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

2021-09-10 14:13于洋
科技研究 2021年14期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反思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優異的文化課成績已經不能使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逐漸發展為當今社會人才的必備條件。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前者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化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中職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專業技能,更要掌握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本領。所以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創新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將行動導向教學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用任務推動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升計算機操作本領。本文將圍繞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這一論題進行淺析。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職計算機教學;反思;策略

引言:受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中職信息技術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效率,一般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更重視教師的講授,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很多學生只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理論,實踐能力較差,教學效果低下。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創新性教學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性,主張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感。所以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將行動導向教學法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通過完成學習任務應用計算機理論,在自主和合作探究中提升計算機操作能力。

一、行動教學法的基本概述

行動導向也可以稱為活動導向、實踐導向,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專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發揮組織和引導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為基礎的學習方法,主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應用理論,獲得感性認識,再通過反復實踐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

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重要教學步驟,并且中職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和計算機應用基礎,所以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按時預習,可以將微課與預習進行巧妙結合。微課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內容融入微課,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仔細研讀教材,把握每一課的教學目的,將重難點內容整合成十分鐘左右的內容,融入微課,再將微課視頻通過微信群組發送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家中的電腦,一邊觀看微課一邊開展自學,并且及時將不懂的問題反饋個教師,教師可以根據教師的反饋情況適當調節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應該提醒學生課前準備好教學用書、必要的多媒體課件、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材料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落實行動導向教學法,從而根本上提升計算機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下達任務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任務為基礎的,任務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所以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應該科學合理設計學習任務。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導致有的學生的可能五分就可以掌握教學內容,而有的學生可能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點內容。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既立足于教學目標,又有一定的豐富和發展;既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又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即使科學的,也是充滿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教師需要注重教學任務的層次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具體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進行學習能力,設計梯度型學習任務,將大任務分化成多個小人物,要求既要有基本任務,也要有提升任務,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將層次性學習任務逐步下達給學生,從而有效落實行動導向法,用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優化教學結構。

(三)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任務的基本思路和實踐方法后,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一定的作品。但就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存在形式化嚴重,合作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這就需要中職信息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時候應該主要以下幾點。一是組員分配的合理性,應該根據計算機操作基礎、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落實“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使組內既有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計算機操作基礎較為薄弱、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既有性格活潑,愛表達的學生,也有內向,怯于表達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內才行形成互幫互助的互動模式,使全組成員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二是在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教師應該進行走動巡查,仔細留意每組的討論氛圍是否活躍、討論內容是否與教學內容有關、小組成員是否都參與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從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性。三是應該給予組員進行質疑和補充的時間,每一位組員都可以發表對作品的想法,在發言完畢后,應該留出兩分鐘時間給予其他組員進行質疑和補充,通過激烈的小組討論,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拓展,實現互學互鑒,這樣最后完成的作品凝結了全體組員的智慧,呈現效果會更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四)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環節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最后一個教學步驟,也可以演化為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展示,每一小組的發言人需要向組員介紹作品的特點和優勢,其他學生和教師可以對這個作品做出科學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和值得學習的地位,使學生可以從評價中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之處,完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可以提升在評價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對計算機學習的自信心,將計算機學習逐漸發展為一種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擔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責任,這對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懂得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創新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培養計算機操作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計算機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彭凱.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農家參謀,2020(15):190.

作者簡介:于洋,1985年6月出生,男,河北省定興縣人,漢族,本科,講師,計算機數據庫方向。

猜你喜歡
中職計算機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反思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數學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融合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提升學生實用能力的策略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網絡環境下小組協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