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發現《裝在套子里的人》

2021-09-11 23:25吳賢友
關鍵詞:敘述三要素

吳賢友

摘要:《裝在套子里的人》編入教材前做了大幅刪改。重新捧讀小說原作發現,這篇小說無論是思想的穿透力還是敘述形式的創新性,都走在了現代文學創作的前頭。還原教材改寫的歷史情境,在研讀原作的基礎上,從思想和形式兩個方面,論證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關鍵詞:三要素;現代小說;可闡釋性;敘述

一、文本處理和解讀的套路化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代表作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選入我國中學語文教材,是中小學重點學習的外國小說篇目之一。和今天教材里的很多外國小說基本采取節選的方式不同,《裝在套子里的人》進入教材之前經過了編者的大幅刪改,由原文九千五百多字縮減至四千字左右。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沿用的也是這個版本。

應該說,刪改之后的小說首尾具足,基本保留了獨立的人物形象與完整的故事情節,文本更純凈,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也完全符合以“三要素”為核心的現實主義小說理論。在“知人論世”的傳統文學鑒賞理論的燭照下,很容易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一是從社會的角度看,揭露了沙皇政府對自由的壓制, 對人權的踐踏, 對民眾的專制。別里科夫能轄制小城的人們, 其根源就在于反動政府的統治。

二是從個人的角度看,別里科夫作為一個小人物, 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頑固, 拒絕、恐懼社會進步,甚至到了荒謬的地步。別里科夫個人的一幕幕丑劇、喜劇、悲劇, 都是黑暗的社會政治現實造成的, 因此, 別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

意大利當代著名作家卡爾維諾說:“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蹦呶募庠凇缎≌f的讀法與教法漫談》一文中提到的“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概括小說的情節,理清課文的內容,通過肖像、行為描寫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然后提煉小說的主題,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和小說主題之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小說的藝術特色”的教學流程很實用,卻也顯得套路化。從小學階段開始,一線教師就廣泛而普遍地使用這一教學流程。當學生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發現小說教學除了這幾個概念的套路化操作之外,已經沒有多少知識可學時,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自然就受到懷疑。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課改不斷向縱深發展,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小說開始進入教材,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與我們所理解的傳統小說大異其趣,小說“三要素”知識已不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憑借這些套路化的知識,學生甚至讀不懂今天的小說,更不用說更高層次的審美與鑒賞了。

二、契訶夫對現實主義理論的超越

“三要素理論”是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總結性理論,留有那個時代小說觀念和作家個體創作感悟的印記,最早由美國現代批評家哈彌爾頓提出。但文學創作的長河從來就是奔騰不息的,經歷了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高峰之后,創作者不再滿足于小說創作的既定規則,在創作思想以及寫作技法方面尋求新的突破,以高歌猛進的姿態走向現代主義??ǚ蚩?、加繆、普魯斯特、羅伯·格里耶等紛紛登場。一時間,群星閃耀。普魯斯特“從普通的事物之中發現了悲劇和美”,卡夫卡“用一只手撥開籠罩在你的命運之上的絕望,用另一只手草草記下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他們提供了全新的敘事視角,也提供了新的真實?,F代小說理論伴隨著波瀾壯闊的小說創作誕生,出現了一系列的理論著作: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盧伯克的《小說技巧》、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的《短篇小說的本質》以及亨利·詹姆斯的《小說的藝術》等。除去對這些著作的譯介,中國學者如何穆森、張資平、蕭乾和汪曾祺也有相應的理論闡發,有的甚至是對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的顛覆:

我們寧可一個短篇小說像詩,像散文,像戲,什么也不像也行,可是不愿意它太像個小說,那只有注定它的死滅。

一個短篇小說是一種思索方式,一種情感形態,是人類智慧的一種模樣?;蛘咭粋€短篇小說,不多,也不少。(汪曾祺)

這應該說是現代小說觀念最具現代意義的變革,是現實主義創作模式走向現代主義創作模式的橋梁,試圖引導中國現代小說的創作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遺憾的是,以馬克思、恩格斯和俄蘇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為指導的現實主義小說理論,在茅盾、周揚等的推動下很快在文學創作中占據了絕對的支配地位。那些具有現代創作意識的作家,如沈從文、廢名、師陀、施蟄存等,從文壇漸次淡退并沉寂,直至新時期才被讀者重新發現。

教材里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在文學也強調階級分析的情勢下,刪減文本的做法強化了批判與揭露。這樣說,是否意味著《裝在套子里的人》這樣的作品已經不具備經典的價值,不能作為“例子”繼續供學習之用?

