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東隱士宋剛庵

2021-09-16 11:30莫礪鋒
南方周末 2021-09-16

莫礪鋒

韓國隱士宋剛庵(1913-1998)

宋剛庵書法。

宋剛庵77歲時所繪《墨竹圖》。

★剛庵青年時堅拒赴日留學或參加日人舉行的展覽來求取富貴,中年成名后仍淡泊名利,最后無償捐獻土地房屋創建書藝館以服務民眾,自己則簞食瓢飲終老于簡陋的小屋。剛庵的所作所為,無愧于其號中的那個“剛”字。終生古衣古貌的宋剛庵在現代社會中鶴立雞群,他是一位真正的海東隱士。

我素不習字,也不會欣賞書法,卻交了兩個書法家朋友,這全是托黃庭堅的福。1981年底,我在程千帆先生指導下讀完碩士,學位論文的部分內容以《黃庭堅奪胎換骨辨》為題刊于《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5期。1984年秋,我跟著程先生讀完博士,學位論文《江西詩派研究》于1986年在齊魯書社出版。于是我引起一些黃庭堅愛好者的注意,首先是嶺南書家陳永正先生。我倆開始通信,然后又互贈著作。幾年后我們在廣州初次見面,陳永正到白云機場來接我。他站在出口處的人群中,手中高舉著一本《江西詩派研究》!

其次是韓國書家金炳基先生,他1988年在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獲博士學位,隨即給我寄來一冊題為《黃山谷詩與書法之研究》的博士論文,其中多次引述拙著。幾年后我應邀到韓國光州的全南大學當客座教授,此時金炳基在公州大學任教。1997年6月7日,金炳基開車來接我到公州去看古跡,途中先到全州去看望他的外祖父宋剛庵(1913-1998)。

?

一路上金炳基向我介紹宋剛庵的生平:他是韓國享有盛名的書法家,生于一個世代服膺儒學的耕讀家庭,自幼隨父親宋基冕先生誦讀經典,且練習書法與文人畫,深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當時朝鮮半島已被日本吞并,日本統治者不但強迫朝鮮人民接受日本文化,還強令他們改變原有的服式與發式。剛庵矢志不從,堅持束發髻、戴紗帽、穿長衫的民族服式,至今不變。我聽了肅然起敬。

車到全州,我們先去參觀“剛庵書藝館”。這是一座傳統風格的二層建筑,檐展如翼,氣勢飛動,且裝飾樸素,落落大方。雖然建成不足三年,卻頗具古代建筑特有的古色古香。館內展出剛庵的書畫作品及其收藏的前人翰墨千余件,都是價值連城的“文化財”??上r間有限,無法細細觀賞。稍后,金炳基引我及同來的公州大學李炳官教授前往館側的一間小屋去拜訪剛庵,那里便是剛庵的居所。

雖然途中聽過金炳基的介紹,我對剛庵的相貌已有所預期,但當他現出真身時,我還是吃了一驚。只見一位老者席地而坐,他頭戴黑色紗冠,身穿白布韓服,形容清癯而神情健朗,儼然是從邈遠的古代穿越到現代來的高士。我以前讀《世說新語》,對書中形容高士風姿的句子像“謖謖如勁松下風”“巖巖若孤松之獨立”等,總是不得要領。此刻面對著剛庵,忽若有悟。金、李二人要向剛庵行跪叩禮,并說我不是韓國人,只要鞠躬即可。但我對剛庵懷有由衷的敬意,又與金、李年輩相仿,便堅持入鄉隨俗,跟著二人一起伏地行禮,剛庵則欠身示謝。我們與老人交談片刻,飲茶一杯,便起身告辭,剛庵也起身送到門口。我邊走邊回望,剛庵的身影漸漸遠去,最終隱沒在綠樹粉墻之后。其實他也是隱入了歷史,因為一年多以后,剛庵便與世長辭了。

?

