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評價體系構建

2021-09-10 19:13劉宇井馨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遼寧省評價體系

劉宇 井馨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趨緩,經濟發展的舊動能逐漸向新動能轉型。遼寧省有著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色,如何對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效果進行評價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構建了政府、創新、要素和生態四個層次的評價體系,為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效果評價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 ?評價體系 ?遼寧省

隨著我國經濟在經歷了一段較長時期的高速發展,國內國際發展環境逐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出現了新情況、新特征,致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進入了新階段。特別是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提高、自然資源總量的限制以及出口模式從簡單加工的勞動密集型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我國的經濟發展動能發生了質的變化,新舊動能轉化是現階段中國經濟從高速低質量發展轉向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新舊動能轉換本質上就是我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究竟需要何種動力推動的問題。對于新舊動能的界定和轉換機制等問題,學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普遍認為經濟發展舊動能代表了高能耗、低產能、技術水平低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1],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本質則是各種社會要素的高效配置,具體表現為低技術、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的逐步淘汰,大力發展四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以創新創造引領的高效低耗、生態友好的產業逐步成為經濟主導。

一、文獻回顧

隨著新舊動能轉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特別是新動能的推動效果已初現成效,如何解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并對其轉化效果進行科學嚴謹的評價逐漸成為一個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新舊動能轉換評價體系的構建,大部分學者現階段研究仍停留于基于要素理論的評價體系構建上,對新舊動能轉換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和結構性體現不足,張志元[2]等在金融供給側改革與新舊動能轉換的耦合效應的研究中,將新舊動能轉換的指標具體分解為經濟效率、經濟結構和環境代價三個方面。此外,由于新舊動能轉換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在研究中有學者采用近似指標替代新舊動能轉換評價指標,例如,李長英[3]通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分解,將新動能分解為三類:創新動能、要素動能和制度動能,并依此構建了新舊動能轉換指數,實證檢驗了新舊動能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推動作用。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劉濤[4]等,認為要素配置效率、創新動力和制度動力構成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運行機制。不可否認的是新舊動能轉換與上述近似指標有相同之處,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同,近似指標更側重于理論,而忽視了實際中轉換的效率、階段等的測度。針對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的評價問題,成丹[5]等從財政政策角度進行了研究。此外,學者們也傾向于聚焦某些行業和角度的新舊動能評價,焦勇[6]等、王洪濤[7]等從制造業角度、劉姝雯[8]從農村經濟角度、呂雁琴[9]從旅游業角度、劉宏笪[10]等從鋼鐵業角度對新舊動能轉換進行了測度和評價,但從新舊動能轉換的整體角度開展評價測量的研究較少。

二、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現狀

我國過去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大量廉價優質勞動力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由于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生育成本的一再高漲,居民生育意愿不斷降低,人口出生率出現斷崖式下降。致使我國的人口紅利不再,勞動力供給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些年出現的用工荒充分暴露了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的窘境。由于自然資源的總量的有限性,資源型經濟發展也面臨頹勢,無視生態和諧和環境保護的透支式資源開發已出現瓶頸,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和城鎮化的擴張,自然資源已經成為日漸稀缺的要素,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惡果也已彰顯,環境承載能力已趨于飽和,致使資源和環境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漲,經濟發展需求與資源環境制約之間的沖突越來越激烈。

遼寧與全國比較除了上述共性問題之外,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例如,遼寧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具備良好的制造底蘊,特別是裝備制造、礦石冶煉、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占比高,涉及國家安全戰略意義的產業較多。此外,國有經濟比重大,政府主導作用強,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中以政府政策帶動發展、政企密切配合的情況較為突出。

三、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指標體系構建

針對前文所述問題,通過對文獻和既有研究的梳理,結合遼寧省的實際,構建了如下新舊動能轉換評價體系。

(一)政府驅動

1.政府指導:新舊動能轉換轉換初期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市場調節的失靈引起的要素配置無序性,政府指導可以有效減少市場外部性的弊端,充分有效的保障市場失靈時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新舊動能轉換最初并不是由市場自動自發實現的,政府通過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引導及政策規范,激發社會要素活力,一定程度上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初始的第一推動力[11]。遼寧省近些年來提出的“轉身向?!钡恼w戰略,在充分尊重地域特征和地理優勢的前提下,深挖遼寧省裝備制造大省強省的潛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引導高科技的裝備制造產業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本省新舊動能轉換指明方向。

2.政策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可以認為是需求側的拉動力和供給側的推動力的綜合,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各種要素改革中,資本要素的配置尤為重要,財政政策在資本配置特別是重點產業行業的作用舉足輕重。財政政策在既可以在宏觀上對行業產業進行引導,又可以在微觀上對特定產業進行定向扶持。結合遼寧省的實際,財政政策對遼寧省新動能培育的拉動效果不容小覷,遼寧省重工業基礎較好,在裝備制造、石化冶金方面有雄厚的基礎,這些行業對財政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推動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業、技術改造升級以及地方骨干企業的財政政策無疑將形成本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推動力。

