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遜馬克思主義理論下對《麥克白》悲劇性解讀

2021-09-10 07:22劉曉玉
文學天地 2021年2期
關鍵詞:麥克白悲劇馬克思主義

摘要:目前中外學術界對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麥克白》進行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主要圍繞善與惡的主題展開。本文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以詹姆遜《政治無意識》中的主要思想“歷史主義”“意識形態”等為中心,從女巫--意識形態的代理、資本原始積累中的社會罪惡—個人野心、極權國家的統治三個方面探討麥克白的悲劇性。本文探究了文本與現實、政治和歷史的關系,豐富了詹姆遜馬克思主義與文本的結合研究和提供了更多《麥克白》研究的視角。

關鍵詞:詹姆遜;馬克思主義;麥克白;悲劇

弗雷德里克·詹姆斯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著有《語言的牢籠》《馬克思主義和形式》《政治無意識》《后現代理論與文化理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文化轉向》等。在方法論上,詹姆遜繼承了黑格爾、馬克思、盧卡奇的辯證法傳統,并做了新的闡釋。他認為辯證法的實質在于時間性,在于挑戰堅守固定概念和事物的確定性的常識思維。詹姆遜主張“永遠歷史化”,即注重探討事物本身的歷史根源,借以理解事物的概念和范疇的歷史性。

在著作《政治無意識》中,詹姆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石,借鑒批判吸收了二戰后各式各樣的理論。他的“無意識”和“白日夢”的概念來自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敘事結構的政治寓言性來自列維施特勞斯的結構主義和本雅明,“歷史的本土化”來自???、德勒茲、德里達的后結構主義,烏托邦和意識形態的辯證法來自涂爾干的理論和恩斯特·布洛克對“希望”的分析。在這個龐大的理論體系中,詹姆遜反思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的核心問題,即“作品和現實”的關系問題。在詹姆遜看來作品并非機械地反映某一階級觀念,而是一種政治“寓言”,是對現有的不可解決的社會矛盾的象征性、想象性的解決。在詹姆遜看來,作品與現實的關系就是語言和歷史的關系。后結構主義視語言為本體,而馬克思主義視歷史為主體。詹姆斯馬克思主義觀就是要從歷史觀出發,理解事物存在發展的歷史性。他是一個具有強烈歷史意識的學者,堅定地支持歷史主義。在《政治無意識》的開篇,就提出“永遠歷史化”[2]的口號,并提出對沒有時間性、永恒的事物不感興趣。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陰暗的一部。英國著名莎士比亞研究學者布拉德雷在論述這個悲劇時指出:“幾乎所有的場景全都迅速勾引起人們對于發生在深夜或某些黑暗地點的往事的回憶?!薄尔溈税住饭适轮v述了:蘇格蘭大將麥克白和班柯,在討伐叛亂、抵御外敵的戰斗中取得勝利;在班師回朝的途中,遇見三個女巫,它們預言麥克白將成為“未來的君王”,而班柯將成為“君王們的祖先”。女巫的預言、自己的野心,加上妻子的慫恿,麥克白乘著國王鄧肯來他承包做客的機會,殺死了鄧肯,篡奪了王位。鄧肯的兒子馬爾科姆和道納本見勢不妙,雙雙出逃。為了確保王位的鞏固,麥克白謀殺了班柯,但班柯的兒子卻逃跑了。在慶祝登基的宴會上,班柯的鬼魂突然出現在宴會桌上,嚇得麥克白魂不附體。他又去詢問女巫,打聽自己未來的命運。女巫要他留意麥克達夫。并告訴他“除非勃南森林移到鄧西嫩,他永遠不會被擊敗”[1],“凡是婦人所生的男子都不能傷害他”。他立刻返回,企圖殺害麥克達夫,但麥克達夫已經聞訊潛逃;麥克達夫便連夜突襲麥克達夫的城堡,把他的妻子和兒女全都殺了。麥克白眾叛親離,他的妻子也發了瘋。最后,麥克達夫和鄧肯的兒子馬爾科姆,從英國組織軍隊,討伐麥克白。經過一番激戰,終于消滅了麥克白。在貴族和民眾的歡呼擁戴下,馬爾科姆登上了蘇格蘭的王座。