剛庵淡泊寧靜、堅忍不拔的人格操守與兼擅書畫、自成一家的藝術成就,得到韓國學界眾口一詞的高度贊譽。宋河璟所編的中、韓文對照的《剛庵宋成鏞其人其書》中收錄了七位學者的文章,論述甚詳。對于剛庵終生不改傳統服式,高亨坤先生說:“剛庵衣冠整潔,至今還保持著傳統的古衣古冠?!孕≡跐h學與儒學精神的熏陶之下,注重于人的內在精神修養的剛庵,繼承韓國傳統儒學之義理與斥邪精神,在嚴酷而野蠻的日帝統治時期,對日帝所強行推行的亡種滅族的斷發令和創氏改名令堅決不相從,毅然保持了民族氣節與尊嚴?!贝薇蚕壬f:“剛庵生活在現代而始終固執著紗帽和韓服,那是不肯失去從先父裕齋繼承下來的朝鮮儒脈的傳統及主體性?!眲傗质攀篮?,人們在挽詞與祭文中對此亟表尊崇:“舉世皆濁,公乃獨清。保發冠儒,食舊守貞?!薄蔼毐mn冠倭亂中,屹然志氣有誰同!”作為中國人,我當然會由此聯想到這個史實:滿清入關后曾實行“留發不留頭”的剃發令,激起漢族人民強烈的反抗。當年的江陰人民堅持抗清八十天,最后滿城殉國,支持他們的正是“頭可斷,發不可剃”的精神,也即對民族文化傳統的誓死忠貞。日寇在朝鮮的“斷發令”與滿清“剃發令”的殘酷程度或有不同,其野蠻性質卻如出一轍。宋剛庵堅持蓄發留髻與江陰人民抗清的壯烈程度或有差異,其正義性質卻是桴鼓相應。

對于剛庵以漢字為主要書寫對象的書法和以梅、蘭、竹、菊為主要內容的文人畫,元東石先生說:“剛庵先生可以說是過去傳統時代的最后一人,因而他對過去的傳統與文化不僅是耳濡目染,習以為性,而且它已和他的日常生活完全融為一體。剛庵早年以歐陽詢帖為師學楷書,并從米芾和董其昌帖中學了行書,同時從漢隸金石拓本中學了隸書,中年以后他又廣泛地涉獵顏真卿、褚遂良和清代各名家的書體,同時又繼承了紫霞和秋史的運筆法,而在畫竹上剛庵則是喜歡采用鄭板橋和吳昌碩的畫竹法?!瓌傗值闹窨梢哉f是古人所慣用的水墨寫意,其最大的特點是溫文爾雅之中蘊藏著文人高雅的志趣和從不肯低就的高昂氣概。此外,他的石蘭、梅、菊等也都體現出了他在筆墨的選材以及用筆上自由奔放的風格和文人的書卷氣?!苯鸨壬秳傗炙纬社O先生的書法藝術世界》一文更以二萬字的篇幅詳細論述剛庵博采眾家之長、轉益多師的艱苦修藝之途。從金文可知,除了元東石提及的前輩書畫家以外,剛庵還取徑于蘇東坡、黃山谷、王鐸、劉墉、何紹基、康有為、鄧石如、于右任等中國歷代書畫大家,以及申緯(紫霞)、金正喜(秋史)、孫在馨(素筌)等韓國書家。金文還指出,剛庵“與宋朝諸書家例如蘇東坡、黃山谷之學古方式很接近”,比如蘇東坡所云“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以及黃山谷所云“凡作字熟觀魏晉人書,會之于心,自得古人筆法”,剛庵對這些主張心領神會,故能推陳出新,最終自成一家。我認為以上論述相當中肯,是對剛庵藝術成就的知本探源之論。

?

書畫之外,剛庵的詩文寫作也值得關注。這些作品大多用漢文寫成,詩體多為七絕、七律,文體則以書簡與墓表、墓銘為主。其中偶見澀辭僻典,例如《壽星社韻》云“筱驂往戲渾如昨”,按宋人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九云:“彥伯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鵷閤,龍門為虬戶,金谷為銑溪,玉山為瓊岳,竹馬為筱驂,月兔為魄兔,進士效之,謂之澀體?!眲傗忠浴绑泸墶边@個僻澀的語匯指代“竹馬”,當是為調平仄。又如《與李玟求》云:“病懶相尋,未辦一赫蹄?!卑础稘h書·外戚傳》:“有裹藥二枚,赫蹄書?!睉孔ⅲ骸昂仗?,薄小紙也?!币浴昂仗恪敝复〖埣炊毯?,意蘊較為深僻,但本是文人書簡,無可厚非。又如《斗方禊會》云“庭際膩綠雨沾苔”,“膩綠”一詞甚生僻,但也很生動,杜詩有“紅膩小湖蓮”之句,蘇詩則有“春畦雨過羅紈膩”之句,剛庵此處或受杜、蘇之啟發,亦未可知??偟恼f來,剛庵詩文以古樸典雅、平易暢達為主要風格傾向,詩如《梨地與金后松丈吟》:“屈指離家已聞秋,倦游不覺歲華流。菊老山中疏把酒,雪深江上怯登樓。鄉遙??鄩艋耆?,境勝且堪行李留。忽見寒梅窗外發,此時倍切故園愁?!辈挥玫涔?,不求華藻,意境深遠,風格老成。

