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思想根源與基本策略

2021-09-10 07:22陳俊萍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2期
關鍵詞:基本策略健康發展思想教育

陳俊萍

摘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發達地區優越的生產條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農村勞動力,滋生了“留守兒童”這一個特殊群體。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或單方流動到其他地區,且很少回家,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兒童。這給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健康發展;基本策略

一、 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由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身上出現了種種不良現象:一是外出打工浪潮,導致了新“讀書沒有多大用”的思想產生,有的上學不到校,或不進教室,學習不努力;二是高速發展的信息網絡逐漸普及鄉村,暴力影視,電子網絡游戲等反面殺手,逐漸改變了留守兒童的人生觀,造成了有的性格孤僻、冷漠;三是親情缺失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單一的、成人化的說教方式形成的逆反心理,嚴重削弱了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效果。

(二)存在心理問題

心理成長關鍵期的留守兒童,因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幫助,他們的性格會受到影響。測試結果顯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心理問題明顯多于非留守兒童。

二、問題成因分析

留守兒童出現的思想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父母正常的關愛缺失,孩子渴望溫情,為得到溫情可能不擇手段,或得不到溫情后逐漸淡化人情甚至漠視人情、仇視人情。因此性格偏激,行為孤僻。

(二)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管教,良好的行為習慣尚未養成,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表現出自由散漫的特征。

根據以上原因得出,絕大部分留守兒童的成長是多么蒼白,他們獲得的僅僅是把吃飽穿暖作為一個最基本的需要。父母遠離他們,家庭的溫暖與親情被距離隔開,社會還有無數只罪惡的黑手拉著他們滑向深淵,在這樣不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下,做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孩子靈魂最后的也是最忠實的的守護者,應該怎樣付出愛心,應該如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還值得我們深思。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本策略

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流守兒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外出務工大大增強了農村家庭對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務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對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下降、違紀頻發、中途輟學的現象也隨時產生,它對于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很大。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當引起家長、學校、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一)家長:努力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正確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

(二)學校:加強管理,傾注關愛

學校應“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應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檔案資料應全面反映“留守兒童”的各方面情況,包括“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代管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系溝通情況等。

(三)完善班主任心理素質

1、班主任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班主任的認知發展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基礎。敏銳的觀察力是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感知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則是教師為了了解學生借以獲得教育依據的重要能力。具有敏銳觀察力的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往往能隨時地觀察學生的心理表現,及時發現學生細微的內心變化和行為動態,發現學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征兆,防止錯誤行為產生,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發展的軌道上來。

2、學會心理的自我調控,促進教師心理健康,使教師積極適應自身、環境以及社會的各種變化。學生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是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的兒童,他們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受到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影響,因此,有賴于教師長期的、循序漸進地去進行工作。

3、完善教師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師對教育工作和教育對象所持態度的體驗。良好的教師情感品質更多地表現為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熱愛。這是教師情感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更是推動教師工作

總之,教師是塑造年輕一代的辛勤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也連接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肩負著造就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項崇高而又十分艱巨的工作,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應以自己淵博的知識、教學能力和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措施作用于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質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下一代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銳.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J].校長論壇,2009,(1).

[2]董天鵝.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管理,2009.1.

[3]榮紅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J].黨政干部學刊,2010

[4]胥洪培.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及解決途徑[J].博士論壇.

[5]戴麗君.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成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

猜你喜歡
基本策略健康發展思想教育
淺談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
效能監察助推企業健康發展的探討
綠色生態,課堂構建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關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創新方式摭談
眾創空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小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與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