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

2021-09-10 17:46艾艷
百花 2021年3期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保護與傳承

艾艷

摘 要: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體現著中國人民的習俗文化,充分融合了民族特色和思想觀念的一種文化形式。而橫山地區以說書、腰鼓、民歌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地域特有的文化符號,更是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情感與文化觀念,把當地人性格當中的豪爽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在傳承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與困難?;鶎游幕^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在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當中,充分發揮其主體的巨大優勢作用。

關鍵詞: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基層文化館

橫山位于陜西北部,毛烏素沙漠南緣,明長城腳下,無定河中游,地處內蒙古、陜西交界,古稱塞北邊陲,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陜北說書”的主要發源地。在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方面,從2006年啟動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普查工作至今,目前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4項,市級13項,縣(區)級21項。近年來,我區始終注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加大推動陜北說書、橫山老腰鼓、橫山民歌等傳統民間藝術邁上新臺階的力度。先后被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家文藝家協會等命名為“中國秧歌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陜北民歌之鄉”,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成為橫山區一張最閃亮的名片。

一、民族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面臨的問題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沖擊,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近幾年,橫山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民間藝術傳承出現了許多問題。一個地區開放程度越高,人民的包容性就越強。一些外來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民間藝術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部分青少年一味地追捧西方的主流文化,對當地傳統的民間文化“敬而遠之”,使大多數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成了老年人的興趣專場。

(一)民間藝術不受重視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型娛樂方式的出現,使得以說書、腰鼓、民歌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便捷式的快餐生活以及快節奏的工作要求,讓人們很難放慢腳步找尋真正的傳統文化,尤其對于傳統的民間藝術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國家雖然早已經呼吁學生的教育一定少不了傳統文化教育,但是民間藝術的耗時性、長期性的客觀要求,對于學生來說是有比較大的壓力和難度。其次,我們還要考慮到當代的審美變化,我們每個人對于審美的定義是不同的,不能一味地摒棄外來文化,也要及時地意識到我們的審美也在不斷變化。不可否認,我們的傳統民間藝術是極具特色和充滿美感的一種文化,但這并不能說明每一個青年人都喜歡并且能夠學習這種文化。

(二)傳承出現斷層現象

在當今這個數據爆炸時代,青少年對于傳統的民間藝術認識不夠,更談不上熱愛。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人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民間藝術傳承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斷層問題。從外部原因來說,這是由于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或者生活與工作的需求,人們無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當中。從內部原因來說,傳統的民間藝術大多是個人的技藝或手藝,并非集體性的單位體制。傳播時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也避免不了一些問題,例如傳播過程困難、無法大面積教授學習、市場狹窄等問題。再就是民間藝人大多比較保守,存在著“傳男不傳女”或“傳內不傳外”的狹隘觀念,導致學習對象更是少之又少。

二、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藝術

(一)發揮基層文化館的主體地位

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蘊藏于基層群眾當中,大部分存在于鄉村當中。部分偏遠鄉村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人們放棄對優秀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而選擇從事別的行業。近幾年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入城市打工,村里只留有老年人居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傳統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漸漸被削弱?;鶎游幕^作為文化系統中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單位,對優秀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保護和傳承優秀民族民間藝術也是文化館的主要職責之一。同時,更應該為民間藝術創造良好的社會發展條件,讓當地更多的人了解說書、腰鼓、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

(二)加強宣傳教育

要真正保護和傳承好民族民間藝術,根本途徑是要使說書、腰鼓、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民心。對此,作為基層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應該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認識的意識。只有自身認識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充分煥發主動性,更好地進行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保護。首先,可利用現代化傳媒宣傳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將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滲透在網絡、報刊以及旅游觀光等當中。全方位面向社會大眾,重新喚起本地群眾了解民族民間藝術的熱情,增強本地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其次,由基層文化館有目的地組織進校園展演活動。特色地方文化節目與學校社團節目相融合呈現出的多元化演出,可以讓廣大師生近距離地感受到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三)不斷完善文化館自身機制

在保護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的同時,基層文化館的一些機制也應隨著本地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改進。只有隨時適應本地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并調整工作,才能讓基層文化館的工作起到最大限度的效果。目前,大多數基層文化館在開展優秀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時都遇到了共同的困難,即缺乏專業性的人才和資金短缺。這就需要有計劃地引進專業性人才,在資金問題上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四)重視文化傳承人的作用

文化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承載者和傳播者。非遺傳承人在保護與傳承非遺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以超人的才智、靈性貯存著、掌握著、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類別的文化傳統和精湛的技藝,他們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接力賽”中處在當代起跑點上的“執棒者”和代表人物。傳承人可能是家族傳承中承上啟下的繼承者,也可能是社會傳承中承上啟下的繼承者。傳承人之所以成就為傳承者,環境(家族中有傳承的傳統,有師傅帶和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優秀的民間藝術傳承人應該是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有能力做出文化選擇和文化創新的人物。近幾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評選和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肯定了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尊重,贊揚了傳承人這個群體對于傳統民間藝術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體現了傳承人對于保護與傳承民間藝術的重要作用。

三、結 語

改革開放以后,娛樂文化的興起讓人們逐漸對說書、腰鼓、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興趣,不再關注。而傳統的民間藝術具有我們地區特有的文化烙印,保存著地區多年以來的記憶和情感寄托?;鶎游幕^需要讓群眾真正認識到說書、腰鼓、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讓人民群眾主動參與進來,共同保護本地的優秀傳統民間藝術。在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方面,不可忽視青少年的自身的發展性,他們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處于成長階段,可塑性非常強。只有讓青少年認識并參與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本地區的說書、腰鼓、民歌等傳統的民間藝術才能更好地流傳下去。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工作,應堅持傳統民間藝術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榆林市橫山區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王新兵:《論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廣東科技》,2013年第22期,第10頁。

[2] 羅爭玉:《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M].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曹愛軍、楊平:《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歡
基層文化館保護與傳承
群眾文化活動與基層文化館建設策略研究
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
基層文化館如何在新時期開展群文活動
文化空間視角下的湖南區域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河洛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峨眉盤破門武術保護與傳承中的政府主導作用研究
淺談土家族茅古斯的藝術價值及傳承保護
試論基層文化站(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
中小學校本課程視野下的信陽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淺析基層文化館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職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