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盧梭的夢境與現實生活對其繪畫的影響

2021-09-10 17:46葉紫鑰
百花 2021年3期
關鍵詞:盧梭叢林亨利

葉紫鑰

摘 要:本文對亨利·盧梭繪畫風格的形成以及畫家自身的成長過程進行研究并解析盧梭的油畫作品,對進一步認識盧梭作有力的補充。旨在通過對盧梭油畫作品的研究分析,探索盧梭的繪畫語言、風格及精神,分析其夢境以及現實生活對他的繪畫風格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亨利·盧梭;叢林;素人主義;稚拙主義

亨利·盧梭作為十九世紀末法國的“稚拙主義”畫家,他的作品既沒有浪漫主義的想象、印象主義的色彩與光亮、古典主義的嚴謹,也沒有表現主義的澎湃激情。他將自己腦海里屬于畫家的夢想描繪在畫布上,雖然并沒有經過嚴格的繪畫訓練,但這種屬于自然,親近自然,由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所創作的藝術,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神秘色彩與迷人氣質。亨利·盧梭生于法國西北部的拉瓦爾市,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畫家,但是在四十歲以前他的人生和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受制于生活,貧困的家庭,窘迫的生活,直到后來他成為一名政府雇員。但是深埋在身體里的浪漫種子即使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等待也依舊發芽,他最終在四十歲時受內心的驅使拿起畫筆,描繪心里那些不為人知而又令他深深著迷的事物。

畫筆和畫布可以把他那些不安分的想象力釋放出來,將夢境里奇幻莫測的事物描摹出來,分享給世人。雖然他的一生都在貧窮和爭議當中度過,但是他的繪畫作品以及其繪畫方式所展現出來的神秘性又讓世人著迷。如現藏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足球運動員》是盧梭在1908年創作的又一使人爭議的作品。在兩排整整齊齊的樹木中間的小路上,有四名身著囚衣的運動員,在他們身后有著白色的欄桿,藍白、橙白條紋沖擊著視覺,運動員身體與頭部的不協調以及畫面當中奇異的和諧而又不和諧的矛盾氛圍,使觀看者無法用現實生活當中的景物來解釋,只能說這一切是盧梭夢里存在的情景,是不可解釋的夢幻。又例如在高可摩天的鮮花叢林中,香蕉樹直插云霄,獅子攀咬著獵物,不知盧梭一生當中是否真真切切地到過原始叢林中,但是他畫面當中區別于大多數畫家的構圖方式,以及與現實生活當中失調的比例關系,讓觀者在欣賞畫作時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震撼。

知名品牌KENZO在2018年以盧梭《夢》為主要設計靈感,在巴黎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叢林夢幻冒險之旅。此次秀展將盧梭為數不多的幾張叢林畫作的元素進行提取。蟄伏于茂密叢林里的獅子,裸身的美麗女郎與神秘古老的樹木,以及動物們的叢林狩獵,借用繪畫中夢境超脫于現實的荒誕之感,給觀眾呈現出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夢幻場景。秀展完美展現盧梭的繪畫語言以及繪畫特點,強烈的色彩沖撞以及條紋疊加,畫面呈現于畫布的沖擊轉移到了衣服上,隨著模特的走動加強了人們的視覺沖擊,而這種平涂但又色塊分明的繪畫方式即是盧梭特有的繪畫記號,也是他描繪自己雨林夢的方式。

《外國美術史》中提到盧梭的作品充滿了稚拙的趣味,許多畫面展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許多有特色的人物及風景,其中已經包含了超現實主義的意味。亨利·盧梭一生當中擁有過九個孩子,但是只有一個女兒平平安安長大成人,生活的陰霾仿佛從他出生之日起就一直籠罩在他的頭頂,并且持續地追隨著,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但是他依舊能從苦難當中發現灑下的陽光,并且抓住它,收獲它。盧梭的繪畫一直以來都是自學的,他的畫純真、質樸而又充滿孩子氣的童真。盧梭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他對于繪畫的執著和畫面當中呈現出來的奇妙,還有他對于生活的態度,泥土里邊努力向上抓住陽光,從不輕言放棄和失敗,對待生活永遠執著向上的態度。

《西方藝術史》一書詳細介紹了盧梭的成長軌跡,他沒有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并且區別于十九世紀以來的藝術傳統規律約束,從民間美術中吮吸豐富的養料。筆法天真而又夢幻,野獸與人的和諧共處以及魔力四射的原始叢林,帶人們領略生命最初的原始和寧靜。盧梭的繪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趣味性,趣味性使他的畫作更加富有故事感?!逗嗬けR梭的創作特點——把趣味革命推到了頂點》一文著重分析了盧梭叢林畫系列作品的特點,即對植物進行夸張的表現,每一片葉子、每一根枝干都讓它失去本來的面貌,使它們膨脹起來,像是干癟的米粒受到了泥土的滋潤,風干的豆子泡進了溫水,急速地吮吸著生命的養料,然后在彈指間膨脹起來,生命中的光跳躍起來,這些植物被盧梭賦予力量,重新獲得了第二次生命,也使得畫面趣味盎然、生機勃勃。童趣性使孩子也能感知其中的氛圍,充分展現了藝術不分年齡且被所有人接受,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的影響雖有不同,但普遍存在。兒童們區別于在世俗沉浮多年的嚴格意義上的“大人”,他們對于所見之物的感受更加直觀且不受外在事物的影響,喜歡就是喜歡,快樂就是快樂。

