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分析

2021-09-21 14:43鄭君杰張蓉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13期
關鍵詞:臨床治療效果消化內科急性胰腺炎

鄭君杰 張蓉

【摘要】目的:對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方法:隨機抽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調取患者的治療病例,對其治療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行抗感染治療、對癥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多種內科治療手段對患者病情進行干預,并在此過程中對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結果: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 %。治療后血淀粉酶為(398.74±14.58)UL-1、C反應蛋白為(48.21±6.74)gL-1、白蛋白為(2.71±2.33) gL-1、乳酸脫氫酶為(132.48±3.93)UL-1,與治療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颊咧委熀蠹毙陨细雇丛u分為(0.83±0.36)分、水腫評分為(0.77±0.42)分、出血評分為(0.36±0.22)分、惡心嘔吐評分為(0.42±0.10)分、發熱評分為(1.77±0.58)分,與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結論:消化內科治療方式,在治療急性胰腺炎的過程中效果顯著,并且具有較強的安全性以及治療可靠性,在臨床治療中適用性較強。因此,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應在臨床治療中全面推廣。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3-0080-02

急性胰腺炎為臨床常見病之一,通常由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所導致,并且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在本次實驗中,通過調取患者檔案以及臨床治療記錄等方式,對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在此過程中,對患者血淀粉酶、C反應蛋白、白蛋白、乳酸脫氫酶等臨床指標進行觀察,并通過癥狀積分對患者病情嚴重性進行判斷。本文于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研究樣本,觀察了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40例確診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為樣本,男女分別23例、17例,年齡(52.57±5.96)歲。通過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與研究。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并且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回顧性分析方法 首先,在醫院檔案室對患者治療檔案進行調取,選擇并篩選符合本次實驗要求的患者進行研究。

1.2.2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方法 抗炎治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①對于病情嚴重程度相對較輕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考慮給予甲硝唑類藥物,以及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②對于胰腺炎病情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考慮給予階梯型抗生素治療感染。③患者在炎癥反應過程中,會出現體液潴留、體液滲出以及感染性休克等癥狀,醫護人員應先給予患者液體復蘇,并在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抗感染藥物治療。器官支持:患者病情康復最初階段,往往伴有炎性介質釋放,血容量降低,器官灌注不足,需給予器官支持,以促進病情好轉?;颊卟〕?4 h內,需予以靜脈補液,速度200~250 mL/h。老年人補液速度需適當減慢,預防肺水腫。另外,還需積極補充血漿、白蛋白,糾正酸中毒,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同時予以機械通氣?;颊卟〕跣杞?,針對惡心嘔吐者,需予以胃腸減壓。針對腹痛者,需在分析原因的同時,給予鎮痛類藥物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臨床治療前后的血淀粉酶、C反應蛋白、白蛋白、乳酸脫氫酶等臨床指標進行對比。臨床治療有效判定標準為:①治療顯效:胰腺水腫消失,各種不良癥狀消失。②治療有效:胰腺水腫得到明顯好轉,各種不良癥狀得到明顯緩解。③治療無效:胰腺水腫未得到好轉,其余不良癥狀均未消失。對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進行觀察,共0~3分。0分代表無任何不良癥狀,1分代表患者出現輕微不良癥狀,2代表患者不良癥狀較為嚴重,三分代表患者不良癥狀極為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以 %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有效率 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0%、有效率為17.5 %、無效率為2.5 %、總有效率為97.5 %,詳見表1。

2.2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患者治療后血淀粉酶為(398.74±14.58)UL-1、C反應蛋白為(48.21±6.74)gL-1、白蛋白為(2.71±2.33)gL-1、乳酸脫氫酶為(132.48±3.93) UL-1,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2.3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 患者治療后急性上腹痛評分為(0.83±0.36)分、水腫評分為(0.77±0.42)分、出血評分為(0.36±0.22)分、惡心嘔吐評分為(0.42±0.10)分、發熱評分為(1.77±0.58)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診療過程中患者較為常見的消化疾病之一[2]。其發病原因,多為多種因素所導致?;颊咭坏┌l病,會出現胰腺自身消化、水腫、甚至局部組織壞死等情況[3]。急性胰腺炎患者,輕者會出現水腫、腹痛、發熱、以及惡心等癥狀,重者會導致胰腺出血壞死,甚至可能會出現并發感染、腹膜炎、以及失血性休克等癥狀。有調查表明,急性胰腺炎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如患者未及時進行就診其死亡率較高。

本院所應用的消化內科治療措施,主要包括抗感染、對癥治療,以及抑制消化液分泌三種。急性胰腺炎屬于感染類疾病的一種,且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療,能夠有效殺除病原菌,減輕感染,使發熱等癥狀得到緩解。在對癥治療過程中,本院主要采取了補液等措施,且給予了患者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該藥物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改善微循環,對患者病情的減輕,同樣具有重要價值[4]。觀察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本組患者采取上述措施治療后,有效率為97.5 %,提示有效率較高。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血淀粉酶為(398.74±14.58)UL-1、C反應蛋白為(48.21±6.74)gL-1、白蛋白為(2.71±2.33)gL-1、乳酸脫氫酶為(132.48±3.93)UL-1,與治療前相比,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優勢顯著(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本次所采取的治療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腹痛、水腫、出血、惡心等,均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常見癥狀。本文研究發現,采取消化內科治療措施治療后,患者急性上腹痛評分為(0.83±0.36)分、水腫評分為(0.77±0.42)分、出血評分為(0.36±0.22)分、惡心嘔吐評分為(0.42±0.10)分、發熱評分為(1.77±0.58)分,與治療前相比,各項癥狀顯著減輕,提示患者病情好轉(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實行消化內科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并且患者治療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颊卟粌H胰腺水腫等不良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同時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效果顯著。臨床試驗證明,消化內科治療方式,在治療急性胰腺炎的過程中效果顯著,并且具有較強的安全性以及治療可靠性,在臨床治療中適用性較強。因此,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應在臨床治療中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 舒艾婭, 符宜龍, 簡萬均, 等. 血液灌流聯合持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炎性因子和預后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0, 32(5): 82-85.

[2] 金海偉, 張繼新, 解安剛. 烏司他丁聯合腹腔穿刺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對患者炎性因子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0, 5(15): 45-47.

[3] 張磊, 樓文暉.胰腺術后外科常見并發癥診治及預防的專家共識[J].中華外科雜志, 2017, 67(7): 256.

[4] 潘穎. 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觀察[J].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6, 53(1): 103-104.

作者簡介:鄭君杰(1972.02-),男,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科疾病診斷與治療。

猜你喜歡
臨床治療效果消化內科急性胰腺炎
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優思明用于人工流產術后婦女40例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臨床治療分析
C反應蛋白、D—二聚體及降鈣素原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
生長抑素與奧曲肽治療急性胰腺炎的對比研究
胃腸鏡在消化內科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效果研究
經橈動脈與經股動脈介入治療高危冠心病臨床對比觀察
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臨床診療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