三、“套中人”自帶的經典價值

契訶夫生活的時代,歐美現實主義文學輝煌不再,而現代主義文學創作正暗流涌動。契訶夫的創作正好銜接了這兩個時代,他以自己獨特的表達和深邃的思想為描述和反思世界、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淡化情節,注重內心,以及荒謬、反諷、象征等眾多現代派手法的運用,使得他在小說敘述技巧方面攀上了另一個高峰。20世紀的文學中,幾乎所有的主要流派,包括“荒誕派戲劇”,都試圖在契訶夫那里為自己的理論尋找到支撐點。有一種絕妙的說法是:契訶夫之后,所有優秀的短篇小說家都叫契訶夫!確實,重新捧讀契訶夫的小說原作,我們驚奇地發現,教材之外的文本其實別有天地,文字背后的深邃與遼闊,有著無限闡釋的可能性。

多少年來,我們讀小說,總是想著去探究“主題”,弄明白背后的深刻思想?!坝憽钡搅私忉?,我們心里才覺得“踏實”,才能“心安理得”地認定完成了一部作品的閱讀。從《裝在套子里的人》幾十年的傳統課堂教學實際看,無論是文本細讀還是知人論世方法的運用,終點都指向“沙皇政府對自由人權的壓制”。如果這就是閱讀的終極結果和全部意義,那么它還算得上是一部經典嗎?經典的意義又在哪呢?

一部作品成為經典的因素其實有很多。首先,它必須深刻而全面地反映那個特定時代的真實,與那個時代聲氣相通、血肉相連,成為人們記憶的核心和紐帶。當然,小說不會直接表現社會現實,而是通過形象與意境,與現實構成隱喻和象征關系,呈現出含混多元的意義,還得經受住時間法官的裁決——看它在不同的時代是否具有無限闡釋的可能性,或者由它引發的種種“話題”是否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歷史的生長,在我們的意識和文化記憶中打進了楔子。

我們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道別里科夫可憎、可悲又可憐的性格,是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結果,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在推翻了“沙皇統治”的今天,我們的社會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套中人”?!皠e里科夫”的經典意義在于,他和猶大、葛朗臺一樣,成為世界文學中不可替代的“典型”,是害怕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并在不斷被闡釋的過程中,與不同的時代發生聯系。一句話,別里科夫的悲劇不僅僅來源于殘酷的社會壓迫,也是卑劣的人性使然?!堆b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不僅僅是那個殘酷的時代,還有作者對社會人性的“永恒”思索?!疤鬃印彪[喻的多義性使這篇小說具有豐富的意蘊和較強的歷史穿透力。真正好的小說就是這樣:在各種解釋模式的觀照下都會存在“除不盡的余數”。

也因此,我們讀小說,比追索“主題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擺進去,努力與作者共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充分體味、感受小說創造的世界和人生,而不是只會用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有了定論之后再用文本來印證。

一部優秀的作品一定是以某種特殊的形式凝固作者的經驗,閱讀就是帶著自己的人生經驗進入小說的世界,經歷小說里的人生。走近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讓我們感慨萬千的,不只是沙皇統治下普通民眾的悲慘遭遇,還有其中折射出的現實處境和人類在不同歷史中的困境。作者用深沉而細膩的筆致寫道:

一切都浸在深沉而靜寂的睡鄉里,沒有一點動靜,沒有一點聲音,人甚至不能相信大自然能夠這么靜。人在月夜看著寬闊的村街和村里的茅屋、干草垛、睡熟的楊柳,心里就會變得恬靜。這時候村子給夜色包得嚴嚴緊緊,躲開了勞動、煩惱、憂愁,安心休息,顯得那么溫和、哀傷、美麗,看上去仿佛星星在親切而動情地瞧著它,大地上不再有壞人壞事,一切都挺好似的。

這段極具象征意味的文字告訴我們的是:別里科夫之外,村長的妻子瑪芙拉,那些“有思想的、極其正派的人,受過屠格涅夫和謝德林的教育”的布爾金們,乃至城中的所有人,無不在黑暗之中?!吧郴省辈]有壓制一切的力量,人們之所以如此,更多的還是由于人自身的局限,自私、冷漠、保守、無聊,無不在困厄之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幫助我們重新建立了與生活、與世界的關系,讓我們在觀察生活、體驗人生時保持應有的敏銳與智慧,“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四、不可忽視的小說敘述方式

