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34例臨床觀察

2021-09-23 23:43余婉貞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21年8期
關鍵詞:中醫證候積分膽汁反流性胃炎穴位按摩

【摘 要】 目的:探討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8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為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進行對比探究。對照組患者按照西醫常規療法給予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中醫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對比觀察治療前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療效及復發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1.18%)高于對照組(70.59%)(P<0.05);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復發率(6.45%)則低于對照組(29.17%)(P<0.05)。結論: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顯著,能夠促進患者癥狀改善,預后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膽汁反流性胃炎;肝郁脾虛型;抑酸和胃湯;穴位按摩;中醫證候積分;胃功能;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R573.3+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1)16-0097-03

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受飲食、精神刺激或過度操勞等因素影響,導致十二指腸中的膽酸、胰腺分泌液等內容物經幽門反流至胃,造成胃粘膜損傷而引起胃炎[1]。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燒心、惡心、腹脹腹痛等,給患者生活及健康帶來較大影響。西醫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促胃動力、保護胃黏膜藥物為主,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療效仍有待提升,并且停藥后復發率較高[2]。該病在中醫上屬于“胃脘痛、痞證”等范疇,其病機在于情志不遂或其他損傷造成肝氣郁結,肝郁日久而化熱,肝膽疏泄失衡、肝氣橫逆犯胃,造成胃失和降,故認為臨床應當以疏肝健脾、理氣和中為治療原則[3]。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結合了中醫內外療法,前者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之效,后者則起到調節臟腑氣血運行的作用。本研究中選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患者進行對比探究,通過將該方法用于肝郁脾虛型膽汁性反流胃炎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本院治療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8例為對象,并按照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開展對比探究,每組均為34例。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19例、15例;年齡為48~75歲,平均(62.31±7.62)歲;病程最短為6個月,最長者為5年,平均為(3.12±1.06)年。觀察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21例、13例;年齡為45~73歲,平均(61.58±7.24)歲;病程最短為8個月,最長者為6年,平均(3.41±1.12)年。對照組、觀察組一般資料對比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在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滿足《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4]與《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天津)》[5]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腹部脹痛、燒灼感、噯氣、惡心、口苦以及食欲不振等;臨床查體存在上腹部壓痛;經內鏡檢查,可見粘液湖膽染,部分伴有膽絮附著,或存在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納入本次研究前1個月均未接受其他相關藥物治療。滿足《膽汁反流性胃炎唇象、舌象、胃鏡象辨證分布規律研究》[6]對肝郁脾虛型的診斷標準:主癥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納呆食少,次癥表現為氣短懶言、畏寒、肢涼、口淡,脈沉細或遲。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存在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伴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有明顯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不能有效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西醫療法,給予患者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治療,具體方法為:取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規格10 mg×30片)1片/次,3次/d,于三餐前15~30 min口服;取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588,規格20 mg×14粒)1粒/次,1次/d(如不能有效緩解癥狀,則可改為2次/d),晨起時或早晚吞服。持續治療4周為一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觀察組則采用中醫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其中抑酸和胃湯組方為:柴胡、茯苓、木瓜、木香、枳殼、當歸各10 g,雞內金20 g,黨參、海螵蛸、敗醬草各15 g,肉豆蔻、白芨、干姜、黃連各6 g,1劑/d,加水400 mL煎煮,取汁15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在患者服藥1 h后,給予穴位按摩,具體方法為:取患者中脘穴、神闕穴、內關穴、足三里和陽陵泉,其中采用大拇指按揉內關、足三里和陽陵泉,采用三指按摩中脘和神闕穴,力度以按揉穴位皮膚向下凹陷2 mm左右為宜,頻率在60次/min左右,每個穴位按摩3 min左右,2次/d。持續治療4周為1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治療前于1個療程后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療效及隨訪6個月的復發率。

1.5 療效標準 結合《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試行方案)》[7]中的療效標準,治療后經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恢復正常,患者腹脹腹痛、反酸等癥狀消失,膽汁反流消失,為治愈;經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較治療前明顯緩解,膽汁反流情況較治療前時間減少>60%,為顯效;經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較治療前明顯緩解,膽汁反流情況較治療前時間減少60%~3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水平,為無效;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中醫證候積分評估:參考《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主要評估患者胃脘飽脹、胃脘燒灼、胃脘疼痛、吐酸嘈雜、食少納呆、噯氣等癥狀,前三項按照輕、中、重分別記為2、4、6分,后三項則分別記為1、2、3分。

1.6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一個療程后兩組治療效果評估與對比,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一個療程后觀察組各項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復發情況對比 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出現2例病情復發,復發率為6.45%(2/31);對照組患者則出現7例病情復發,復發率為29.17%(7/24),組間對比,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χ2=5.10,P=0.02)。

