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學視域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體、路徑與效度

2021-09-17 11:19王慶忠董在全
理論導刊 2021年9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接受美學效度

王慶忠 董在全

摘 要: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路徑和效度均將其過程的本質指向一個接受活動。援用接受美學的核心觀點及其提供的嶄新視角來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是要立足“讀者中心”和“以人為本”來觀照主體,尊重大眾主體性、體現分眾差異性、突出利益導向性,順應大眾化的應然、本然和必然;二是要回應“期待視野”和“審美經驗”來通達路徑,活用“順敘”以實現學理與通俗相統一,善用“倒敘”以完成實際與理論相聯系,巧用“插敘”以促進系統與多元相互動;三是要聚焦“召喚結構”和“第二文本”來把脈效度,以拓寬接受廣度、推進內化深度、激發外化力度為指向,讓大眾化往廣處走、往心里走、往實處走。

關鍵詞: 接受美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體;效度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9-0096-08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僅是時代課題和時代需要,更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當務之急和頭等大事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眾化。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中,多次強調要“鍥而不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1]65。而從接受美學的視角來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一個接受的過程,本質又在于接受,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在觀照接受主體及接受圖式的前提下,尋找妥貼的接受路徑,進而叩問接受效度的動態過程。

一、立足“讀者中心”——觀照大眾化的主體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盵2]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毫無疑問應當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成果立足于人民群眾的接受圖式,落腳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多元有效的路徑,不斷為人民群眾廣泛地接收接受,在理論認知、情感認同上自為內化,在能動實踐、利益實現中自覺外化,并著眼于發展更高層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螺旋上升過程??梢?,這一過程,緊緊圍繞著群眾,牢牢把握著人民,明晰了以誰為中心、把誰當主體的問題,其價值立場與作為主體性美學、讀者美學的接受美學所強調的“讀者中心”“以人為本”理念高度契合。 因此,無論是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過程來說,還是在接受美學的視角之下,都應當觀照人民群眾這一大眾化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貫徹人本化原則,切實尊重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核心地位,關注其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通達大眾化的路徑,打開大眾化效果的新局面。

(一)尊重大眾主體性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應然

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崛起的接受美學實現了從研究文本和作品到關注讀者和接受的突破,代表人物們主張“走向讀者”,認為“文學作品從根本上講注定是為這種接收者(讀者)而創作的”[3],強調未被能動的主體接受、獲取、閱讀的作品只能是未完成的存在、潛在的存在,抑或可能的存在,若要向完成的存在、現實的存在和具體的存在轉化,只有通過作品的“仲裁人”——讀者積極、主動、創造性的閱讀來實現。這極大凸顯了讀者的地位,充分肯定了讀者在文學作品價值實現中的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正是這樣一個“讀者”,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作品”和“文本”中,乃至整個接受活動中,他們始終是特定的接受主體。

就“文本”來說,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的學說,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推進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它為人民的利益而呼喊而奔走而奮斗。人民的歷史要人民來書寫,人民的學說要人民來掌握。疏離了群眾,馬克思主義的號召力、吸引力就會褪色;背離了人民,馬克思主義就會變成枯草、死水。因此,反映人民的自覺主體性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條件,同時又決定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立場。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本”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在考量接受主體時應當更加明確、更加堅定、更加彰顯人民的主體地位,牢牢立足唯物史觀這一理論基石。

就我們黨來說,“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4]154,“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1]40。從根本上說,人民群眾既是我們黨執政的依靠力量,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動力源泉,二者獲得人民價值理念認同、實現人民思想情感共鳴的目標指向是一致的。習近平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其系列重要講話的人民理念和人民立場,強調了我們黨的各項事業包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均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彰顯、鞏固和秉持以人民為根基、以人民為血脈、以人民為力量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傳承了每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忠貞使命和不懈追求。

