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恢復效果

2021-09-10 09:11呂小明王杰莊倩倩南楠李雪
健康護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社會功能整體護理滿意度

呂小明 王杰 莊倩倩 南楠 李雪

摘要: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恢復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14例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用抽簽方法將患者分為整體組以及對照組,對照組實施精神科常規護理,整體組開展整體護理,觀察兩組病情康復情況和社會功能。結果:護理后整體患者的BPRS、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整體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96.49%與對照組82.46%相比更高,P<0.05。結論: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接受整體護理有利于病情的康復和社會功能的提高,也是更能夠讓患者滿意的護理模式。

關鍵詞:慢性精神分裂;整體護理;社會功能;滿意度

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發生會讓患者有多方面的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此類患者康復后,正?;謴蜕鐣巧妥宰鹚?,是減少復發風險的關鍵[1]。因此在康復期間從護理工作著手,加強對患者精神狀態的調節和社會功能的提高,對患者有積極的意義。研究分析了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的恢復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礎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5月~2020年10月,選擇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14例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做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方法將患者分組,整體組以及對照組,均有57例患者。整體組中有30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50.19±4.53)歲;病程1~7年,病程均值(2.74±0.85)年。對照組中有29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51.72±5.04)歲;病程1~8年,病程均值(2.34±0.93)年。兩組患者對比基礎信息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將精神科傳統護理實施于對照組,重點是病情護理、疾病宣教、康復指導等。整體組開展整體護理,主要方法:

重視環境安全性,確?;颊呷粘;顒臃秶鷥葲]有危險物品或是可能導致意外事件的物品,除了提供基礎的溫濕度保障,關注患者的就醫體驗,創造家庭氛圍。完善監管制度,對于一些年齡大、體質弱、病情復雜的患者,做到護理工作有依據、有重點。

全面健康教育,通過在各個階段針對性的宣教樹立患者對病情正確的認知,從而提高康復依從性。治療初期多組織相同病情的患者參與集體性的宣教,這一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自卑感。治療后期可以通過面對面的宣教,培養患者回歸社會后的知識和機能,為其灌輸婚姻家庭生活常識和法律法規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予以用藥方面的詳盡指導,講解藥物的作用,強制遵醫用藥的必要性,告知癥狀暫時消失并不代表疾病根治,仍需規律用藥預防復發。

整體心理護理,在患者康復過程多交流、多關心,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尊重和關愛,多利用舉例方法,或是邀請預后良好的患者與患者分享康復經驗,教會患者應對疾病導致的病恥感的方法,促進患者建立信心。幫助患者進行情緒管理,通過交談、引導讓患者主動覺察出不良的心理問題和行為,讓其認清危害性,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調節和糾正。

1.3觀察指標

通過BPRS(精神病評定量表)在護理前后對患者進行評分,評估病情康復情況,越低的評分表明復效果越佳。通過SDSS(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在護理前后評估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情況,分值越低社會功能恢復效果越佳。

出院時問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BPRS、SDSS評分

護理前對比兩組BPRS、SD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整體患者的BPRS、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整體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96.49%與對照組82.46%相比更高,P<0.05。見表2。

3討論

現代社會廣大群眾面對生活、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壓力,精神疾病患病率的發生率和危害性不容忽視,慢性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有病情反復、治愈困難的特點[2]。慢性精神分裂癥因為疾病造成的不穩定情緒、行為以及幻覺癥狀,常常需要住院治療且康復時間較長。對于此類患者,常常會更樂意生活在單一環境也會封閉內心,不愿意和外界接觸,有些患者獲得一定康復效果后,在認識到之前存在的異常狀況,會面臨很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可能因為一些小細節就有明顯心理波動,有可能導致病情反復,同時因為社會功能的退化,會擔心難以正?;貧w社會,有明顯的焦慮狀況[3-4]。對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治療是幫助其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而更加全面、針對性強的護理,則是保障康復效果、改善精神狀態、強化社會功能的重要工作。常規的精神科護理更注重疾病的護理,對于患者心理狀態、社會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尤其是隨著患者病情的康復,常規護理難以滿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收獲的滿意度并不高。

整體護理是基于傳統護理改良的護理新模式,主張從護理服務的整體性出發,考慮疾病特點和患者、臨床的需求,分階段、按計劃通過靈活的干預策略的達到確立的護理目標[5]。將整體護理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結合疾病特點完善服務流程,確立目標為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實施全面的宣教讓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康復情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加疾病康復知識;用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壓力,主動調節精神狀態;通過整體生活和康復護理,強化患者生活能力,樹立回歸社會的信心,培養在社會中立足的一系列技能。研究結果:護理后整體患者的BPRS、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整體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96.49%與對照組82.46%相比更高,P<0.05。證明了整體護理的價值和實用性。

綜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接受整體護理有利于病情的康復和社會功能的提高,也是更能夠讓患者滿意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陳聲云,文飛,趙崇邦,張冬梅,吳小立.認知功能缺陷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5):351-356.

[2]于喜蓉,張兆欽.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3):251-252.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東聊城 252000)

猜你喜歡
社會功能整體護理滿意度
2021國慶檔總票房43.85億元 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淺談愛德華·邦德《李爾》中的“布萊希特式”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社會功能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