3 討論

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于慢性胃炎,其病因為膽汁反流入胃造成胃粘膜屏障功能障礙,使得胃粘膜破損、糜爛、充血,繼而發生炎性浸潤。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是當前西醫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兩者聯用能夠起到協同效應,在膽汁反流性胃炎中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9]。

本研究通過對比常規西藥與中醫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1.18%)高于對照組(70.59%)(P<0.05),提示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較常規西藥治療顯著。而該結果與李如卿[10]在“蒿芩清膽湯聯合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老年膽汁反流性胃炎”研究中的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相似;其研究認為蒿芩清膽湯聯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雖然本次研究與上述研究采用的湯藥有所區別,但綜合以上結果可以表明,中醫內外結合療法在膽汁反流性胃炎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中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為“胃脘痛”范疇,根據其病因可分為多種證型,其中肝郁脾虛型患者主要因情志不暢、肝氣郁結、久而化熱并于膽,或因肝膽濕熱內蘊,導致肝腑疏泄失常、脾胃升降失調,故致使膽汁反流于胃。故臨床治療應以疏肝健脾、理氣和中為治療原則[11]。抑酸和胃湯中,以柴胡為君藥,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其味苦,主治心、胃、腸結氣、寒熱邪氣和飲食積聚等;方中木瓜作為臣藥,主要起到平肝和胃的效果,從現代藥理學角度,木瓜還具有抗氧化、降脂和松弛胃腸平滑肌等作用[12];方中黨參、茯苓則有健脾益氣之功;木香、枳殼、肉豆蔻則能夠溫中行氣;而海螵蛸歸肝腎經,具有除濕、抑酸、止血等作用;雞內金則能夠健胃消食;敗醬草辛散苦降,能夠發揮利水消腫、泄降解毒的作用;而白芨苦能降泄、止嘔,辛能散結;干姜辛溫,有散胃中之寒之效;黃連苦寒,能清邪熱;而當歸則有和血止痛的作用,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之功[13]。故對膽汁反流性胃炎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在抑酸和胃湯治療基礎上配合穴位按摩,能夠起到疊加效應,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療效。表2結果顯示,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在改善患者腹脹腹痛、反酸等癥狀中的優勢較常規西藥治療明顯。中醫穴位按摩是一種特色治療手段,其中,按摩足三里能夠健脾養胃,有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陽陵泉則主要用于因肝膽功能失調而引起的脾胃疾病,按摩該穴位和足三里,共奏調節胃腸氣機、改善肝膽胃腸協調功能之功;按摩內關則能起到和胃降逆的功效;中脘作為胃經募穴,按摩該穴位則有理氣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神闕與脾腎胃具有密切關系,其有強大的傳導功能,對其和其他4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節肝膽脾胃功能的作用[14]。通過對比常規西藥與中醫治療的遠期效果,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則提示,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遠期療效較好。中醫強調的是標本兼治,抑酸和胃湯與穴位按摩聯合,起到內治療、外加強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兼治標本,鞏固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能夠促進患者癥狀改善,對提高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并且遠期療效較好,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唐旭東,李振華,李保雙,等.慢性胃炎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0):129-131.

[2]楊元慶.健脾和胃湯配合針灸治療脾胃虛弱(虛寒)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分析[J].系統醫學,2019,4(1):143-144.

[3]曹麗,劉維明,袁宇婷.中醫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5):604-605.

[4]房靜遠,杜奕奇,劉文忠,等.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5]張萬岱,李軍祥,陳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天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6):738-743.

[6]唐旭東,王鳳云,張聲生,等.消化系統常見病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指南(基層醫生版)[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8):3613-3618.

[7]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慢性胃炎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9):768-775.

[8]鄭筱萸.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9]高淑錚.聯用疏肝和胃湯和奧美拉唑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2):217-218.

[10]李如卿.蒿芩清膽湯聯合穴位按摩輔助治療老年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9,51(5):100-103.

[11]晏俊峰.中醫疏肝和胃法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7):128.

[12]閆秀美,褚朝森,王曉麗.木瓜的藥用價值與劑型開發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9(26):371.

[13]張立群,王科先.抑酸和胃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肝郁脾虛型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6):91-92.

[14]李曉陽.穴位貼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虛寒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4):415-416.

(收稿日期:2021-01-13 編輯:徐 雯)

作者簡介:余婉貞(1978-),女,漢族,本科,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內科學。E-mail:asde469@163.com

猜你喜歡
中醫證候積分膽汁反流性胃炎穴位按摩
補肝除痹湯治療頸椎病100例臨床研究
中醫內科治療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患者的效果
補腦熄風止痙湯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羅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緩解頭痛86例療效觀察
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肝病與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關系分析
從病因病機病理談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