米歇爾·馬克爾和阿曼達·霍爾在《亨利·盧梭的神奇叢林》一書中指出盧梭坎坷的繪畫道路和多年不被人認可的悲慘經歷,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盧梭積極應對批評與指責的心態。畫家筆下描繪的事物與其自身成長經歷與期待密不可分,盧梭將夢境中的事物描繪成畫面,將自己向往的熱帶雨林與夢境里的場景相結合,所以畫面當中雖然都是日常所見的植物,但又充斥著讓人著迷的神秘感。失真的植物與動物展現的是一個長期居于城市且向往自然熱愛大自然的畫家對生活的敬意,他將自己所愛的事物呈現出來并且愿意分享,他享受畫畫并且迷戀創作的過程,他的人生格言是“成功與否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弄明白自己不懂的事情”。所以說盧梭的一生都在踐行自己信奉的格言,他每年都會參加美術展覽,展覽自己的新作品,聽取別人的評價,雖然很多人的評價并不客觀,而且多為嘲諷,但是他依舊把大家對他的評價剪貼下來,做成畫報收集好。他不遺余力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達到最好。盧梭已經習慣了不懷好意的批評,也知道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繪畫訓練,達不到傳統繪畫里的體積感與質感,但是盧梭的心里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么不好,他喜歡自己的創作,也樂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創作,即使會收到許多不好的評價也甘之如飴。

筆者對盧梭繪畫的創作歷程進行了分析。從1871年開始畫畫到1885年在藝術沙龍上展出的兩幅作品為標志,他創作的早期特點著重呈現于《嘉年華之夜》。盧梭以細膩而又溫柔的筆調描繪出朦朧的月光,月光灑在幽靜的小路上,籠罩著在叢林中悠閑散步的情侶,畫面充滿詩意與朦朧的美感,在月光的籠罩下又營造出神秘氛圍,遠處的群山星光點點,樹木用拼涂的手法展現,更加突出了身著彩色服飾的青年男女,仿佛讓人回到了那一年的嘉年華夜晚。然后便是創作高潮時期,即1888年到1909年,表現了他對自然獨特的理解:忠于自然,表達內心。例如《從圣尼可拉河岸眺望圣路易島·暮色》,雖然筆觸依舊略顯笨拙,但是依然能夠從畫面當中發現許多盧梭對于大自然的獨特而又奇妙的理解,這些略顯直白的表達方式,反而讓觀眾對畫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另外對盧梭各個時期的繪畫作品及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可以把握盧梭原始主義即素人主義的繪畫特點,對其奔放的筆觸、高對比度和高純度的色彩進行探究,對畫面的神秘性進行領會,著重分析盧梭叢林系列畫中的特點,對其植物、動物、人物進行分析。再結合創作實踐闡述學習盧梭的藝術繪畫風格、創作過程以及創作中畫面所要表達的氛圍感及個人情感。盧梭直到六十多歲時,依舊一貧如洗,但是他每一幅畫作依舊表達出了他對人生的善意以及思考,他想讓人們知道,命運讓人遇見的生命體,在來到我們面前之前,都經過了漫長不易的歲月,我們應該珍惜。

張亞琴在《熱帶叢林里的漫步者——亨利·盧梭》中寫到歐洲印象主義興起以后,人們認識到不能把藝術完整或者說片面地一分為二。盧梭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表現力,清楚的結構,直率、單純的技術,而這些正是歐洲美術歷史長河之中缺少的東西。盧梭畫作中高對比度和純度的色彩、奔放的筆觸、神秘的內在精神、形式多樣的構圖將奇異的植物、富有靈性的動物、神秘的人奇妙地融合在整個畫面當中。這種奇異的和諧場景時常把觀畫者帶入繪畫者的夢境。

陳春雨在《淺談亨利·盧梭繪畫藝術中的樸素之美》中提到創造力的力量來源是對于社會生活的態度,盧梭追求原始的純真、強調主觀表現的藝術思想構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而亨利·盧梭真正值得學習并且推廣的就是他稚拙畫筆下的純真自然。藝術本源于生活,生活又不斷回饋藝術。

(四川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外國美術史》[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28- 129頁。

[2] 《西方藝術史》[M].海南出版社,2014年,第134頁。

[3] 《亨利·盧梭的神奇叢林》[M].遠流出版社,2014年。

[4] 《亨利·盧梭的創作特點——把趣味革命推到了頂點》[J].《藝術人生》,2008年第9期,第109- 114頁。

[5] 張亞琴:《熱帶叢林里的漫步者——亨利·盧梭》[J].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科技》,2017年第6期。

[6] 陳春雨:《淺談亨利·盧梭繪畫藝術中的樸素之美》[J].江蘇省淮北中學,《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

[7] 楊繼春:《論亨利·盧梭的樸素藝術精神》[J].《美與時代》,2016年第6期。

猜你喜歡
盧梭叢林亨利
人生的最高哲學
叢林之歌
大師的彎腰
找找看
大公雞亨利
叢林大作戰
找找看
盧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一起去叢林露營吧
Pei Cotz 回到叢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