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宅”一詞的使用看日源新詞的受容

2021-09-13 02:03嚴楨
文教資料 2021年16期
關鍵詞:御宅族

嚴楨

摘 ? 要: 自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國與日本交流日益密切,大量的日語新詞傳入中國,被人們所熟知并廣泛使用,成為現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用來表示新事物和新現象的詞被稱作“日源新詞”,大大增加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研究這些日源新詞是時代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漢語在新時代發展變化的重要途徑。通過研究“宅”這一典型的日源新詞在漢語中的使用和變化,探討日源新詞在現代漢語中的受容情況。

關鍵詞: 御宅族 ? 日源新詞 ? 受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宅家過年”“宅家抗疫”等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中的關鍵字“宅”在這里表示待在家里,不出門的意思,這并不是“宅”字原本就有的用法,而是來自日語中的“御宅族”一詞。該詞原本意思是對特定領域或事物感興趣,癡迷于收集相關信息的人,狹義來說,專指對動漫、游戲等虛擬世界有著異于常人熱情的人。這在日語中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出現的新含義,是一個典型的應對新事物新現象出現的新詞匯,或是舊詞被賦予的新含義?!罢弊衷谶M入中國后只在小部分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中被用作該含義,很快就發生了詞義變化及詞性增加,被用來表示“待在家不出門”的意思。這其中有語言本身的內在原因,也有兩國之間社會文化不同這一外在原因。本文將分別考察該詞在日語及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分析在傳入現代漢語后發生變化的原因,總結歸納日源新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和變化。

一、日源外來語的兩次輸入高峰

現代漢語發展到如今,外來語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外來語不僅豐富了原有的文化,還給人們帶來了各種各樣新的概念。尤其是在不斷全球化的現在,語言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手段發揮著極重要的作用[1]。

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一直是“漢學東漸”的過程。日本為了吸取先進的中國文化,自飛鳥時代起就開始向中國學習并使用漢字,引進并翻譯了大量的中國典籍及漢譯的佛教經典。在近代以前,中國幾乎沒有翻譯過日語書籍,所以幾乎沒有對漢語產生影響。漢語接受來自日語的外來詞匯大多是在明治維新之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出現了兩次日元外來語傳入的高峰。

(一)第一次高峰

明治維新后,日本順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并迅速發展成為近代化強國。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向日本學習的必要,自1896年開始,向日本派遣留學生。中國開始向日本,或通過日本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留日學生、翻譯家及學者們閱讀、翻譯了日語書籍,經過模仿和再創造吸收了大量的新詞。近代新詞,尤其是其中抽象詞匯的部分是西方文明的承載體和傳播者,有時甚至被視作西方文明的本身。在日本的近代詞匯研究中,這些詞語被稱為“新漢語”,即用漢字構成的新詞?!靶聺h語”這一術語表明:新的漢字詞超越了漢語、日語、朝鮮語等個別語言的框架,成為漢字文化圈概念共享的媒介物[2]。在這短短的二三十年間,大量表現歐美現代科學思想的日源詞匯融入現在漢語當中,不僅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漢語的文體。在這么短的期間內吸收如此多的外來詞匯,在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中普及,在漢語的詞匯發展史上極為罕見。

(二)第二次高峰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對外敞開了大門,外來的新事物、新概念接踵而至。人們需要新的詞語表述這些新事物、新概念,新詞的增長是這種社會生活變動的反應[3]。隨著中日兩國在科技、經貿、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接觸增多,越來越多的日語新詞進入現代漢語之中。不僅有家電產品、汽車、機械等象征日本先進科技和物質文化的商品大量進入中國,還有日本的文學藝術、飲食文化、社會現象、時事政治等各個領域的詞匯輸入現代漢語當中。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族”“~屋”“卡拉OK”等就是在這個時期傳入并流行起來的。我們通常把這些通過各種途徑傳入中國,在原有的現代漢語常用詞匯中不存在的,具有新形式、新含義或是新用法的詞稱作“日源新詞”。

這一時期輸入的詞匯和第一次輸入高峰時期相比,盡管所涉及的領域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等領域,但是從數量上來看并不遜色。在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動畫、漫畫等相關內容中出現的日語新詞在整個社會文化領域新詞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在我國,特別是青少年中被廣泛使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宅”。

二、“宅”在日語中的使用情況

“御宅族”一詞來源于日文的“お宅”,它在日語中原本是用來表達“您府上”或是“您”這個意思的敬語?!罢小薄罢钡让~中的“宅”狹義上指的是沉迷動畫、漫畫、游戲等次文化的人。在日本,第一次正式在出版物上出現“お宅”這一用法,是在1983年的《漫畫ブリッコ》雜志的六月號中,中森明夫在題為《『おたく』の研究》這一連載中,首次將這些聚集在Comike這一全球最大同人志即賣會上的動畫迷們稱為“御宅族”[3]。為了區別于該詞原有的含義,往往會用片假名標記為“オタク”。

