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棉縣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特色示范點的調查報告

2021-09-22 16:42王一寓祝麗李舉成廖滟滪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

王一寓 祝麗 李舉成 廖滟滪

摘要:“十四五”開局之年,石棉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接續奮斗和苦干實干,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公共財政預算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取得了良好成效。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石棉縣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建設,做精做靚特色產業,打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的鄉村振興特色示范亮點,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小組,深入鄉鎮、部門調研,形成適度集中財力遞次投向重點鄉鎮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的調研報告。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特色點位

近年來,石棉縣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公共財政預算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取得了良好成效。集中表現在石棉縣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建設,做精做靚特色產業,打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的鄉村振興特色示范亮點,本調研課題組,深入鄉鎮、部門調研,形成適度集中財力遞次投向重點鄉鎮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的調研報告。本調研課題從十四五時期,石棉縣推進鄉鎮振興為視角,系統梳理石棉縣鄉村振興打造特色亮點的背景及意義,在充分考察石棉縣打造鄉村振興特色亮點的實施過程、實施方法、實施效果、實施經驗等過程中面臨的財政資金、發展基礎、農業體系、文化支撐、人才隊伍等方面的理論困境與實踐困境,提出破解理論困境和實踐困境的對策。

一、現存問題

第一,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從資金投入的總額來看,去年,縣本級財政在“農林水”方面的支出分別達到1.82億元、1.98 億元、2.13億元、2.14億元,加上上級下達的各類涉農惠農資金,每年投入“三農”的資金體量非常大。從資金的投向重點來看,“十四五”時期,石棉縣擬主要投向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各鄉鎮天女散花、雨露均沾式的無差別投入。從資金的使用效益來看,部分財政資金未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源用于鄉村振興,投入的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產業發展基金、財政獎補政策多為“輸血式”投入,其造血功能尚未形成。比如前些年適度規模經營的部分流轉土地,就存在為了獲得政府獎補政策套利的現象。

第二,農業產業體系不夠完善。目前,石棉出臺了多項產業示范片建設、農業加工企業的獎補政策,鼓勵支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縣形成了以黃果柑和枇杷為主,中藥材、花椒、核桃、蔬菜等為輔的“2+N”農業產業體系。部分鄉鎮農業產業發展有特色有亮點,但放大到全縣來看,農業產業化、農民組織化、農產品優質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普遍存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合組織、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仍處于孵化期,未形成典型示范帶動效應。生產托管、農業職業經理人、專業服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仍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比如,就黃果柑發展而言,美羅鎮碾子村、坪陽村在栽植、管護、營銷水平上,較縣內其他地方高,最直觀的反映就是銷售價格。近年來,努力爭取的原產地商標、地理保護農產品、有機基地等名片和品牌未能有效轉化為生產的標準化規?;?,未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提檔升級。當前,全縣農村保障基本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成,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但與長遠發展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比如,通村通組道路、產業環線道路等以通達為基礎,建設檔次普遍較低。以美哉環線為例,道路較窄,難以會車,部分路段坡高路陡,難以支撐農旅融合發展。同時,群眾主人翁意識較弱,存在只用不管現象,生產生活設施建成后,不愿參與管理、維護,鄉鎮和村組既要建又要管,群眾不出錢不出力是普遍現象。比如前些年大力發展的節水灌溉設施,現已大多數被廢棄,少數仍在使用的也存在水源、管護等難題。

二、原因分析

第一,規劃不健全,規劃引領效果不強。全縣涉農規劃不健全,規劃的引領作用未有效發揮。大部分涉農規劃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制,沒有進行廣泛充分的論證,存在規劃不科學、不符合實際、未凸顯特色的情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未及時對相應的規劃進行研究和修訂。鄉鎮缺少規劃,對自身定位不明確,比如王崗坪國際旅游度假區所在的王崗坪鄉,尚未編制建設控制性規劃。迎政、美羅片區農旅融合發展基礎較好,也沒有相應的專項規劃。由于缺少規劃的指引,縣級部門的項目存在就項目說項目盲目給予現象;鄉鎮項目立項存在見子打子,需要建設、維修、改善解決問題時再申請等現象。

第二,內外資源聯動不夠。相關職能部門、鄉鎮按照職能職責,各行其是,各自為陣,沒有相對于一致的發展目標,各部門雖努力爭取上級資金,但在項目落地時,存在隨意和完成任務了事,和石棉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合拍、不同步。導致項目資金、財政資金未發揮最大作用,投入雖多但成效不明顯,有的因不切合實際而失敗。如個別部門在項目建設中對項目作用的有效發揮考慮不充分,未盡到相應責任,只管項目下發,后續實施無指導無參與,責任全部丟給鄉鎮,部門只管完成的情況。如相較于管護難度大、成本高的節水灌溉項目,群眾更喜歡管護方便的“三面光”堰渠項目。