從“讀者”來看,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主人翁身份不斷得到確證,視界更為開闊明朗,他們早已不是以往被改造、被灌輸的被動受眾和作品的附庸、補充,與“作者”也不可判然二分、彼此對立,而躍遷為具備一定參與、互動、判斷和思考能力的自覺主體性對象。由此觀之,再將人民大眾籠統稱之為“受眾”已經不合時宜了,再將“大眾化”粗糙解釋為“化大眾”也難免詞不達意。正如接受美學的“讀者中心”觀念對于文學價值論研究范式的革新一樣,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丟棄“見理論不見人”“見活動不見人”的宣傳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主體意識、首創精神,切實把關心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置于核心地位,讓其成為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完整地顯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作用和威力。

總之,從接受美學“讀者中心”中獲得啟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觀照群眾、深入群眾、掌握群眾,將尊重大眾主體性確立為持續深入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理念和根本方法論指引。

(二)體現分眾差異性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本然

接受圖式就是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社會環境中的接受主體,在先行活動的基礎上架構起來的意識狀態的綜合統一體。根據接受美學的這一理論可以看出,大眾在宏觀上規模巨大、階層分散,表現為一個集合體,在微觀上則具體為擁有豐富社會性的能動的人,受時代特征、成長環境、認知水平、思想癥結、生活習慣、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因子影響而呈現動態差別,顯現出“知、情、意、信、行”多樣多元的特質。要實現借力于大眾,助力于大眾化,努力推動大眾化工作,就需要在尊重人民主體性的前提下,從接受圖式出發,“增強工作針對性,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5]202,厘清基礎主體、關鍵主體和生力主體,摸清傳播對象的實際,對準不同分眾的焦距,找準各類主體的“穴位”,實現深厚情感的共鳴,在此基礎上把理論說清楚,講徹底,不至于讓其弱勢、失語、缺席。

基層群眾應是大眾化的基礎主體?;鶎尤罕娫谶@里主要是指社會成員中數量最多、比重最大、影響最深,為社會生存、運行和發展提供最基本物質條件和安全環境的群體,其中又以工農兵為主體。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者、建設者、保衛者和受益者,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他們具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需要和擁護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榮傳統,講究務實,重視情感,關注體驗,能夠深刻反映大眾化的樸實根基。隨著社會轉型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出現了諸多使基層群眾利益受損的矛盾問題,迫使他們急切地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答案,全面深刻地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就要求大眾化的過程中要同革命史上所表現的一樣,考慮到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邊問題,不斷圍繞其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滿足開展工作,真正使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想覺悟、文化水平、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實現奠定基礎、武裝基層的分眾目標。

黨員干部應是大眾化的關鍵主體。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意識斗爭史,正是在思想改造、理論學習中全黨同志才煉就了鐵的意志、不凡的戰斗力。黨員是黨的細胞,領導干部是黨的“關鍵少數”,二者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和思想覺悟,在推動大眾化系統工程中,他們理應是人民群眾的標桿和先鋒。黨員干部作為大眾化主體的航標導向,就是讓他們既要做“真經的誦讀者”,成為學深悟透的優秀接受者、忠實可靠的利益代表者,又要做“理論的播種機”,積極承擔自愿參與者、主動宣講者的責任,以生命主體的角色率先垂范,展現出“關鍵少數”的靈魂境界和馬克思主義的智慧光輝,在社會思潮的引領中以真信真懂贏得認同,以真心真情引發共鳴,仰望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星空,滌蕩黨內腐化墮落分子的污濁,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青年學生應是大眾化的生力主體?!扒嗄晔且L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盵4]52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接受主體中,青年一代“非常必要”“不可替代”,其中尤以在校大學生(包括學生黨員)為核心力量,大眾化事業乃至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永續發展要靠他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持續推進需要他們,他們充滿活力、飽含熱情,又紅又專,需要且能夠在思想價值引領下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了青年學生,就掌握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重視青年學生群體,“了解大學生的成長思想特點、成長規律,探索有效方法”[6],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保存好保護好這份“火種”。對于青年學生的分眾目標,一方面應在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依然可塑的階段,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其成長成才的始終;另一方面在面對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和文化交流碰撞時要保持警醒,“增強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分辨各種錯誤思潮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侵蝕的能力”[7]。

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立足“讀者中心”“以人為本”“人民至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異、因材而化、因群而變,不僅要形成合力,通曉人民群眾的共同渴求,代表整體利益,還要按部就班,區分不同群體的具體渴求,滿足局部利益。