一.女巫:意識形態的代理

在《麥克白》一開始,三個女巫上場并做了關于麥克白的三個寓言:麥克白即將成為葛萊密斯爵士、考特爵士和未來的君王。后來這三個預言都紛紛實現成立。莎士比亞完全可以寫麥克白弒君篡奪王位是由于內心深藏的野心和邪惡,加上麥克白夫人的推波助瀾地慫恿,不必寫女巫預言的部分。多年來人們也把這部悲劇的主題認為是人性之惡以及對權力的極度崇拜和欲望的膨脹帶來的惡果,并未探討加入女巫因素的原因是為何。那么,莎士比亞為何要加入女巫的元素到劇中呢?

莎士比亞劇評的學者們對女巫在劇中的作用有這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認為女巫是麥克白內心世界的外化。因為麥克白本身富有野心但是并不直接表露的性格,莎士比亞借女巫的出場和預言來展示麥克白的野心,“女巫們所預言的正是麥克白私心的愿望,這個愿望只是采取這種顯然外在的方式達到他的意識,讓他明白”,“女巫們其實不過是麥克白自己的頑強意志的詩的反映”[3]。黑格爾從唯心主義的立場懷疑女巫作為物質個體的存在。另一種觀點認為,女巫是一種確實存在的外在力量,她們是麥克白篡位弒君的推動力量。這方面以赫爾列特和威爾士為代表。赫爾列特認為,“超自然勢力不可抗拒的壓力以雙倍的力量激蕩著人類感情的浪潮。麥克白自己被命運的壓力所驅策,像一只船在風暴中飄蕩:他像個醉漢搖來搖去;他在自己意圖和別人暗示的重壓下搖搖晃晃;他被自己的境遇所迫而陷于困境;女巫的指示使她沉溺于迷信的恐懼與屏息的懸望?!?,威爾斯則表示“女巫不是麥克白內心狀態的外在發散”,“不是麥克白心理組成的產物”“她們有政治色彩,巫術是王權背叛的意識形態的一部分?!盵4]這兩位學者顯然不然為女巫是麥克白內心世界的表達,相反,他們認為女巫的存在是外在力量推動的標志。

美國學者斯達利布拉斯采用新歷史主義的方法來進行分析:“詹姆斯一世登臺之前,在英格蘭,預言、巫術、君主之間早就有聯系了?!庇袑W者認為,詹姆斯一世繼位,建立了新統治,正如《麥克白》劇的最后由馬爾康繼位,建立新的統治。按照學者們的研究推測,莎士比亞這樣設置是受到詹姆斯的指示,因此有當時的政治意味在里面,這就是莎士比亞加入女巫的原因。亞瑟·麥吉說:“女巫是意識形態的客觀代理?!迸资峭品F有制度的顛覆性力量,推動了新制度的建立。[5]筆者認為《麥克白》女巫的出現與詹姆斯一世有一定的關聯。在劇中,女巫預言班柯雖自己不能成為國王,其子孫后代卻可數代為王,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正是班柯的后裔,他繼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王位而成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非常迷信,他相信有妖魔鬼怪和女巫的存在,曾經寫了一篇論文《論魔鬼》;對他而言,沒有魔鬼、女巫,就沒有上帝。所以他相信女巫的存在,而且十有八九是婦女。因為詹姆斯一世相信君權神授,認為國王是上帝傳達旨意的代表,是美德的化身,具有治愈自己的臣民和是王國達到和平宇宙達到和諧的狀態的力量;所以魔鬼通過巫術在人間作惡就成了他意識形態里必不可少的對立面。在《麥克白》中,女巫最為一種上帝的對立力量,成為了意識形態的代表。

二.資本原始積累中的社會罪惡—個人野心

《麥克白》雖然取材于歷史,反映的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現實。封建階級的日趨沒落,資本經濟的迅速興起,使這個社會充滿著積累的矛盾沖突,一方面是新興資產階級聯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反封建的斗爭,另一方面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中人民群眾反對新的剝削壓迫的斗爭;先進的思想家們,不僅站在反封建的前列,而且已經敏銳地看到了在資本原始積累中所出現的新的社會罪惡—個人野心。這種以極端利己主義為核心的個人野心,伴隨著強烈的財富欲和冒險精神,較之封建統治階級原有的貪婪狠毒和獨斷專橫,不僅更為明顯、猖獗,而且更有害于社會和個人。正是基于這樣的社會現實,莎士比亞一改過去那種把社會的矛盾沖突體現在對立人物的關系的寫法,而把社會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在單個人物身上體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使得社會矛盾的展現更加突出和引入注目。

