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兩種不同不同治療方法的對比

2021-09-10 07:20姜國
醫學前沿 2021年10期

姜國

摘要:目的 探討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90例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45例)與觀察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治療,45例)。記錄兩組住院時間、治療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6個月采用HSS評分、疼痛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評價臨床療效。結果 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6~12個月。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觀察組明顯短(少)于對照組(P <0.01)。術后6個月兩組HSS評分、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均明顯優于術前(P <0.05),3項指標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均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關節粘連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能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恢復膝關節活動,且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臨床療效滿意。

關鍵詞:腓骨近端截骨;關節鏡檢查;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關節不穩和肌肉力量減退等,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生活及工作。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方法較多,多數癥狀不明顯者可選擇藥物、物理治療及中醫針灸等非手術治療,但無法徹底緩解患者不適感,且存在一定不良反應。209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和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90例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本研究比較兩種術式的療效,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納入標準:(1)年齡>40歲;(2)確診為膝關節骨關節炎;(3)晨起時膝關節僵硬持續時間<30 min,活動時存在關節彈響、骨壓痛;(4)骨增大、類風濕因子<1∶40。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2)有膝關節手術史;(3)合并其他關節疾病、精神疾病、腦血管疾病、腰椎疾病、腫瘤疾病;(4)創傷致下肢功能障礙、免疫性疾病。本研究共納入90例,男57歲,女33例。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45例)與觀察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治療,45例)。(1)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2~76(59.3±4.3)歲;病程3~7(5.4±1.3)年;左側26例,右側19例。(2)觀察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41~78(58.9±4.2)歲;病程3~8(5.6±1.4)年;左側28例,右側17例。兩組術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全身麻醉下手術?;颊咂脚P位,自膝關節前正中做長4~8 cm的切口,依次切開皮膚和皮下深筋膜等,從髕內緣縱向切開關節囊并切除脂肪墊,清理增生骨贅。切除前后交叉韌帶和內外側半月板,將內側副韌帶脛骨止點骨膜下分離,脛骨髓外采用定位器定位,于脛骨平臺最高點下方處進行脛骨截骨。根據術前X線片測量結果決定截骨程度,保持脛骨平臺后傾5°~10°,行股骨髓內定位,股骨遠端外翻5°~7°后截骨。測量患肢伸直與屈曲時股骨與脛骨間隙,安裝合適假體后檢查膝關節穩定性。術后積極預防感染,并加強患肢功能鍛煉。(2)觀察組:椎管內麻醉下手術?;颊哐雠P位?;紓却笸冉松现寡獛?,驅血后采用氣囊止血帶加壓。采用關節鏡探查,髕骨關節面與滑車關節面退化、內層平臺軟骨退化者予以修整,如出現半月板撕裂可將撕裂處切除,然后將其余處修整為弧形;同時,關節鏡下用磨鉆、射頻等設備去除股骨髁、脛骨平臺周緣增生的骨贅,髕骨外側支持帶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刀松解。加壓止血帶,于腓骨頭下6~10 cm處做2 cm的切口顯露腓骨,剝離骨膜,截骨1.5~2.0 cm,然后松止血帶,壓迫止血,沖洗切口后縫合包扎。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

(1)住院時間,治療費用[以我省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計算,包括直接成本(化驗費、放射檢查費、手術費、藥費、床位費等)和間接成本(交通費、食宿費、陪護費及誤工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2)術后6個月膝關節活動度(以中立0°位記錄屈曲、伸直角度)。(3)術后6個月采用HSS評分量表評價膝關節功能。(4)術后6個月采用VAS評分評價疼痛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患者均獲得隨訪,時間6~12個月。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1)住院時間:觀察組為3~8(4.27±0.66) 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18(14.32±3.17) d(t=20.821,P<0.01)。(2)治療費用:觀察組為5 124~9 214(7 169±538)元,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7 562~32 686(30 216±3 273)元(t=-138.578,P<0.01)。(3)并發癥:兩組均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關節粘連等并發癥發生。

2.2 兩組手術前后HSS評分、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比較

術后6個月兩組HSS評分、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均明顯優于術前(P<0.05);3項指標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由膝關節軟骨變性和骨質增生所致的慢性關節退變性疾病,主要病理變化是不可逆性軟骨損傷,晚期患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存在手術創傷大、治療費用高等缺點。有報道 [1] 提出膝關節不均衡沉降理論:人體膝關節承重以內側平臺承重為主,隨著人類年齡的增加,將出現不同程度骨質疏松,膝關節周圍在體重負荷作用下將出現不同程度沉降,因脛骨近端是松質骨區,脛骨平臺周圍無堅強軟組織包圍,內側無骨性阻擋,外側有腓骨支撐,所以負重點將向內側偏移,內外側脛骨平臺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當人們站立或行走時,負重點發生變化,加重了脛骨平臺內側的負重,進一步導致內側平臺沉降,從而發生膝關節骨關節炎。腓骨近端截骨術可減弱腓骨對脛骨外側平臺的支撐,恢復患者下肢生物力線,減輕脛骨平臺內側關節面的負荷,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等癥狀 [2] 。

骨關節炎晚期時,膝關節周圍可出現大量骨贅增生,刺激了關節周圍韌帶,引起關節周圍疼痛,并導致關節屈曲、伸直受限 。單純行腓骨截骨術雖然可減輕內側平臺壓力,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但無法清理關節周圍增生的骨贅,關節周圍韌帶依然處于攣縮狀態,因此膝關節活動度改善欠佳 [3] 。采用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骨關節炎可有效去除關節內增生的滑膜,清理軟骨碎屑,阻斷關節內疼痛鏈的惡性循環,快速緩解患者疼痛,阻止關節退化 [4] 。本研究中,住院時間、治療費用觀察組明顯短(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6個月兩組HSS評分、VAS評分、膝關節活動度均明顯優于術前(P<0.05),3項指標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關節粘連等并發癥發生。說明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時,全膝關節置換術和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的臨床療效相當,但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與關節鏡下清理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關節炎能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恢復膝關節活動,且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臨床療效滿意。

參考文獻:

[1]楊陽,王冰,鮑哲明,等.固定平臺單髁置換治療外側單間室膝骨關節炎的早期療效[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12(6):857-862.

[2]萬銳杰,陳愉,肖楸鈳,等.膝骨關節炎合并軟骨損傷患者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術聯合去神經化治療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8,24(9):1504-1508.

[3]卿忠,姚建鋒,張育民,等.屈曲攣縮畸形全膝關節置換的軟組織平衡[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10):923-925.

[4]吳磊,朱琳蓉,張廣源,等.關節鏡下關節清理擴創微骨折術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9,27(4):313-3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