(三)突出利益導向性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

一個“文本”、一部“作品”不會僅僅因其科學性和徹底性就水到渠成地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其人民性,即大眾指向和大眾情結,這離不開利益的體現,必須滿足群眾的訴求。與其他接受活動不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人民大眾的利益需要是“文本”接受的原動力?!叭嗣袢罕姷男枰尸F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1]61,這些利益需要包含在大眾“閱讀文本”前的“審美期待”之中,表現為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期待,能夠在執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追求和務實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價值旨歸中得到滿足。習近平始終強調,我們黨來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實現群眾利益、惠及全體人民作為包括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內的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根本標準?!斑@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這就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弱到強的關鍵因素,這就是黨的創新理論能夠獲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核心密碼?!盵8]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既要體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自上而下為國家構筑意識形態萬里長城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又要在大眾化的過程中立足于人的本質,融入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尊重人民大眾的價值和需要,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關切同在,“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之于民。使大眾回歸實現自身利益的舞臺,突出大眾化利益導向性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入手,體悟民情、體現民心、體查民意、體念民生,聚焦老百姓所思所盼、所想所求、所急所需,把滿足實際需求、解決現實問題與實現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消弭人民疾苦,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相互需要。

二、回應“期待視野”——通達大眾化的路徑

實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主義大眾化的目的,完成此接受活動,繞不開怎樣通達大眾化路徑這一實質性問題。在接受美學中,“期待視野”是指讀者先在的各種經驗、趣味、素養、理想等綜合形成的對作品的一種欣賞要求和思維定式,是文本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正確認識和利用這個內生動力,可以為我們尋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怎么化”的重要路徑提供必要的方法論借鑒。如果不懂得大眾話語,不熟悉民生需求,不掌握工作方法,不在“全”“透”“實”上下足功夫,縱然堅守了主體的向度,也無法縮短審美距離,達成“作品”與“讀者”的視域融合。我們要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中,堅持“順敘”“倒敘”“插敘”多措并舉,講老百姓的話,想老百姓的事,走老百姓的路,滿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引導和培育大眾新的“期待視野”。

(一)活用“順敘”:堅持學理與通俗相統一

理論本身有深淺兩面,深可觸及事物的抽象本質,淺則接近理論的外在表征。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能否被人民理解和認同,不但要考慮理論“深”的徹底性,還要探求語言“淺”的通俗性,深入淺出方能統籌學術話語、大眾話語二者的關系,實現學理與通俗相統一。

一方面,要以學理性“順敘”回歸馬克思主義理論?!榜R克思主義是引領人類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來的思想燈塔?!盵9]如今,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如果我們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完全講求“實用主義”,道不出一丁點兒深刻高明的真理來,那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將難以服眾,禁不起品味琢磨,終將穿耳而過?!靶轮窀哂谂f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有一大批學者進行學術研究、理論斗爭,醉心“書齋”,甘于寂寞,潛心研究,夯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的理論基礎,以學術研究推動理論宣傳。特別是針對已經相當接地氣、暖人心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來說,學理性回歸是十分必要的。要通過“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68,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的高度來建立健全“有效支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0]142,同時以之指導我們國家政治話語構建,以政治責任感和學術使命感駁 斥、反對社會上理論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沒有學理性和系統性的錯誤認識,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作斗爭,抵御錯誤思潮的侵蝕,從而彰顯馬克思主義濃厚的理性情懷、強烈的話語剛性、深沉的學術魅力和現實的指導威力。

另一方面,要以通俗性“順敘”解構馬克思主義理論。恰如習近平所講的:“不會說話是表象,本質還是嚴重疏離群眾?!盵11]146在人民群眾鮮活生動的語言課堂里,理論工作者、各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隊伍永遠是可以飽覽智慧、獲益匪淺的小學生。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要使用群眾的話語體系,即大眾話語。要在充分的學理研究基礎上,在不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始乎言、切乎聲,以通俗化的表述、具體化的意義融于人民的現有語境,建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境平臺,打破話語隔閡,重鏈脫節視域,達成心理約定和理解一致,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本身就蘊含著豐富人民情感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駕馭樸實易懂、號召力強的語言文字來反映人民主體的價值選擇。一是運用群眾語言抓住事物和原理的中心環節和主要矛盾,將深邃抽象進行簡單化處理,“提純”為具象化、口語化的真話、新話。比如,習近平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俗表達來闡述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二是貼合人民大眾思維方式和話語習慣,回歸優秀傳統文化和生活語言,用中國話語講述中國故事,借用寓意深刻的古文詩詞、寓言掌故、民間諺語等娓娓道來,恰當使用比喻、設問、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言說,營造生動的對話情景,如“聊天”、像“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比如,習近平用“缺鈣”“軟骨病”的比喻修辭來強調理想信念對于共產黨人的極端重要性。