麥克白在最開始作為蘇格蘭的大將,正直忠誠,被國王鄧肯夸贊到“你的功勞太超乎尋常了,飛得最快的報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點兒,那么也許我可以按照適當的名分,給你應得的感謝和酬勞,現在我只能這樣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的勛績?!痹趪跹壑?,麥克白是十分英勇善戰的武士,也為國家做出了豐功偉績。但是另一方面,麥克白內心隱藏著無限的野心,對權力有種強烈的欲望。而且這種欲望最終化為行動,犯下了弒君之罪。這種邪惡的力量-欲望,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巨大的社會矛盾,以及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中的罪惡。

三.極權國家的統治

佩里·安德森曾說:“極權主義在本質上是一部經過再次調配后重新開足馬力的封建統治機器。這部機器被設計出來鉗制占人口多數的農民,迫使他們回到傳統的社會地位中去?!盵6]在《麥克白》中,雖然其主題是“邪惡”,但分為國家權力認可的合法的非和平手段和未經認可的非和平手段。麥克白殺了國王鄧肯展現其未經許可的邪惡的一面。但是當他殺死麥克頓?瓦爾德這個“叛徒”時,卻得到了鄧肯的贊賞?!耙驗橛赂业柠溈税?,不負尚武英雄的名分,不顧命運的降臨,揮舞著熱血浸染的刀劍,就像勇士的化身,殺開一條血路直逼叛賊;兩人逼近緊貼混戰一場,誓死不肯罷休,直到麥克白一刀從臍到腭給他開了肚膛,斬下首級高懸在我們城堡的雉堞上。呵!勇武的至親,高貴的賢人!”在鄧肯眼中,麥克白順應了國家絕對權力的意志,這種非和平的手段是善,是光榮,應該得到贊賞和肯定,如果違法國家的權力意志則是惡。[7]《麥克白》中則主要體現這種國家對合法非和平統治手段的占有權。

在16世紀的歐洲,當時正處于從封建主義社會向極權國家發展的時期。在封建制度下,國王在貴族和與其同等地位中享有權威,其權力往往不過是浪得虛名而已,或略高于此。國家的權力也分配于教會、各級議會以及地區或城鎮的非國家性機構中。在極權國家條件下,君王集大權于一身,成為正統法令的唯一來源。當然,從一種制度到另外一種制度的轉變不僅會受到紳士階層和農民階級的反抗,同時也會受到城市中產階級的反抗。所以在英國并未完全確立過極權國家。但是麥克白面對自己洶涌狂暴的野心,他追求的是把自己的實際權力轉化為王權的極權。這種對極權的追求也導致他慘死的悲劇?!尔溈税住诽岢隽藰O權主義意識形態和在其保護傘下實行的非和平手段這一困擾問題,引導人們思索其矛盾性和現實性。

參考文獻

[1]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

[2]詹姆遜.政治無意識[M].王逢振,陳永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劉洋. “不會是兇兆,可是也不像是好兆”:《麥克白》中女巫的預言[J]. 外國文學評論,2019(04):157-176.

[4]張薇. 伊格爾頓對《麥克白》的政治符號學解讀[J]. 國外文學,2017(04):41-50+154.

[5]萬鵬杰. 《麥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詮釋[J]. 外語研究,2005(03):70-72.

[6]張世紅. 麥克白:權欲與野心的犧牲品——淺析悲劇《麥克白》[J]. 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01):54-57+61.

[7]梁超群,張鍔. 作為政治悲劇的《麥克白》[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89-93.

作者簡介:劉曉玉(1996年出生--),女,漢,河南信陽人,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猜你喜歡
麥克白悲劇馬克思主義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歌劇《麥克白》的故事(三)
歌劇《麥克白》的故事(二)
畫家的悲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麥克白》
近視的悲劇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不希望歷史“悲劇”重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