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探究

2021-09-22 15:42方海琴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鑒賞教學古詩詞初中語文

方海琴

摘要:從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約所占的總篇幅30%,不難看出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其中優美的語言、凝練的詞句、豐富的情感和悠遠的意境能增強學生的文學底蘊。但古詩詞的語言大多為古代文言,與我們現在學習的漢語有較大差距,因此學生在理解上必定產生一定困難。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去鑒賞與領略古詩詞的情感,從而提高古詩詞整體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

前言:

古詩詞往往從簡單的內容里就能表達豐富的內涵及韻味,給初中生的學習過程帶來無限情感上的震撼。但初中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由于代入感不強烈導致學生無法體會詩人的內心感受。作為語文教師就更應注重提高初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以增進他們的深刻理解,促使他們能進一步體味到我國古詩詞文化的魅力,從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重視誦讀作用,感受詩詞韻律之美

從文學角度而言,古詩詞能讀起來朗朗上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合轍押韻、韻律優美的特點,并且大部分古詩詞都有相應的韻腳,這都足以說明古詩詞具有其他文學形式所不可比擬的音律美。鑒于古詩詞有凝練跳躍、意境深遠的特點,要達到鑒賞的有效教學需要從誦讀古詩詞入手,先通過音讀初步把握整首詩詞的節奏,再讓學生進行誦讀充分感受作者的意境與情感,只有在誦讀的帶動下才能真正體驗古典文學的奇妙,并借此來鑒賞古詩詞的韻律之美。

例如,在教學《登幽州臺歌》時,這首詩很簡短精煉,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示有關幽州臺的簡介,能對這樣一段令后世無數讀書人向往的君臣佳話有一定了解,讓學生更體會到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涼之感。學生在讀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注重教會學生閱讀技巧,而且要讓學生讀精、讀透、讀出情感。在讀“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時,要重點突出“前”和“后”二字,并適當拖長音,深刻表示出像燕昭王那樣前代賢明的君王不可復見,后來的賢君也來不及見到,感嘆自己的生不逢時。在讀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在讀結尾二字時要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尤其是“涕下”二字要讀出詩人知音難覓,流下孤獨落寞之淚,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之中力爭將作者內心的悲涼盡顯無疑。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會根據具體詩句發揮想象,就此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并從中感受詩詞獨特的韻律之美。

二、找出詩眼賞析,體味詩詞點睛之筆

在古詩詞中,詩眼是古詩詞的點睛之筆,更是對古詩詞進行充分鑒賞的突破口。而且不難發現古詩詞里面有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都有讓人讀起來意猶未盡的字眼。古典文學相比現代文學的話具有更加精煉的特點,他們往往能運用一個字或詞來將豐富的內容表達出來,而學生所要做的就是剖析這些精煉的詞句,并在進行切入式的賞析時從中探尋出承擔點睛之筆的詩眼,如此便能直接抓住作者所要表達出的情感底蘊與思想內涵。

例如,在教師講授《望岳》時,本首詩是杜甫年輕時的作品,既贊美泰山雄偉的氣勢和秀麗的景色,同時也展現了詩人的人格形象。教師可引導學生突出理解詩的題目中的“望”字,第一句描寫泰山遠望的整體態勢,在蒼翠山色的掩映下的齊魯大平原是那么廣闊,突出其山脈綿延遼闊的特點,第二句則從泰山近望的側面作為切入點,將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開來,從“造化神鐘秀”體現出泰山的奇麗。第三句從細望中體現泰山層層云霧升騰,心胸坦蕩之感油然而生,作者要極力睜大眼睛想要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最后一句展開了作者的愿景,在望中展開豐富想象,寄托作者遠大的志向和抱負。這樣從整首詩中看出都是作者由“望”字的感受展開描述,更突出題目的精妙之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用詩眼來品析文章精華,更能把握住詩詞的特點,進而體會作者有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超凡氣概。

三、發掘情感內涵,鑒賞詩詞文化之髓

古詩詞鑒賞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要使學生充分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及主旨思想,通過鑒賞精彩文章的情感底蘊不僅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同時也能剖析先人的卓越才智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對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及道德素養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應以情感教學作為古詩詞教學的出發點,并努力將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內涵拓展為有教育意義的實際道理,由此讓學生體會古詩詞文化的精髓所在,有利于他們對中華優秀文化形成深刻認同,也讓他們在傳承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例如,在教學《漁家傲秋思》這首詞時,教師可讓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作者的生平,一提起范仲淹,可能有許多學生便會會想起《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不僅這樣寫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他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他曾三次上書三次被貶,卻始終不改自己直言敢諫,剛正不阿的作風。本詞的背景就在西夏十萬大軍進攻宋朝時,52歲的范仲淹臨危受命擔負起力挽狂瀾的重任,這首詞就寫于這一次的遠征之中。通過學生的閱讀要深刻發掘出作者在詞中的情感內涵,品析鑒賞這首詞的上闋和下闕,從而理解作者先憂后樂的思想,體驗豪放派詞作的特色。這樣在整首詞中發掘出詩人的家國情懷,這也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更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對作者的體悟融入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結論:

古詩詞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承載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的重任,讓語文教師們在探索更為有效教學策略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的語文古詩詞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長遠發展,創新教學理念及手段,加強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重視初中生對古詩詞鑒賞興趣的激發,真正發揮出語文教學陶冶情操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李婷.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3):67-69+108.

[2]楊延波.詩情畫意談教學——初中語文詩詞教學鑒賞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37-38+43.

猜你喜歡
鑒賞教學古詩詞初中語文
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我愛古詩詞
本期主題:蓮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猜詩詞
新課標下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策略
中學美術鑒賞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