學理性和通俗性不是相悖的,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并不意味著要你強我弱、顧此失彼,而應形成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良性協同。既要有較強的思想性,又要有親和力,讓理論內容與表現形式融為一體,做到講理論不空洞,講實際不膚淺,有血有肉,相得益彰。

(二)善用“倒敘”:堅持實際與理論相聯系

“科學理論大眾化的程度,歸根到底,取決于與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程度?!盵12]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傳統,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學風,始終聚焦和關注社會矛盾和突出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功的良好前提。人民群眾最反感居高臨下、故弄玄虛、高深莫測、照本宣科的蒼白灌輸,最抵觸玩弄詞藻、無病呻吟、不著邊際、坐而論道的空洞說教,他們只有通過在實踐中得以解決、在理論中獲以解答的民生問題這座橋梁,才能抵達理論彼岸,感受到理論的溫度和力量,只有從自己得到的實惠中親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真正代表他們的利益,才會去真誠自覺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主動接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

我們應當通過“倒敘”實現理論對接和理論遷移。實踐是理論發展和創新的根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是從實踐到理論的生成過程。因此,我們要“倒走”理論生發之路,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學好馬克思主義,善于運用老百姓的生活道理對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日常實踐和具體實例加以解讀?!耙岏R克思講中國話,讓大專家講家常話”[13]108,在立足實際、改善民生中推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生活實踐的簡單問題、微小切口中體認評判主要矛盾、宏大主題,從感性體驗、生活邏輯中領悟理性真知、理論邏輯,從解決當代現實問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望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意義。面向現實生活發展大眾化事業,要豎起耳朵傾聽群眾的聲音,不僅要聽得見贊嘆和掌聲,更要聽得清群眾的罵聲和唉聲,以前者為第一方向,以后者為第一信號,“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情于民”[11]245;要始終突出科學理論的問題導向,“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14],不避諱、不掩蓋人民關切關心的“點”,展開熱點、戳開痛點、揭開疑點、釋開難點,體現其對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觀照、引領和改造;要“堅持從人民實踐中來、到人民心坎里去的演繹邏輯,從人民的火熱生活實踐中挖掘生動素材,避免成為‘無根的浮萍”[15];要堅持底線思維,飽含憂患意識,直面現實問題,抓住利害根本,真正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因活躍在群眾中間而“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留下生活氣息、百姓味道,讓馬克思主義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巧用“插敘”:堅持系統與多元相互動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一種思想交往實踐,其能否使馬克思主義話語滲透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世界,滿足“讀者”的理論關切、精神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播主體能否對“文本”的大眾化進行系統安排和形式暢通。

一要系統。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全國人民和各級宣傳部門和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因此,必須堅持黨在這項事業中的堅強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周密的頂層設計指導下開展工作,多部門協調配合,構建學、研、宣、踐體系,搭“四梁”,立“八柱”,細致深入、鍥而不舍地掌舵發力,讓大眾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全面見效。同時,要防止可能出現、容易出現的問題,糾正不斷發酵、正在出現的問題。如不辦實事、只發文件,滿足于標語口號,只講熱鬧的形式化現象;小敲小打、淺嘗輒止、漫無目的、風向多變的短期化現象;斷章取義、不講邏輯、變調走樣、不求甚解的片面化現象;等等。我們既要系統安排大眾化工作,形成合力來打“組合拳”,也要有部署、分層次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彌補不足、強化“軟肋”。

