家認為,人體間的接觸和撫摸是嬰兒天生的需求,有人把這種需求稱為“皮膚饑餓”。兒童的皮膚饑餓現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的摟抱等方式滿足。在醫院里,護士對他們輕拍、撫摸及摟抱,可使其大腦的興奮和抑制變得自然協調,產生如在母親懷中的安全感。

2 患兒家長的心理

2.1 焦慮和緊張

入院時對疾病缺乏認識,對環境的陌生感引起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反復詢問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斷打聽醫護人員的情況,希望轉到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所管的床位 住院期間由于病情變化產生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對病情變化的反復陳述,要求醫護人員不斷觀察,擔心遺漏病情變化 由于長期住院經濟負擔較重引起的焦慮,表現為不安心治療,悲觀失望,要求提前出院。

2.2 恐懼和缺乏安全感

家長對疾病預后產生的恐懼感,表現為對其他相同疾病患兒的預后敏感,尤其是急、重?;純旱募议L,表現得很悲觀,避免說一些關于生死的問題甚至字眼 由于心疼孩子而對各種注射和侵襲性的檢查產生恐懼感,表現為患兒在接受檢查和治療時家長不敢看或者躲開。

2.3 懷疑和不信任

對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對治療方案的懷疑,表現為拒絕配合醫護進行治療,擅自使用自己所謂的辦法或找來許多書籍對醫生的診斷進行對比,并以書上的方案為準 對醫務人員由于年齡、性別、言語、著裝等外在條件引起的不信任,表現為對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換主管醫護人員 對醫療設施和治療環境的局限引起的對治療能力和條件的懷疑,表現為挑剔住院環境和設施,要求轉院等。

3 護患溝通的影響因素

由于住院患兒年齡不一,導致病區環境嘈雜,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身心疲憊,都會導致患兒、家長以及護士情緒變化,影響護患溝通。護患溝通尤其在兒科是門大學問,護患交流無時不在,家長陪同患兒共同經歷住院期間患兒治療和護理的全過程。護患關系的發展過程 初始期(取得信任) 從接診開始,護士就以微笑面對患兒及陪護人員,輕聲問候并以親切的話語介紹醫院、科室的環境及規章制度、探視陪護制度,用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誘導、感染陪護人員,通過對患兒病情的了解,做出初步評估,告知家長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要點,消除家長陌生感,對醫護人員充滿信心。

4 護患溝通

4.1 護患溝通的目的

實現需要的滿足。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需要層次包括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從低到高,從基本生存需要到高級精神需要都需要滿足。不同患者需要滿足不同的需要,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沖突。

4.2 實現護患溝通的核心要素

關注 護士對患兒要無條件地積極關注,護理記錄能從不同角度體現護士對患兒的關注 共情 以患兒為中心,站在患兒角度體驗他的感受,換位思考,對患兒及家長心理最大限度的接受和理解,同情他的感受 真誠 平等對待每位患兒及家長,認真傾聽患兒及家長對病情描述以及滿足一些需求,真誠自然,平易近人。

4.3 護患溝通技巧

4.3.1 言語性溝通不可少的,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營造和諧的溝通氣氛,在護理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溝通技巧,尊重患兒家長,了解患兒家長心理,通過臨床實踐,筆者總結以下幾點經驗 一個技巧 多聽家長說幾句,讓家長把擔心講出來,比如希望醫護人員具備精湛的醫學知識和技術,不能貽誤孩子病情,要求醫護人員對其擔心的問題給予合理解釋,擔心經濟負擔過重等等。護理人員要主動、及時、經常性地與患兒溝通,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處境以及不同時間、場合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選擇患兒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內容進行交流溝通。

4.3.2 非言語性溝通非語言溝通的表情、動作、空間距離、服飾、觸摸、環境布置等信號可以通過視覺、觸覺等進行多渠道傳遞。在交往中,眼睛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同的眼光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在與患兒接觸中護士蹲下與患兒目光平視,手撫摸患兒頭部或身體,患兒會自然消除恐懼與護士有親近感;在所有的面部表情中,微笑是最能表示友好的非語言信號,尤其是護士的微笑能對患兒起到撫慰作用。護士在工作時的儀表端莊典雅、工作服干凈、合體、平整;臉部適當修飾,化淡妝,這樣更加精神,無疑會提高自信心。

【總論】兒科患者是敏感群體,因語言、操作、服務、病情、經濟等原因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兒供幫助,滿足患者需要。不斷改善住院環境,創造和諧溝通氛圍,消除患兒及家長緊張、陌生、焦慮,通過言語性溝通和非言語性溝通,取得患兒及家長信任,另外加強護士護理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心理素質及溝通能力,達到護患關系融洽,減少護患矛盾和糾紛,和諧共處,共同促進患兒康復科護患溝通從入院開始,熱情接待,態度和藹,禮貌待人,認真傾聽家長要求,耐心解答,主動提。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北京民族出版社。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北京民族出版社。

[3]高玉祥,人際交往心理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鄒恂,護理程序入門,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陜西西安 710100)

猜你喜歡
焦慮護理兒童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