文如《與羅柏洙》:“別而懷人,情所固然,而弟于兄則尤有切焉,何者?遇義疑則思共質,遇警策則思共賞。唱之而無與和,言之而無與聽,此恨惟我輩人知之。況綠楊交陰,黃鸝求友,因物興感,尤難為懷。伏惟辰下侍余棣體多旺。第山棲永春,師友相守,尋繹經旨,暇而有浴沂風雩之樂矣,何等艷仰! 弟才疏而志又未篤,所謂工夫有同磨爐,不離舊跡。每過庭之際,未嘗不惕然增懼也?!蔽闹小霸∫曙L雩”“過庭”等詞出于《論語》,但都是人所習知者,不算用典。惟“遇疑義則思共質,遇警策則思共賞”二句或與陶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關,但僅師其意而不襲其辭,用在文中亦甚暢達。又如《與洪淳奎》:“今世變而倫斁,所謂友者不以心,只以勢利。勢利傾窮,則友亦散絕,而反若不相識,豈所謂面朋面友者非耶?”“面朋面友”出于揚雄《法言·學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庇迷诖颂幏浅M滋?,又文從字順,即使不知其出處也能讀懂,堪稱用典之高境。剛庵的書簡大多措辭雅潔,情致委婉,頗有蘇、黃尺牘之風調。一位現代韓國人的漢文寫作能達到如此水平,甚為罕見。

更重要的是剛庵詩文不僅記錄其行事,而且披露其心跡,是我們理解剛庵其人的第一手材料。比如剛庵的耕讀生涯,據樸權相《剛庵的人間和書法藝術》所言,剛庵雖出身于農村,但生來體弱多病無法耕耘,故自幼從父讀書。但剛庵《答林翰琱》中自稱“讀書弄筆之余,時復周旋于壟畝,大有耕讀之趣”,可見他確曾有過耕讀生涯。剛庵的書簡中時時說到農事,例如《與友人》:“貴莊移秧則何如? 水源本好,想應已畢矣。鄙莊亦已畢,然旱干是慮?!薄杜c李允明道衡》:“近聞雨澤不均,而全州一帶亦旱干,未免鋤種,貴莊如何? ……鄙莊則趁時移秧,而經初除,然差過幾日,則惜干可慮?!狈泊?,均對莊稼收成的關切溢于言表,只有耕讀之家的子弟,才會如此。又如剛庵堅持讀經典、著衣冠的舊式生活方式,金炳基先生指出:“當代韓國書法界,像剛庵先生那樣正氣凜然之堅守固有東洋文人精神的書法家還有嗎? 他蓄發留髻,戴紗帽,著長袍,這并不是單純的老式打扮,而是象征著我們祖先所堅守的文人精神?!倍鴦傗帧杜c李澈煥》云:“世變日甚,人皆務于異教,不知學吾道。而甚至有仇讐古圣賢,糞壤古經籍,誠甚痛嘆。而吾兄居此時節,能不歸于彼,而志乎吾道,著舊衣冠,讀古詩書,非志之高,心之篤,才之敏,烏能如日乎?原兄終不負此心,益加勉力?!彪m是贊頌他人,也是自表心跡??勺C金炳基所云并非鑿空虛論,而是知人論世之言。閱讀剛庵詩文,一位志趣高潔的傳統文士之形象如在目前。

?