(二)創新驅動

1.創新人才驅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人才是重要支撐,高水平的人力資源素質有助于推動勞動密集向知識密集和科技密集轉型,提升知識到技術和產品的孵化效率,為創新引領的轉型升級提供動力。此外,恰當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有助于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以第三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完整的人力資源梯隊可以平衡人力供需方的平衡,促進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和互動,實現整體產業結構的健康平穩發展。應該要把引進高精尖的人才放在創新驅動最優先的位置,吸引優秀人才來遼寧發揮創造力,并做好配套的人才激勵政策,確保人才不僅能招進來,更能培養精、留得住、用得好。

2.創新環境驅動:新舊動能轉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創新是舉足輕重的引導力量,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日趨式微,以創新引領的科技、模式、組織的革新成為轉型的重要推力。要創新必須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支持,以多種手段有效的刺激社會個體創新發展、革新技術的欲望。遼寧省的創新環境打造主要體現在體制的革新上,要將創新個體之間有效的串聯組織起來,使之抱團取暖,形成首尾連接的創新系統,打破固有的線性創新思維,使創新資源充分有效的流動,促進產學研的轉換效率,在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過程中提供充分的刺激和保證。在打造創新環境的基礎上,形成創新集群和創新生態,使之創新的過程自成體系、循環不息[12]。

(三)要素驅動

1.資本要素驅動:資本是各種要素中極為重要的一類,任何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中資本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新動能的資本主要體現在金融支持、投資活力及創業風投上[13]。一方面新動能的培育需要資本提供營養,高新科技的發展必然伴隨著高風險、高投入和高回報,沒有足夠的資本供給就難以進行技術革新和換代升級,不僅會使經濟主體沉溺于舊有的模式中、創新意愿被扼殺,更會嚴重遲滯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另一方面,資本的逐步撤出是對舊動能更替的必要手段。隨著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舊動能產業的資本回報率逐漸降低,富余資本必然流向能夠提供必要回報的產業,因此遼寧省可以因勢利導的推動資本轉移,從而實現舊動能退出的軟著陸,實現新舊動能的平穩交替。

2.資源整合驅動:面對日趨緊張的資源供給和高昂的要素價格,如何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不可回避的課題,能否最大程度的實現資源的整合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舊動能轉換的效率。在資源整合過程中,既要重視內部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更要注意充分支配和利用有益的國際資源。通過宏觀上的內外融合,使遼寧省的資源配置跳出狹隘的地域或者行業視域,從更高層面上實現資源從供給到分配全方位的有效整合,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資源的概念在數字時代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延伸,除去傳統的實物資源還應包括各種類型的數據資源,包括各種用戶數據、互聯網數據和產品數據等[13]。

(四)生態驅動

過度開發以及城鎮化造成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痼疾,提倡生態文明和諧發展,不僅僅是當下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的對治標之策,更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遼寧省要擯棄舊動能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勢必就要建立新動能所需求的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體系。生態和諧是長久發展之道,通過綠色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技術、綠色消費引導以及倡導共享經濟等手段,既可以提升社會資源產出率,又可以增強資源使用效率。綠色經濟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清潔能源的使用以及低碳生活的倡導,整個社會經濟結構都將隨著生態友好社會的建設產生質的的變化,因此以生態文明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當務之急。

總之,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長期過程,特別是對遼寧省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政府、創新、要素和生態四個層面的動力,合理的評價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才能正確認識新舊動能轉換的效果并及時糾偏,從而進一步推動新舊動能健康、穩定、有序的轉換進程。

參考文獻:

[1]王芋樸.基于新舊動能轉換的我國現代流通業發展路徑探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17):25-28.

[2]張志元,馬永凡,胡興存.金融供給側改革與新舊動能轉換的耦合效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東岳論叢,2018,39(10):43-53.

[3]李長英,周榮云,余淼杰.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演進及區域特征[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38(02):3-23.

[4]劉濤,周白雨.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的新舊動能轉換路徑分析[J].齊魯學刊,2020(05):101-108.

[5]成丹,陸成林,范莉莉.遼寧支持新動能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19(09):52-62.

[6]焦勇,公雪梅.技術范式變遷視角下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研究——兼論持續創新的制造業企業失敗的原因[J].云南社會科學,2019(05):135-141+188.

[7]王洪濤,陸銘.供需平衡、動能轉換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江蘇社會科學,2020(04):128-136.

[8]劉姝雯,楊勝剛,陽旸.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測度與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1,37(08):73-76.

[9]呂雁琴,趙斌.旅游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評價研究——基于對西北五省區旅游業數據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05):130-133.

[10]劉宏笪,張濟建,張茜.中國鋼鐵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定量測度與進展評估[J].統計與決策,2020,36(15):110-113.

[11]張志元,齊天成,馬永凡.政府干預、金融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J].經濟問題,2020(05):34-41.

[12]王小潔,劉鵬程,許清清.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動力機制與實現路徑[J].經濟體制改革,2019(06):12-18.

[13]柴士改,李金昌.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統計測度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6(01):47-58.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新舊動能轉換與城鎮化質量的耦合協調關系研究(L19BGL021)

猜你喜歡
新舊動能轉換遼寧省評價體系
圖解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西部地區新舊動能轉換——挑戰與應對
新舊動能轉換下證券業發展研究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優質法治環境
淄博市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踐與思考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