二要多元。適應“互聯網+”、移動終端等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發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當豐富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形式,“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16],打造針對分眾、形式親民、途徑多樣、空間多維、運營靈活、傳播便捷、成果豐碩的多元化平臺?!叭f紫千紅總是春”,在推進“大眾化”的進程中,要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中心、廣播電視、報刊圖書、教材課程等實體空間和傳統平臺的作用,同時配合理論宣講、知識競賽、主題征文、學術研討等活動,積極探索和挖掘滲透力強、信息爆炸的網絡空間與線上領域,融合發展新媒體、融媒體、微媒體、大數據、云計算等載體和圖文并茂、聲畫共享、動靜結合的立體形式,以此提高理論宣傳靈動性和實效性。

堅持系統與多元相互動,勾畫“融為一體、合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10]152,營造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大環境、學好馬克思主義的小氛圍,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基調、不走偏,有和弦、不單調,促使其形成扎扎實實的規范化設計和制度性安排。

三、聚焦“召喚結構”——把脈大眾化的效度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際效度如何,是檢驗大眾化工作是否密切觀照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有效通達接受路徑的關鍵標準。接受美學認為,文本的接受活動是一個再創造的辯證過程,經過讀者中心的確立和期待視野的滿足,在作品空白點和未定性結構的“召喚”“誘發”下,接受活動終將產生一定的功效,或是讀者和作者在文本游戲結構中展開潛在對話交流,或是介入作品,填補結構空白,促成“第二文本”。受接受美學啟發,大眾化工作應讓接受的主體效度往廣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最終達成引領社會風尚,武裝人民頭腦,指導百姓實踐,形成價值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提供強勁精神動力。

(一)從小眾到大眾:拓寬主體接受廣度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實現“內化為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外化為思維方式、行動方式、生活方式,固化為執行有力、高效運轉的機制、體制、制度”[17]的多維效果,必須首先達成其基本效度,也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往廣里走,經過龐大“讀者”“觀眾”的“審閱”,讓人民群眾了解、熟悉、認可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其原汁原味的普及化、社會化。

其一,大眾化要反對精英化。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的大舞臺上,不能只表演“獨角戲”“高歌獨唱”,還應上演更多的“大合唱”“交響樂”,甚至要掌握對外話語,引導、影響“國際觀眾”,讓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溢出其世界性價值。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固然需要發揮精英的作用,充分提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精英、小眾的層面,要從精英、小眾的掌握過渡到人“多”、群“眾”的接受,即“不分階層、性別、民族、代際的多數人的學習和掌握”[18],由點及面,發掘群眾經過理論武裝后的潛能,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全黨、全國傳得開、唱得響,真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在暗流涌動的意識形態斗爭中能夠把握住的有力武器。

其二,大眾化不等于庸俗化?!坝顾谆北举|上是對理論論證的不嚴謹,踐踏歪曲了事理的本真,使其粗鄙而低劣。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明確的馬克思主義思維底線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不等于要使社會上的每個人都信仰馬克思主義。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合理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舍本逐末走向庸俗化的誤區,不能要求群眾言必“馬克思主義”,把所有現象及本質都套用在馬克思主義上,也不能用錯誤語言、玩笑形式讓馬克思主義忙于事務、流于表面,一味地追求低級趣味性、片面工具性。如若放任機械、本本的大眾化發展下去,勢必出現泛化、媚俗的情況,泛化將導致虛化,媚俗會引發變質,這樣只會阻礙大眾化的進程,過猶不及,適得其反,不是抬高而是拉低了理論的科學水準。

(二)從共話到共鳴:推進主體內化深度

在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量”上的普及推廣之后,我們還要進一步追問“質”的情況,應妥善利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重視馬克思主義、共話馬克思主義的有利條件,把脈馬克思主義往心里走的深度成效,讓口頭共話變為內心共鳴。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主體內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客體主體化、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主體既不可食古不化,也不能食“馬”不化。因此,大眾化要取得這樣的內化效度:在認知層面,大眾應該從心底全面知曉、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清醒認識到自己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進程,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小到個體生活、大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方面面的重要意義,等等。人民群眾在心理上頭腦中有一個對馬克思主義認知的加工升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增強理論素養,統一思想認識,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記得牢、弄得通。在情感層面,馬克思主義經過人民群眾內心的遷移,為廣大人民高度認同、充分贊同、真正相信、融入真情,作為一種正向的非理性因素融入主體的思想意識系統之中,因而產生追求真理的熱切期望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尊崇篤信,成為指引其人生前進方向的精神動力和升華人生的看家本領、制勝法寶,使之進一步培育出發揮、利用歷史偉力干事創業的擔當精神和實現人類解放的壯志豪情。

