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豫劇與民族聲樂

2021-09-10 06:14張耀棟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0期
關鍵詞:咬字真假豫劇

張耀棟

摘要:戲曲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一個分支,而豫劇可以稱為戲曲中的一枝獨秀,了解和學習豫劇對于發揚民族文化、培養愛國熱情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豫劇能夠迅速發展并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跟豫劇系統的方法、規范的唱腔和清晰的咬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隨著各地專家學者要求戲劇藝術走進課堂的呼聲越來越高,傳統戲劇也越來越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重視。筆者從豫劇的起源及發展、豫劇流派的形成、唱腔特點特點與民族聲樂關系幾個方面進行粗淺分析,以期今后大家對豫劇的學習研究有所裨益。

引言

河南是一個具有豐厚底蘊的中原文化中心,而在其豐厚燦爛的中原文化中,戲曲文化藝術由于獨具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而占據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劇種頗多,因此,河南被人們稱之為“戲曲之鄉”。

譚靜波在中國國粹藝術讀本《豫劇》中記載:“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豫劇已被公眾看做為當今藝壇上的‘叫座劇種’,無論是在劇目的生產、經濟的效益、劇團和觀眾的數量等諸方面,它都以它絕對的身姿優勢躍居全國各地300多個劇種之冠,成為我國當今劇壇流行的最大的地方戲”。無論男女老幼都有一幫對其熱衷熱愛的群體,尤其是通過電視媒介一直熱播的《梨園春》欄目,更是借助傳媒的力量把豫劇的推廣做到了最大的可能,掀起了一股“豫劇”熱潮,豫劇不僅唱遍、唱響了中國,還唱進維也納音樂大廳。豫劇正在以它獨特的魅力走出亞洲,走向世界!

一、豫劇的起源及流派的形成

豫劇誕生在孕育過炎黃文化的中原大地上,據有關資料記載,豫劇產生于明末清初時期,豫劇是由明朝末期的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并與當地的民歌和小調等結合而成,也有一些書籍上說是由北曲弦索調發展而成等等說法不一,但就其具體起源由于缺乏詳細的記載已經無法得到更為準確的考證。

豫劇又有河南梆子戲、河南謳、靠山吼、土梆子等名,但都屬于梆子聲腔系統。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直至新中國建立之后才被普遍冠以“豫劇”之名。 由此可見,豫劇的形成跟民族民間聲樂有著不解之緣。

正所謂“桃花一簇開無主,萬紫千紅才是春”。隨著豫劇的不斷發展,大批的優秀豫劇演員也不斷產生,他(她)們由于長期活躍于舞臺并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得到很多人的熱愛和追捧。隨后在人們再次談起豫劇時,以往的祥符調、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等稱呼逐漸被冠之以藝術家的名字而取代,就這樣以藝術家的名字為標志的流派劃分隨之形成。同時,以名字為標志的流派的出現對于區分豫劇的唱腔風格、豐富豫劇的唱腔素材、繁榮豫劇唱腔藝術以及促進豫劇藝術的發展等方面,都曾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也可稱之為歷史性的作用。據資料記載,根據姓名主要可以分為“常(香玉)派”、“陳(素真)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 派”、“唐(喜成)派”等流派。[4]

二、豫劇唱腔與民族聲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豫劇不但在風格、舞臺、音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唱腔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豫劇之所以能夠久唱不衰跟他有著科學的發聲方法是分不開的。

“民族聲樂非常注重歌唱語言方面的技巧,豫劇演唱完全具備這些操作技術,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豫劇界至今都流傳著“唱四兩,白千斤”的藝訓。

常派的代表人物常香玉對豫劇唱腔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創立的“混聲唱法”使豫劇在唱腔方法上向科學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所謂“混聲唱法”,簡單說就是真假聲結合唱法或胸腔、口咽腔、頭腔聯合唱法。這種三個共鳴結合的混合唱法在豫劇界的出現,不單單是改變了豫西調和豫東調真假聲水火不相容的局面,更使得豫劇的真假聲唱法逐漸趨于統一?!俺E傻恼婕俾暬旌铣?,不僅在廣大觀眾中和文藝界受到普遍歡迎,而且也經受了實踐和時間的考驗”。盡管這種唱法對于今天的聲樂演唱者來說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難度,但是就當時而言,對于豫劇向更科學的聲樂唱法方面的發展卻是難能可貴的。

在豫劇某團的發展中,也特別關注對科學唱腔方法的研究,使得豫劇男生的唱腔更具有科學性和技巧性。改變了男生唱腔只局限于“二本腔”的唱法,使他們能在有效的音域內行腔,通俗一點講就是改變了男生只用假嗓來演唱的方式,使男生的唱腔更加統一,沒有明顯的真假聲分區,真假聲結合更加自如。這與民族聲樂在演唱方法上對腔體聲區統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就咬字而言,字重腔輕是豫劇所強調的,而咬字則采用切音的方式。把字分成三個部分:字頭、字腹、字尾,按照曲譜進行演唱。而民族聲樂在音色和咬字上聲音比較開放,咬字則不像豫劇那么狠,演唱的也是樂譜上的音符,只是在個別字上加以裝飾音。

在呼吸方面,豫劇和民族聲樂也是相通的,豫劇講求“氣為音帥”,其實就是講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和支持。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講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嚧自臍間出,至喉乃臆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边@與民族聲樂的氣沉丹田以及深呼吸打哈欠的狀態,使吸進去的氣保持,呼與吸在腰間產生對抗,使每個音都得到氣息的支持,用“支持”來調節聲音的高低起伏、強弱、明暗變化等都是講的同一個道理。

豫劇和民族聲樂兩者完全可以相互借鑒,豫劇演員可以向聲樂演員學習打開口腔喉嚨的技巧;聲樂演員也可以向豫劇演員學習吐字的技巧,使民族聲樂和豫劇達到完美的結合,展現更完美的作品。

三、未來之路

總之,豫劇能有今天的輝煌業績是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經過無數的艱辛逐漸成長起來的。盡管現在的戲曲市場并不是很景氣,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人們對傳統民族文化以及豫劇的重視程度卻是在日益增加的。豫劇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和潛力,加上“梨園”節目的宣揚和“香玉杯”(1988年由豫劇大師常香玉自籌資金,于2月25日宣布成立的,旨在促進豫劇的發展。)等一些專業豫劇獎項的設立,都為豫劇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豫劇以其自強不息、容納百川的態度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敢于同中國的民族聲樂、西方的歌劇相媲美,并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相信豫劇在不久的將來,不但能唱響中國,同樣也能唱響世界。不但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更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相信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猜你喜歡
咬字真假豫劇
真假廚師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問題剖析與正確運用
家校共育成合力,傳承河南豫劇
有關聲樂教學的咬字
豫劇現代化進程分析
美聲唱法的特點研究
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推動豫劇文化產業發展
真假大富翁
真假寶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