英國小說理論批評家E.M.福斯特一再強調:小說的本質是講故事,故事是所有小說都具有的最高要素。很多人的小說閱讀也都是從聽故事開始的。不識字的時候外婆、奶奶講,半導體時代劉蘭芳講,有能力讀書的時候,就再也不滿足“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安排。再后來,女孩子情迷于瓊瑤、亦舒、岑凱倫,男孩子日夜摩挲的自然是金庸、古龍、梁羽生。對故事情節的追逐已經成了我們共同的心理情結,以致今天在課堂上,我們依然醉心于情節的逶迤曲折,甚至偏執地以為,沒有情節就沒有小說。

其實,故事不等于小說,更不能把故事講述人與小說家混為一談。小說家絕不會單純地轉述故事,他是在從事故事的“制作”和“生產”,有深思熟慮的講述目的?,F代小說家早就認為,傳統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彈性和活力,那些千百年來給我們提供養料的故事模式已經成為制約想象力的障礙之一。故事在現代小說中正遭到空前的消解,傳統故事中的轉折、發展、高潮等因素被漸次抽離,取而代之的往往只是一種趣味、一種思索方式,甚至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妙悟。一句話,今天的小說閱讀,必須擺脫與情節的糾纏。也因此,從情節出發,對《裝在套子里的人》展開所謂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分析,既牽強又尷尬。但這并不是說契訶夫沒有好好講故事。

《裝在套子里的人》在敘述形式上已經是具有現代主義特征的小說,閱讀本文,除掉意義的獲得,我們更需要關注其獨具意味的形式。

小說的主體是一個名叫別里科夫的中學希臘文教師的故事,講述這個故事的人是他的同事布爾金。但在布爾金講述故事之前還有很長一段情境描寫,說的是一個名叫伊凡·伊凡內奇的古怪獸醫為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出城打獵,遇到了中學教師布爾金,在臨睡前開啟了他們的閑聊。這才是小說真正的開始。這樣的小說結構就像一個更大的套子,把布爾金講述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故事套在其中,如同俄羅斯套娃,敘述本身就充滿著趣味。

小說選擇布爾金來講述別里科夫的故事,自然比別里科夫以第一人稱來敘述自己的故事要客觀。更重要的是,布爾金不僅僅是小說的敘述者,也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他參與了別里科夫故事的構建,他和其他的同事一樣,被別里科夫轄制,“不敢大聲說話,不敢發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布爾金自己分明也是套中人,卻還在嘲笑和批判“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從不知道反思自己。敘述人稱在這里體現了巨大的諷刺意義。

伊凡·伊凡內奇在聽布爾金講故事時的幾次插話,有意讓讀者的目光從別里科夫身上轉移出去,從而造成一種間離感,引發讀者對別里科夫及其周圍人的反思,而不是像布爾金一樣居高臨下地批判與嘲諷。且看原文中的一段話:

“我們住在城里,空氣污濁,十分擁擠,寫些無聊的文章,玩‘文特,這一切豈不就是套子嗎?至于在懶漢、愛打官司的人、無所事事的蠢女人中間消磨我們的一生,自己說而且聽人家說各式各樣的廢話,這豈不也是套子嗎?”

在這樣的夜晚,聽到別里科夫的故事,伊凡·伊凡內奇未感到輕松與快慰,而是反觀自身,帶著一種深切的理解與悲憫。

布爾金的敘述是一種審視,讀者卻通過伊凡·伊凡內奇的眼睛打量著“布爾金們”。這種結構讓我們明白,現代小說的敘述形式和敘述人稱的變化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意味。這樣的結構安排也引導讀者,不要僅僅將矛頭指向別里科夫,所有人和別里科夫一樣,都在套子里生活,這種生活必須盡快結束。

很顯然,作家這種講述別里科夫的故事的形式是精心構筑的。

經典小說作品的教學,完全可以放開手腳,以教材為津梁,帶領學生走進契訶夫所創造的文學世界,讀懂小說這種形式。這也是我們致敬經典的最好方式。

參考文獻:

[1] 倪文尖.小說的讀法與教法漫談——以《祝?!方虒W為中心[J].名作欣賞,2015(13).

[2] 格非.歐美作家對我創作的啟迪[J].外國文學評論,1991(1).

[3]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 倪文尖,朱羽.重塑小說觀建構新圖式——《現代小說閱讀》編寫札記之一[J].語文學習,2005(3).

[5] 格非.塞壬的歌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6] E.M.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蘇炳文,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敘述三要素
淺談探究學習在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漫畫文本的“正常態”與“非自然”敘事
“三要素”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淺談戲劇影視表演中行動的三要素
少點敘述,多點描寫
淺析《外婆的日用家當》中敘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對創傷性體驗與創傷后成長的書寫
激活“三要素”,讓課堂高效
淺談電火花加工的要素
淺談電火花加工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