(三)從單向到雙向:激發主體外化力度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毙聲r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外化是一個主體客體化、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其效度應當觸摸到“雙向”的脈搏,“用中國理論解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13]213,既要達到往實里走的目的,也要聆聽并利用實踐反饋的聲音促進理論發展。

群眾掌握著客觀實踐,客觀實踐中有真知灼見。運用于實踐是大眾化的真正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既不是經院哲學、書齋學問,也不是紅頭文件、空頭支票,更不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它必定在實踐這個唯一標準中得到檢驗和發展,以確保其科學性。進入新時代,大眾化事業更要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更好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相結合,將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切實運用于分析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和走向未來的前進道路中有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長遠的眼光,行得端、做得實,充分體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價值。掌握理論的群眾的實踐還將反向增強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和自信,既用法律武器,也用理論武器來監督黨員干部,更有力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

再者,面對不斷發展的社會、層出不窮的難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5]200。實踐是理論的源頭活水,理論落腳于實踐,實踐又對理論提出新的要求,這是一個新的群眾實踐到新的經驗生成,再到新的理論發展的持續過程,也是保持馬克思主義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達到的雙向外化效度,還要求利用“召喚結構”捕捉主體的信息反饋,不斷調整大眾化內容,改變大眾化方法和手段,填補“文本”中的“內容留白”和“意義未定”,并將大眾化過程中形成的新的群眾的鮮活經驗抽象化、馬克思主義化,進而不斷完善、上升為新的理論,實現“第二文本”的創造完成,為下一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豐富理論增量,讓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當下走向未來。

結語

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工作。在這項事業中,我們應當突出主要矛盾,牽住“牛鼻子”,于主體、路徑和效度上持續用大力、不斷使巧勁。在主體確認上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路徑尋找中要把握人民群眾的接受規律,在效度衡量上要看到人民群眾的多層狀況。如果把大眾化的主體比作“根”,那么路徑就是“干”,效度就是“果”,我們一定要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棵果樹培育得根固枝榮、葉茂果豐。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實踐來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具基礎性、復雜性。我們推進系統而基礎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必要重視和汲取如接受美學等其他理論的問題域、閃光點,探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接受美學耦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探討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性和規律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接受理論體系。因此,必須立足“讀者中心”,回應“期待視野”,聚焦“召喚結構”,以主體為工作核心,以路徑為工作方法,以效度為工作標準,在復雜多元的社會思潮中增強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感召力、引領力和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辦好鑄魂工程,做好具體工作,持之以恒推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螺旋上升。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9-10.

[3] 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 23.

[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6] 劉寧寧,王文平,汪海燕.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重維度[J].科學社會主義,2012(6) ∶ 102-105.

[7] 陸奕君,徐玉生.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靶向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9) ∶ 46-49.

[8] 劉勇.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任務及路徑選擇[J].學習論壇,2020(10) ∶ 5-13.

[9] 素履.用真理的力量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J].紅旗文稿,2018(10) ∶ 1.

[10]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1]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 王萍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大眾化意蘊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1) ∶ 125-128.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4] 劉志明.延安時期我們黨是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J].紅旗文稿,2020(19) ∶ 17-19.

[15] 路媛.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目標、動力與路徑[J].社會主義研究,2019(2) ∶ 8-15.

[16] 毛強.用“大眾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N].學習時報,2020-09-25(01).

[17] 岳鵬.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J].廣西社會科學,2020(3) ∶ 1-5.

[18] 燕道成.從傳播學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 35-40.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接受美學效度
慈善募捐規制中的國家與社會:兼論《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要抓住哪幾個關鍵點
“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美人魚》
馬克思主義早期大眾化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被看重感指數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構念效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