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09-22 19:28胡茂紅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5期
關鍵詞:科研管理科學研究

【摘要】與發達城市相比,多數中部市級城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研攻關能力依然較弱,本文以中部某省會城市為例,闡述了制約科技發展的原因,并從科研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研能力的解決措施與建議思考。

【關鍵詞】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學研究;科研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146-02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主要定位于“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的落實,組織實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負責本地區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常見病原微生物檢測”。而“開展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則落在國家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這一層面。疾控系統自SARS而生,期間多次歷經洗禮與錘煉,如人感染H5N1、H7N9、H10N8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以及2019-nCOVID。由于防控工作中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數據,市級疾控系統早已在其固有職責之外,不斷強化科研思維,加強科研實踐,摸索出一條市級疾控系統科研路。本文作者在一中部省會城市疾控系統從事科研管理工作多年,現根據個人工作體會,提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1 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科技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對接新形勢、新常態 單位內部的科技管理、獎勵等制度是結合本單位實際,對國家科技政策的落實。對于單位內部來說,制度應具備科學、長效、有效等特點,有利于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然而,市級層面對國家最新科技政策策略落實存在滯后性,一方面是由于疾控系統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而非科研機構,單位領導和科研管理部門對相關政策的學習不夠[1],尚不能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本職工作全面及時的學習與解讀;另一方面不同部門審查標準也不一致[1],如疾控機構的財務工作將不定期接受市財政審查,科技項目即使按照最新的國家策略實施,但沒有具體的操作細則可依,是否能通過財政審計驗收依然是個未知數。在這種情況下,對新政策的落實相對保守,存在先觀望、后向高?;蛲到y學習,然后才能決定是否修訂單位科研管理制度,實施滯后時間較長。甚至,部分疾控機構沒有相應的支出可用于科研績效獎勵,挫傷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工作人員科研積極性[2]。

1.2市級疾控系統高層次“引才留才”工作遭遇瓶頸

較廣州市、上海市等經濟發達地區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政策,中部城市的吸引力明顯不足;與高校、研究院所相比,疾控系統的“引才”工作更是處于劣勢。作者所在的疾控機構,近5年引進的博士僅2人、培養的博士4人,然而,6人中,已流失4人,均前往不同高?!,F階段,在職的博士研究生學歷數量為3人,與2015年的博士學歷人員數量持平[3]。就目前本區域疾控系統人才建設來看,一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偏低、老齡化現象依然嚴重 [3-5],科研團隊梯隊構建銜接不佳。高層次人才的流失導致科研團隊梯隊建設持續性、穩定性差,難以培養團隊領軍人才,團隊的獨立引領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在職稱晉升上,受職數限制,取得相關職稱但不能在一年內聘任的高達65%[3],形成了高級職稱短缺[6]、年輕人員職稱得不到晉升的擁堵現象,職稱晉升成為人才成長和科研團隊穩定的最大制約瓶頸。

受制于職稱晉升通道、收入限制、科研團隊不穩定性等因素,市級層面科研平臺難以支撐高層次青年科技人才職業抱負的實現[7],“引才穩才”成為中部城市疾控系統的難點工作。

1.3市級疾控機構科研整體能力有待提高 依托“中國知網”,按“單位”搜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果顯示,搜索時間為2020年8月21日。結果顯示,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外,發文量在3000篇以上的依次是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廣西省、廣東省、廣東省深圳市、福建省、四川省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而本區域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文量僅有1100余篇。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文量為780余篇。市級層面,本市與深圳市(3436篇)、廣州市(2623篇)相比,差距較大,論文能較大程度地反映出科研能力水平。

同時,從基金支持方面,浙江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河南省、山東省等省份省級地方基金支持疾控系統論文均在200篇以上,廣東省甚至高達1100余篇。而反觀本地,地方省級基金支持疾控系統論文不足百篇。一方面受財政的支持側重點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自身的科研力量,包括科技人才數量與科研攻關能力等。

2 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2.1培養復合型、創新性科研管理人才 凈潔[8]認為,要改變科研管理工作模式,首先要改變科研管理理念和模式,把科研管理工作從行政管理過渡到拓展科研發展上??蒲泄芾砣藛T不僅僅是對項目的資料管理服務工作,更要具備多層面的科研綜合服務素質,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員對科技工作有更深層次的體會,親身實踐體驗科研工作,不僅有利于對科技工作者產生同理心,也可以在科研管理服務工作中實現個人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從日??蒲泄芾頂祿型诰蛐畔?,組成科研團隊同心聚力開展攻關研究、整合內部不同學科人員交流促成交叉學科合作共贏、開展科研服務對象需求調研并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為單位領導綜合確定主流科研發展方向提供建議。

