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

2021-09-10 11:43謝麗麗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18期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化學教學實踐

謝麗麗

摘要:近些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進程。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化學教學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積極地落實信息化理念,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帶領學生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高效地吸收化學知識,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化學;教學實踐

引言

化學是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的一種,既然歸屬于自然學科,那么除了必要的理論以外,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掌握化學的必要技能。而且,化學本身有著強大的可供人類探究的魅力所在,如果只靠單純地死記硬背會停滯不前。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網絡教學課堂滲入是意料之中的,而教師如何利用網絡優勢將是在課程教學中需要著重探求的難題。因為沒有前例可循,所以對于新形勢下的新的教學方式有可能把握不到位,教師也只能和學生一同成長。

一、網絡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分析重要性

經過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學生通過聽覺獲取知識,在大腦中儲存的比重為20%;評價視覺學習知識,在大腦中存儲的比重占30%;同時利用聽覺和視覺學習知識的比重占50%。將網絡引進到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耳,在學生大腦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處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可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此外應該將現代化教學環境與教學手段相匹配,網絡化課堂為教師提供最佳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協作、溝通。教師根據視頻和電子郵件等網絡渠道掌握學生學習進程。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當前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讓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實時地引導,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和興趣進行學習,轉變傳統模式下黑板書寫的習慣。將網絡設備或者網絡教學渠道引進到課堂中,讓學生提高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可間接提高學生學習品質。

二、網絡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策略

(一)實現知識的補充與更新

網絡環境下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所接觸的知識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也會變得多樣;但是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對事物的理解與認知能力尚且不足,所以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他們有可能會受到不好信息的影響,因為他們無法篩選出正確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除了信息的正確性以外,還要注意所選信息是否符合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太難的東西會讓他們不知道如何下手學習,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太過于簡單的知識會讓他們覺得原來化學知識這么簡單,產生懈怠心理。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們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主要在于學習化學和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所以教師在借助網絡教學時,要盡量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貼切,以便他們通過學習自己嘗試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在講解酯化反應的過程中,可以先導入酒為什么會越陳越香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也非常清楚不同的酒聞著有不同的味道,但是大家知道酒香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同樣的釀造會有不同味道的酒?這時學生們已經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酒越陳越香是因為酯化反應,葡萄糖的有氧呼吸會產生乙醇和有機酸,而乙醇是酒的純凈物,酸和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產生反應形成酯,不同的酯有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為什么酒越陳越香,也味道不同。另外,我們都清楚,課堂知識與課本知識的有限性,可以被網絡彌補,讓同學們接觸,豐富的知識素材,讓學生逐步成長為知識儲備更加豐富的全面人才。

(二)巧用微課視頻導入課堂

課堂的趣味性決定了教學計劃的順利推進和課堂的教學效率,由此可見,課前導入尤為重要。因此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巧用微課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豐富有趣的化學實驗、化學現象,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視頻最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高效地完成課堂導入,保證學生能在課堂中緊跟教師思路,挖掘本節課知識的內涵,掌握知識的實際應用方式,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維持生命之氣—氧氣”時,教師在微課視頻中加入了制取氧氣的簡單實驗,也加入了氧氣和其他物質反應產生的生活現象,例如鐵質物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發生氧化生出鐵銹。待學生觀看完微課視頻后,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你們知道在實驗室中如何制取氧氣呢?”利用這一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導入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微課視頻。最后教師可再次設置問題:“如何才能驗證化學實驗生成的是氧氣而不是其他氣體呢?”利用這個問題高效導入課堂,讓學生帶著對問題的疑惑跟隨教師的步伐,學習本單元的化學知識,掌握氧氣的性質以及如何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結合氧氣的性質思考問題,能夠有效推動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

(三)及時更新知識

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可以及時補充化學知識,為學生今后學習化學提供保障,拓寬學生視野,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目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網絡在課堂中是一種媒介和載體,可以將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傳輸給學生。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化學學習,學生對于外界的認識和判斷存在獨立認知,因此化學課堂教學不能將視野局限在課本規范的范圍內。初中化學知識更多體現的是生活化,將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推動課堂教學發展,為學生今后自身發展提供可能性。

結論

網絡的發展使教育進入信息化的行列,與此同時,也建立了一條傳統與新型的界限,教師只有打破這個界限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達到優化課堂的效果,而且新媒體的運用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更好地明白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榜樣。

參考文獻:

[1]趙旭彪.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活力,2019(15).

[2]馬祎.網絡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06).

[3]謝龍輝.網絡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及思考[J]年輕人,2019(48).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 342300

猜你喜歡
網絡環境初中化學教學實踐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