被稱作“御宅族”的這一族群出現不過短短幾十年,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它的出現和發展是和社會、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日本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開始高速增長,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電視機等家用電器普及,給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4]。但確切的關于“お宅”這一個新含義是如何出現的,目前還沒有定論。

慶應大學畢業的一群科幻迷們成立了動畫工作室并制作了熱門動畫《超時空要塞》,他們不僅相互稱呼“お宅”,還讓動畫中登場的人物也這樣稱呼。當時的女高中生科幻作家新井素子在雜志刊登的一篇隨筆中稱呼友人為“お宅”??苹眯≌f作家平井和正在小說中,也讓主人公使用“お宅”這一稱謂。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幾種說法,但主要還是集中在第一種?!冻瑫r空要塞》在當時是轟動一時的動畫作品,粉絲紛紛效仿。以此為契機,這一稱呼在二次元愛好者中間流傳開來。尤其在同好者聚會上,以交流興趣愛好和交換信息為主要目的的他們甚至可能都不知曉對方的姓名,用“お宅”這一第二人稱詞成為最好的選擇。既能保持適當的射角距離,又能體現彼此共同的愛好。這些愛好者們往往表現出對人與人之間直接交流的回避,愛好者圈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

后來詞義進一步擴大,指只對特定的某領域或事物感興趣,并對此有異于常人的了解,卻缺乏一些社會常識的人。這個跟二次元文化密不可分的意思直到1998年才被收錄到《廣辭苑》的第五版之中。在中國,即使是懂日語的人,如果不關注二次元文化,恐怕就不太了解這個用法。因為“お宅”們總是被認為不善與人交際,在人際關系上存在問題,所以一開始是作為一個蔑稱存在的,但現在隨著詞義的擴大,性質趨于中性,開始使用于表示對某職業領域有極深造詣的人。

三、“宅”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狀況

“宅”或是“御宅族”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不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一開始只在一些ACG文化愛好者中流傳,按照這個詞的原意,在漢語中可譯為“愛好者”“~迷”。小圈子交流是他們的核心特征,會傾向于使用一些只有同好者才懂的詞語隔絕非同好,增進同好者之間的認同感。這些二次元愛好者們會頻繁接觸日本文化及日語,直接使用一些日語詞,例如“宅、萌、殘念、聲優、吐槽、耽美、蘿莉”等,成為他們與同好者進行交流時的語言習慣。

隨著互聯網等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手段不斷增加,幾乎不再有完全封閉的圈子內交流,青少年對于新詞的接受總是最活躍的,很快這些源自二次元文化的日源新詞不再局限于動漫愛好者之間,成為青少年中普遍使用的流行詞匯。這其中不乏一些對二次元文化不甚了解的使用者,加之本身“宅”字在漢語中有“住所、房子”之意,與“宅”原意所指的御宅族不善與人交際的特點契合,“宅”開始被用來指待在家里的人,漸漸變成了“家里蹲”的代名詞。在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這種誤用之后,被賦予了新含義的“宅”甚至比原意更廣泛地被使用。下面通過對新華網、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中“宅”的使用情況進行分類歸納,看一看“宅”的使用情況。

(一)用作名詞

a.作為原意“愛好者”“~迷”之意

①喝完“肥宅快樂水”,就想“燃燒卡路里”?!按_認過眼神”“你是魔鬼嗎”?

②“FEEL”技術宅:我們將定義“90后”的生活。

③他由“技術宅”開始跑市場;他,見證著“老粗黑”成為“小清新”。

④不管你是吃貨還是游戲宅,都別貪圖享樂疏忽了用火用電安全。

b.作為漢語中新出現的“家里蹲之意”

①但我們還有時間計劃,更從容地去面對……制訂屬于你的7天“春節御宅計劃”。

②綠色健康、“家場景”“宅經濟”消費熱度凸顯,健身器材、保健食品、消毒衛生用品、中高端廚房電器、寵物用品增長均超過30%。

③航母不是“宅男”,遠航必是常態。

④致敬前線與病毒廝殺的英雄,也感謝每一個“宅男宅女”。

(二)用作動詞

①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武凌云和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父親、母親、妻子“宅”家直播,吸引數十萬網友的點贊。

②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日本大量民眾宅家,丈夫不再出門上班、改成在家遠程辦公。

③封城宅家,全國馳援,全民核酸,終于換來武漢的戰略性勝利。

④有人不懼嚴寒,堅守崗位;有人宅家戰疫,用感恩致敬守護。

⑤內蒙古中西部和西南部、華北及東北西部等地都將出現明顯沙塵天氣。提醒:遇到沙塵天氣,盡量宅家不出門。

⑥隨著各地開學在即,宅在家許久的同學們終于要告別網課了。

(三)用作形容詞

①因為重擔千斤,年逾古稀的院士還在戰斗;而為了避免傳染,所有人在理解與焦灼中,度過了史上最宅的春節。

②經歷史上最“宅”春節,所有中國人都憋著一股勁,希望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③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王文:中國500強企業有點“宅”。

④男性收視人群也從海量網絡數據中浮出水面,顯現出“男人也愛看電視”的有趣現象。漢子們,最近比較宅?