2.2制定具有先進性和引領作用的科技制度 陳仕偉認為[9],科研管理制度,應結合單位實際,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能夠不斷地發現、培養和重用年輕科研人才、能夠保證科研人員的科研時間,最重要的是在制度的保障下能夠暢通人才的發展通道,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首先,市級疾控機構科研管理人員應不定時關注或查閱國家科研管理機構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及時掌握新形勢新政策以及解讀細則,為決策者修訂制度提供政策咨詢與參考;其次,科研管理人員,要會同財務、人事等管理人員,共同研究、協同不同部門的利益訴求,了解不同部門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盡可能統一管理辦法,制定統一標準,增強制度的適用性,減少科研制度執行障礙[1];第三,應構建科研工作管理、科研目標計劃、績效分配管理、科研經費以及監督管理等多重約束的調控機制,形成科研管理科學長效的發展機制。

2.3建立高標準、多學科科研交流與合作平臺 對于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來說,學科建設是疾控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內部學科建設,歷史痕跡明顯、特色鮮明,對提升科研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缺乏開放性、交流性以及學科交叉,學科整體優勢不強[10]??蒲衅脚_建設能有效地彌補這一缺點,科研平臺主要是指[11]科學研究及科研活動中各種支撐條件的綜合配置及運用,是凝聚高端人才、催生標志成果、開展學術交流、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疾控機構科研平臺建設,有利于疾控機構沖破系統限制,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形成科研合力,不同科技領域相互滲透、交流與協同發展,科研平臺的開放共享屬性能最大程度的共享研究資源,包括樣本資源、科技人力資源、實驗室儀器設備等,對持續帶動學科發展、吸引科技人才、打造學科團隊有催化劑作用。所建立的科研平臺層次越高越有利于學科的開放共享、科研項目攻關以及科技人才的成長。

2.4打造人才平臺“引才引智” 科研平臺在“留才”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引才引智”方面依然不足,特別是難以獲得院士、導師、專家等級別的科研智囊的指導,因此打造“引智”人才平臺對于廣泛聯系國內外科技團體,通過技術引進和創新、專題研討、項目合作等方式,搭建人才引進、科技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平臺。如依托院士工作站引進院士及其專家團隊形成本地疾控機構的科研導師、依托 “海外引智”工程與國外導師達成長期穩定合作、依托博士科研創新基地吸引博士研究人員,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積極組織自身科研骨干與專家、導師等結成對子,形成多維度穩定長期的科研合作關系。同時要破除單純靠“幫扶”抓科研的陳舊思維,逐步培養有自覺性、主動性的國際化的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目標,在高水平創新團隊、高層次科研項目、高質量科研論文等方面實現突破。

3 結語對于市級疾控機構來講,整體科研實力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疾控系統要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目標,以制度為保障,以平臺為依托,以團隊為基礎,以開放、交流、合作為手段,引智引才留才,全力科技攻關,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中實現科技力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冷靜, 王海燕. 解讀制約科研人員創造力的制度性障礙:基于科技政策落實情況的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20, 35(7): 187-192.

[2] 程錦泉. 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的思考及對策建議[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20, 54 (5): 475-479.

[3] 胡茂紅, 陳盛恩, 李芳, 等. 南昌市疾病預防控制系統人力資源分析[J]. 職業與健康, 2017, 33(12): 1714-1717.

[4] 姜蕓, 楊旭麗. 江西省疾控系統人力資源現狀與適應性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12, 28(6): 755-756.

[5] 張雪莉, 丁凡, 李群. 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力資源發展狀況分析[J].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 2012, 13(5): 399-402.

[6] 杜雪杰, 郭青, 金麗珠, 等. 2012-2016年全國疾控中心人力資源發展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20, 36(4): 470-473.

[7] 盧陽旭. 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抱負:一項問卷調查的發現[J]. 科技導報, 2019, 37 (10) : 94-97.

[8] 靜潔. 事業單位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化學工程與裝備, 2020, 49(7): 285-286.

[9] 陳仕偉. 鄧小平構建有中國特色科研制度的要求及啟示[J]. 鄧小平研究, 2020, 6(2): 27-36.

[10] 宋禹輝, 陳娟. 高??蒲衅脚_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 園藝與種苗, 2019, 39(10): 59-60.

[11] 盧娟娟. 基于學術交流發展的高??蒲衅脚_創新探索[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0, 3(13): 135-136.

作者簡介:胡茂紅(1983.03-),女,漢族,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主管醫師,研究方向:疾病預防控制。

猜你喜歡
科研管理科學研究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樂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員素質探究
淺議高等學?;鶎涌蒲泄芾黻犖樗刭|建設
煙草商業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案例研究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探討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學基金申報中的服務成效提升策略
科教結合: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淺論科研對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功能轉型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