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研究

2021-09-14 12:57井玉萍楊同亮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5期
關鍵詞:失地農民就業農村

井玉萍 楊同亮

摘 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這一年安徽省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任務,成為繼江西省之后的全國第15個正式交卷的省份。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新農村建設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勢必會征收土地。土地征收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是會產生失地農民。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僅失去了土地本身,還失去了經濟權益、社會權益、政治權益等一系列權益。失地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該何去何從,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該研究以蕭縣地區為例,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探討,以期找到合適的路徑,使失地農民得以生存發展,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關鍵詞:失地農民;就業;農村

中圖分類號 C913.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5-0010-03

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Peasants

——A Case Study of Xiao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JING Yuping et al.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year 2020 is the year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year of ending the battle of fighting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is year, Anhui Province achieved the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became the 15th province after Jiangxi Provi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bound to levy land. Land expropriation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problems, among which will produce landless farmers. Landless farmers not only lose the land itself, but also lose a series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such as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politic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is issue, taking Xiaoxian area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path, so that landless farmers can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event large-scale poverty.

Key words: Landless peasants; Obtain employment; Countryside

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正式批準蕭縣、臨泉縣、阜南縣、阜陽市潁東區等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自此蕭縣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任務,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脫貧任務已經完成,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使農民富起來。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調整農村布局、建設美麗鄉村正在不斷推進,新農村的建設必然會涉及拆遷重建任務,導致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等問題。土地的征收利用,涉及農民的利益,農民以土地為生,在土地上進行生產勞動。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失地農民問題日益嚴重,失地農民失去了維持生活的途徑,他們該以什么為生?失地農民的就業狀況十分嚴峻,失地農民由于缺少一技之長,很難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通常面臨著失地即失業的狀況。而如何促進失地農民就業這一問題關系著社會的穩定發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1 蕭縣概況

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事關國民經濟的發展全局。蕭縣是皖北重要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115.2萬,耕地11.33萬hm2。蕭縣是宿州市下轄縣,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素有“四省通衢”之稱。蕭縣有20個鎮,3個鄉,其中失地情況較嚴重的是龍城、白土、官橋、永固4個鄉鎮。蕭縣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平原地形導致了這里以農業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農民數量巨大,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而近年來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卻日漸減少。這是由于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業生產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所獲得的經濟利潤,無法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中青年農民紛紛外出打工,農村中更多的是“386199”隊伍,勞動力大量缺失。很多農民全家搬遷到城鎮,導致土地撂荒,農田閑置,農產品產量下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田被征用,城鎮周邊農村是首先被征用的,近幾年擴展到了農村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土地流轉、合村并鎮以及一些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使得大量農田被征用,農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土地。

2 蕭縣失地農民現狀

2.1 農民大量外出務工 2020年,蕭縣常住人口105.46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蕭縣常住人口減少76319人。由于安徽省近幾年的發展重點都是在合肥等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流失異常嚴重。蕭縣位于平原丘陵地帶,以小麥玉米為主要農作物。近年來土地征收較嚴重,大量的農業用地被征收之后,失地農民多選擇外出務工,從事體力勞動,且多去江浙地區,從事體力勞動,收入較高。但社會保障水平低,工作強度大,流動性大。多是臨時性從業,春節才會回家,有些甚至在工作地方扎根買房。

2.2 土地征收租金不合理 2020年政府公布了新的征地補償條款,新的補償條款規定了地方補償的新規定,補償金額一般按照土地原用途進行補償,住房用地補償金額高于其他用途的土地補償金。開發商征用土地的用途也決定了土地的補償金額。雖然政府公布了征地補償款,但各個地方卻并沒有貫徹落實下去。補償金額到了地方農民手中卻是少之又少,更有很多地方拖欠農民的補償款。蕭縣多地也出現了征地農民補償款長期拖欠的現象,開發商對農民征地補償款長期拖欠,農民索要無門,導致失地農民權益受損。

2.3 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農村地區的農民習慣了日出勞作日落休息的生活方式,習慣了小農經濟的傳統生活方式。中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家庭為單位開展農業生產活動,農民的閑暇時間較少,受季節限制較大,平均每天都要在農田進行勞動。在農忙時節較忙碌,其他時間可以自由勞作,靈活性較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直接且密切,范圍較小,以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為主,社會流動性較慢。隨著土地被征收,農民失去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閑暇時間增多。一次性的土地補償金,使得部分人得到了大量的征地補償款,便在家靠補償款生活;也有部分農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生活融入感低。

3 失地農民存在的問題

3.1 地方經濟發展滯后,就業崗位不足 蕭縣位于皖北地區,工業發展滯后,近年來雖然引進了一些工廠,但多是發達地區遺棄的高污染高能耗性企業,這類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極大,使得地區環境遭到破壞,而當地的經濟并沒有因此得到提高。稀少的工廠以及低廉的勞動力價格,無法滿足當地農民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據悉,蕭縣的工廠工資平均每月兩千元左右,而江浙等發達地區外出務工人員月工資可達到七八千,雖然所處地區的物價不同,但巨大的工資差使得失地農民紛紛前往江浙等發達地區務工。

3.2 失地農民知識水平不高 無論是青壯年失地農民還是老年失地農民,都受到了知識水平的限制。據統計,失地農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文盲率在60歲以上失地農民很高。文化水平限制了他們外出務工,而大量的失地農民無法獲得一些低強度的工作崗位,只能從事高強度高勞動性質的工作。失地農民知識水平也限制了他們的思路和眼界,他們得到了征地補償款便不想去勞作,養成懶漢思維,只想坐吃山空。對于工作的需求不大,且好高騖遠,不滿意于一些工作崗位,不想從事高強度的工作,看不上低收入的工作。很多的失地農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賦閑在家,這也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