四、“宅”在漢語體系中的變化和原因

近年來,“宅”已經慢慢不再是局限于某個小圈子內部交流的“黑話”,使用的范圍不斷擴大,并且開始被很多主流媒體使用?!罢小薄罢弊鳛樾略鲈~匯,和“限行”“搖號”“團購”“微博”“云計算”“情人節”等詞一起被收錄進了《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2012年)之中,可以說已經正式地被接納到漢語之中,充分顯示了這個詞的強大生命力。

綜合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宅”在漢語的實際使用中,出現了詞義的擴大和詞性的增加。從數量上看,在漢語中誕生的新含義甚至比原義還要更廣泛地被使用。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兩國語言存在共同的漢字基礎,為這個詞在漢語里的使用奠定了基礎。在第二次日語輸入外來語的高峰中,非常多的與二次元文化相關的詞匯大量涌入,使很多非愛好者來不及一一探究其內涵,只是習慣性地按照一貫的思維認識模式“望文生義”。有關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的新聞報道之中,或許是為了凸顯某種東瀛風情,日語詞匯往往被直接拿來就用[5]。一些媒體在此基礎上還自創了“宅經濟”等詞匯,使“宅”的這一新含義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

其次,古漢語中的“宅”本身就是“定居、居住”這一動詞性的用法。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詩經·商頌·玄鳥》)。在日語中的“宅”一般只作為名詞使用,在現代漢語中發生了動詞化,并被廣泛使用,這和漢語中的“宅”字本身的動詞用法是分不開的。這使“宅”這一動詞化變化的接受度變得更高,與漢語的語言體系的融合更自然。

最后,“宅”的新含義正符合我國的新思想、新現象。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事情足不出戶就可以做到,“宅”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成為新青年們喜歡的新的生活方式,“宅男”“宅女”成為這類年輕人略帶調侃意味的代名詞?!白罱悬c宅”是對這類生活狀態很好的形容。像這樣的一些日源新詞在現代漢語中詞義或詞性發生變化,然后通過本身強大的構詞能力不斷組成新詞,給現代漢語帶來更多的活力,適應不斷出現的新人群和新社會文化現象。

五、結語

從語言本身的角度來看,日語之所以能影響漢語,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日語中新創造的漢字詞符合漢語的造詞法。從影響的時期來看,主要集中在甲午戰爭到五四運動這二三十年間,以及中日恢復邦交至今的幾十年。這和兩國之間的社會政治歷史的發展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對外來新詞的研究不應僅停留在語言文化交流層面,還應從社會語言學的層面關注。

語言是適應社會文化發展及社會不斷變化的交際需求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這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得到了普遍印證。在這其中對變化最敏感的往往是詞匯。二次元文化是日文現代文化輸出的重要部分,作為主要受眾的青少年的是創造或接受新詞匯最活躍的一個群體。隨著二次元產業的蓬勃發展,它的影響已經不僅僅限于文本、映像等,而是遍及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青少年作為二次元文化的主力消費群體,他們往往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語言特色。對于這部分日源新詞的研究,不僅可以反映青少年群體語言使用的規律和特點,對揭示漢語新詞發展規律也有重大意義。

進入現代漢語體系中的日源新詞大大豐富了漢語的詞匯,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我們不拘泥于這些詞原本的詞義和詞性,很多日語新詞在被漢語吸收后發生了變化,或有了新的詮釋,更適合在漢語環境下使用。這是漢語以更開放的心態接納外來詞匯的表現。

參考文獻:

[1]史有為.漢語外來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沈國威.漢語的近代新詞與中日詞匯交流——兼論現代漢語詞匯體系的形成[J].南開語言學刊,2008(1).

[3]沈國威.新語往還——中日近代語言交涉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4]大塚英志.“御宅族”的精神史[M].東京:講談社,2004.

[5]熊野七繪.“動畫·漫畫”調查研究[J].日語教育紀要,2008(4).

[6]甘濤.日源新詞在當代漢語新聞報道中的傳播與變異[J].傳媒新論,201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南京農業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人文社科基金育才項目,“翻譯文化觀視域下的日語新詞漢譯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KYC2017005;2017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翻譯文化觀視域下的日語新詞漢譯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0035。

猜你喜歡
御宅族
日本動漫宅人達685萬
后“御宅族”時代的“二次元守望者”
嗶哩嗶哩網站的商業模式論析
青少年“御宅族”的社會工作介入
御宅眼中的美
日本“宅文化”消費市場商機凸現“御宅族”助推經濟引人關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