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視閾下的鋼琴課程信息化建設研究

2021-09-22 20:42程詩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關鍵詞:鋼琴課程信息化建設德育

摘要:本文通過拓寬鋼琴教學模式在德育中的研究視野,利用信息化與鋼琴的結合,加強互聯科技優化鋼琴課程教學手段,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速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積極探索和改進鋼琴課程德育模式,將信息化技術和鋼琴課程教學融入德育教育全過程。

關鍵詞:德育;鋼琴課程;信息化建設

2019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論斷,將“德育”置于重要的地位,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作為新中國教育的方向。因此,以鋼琴課程的信息化建設為導向,以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要求和目標。

1.鋼琴教育中的德育理念研究

自2015年以來,伴隨全面總結中國鋼琴百年音樂創作成果等諸多大事件的開展,例如2015年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同時推出的兩套大型(多卷)中國鋼琴獨奏百年經典曲譜和CD出版發行,其中收錄了多部優秀的現當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2016年“中國鋼琴經典百年回顧”研討會?音樂會?獲獎音樂會,以及隨后在全國不同省市陸續展開的系列“中國鋼琴音樂研究”活動等,也涌現和發掘出許多優秀的現當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

對上述中國鋼琴音樂教材出版和鋼琴課程教學環節(包括教材選用?教學模式?教學實踐?教學反饋)進行研究,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利用鋼琴音樂這種“世界性”的音樂形式,在日常鋼琴教學中根據技術程度適當加入紅色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教學,使人們能夠通過親身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發展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在課程建設上,加快教學改革創新,積極推動“思政+鋼琴藝術”?“思政+紅色鋼琴音樂”的教學模式改革,把鋼琴教育和思政課結合起來,探索符合時代需要,彰顯音樂專業特色的課堂思政教學模式?在學科建設上,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音樂學科相互交融,始終堅持“大思政”格局中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和理論指導,實現思政教育和音樂藝術教育的深度融合,鋼琴音樂專業知識傳授?演奏技巧能力培養和思想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2.信息化鋼琴教學系統建設研究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教育事業的變革和創新帶來了新的啟示和機遇,因此,在互聯網信息教育背景下,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也進行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設的創新改革,提升了鋼琴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互聯網資源的運用也使鋼琴教學模式進行了重構,賦予了鋼琴課程教學新的教學意義和價值。因此,建立信息化鋼琴教學系統,對于新時代德育視閾下的鋼琴課程建設策略研究有重要意義。

(1)互聯網信息化與鋼琴教學融合的價值

互聯網技術的支持,為鋼琴課程教學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實踐平臺,互聯網信息化平臺可以收錄大量的鋼琴教學資源,鋼琴課程的教學地點與教學時間也不再受到約束,師生之間可以在課上課下開展豐富有效的教學互動。教師可以實時給予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而學生可以進行碎片化的學習整合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鋼琴專業水平,加深學生對于知識要點的認識,為學生拓寬了學習視野,也提高了學生鋼琴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學生的鋼琴藝術修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互聯網信息化背景下鋼琴德育教學開展路徑探析

第一,利用抖音、微信、QQ等網絡新媒體平臺,錄制微課,以及各種中國優秀鋼琴作品的分析與示范視頻,開辟課程專欄,并定期推送關于解讀中國優秀鋼琴作品的優秀文章,分享作品欣賞,把鋼琴教育課程打造成網絡新媒體的一個特色欄目。

第二,鼓勵教師開展微課視頻教學,將每個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視頻時長控制在一分鐘以內,利用微課對鋼琴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滲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碎片化的學習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彌補自己在課堂專業學習中的不足,提高學生的鋼琴課程學習質量。

第三,在信息化鋼琴教學模式構建下,借助互聯網的通信優勢進行在線互動教學實踐,教師可以突破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基于各類互聯網平臺與學生進行在線互動。在鋼琴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有效的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資源,同時將網絡平臺教育資源融入其中,保證鋼琴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時效性。在線互動時,教師可以邀請更多的學生同時參與其中,就相關中國鋼琴作品的練習技巧與演奏風格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最新學習動態,學生可以總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其思維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提升鋼琴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而快速提升鋼琴課程的綜合學習能力。

第四,利用數字化、多媒體和網絡等新技術和新媒體,采取線上和線下互補互促的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于鋼琴作品音樂內涵和審美風格特征的理解,選擇相應的視頻素材來表現鋼琴作品的音樂形象。將德育融入鋼琴教學中,在強調民族文化認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時代,通過學習彈奏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來紀念中國發展的時代印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從整體上促進健康?積極向上的民族審美意識的形成,使中國鋼琴音樂成為傳播民族文化的載體?

結語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為鋼琴課程教學的變革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條件,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教學平臺。在此背景下,鋼琴教學實踐要不斷地轉變傳統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不斷豐富和完善鋼琴教學模式的構建,推進鋼琴德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與此同時,在鋼琴教學開展實施中,教師要積極地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模式重構,嘗試開展微課碎片化教學引導與在線互動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全面促進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奕君.高校鋼琴教育與德育之間的融合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7(11) .

[2]田靜雙.“思政”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融入德育的路徑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05).

作者簡介:程詩(1981,9),女(漢),湖北武漢,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教育與鋼琴文獻研究。

猜你喜歡
鋼琴課程信息化建設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開放式教學模式在高校鋼琴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試論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和若干思考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分析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