3.3 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 2018年,安徽省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比全國高1.5個百分點,從各個地方老年人口情況來看,老年人口總量前3位的是阜陽、合肥、宿州。蕭縣位于宿州市,其老年人口總量大,蕭縣農村老年人口比重不僅高于城鎮,而且增長速度較快。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了老弱病殘,其中老年人占比最高,農村老年人受身體和心理的影響,不能也不愿意離開農村地區,他們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狀態。很多地區也出現了“空心村”的現象,很多家庭舉家搬遷到沿海城市,留下的都是村里的老年人。

3.4 社會保障水平低 在社會保障方面,城鄉之間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項目設置、籌資給付、公共資源配置、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距。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農村地區由于擁有土地等不動產,土地保障了他們的全部權益,而城市居民在城市參加一系列保險,擁有基本生活保障。失地農民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由于社會的發展,城市擴張,產生了失地農民。失去土地的農民失去了一系列的基本權益,特別是老年失地農民,他們已經沒有了從事大規模機械生產的勞動能力,又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一時的征地補償金并不能滿足長久的生活。農村居民參加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意識比較薄弱,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參保,在年老之后失去了生活保障。

3.5 土地流轉利用不合理 蕭縣部分地區把土地流轉承包給種糧大戶,而這些土地的流轉周期都較短,3~5年為主,人均耕地面積少,土地流轉市場發展不完善,流入側規?;洜I能力不夠。有些土地流轉也存在著租期太長,租期十年以上的情況,農民討要困難。然而土地的承包并沒有給農場主帶來利潤,反而使得很多農場主血本無歸,這主要也是由于規劃經營不合理導致的。一些地區也出現了土地長期撂荒的情況,土地承包出去之后,開發商由于資金或其他原因沒有進行開發,使得土地長期閑置,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4 失地農民就業的解決對策

4.1 走農業機械化道路 在當前形勢下,新農村建設是國家大事,是國家必由之路,集中區域人口,把宅基地騰出來變為耕地,把耕地集中起來進行機械化勞作,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不能阻止,只能順應發展謀求出路。農田的大規模種植有利于產業化發展,節約人力物力,發展規?;N植。最近幾年國內土地流轉迅速,規?;N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相比于全國其他地區,安徽省土地流轉速度較快,其中以蕭縣地區突出。近幾年蕭縣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地區土地流轉迅速,土地的規?;N植趨勢明顯。

4.2 開展職業技術培訓 政府要高度重視對失地農民給予資金扶持,進行就業指導,開展就業培訓班。要立足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對失地農民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針對中青年群體,利用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培訓班,為失地農民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另外,還可以針對市場需求,對一些企業工廠的技術需求進行了解,開展相應的技能培訓。政府要發揮作用,利用基層力量,多關心失地農民現狀,多了解、多溝通,為失地農民提供專業化指導,幫助失地農民走出困境,做好兜底工程。

4.3 發展特色產業 針對各個地區不同的情況,發展特色產業。對于不同的地區,分別給予不同的發展策略,注重因地制宜。蕭縣被稱為“果海糧倉”,是中國葡萄之鄉,水果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其中蕭縣的葡萄發展歷史悠久。然而近幾年產業特色發展力度不大,很多特色種植作物遭受滑坡現象,大面積的果園被鏟除,改為工業用地。對此政府應該加大政策支持,注重特色化產業化發展,給予農民技術上的幫助,提供小額貼息貸款等優惠措施,扶持特色農業發展。要加大對果園的保護力度。邀請專家對農民技術進行指導,提高果園產量,使農民增加收入,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加快建立蕭縣水果產業“三大片、一條線”的區域化分布局。

4.4 以土地換保障 相比于一次性發放的土地補償金,失地保險金更能保障農民的長久權益。這樣做也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地毈F象。城市職工退休之后有養老保險等保障,而農村老人在以前可以靠土地維持基本的生活,但是土地被征收之后,老年農民受到年齡體力的限制,無法進行體力勞動,只能依靠土地補償金來生活,但是單一的補償金無法滿足老年農民的長期生活。政府對失地農民給予土地換保障的措施,有利于失地農民長久權益的保障。這不僅有利于老年失地農民,對于廣大的青壯年失地農民也是有利的。失地保險金可以使農民獲得長久的生存保障,維護其合法地位,使其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璟.安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民持續增收互動互贏[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1):247-250,254.

[2]黃慶玲.近郊失地農民就地城鎮化狀態及影響因素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6):100-108,105.

[3]鐘彥峰.城鄉融合視域下農民創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內在機理探析[J].農業經濟,2021,4(01):88-89,88.

[4]張倩文,周璞.土地征用與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研究——以江陰市新橋鎮圩里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37-39,37.

[5]齊艷華,呂欣,史彩霞.典型地區失地農民再就業安置模式探析[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01):74-76,75.

[6]張成甦.基于創業生態系統視角的海南失地農民創業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20,37(3):97-101,100.

[7]唐梅芝,王忠政.基于滿意度視角的吉林省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的農民雙創教育研究[J].農家參謀,2020(20):19,40,36.

[8]藍宇蘊,曾芷盈.集體土地收益分配與村民生活形態的變遷——以新豐村集體分配為例[J].學術研究,2020,4(12):48-57,177,50.

[9]朱冬亮,黃增付.老年農民在鄉非農就業的形成機制及問題破解[J].觀察與思考,2020,4(08):55-64,55.

[10]馮征,簡戰超.讓致富道路更寬、農民腰包更鼓——湘潭市打好促進農民工創業“組合拳”[J].新亮點創時代,2020,4(12):30-31,30.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失地農民就業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西藏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失地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濟失范及司法回應——以司法權的適度介入為視角
東陽市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研究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