第三,群眾組織發動不到位。沒有遠景共同目標,向心力凝聚力不足,做什么、為什么做群眾不清楚,導致內生動力不足?!耙敫玫貛椭r村發展經濟,需要對農村產業進行扶持,加強政府與農民的交流,使農民及時了解政府提出的新政策,并將其運用到農村產業發展中?!盵1]鄉村建設不僅要政府牽頭辦,更需要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h內部分地區存在“干部干、農民看”“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對政府修建的基礎設施不愛護、不維護,部分群眾習慣“等靠要”,在項目建設中“我為中心”,動不得個人既得利益。農村人口“老弱婦”結構,直接從事農業的青壯年勞動力持續減少,善組織、能管理、懂技術、會經營的鄉土人才缺乏,加深了農民教育、組織和發動的難度,同時,鄉鎮村組貫徹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因時因地宣傳教育、組織發動群眾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對策建議

第一,要繪好規劃圖,提升規劃體系效能。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好鄉村振興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任務、措施,勾畫好發展愿景和遠景。建議由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成立專門的配合工作小組,有關部門、鄉鎮配合開展調查研究和論證評審,充分融合鄉村特點、文化內涵、地方特色、地方發展意愿等元素,為專業機構提供編制方案內容。在總規統領下,分鄉鎮和產業分別制定子規細規,明確各鄉鎮的功能和定位,彰顯產業優勢和地域特色?!芭嘤桶l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適應大生產、進入大市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一是迎政、美羅片區依托現有農業產業基礎,做優做強農旅融合發展;二是王崗坪片區著眼于王崗坪國際旅游度假區和草科溫泉小鎮建設,規劃側重于功能配套和服務;三是安順場、蟹螺片區突出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打造;四是回隆、栗子坪片區著重考慮產業示范和中高山農業產業化路徑探索,解決農村“空心化”、產業振興、基層治理等問題積極探索和實踐。也要建好項目庫。規劃的落地落實,需要具體項目作為支撐。結合縣域總體規劃、片區規劃和鄉鎮規劃,圍繞建設“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天府旅游名縣”“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縣”三大創建,按照鄉村振興“20字方針”分別建庫,用于儲備、包裝、實施項目,從庫中選項目,幫項目找部門,形成全縣一盤棋,各部門、鄉鎮每落一個子兒都能遵循鄉村建設規律,與發展相得益彰。還要實施質量興農戰略。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產業上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鼓勵和支持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集中交易市場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做好提檔升級,大力提升道路、供排水、垃圾處理、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水平。在財政支農上創新方式,用好產業發展基金,變財政補助為量化股金,在項目補助、獎勵補助、直接投入上建立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擔保等有效方式,激活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

第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度集中財力,壓茬推進重點鄉鎮建設。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資金優先流向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重點領域。充分考慮發展定位、現有條件、成熟程度等因素,優化布局、整合項目、集中投入,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將迎政、美羅片區和王崗坪片區作為試點,以兩年為一輪,集中財力重點打造幾個特色鄉鎮,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石棉鄉村振興的“拳頭產品”。要積極開展就業穩崗行動,全縣公益崗位推進就業,鼓勵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促進增產增收。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期暴雨災情影響,制定農產品應急銷售方案,通過特色農產品進商超、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帶動農產品銷售,農民戶均增收。加大受災困難群眾幫扶力度,對因災存在增產增收風險的農民和群眾進行重點監測和幫扶。引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帶領群眾加強受災扶貧產業基地管護,開展農業產業管理。還要做好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在全縣范圍內同步組織開展鄉村振興掛牌督戰、對標自查、自查整改和問題整改等重點工作,一村一村地查、一戶一戶地過、一項一項地篩,全面完成農民、邊緣戶全覆蓋走訪,查找問題,落實整改責任人,確保限期整改。

第三,要鞏固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班l村振興背景下人才強農戰略采取的對策有;做好頂層設計,形成人才強農的智力支撐;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人才強農的制度保障;實現優化配置,形成人才強農的長效機制?!盵3]培訓創業帶頭人,培養致富帶頭人,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盤活各類集體資產,開展資產收益扶貧。著力整合本地現有優勢特色產品資源,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扶貧產品申報“四川扶貧”集體商標標識,申報“四川扶貧”公益品牌,創新推廣線上直銷、線下展銷、愛心采購、以購代捐等消費扶貧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黃果柑、枇杷等農產品銷售,持續做好惠農惠民保障。充分挖掘全縣好經驗總結和宣傳推廣,講好“石棉故事”,發出“石棉聲音”。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媒體作用,制作一批深度報道、推廣一批特色經驗、塑造一批先進典型。做好網絡扶貧輿情監測,以鄉鎮(街道)為主體,落實專人做好輿情處置,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和先導權,及時分析、主動介入,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開啟新征程、邁向新生活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持續發力,進一步鞏固鄉村振興成效,讓廣大脫貧群眾共享石棉發展成果。一是持續鞏固鄉村振興成果。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千方百計爭取和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對增產增收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做到扶上馬送一程。二是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均衡發展。堅持“2+N”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強產業融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強保障。三是探索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及時總結經驗、借鑒有效做法、創新工作方式,抓住創建“四川省建立解決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試點縣”機遇,建立健全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推動鄉村振興緊密銜接、通盤謀劃、同步實施、壓茬推進。

參考文獻:

[1]漆文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J].商展經濟. 2021,(15)

[2]陳智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助推鄉村經濟振興[J].現代農機. 2021,(04)

[3]袁建濤,譚桔華.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人才強農戰略:價值、挑戰與對策[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 2021,(04)

基金項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2021年度校級一般調研課題“石棉縣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特色示范點的調查報告”(項目編號:SCJD2021DY16)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