剛庵的書畫作品也是窺見其內心世界的一扇窗口。剛庵的書法,多取材于古典詩文,僅據東亞日報社1995年出版的《剛庵墨跡》,他書寫過的作品就有仲長統《樂志論》、王羲之《蘭亭序》、蘇東坡《后赤壁賦》、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飲酒二十首》之五、白居易《重題》四首之三(︽剛剛墨跡︾著錄為︽草堂詩︾)、楊龜山《閑居書事》、陳了齋《雜詩》、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之七、王陽明《泛?!返?,細察這些作品,大多抒寫高尚的胸懷或高潔的志趣,剛庵書寫它們即是出于對原作者的深刻共鳴。值得注意的是楊龜山、陳了齋都是著名的宋代理學家,并不以詩著稱,剛庵書寫其詩,肯定獨有會心之處。楊龜山《閑居書事》云:“虛庭幽草翠相環,默坐頹然草色間。玩意詩書千古近,放懷天地一身閑。疏窗風度聊欹枕,永巷人稀獨掩關。誰信紅塵隨處凈,不論城郭與青山?!标惲她S《雜詩》云:“大抵操心在謹微,謬差千里始毫厘。如聞不善須當改,莫謂無人便可欺。忠信但將為己任,行藏終自有天知。深冬寒日能多少,已覺東風次第吹?!睏铨斏侥硕涕T人,陳了齋則私淑二程,并與楊龜山交好,故在《宋元學案》中被列為“龜山講友”。二人都是志行高潔之士,其詩都是修身養性、因志成詠之作,是光風霽月的理學家理想人格的詩語表述。

剛庵的題畫詩文也值得關注。他曾在一幅墨蓮上題寫周敦頤《愛蓮說》的全文,又在一幅石蘭上題寫黃庭堅《書幽芳亭》的一節(黃文原載︽豫章黃先先文集︾卷二卷,剛剛所此乃據︽古古事文類聚后集︾卷二九,故題作︽修水記︾,乃據黃文︽此幽芳亭︾節錄者。其實﹃修水﹄是以谷是鄉,此此此此以以以以谷,﹃修水記﹄猶言﹃黃氏所記﹄,并非文章標題)。前者明言“蓮,花之君子者也”,后者明言“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可見剛庵喜畫蓮、蘭,正是對君子人格的敬重。剛庵畫得最多的是墨竹,幾乎每幅皆有題字,所題文字多為詠竹詩詞,例如白居易《題李次云窗竹》、裴吟《春日山中竹》、歐陽修《刑部看竹效孟郊體》、蘇軾《于潛僧綠筠軒》等,不一而足。有一幅墨竹上節錄白居易《養竹記》云:“竹似賢,何哉? 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边@段文字從四個方面以竹比德,生動完整地展示了竹子在士人心目中的高尚品格。聯想到剛庵一生的行為、操守,他筆下的墨竹正是其君子人格的形象展示,與白居易的這段文字桴鼓相應。

崔炳植先生稱剛庵是“我們能夠見到的最后一位書生”,我則愿意稱他為“最后一位隱士”。真正的隱士并不逃避現實人生,只是為了堅持操守而遠離污濁紅塵。中國歷史上的隱士首推陶淵明,生于晉宋之際的陶淵明毅然歸隱,那不是退避,而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堅守與抗爭。剛庵堅持本民族的傳統衣冠及傳統生活方式,終生不渝。在日占時期,這是對民族氣節的堅持與守護。在韓國獨立以后,這是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堅持與守護。剛庵的一言一行,都使我聯想起陶淵明。朱熹評陶淵明云:“隱者多是帶氣負性之人為之?!眲傗忠彩侨绱?。金炳基先生說得好:“‘剛庵之‘剛,可以代表他的性情和人品?!笨鬃诱撊?,極重“剛”字。他說:“剛毅木訥近仁?!庇终f:“吾未見剛者?!庇腥苏f:“申棖?!笨鬃踊卮鹫f:“棖也欲,焉得剛?”楊龜山釋前句曰:“剛毅則不屈于物欲,木訥則不至于外馳,故近仁?!背填U釋后句曰:“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于欲?!币匀鍖W為修身根柢的剛庵顯然對此深有會心,他青年時堅拒赴日留學或參加日人舉行的“鮮展”來求取富貴,中年成名后仍淡泊名利,最后無償捐獻土地房屋創建書藝館以服務民眾,自己則簞食瓢飲終老于簡陋的小屋。剛庵的所作所為,無愧于其號中的那個“剛”字。終生古衣古貌的宋剛庵在現代社會中鶴立雞群,他是一位真正的海東隱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