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全面實現農村小康

2021-09-13 16:00馮麗陳順亮劉春紅
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25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

馮麗 陳順亮 劉春紅

摘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乾F階段對農村發展的基本要求,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以更加科學理性的視角去審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建設問題。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小康;農村經濟

一、新形勢下實現農村小康的必要性分析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是三農問題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國農業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關鍵性方向,是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社會發展問題。全面實現農村小康,意味著:在經濟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依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確保農業發展得到扶持和幫助,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農業科技水準不斷提升,農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越發健全;在政治上,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越發進步,基層民主不斷擴大,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可以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效能;在文化上,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處于更加高的水準,消除文盲,衛生文化系統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人與自然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在新形勢下需要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

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以農村家庭收入、居民消費水平、城鄉收入差距、農村教育為基準,對于實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進行評價和歸結,在此基礎上得出對應的結論,這可以展現出當前農業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反饋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情況。詳細來講述在此方面的問題集中呈現在如下環節:

(一)區域農村農民的收入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地區對于農民收入的問題進行統計,發現實際收入水平依然處于比較低的狀態。從長期角度看,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加,但是實際增長幅度不是很理想,加上實際物價的提升,實際收入的增加與支出的增加難以處于共振的狀態,很多地區不具備提升收入的條件和環境。還有很多區域的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的經營意識還比較差,農民在專業知識匱乏,農業科技手段使用率不高,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甚至部分地區農作物種植中,一味的使用化肥農藥去提升產量,對于土壤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長期來看,還是會對于區域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區域農村環境治理體系難以發揮其效能

實踐調研中發現,區域農村環境治理意識不強,生態環境管理機制難以發揮效能,難以保證農業發展步入到綠色化的狀態。問題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節點:其一,生態治理體制不完善,對于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的政策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吻合、執行不理想、環境保護部門沒有有效發揮自身效能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使得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工作處于相對粗放化的狀態;其二,當前很多農村居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知比較差,自主性不高,難以弄清農業生產行為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不知道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價值,不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和治理活動中去。

(三)區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比較緩慢

部分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十分緩慢,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要求農村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比如農村交通系統不完善,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農村經濟發展也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的策略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是當前必須要關注的問題。對此我們要積極主動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革新意識,引導農村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生態的狀態

農村經濟的發展不能總是走老路子,要樹立革新意識,積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考量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確保農村經濟發展走出新路子,步入到新的發展生態格局。農村地區需要積極主動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要不斷采取措施改善農產品的質量,確保農產品朝著優質的方向發展。很多地區農產品價格比較低,實際需求量比較大,銷售方法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此時農民又缺乏專業技術知識,在需求總量比較大的時候,質量比較低,這樣就使得農業結構水準處于比較差的狀態。面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高度關注實際農產品質量的提升,關注糧食安全和糧食產品的占比量,確保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流程可以滿足實際質量訴求,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繼而價格得以提升,提升農民收入。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和意識也會得到提升,實際農業經濟發展就可以進入到新生態的狀態。

(二)注重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重視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妥善處理好農業實踐與農業環境之間的關系,改變以往粗放化的農業生產思維和模式,高度重視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強調農業生產環境的治理。需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其一,要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確保每一位農民都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提高農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知。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詮釋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新認識生態問題,處理好社會與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政府要加大對于農村環境治理的監督和管理,宣傳對應的政策,禁止排放污水,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二,樹立農業新能源意識,積極將新能源使用到農業實踐中去。積極將稻殼發電、秸稈發電、沼氣資源使用作為重要方向,將這些廢棄能源充分轉化,引導農業發展與農業資源使用之間的關系得以調整,使得農業步入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其三,要注重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積極關注污水的處理和集中供熱等,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基本準則,確保將農村地區納入到統一化管理的狀態,形成一套完善的評比機制,確保實際評比工作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這樣可以增強村民環境保護的意識,提升村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熱情。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以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
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