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困境和應對策略

2021-09-26 15:18李建芬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7期
關鍵詞:發展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策略

摘 ?要:在當今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的新時代媒介生態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內容和重要路徑。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掌握網絡傳播規律,遵循大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和心理接受特點,革新教育理念,促進資源融合,優化輸出供給,大膽破解痛點、克服難點、疏通堵點,不斷提高網絡育人成效。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困境;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8-0032-03

當代在校大學生是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同步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與網絡有著天然的黏合度。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無論是停課不停學還是宅家消遣,網絡都是重要的選擇載體。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學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觸角就要扎根在哪里。由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內容和重要路徑。如何切實提升網絡育人實效,是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擔負起的時代責任。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網絡媒體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因其開放平等、互動共享、注重體驗、多元伴隨等特征,擁有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利于打造隨時隨地的教育時空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帶有思政屬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具有“限時完成”和“定點供應”的特點。而網絡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益于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普及,無須受制于課堂時間,也不再束縛于校園之內,學生通過微博、QQ、微信等社交軟件以及各類視聽網站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思政內容,為高校思政工作打造了便捷理想的教育時空。

(二)助于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教育活動,受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面對面的現實交流難免會降低學生表達的積極性。而互聯網在設計構建和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屬性[1],有效調整了師生之間的不對等關系,加之網絡虛擬世界中的人際交往以符號化、數據化等“不在場”的方式出現,促使大學生樂于在網絡表達、互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師生平等、自由、包容。

(三)易于創建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兩微一端、視頻網站等應用平臺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各高校無一例外地開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自媒體的結合,借助新媒體平臺推出圖文并茂、富有趣味的網絡作品,使學生在點擊、欣賞、評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觸摸到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教育內核,這一過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增強了教育效果。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困境

雖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諸多便利和優勢,然而當前進入網絡平臺的門檻和法律監管力度還不強,使得網絡信息內容良莠不齊,而在校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發展困境。

(一)痛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維空間受到擠占

近年來,在商業利益驅使下,網絡視聽行業迅速崛起,風靡于青年大學生群體。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在綜合視頻用戶中,20—29歲、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占比分別為89.7%和90.2%左右,在網絡娛樂直播用戶中,以上人群占比分別為69.4%和66.3%。根據一項對大學生使用網絡情況的現實調查顯示,50%以上的大學生上網以玩游戲和瀏覽娛樂類平臺為主,出于學習目的的上網行為占比不足12%[2]。以上數據揭示出,在“泛娛樂化”媒體狀態影響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選秀造星”、低俗八卦等風潮包圍充斥下,運維空間被持續擠壓,影響力、號召力明顯弱化[3],話語權威受到挑戰。

(二)難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輸出作品亟待優化

網絡思政教育較之傳統教育,雖然教育方式更為靈活,語言風格更為活潑,但依然是以政治引領為核心,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規范教育為主要內容,往往帶有“說教”“理論化”色彩,不能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社會熱點問題,與網絡上充滿趣味性、刺激性的觸手可及的海量娛樂信息相比,難以激發學生的瀏覽欲望和學習興趣。再者,由于專業媒體人員的匱乏,高校網絡思政作品大多出自學生之手,在設計理念、策劃水平和制作能力方面與專業水準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多數作品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傳遞層面,學生有效參與度不高。

(三)堵點:校園思政媒體的協同機制尚未完全建立

在“互聯網+”和“大思政”格局影響下,網絡育人逐漸得到高校的認同和重視,各高校紛紛創建各級各類媒體平臺,也嘗試構建思政媒體矩陣,匯聚網絡思政合力。然而,所謂媒體矩陣,并非媒體的單純疊加和集合,而是各媒體間有共同的宣傳目標,存在功能互補、協同傳播、共擔風險的邏輯關系?,F實中,受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固有體制影響,各媒體客觀上是互不隸屬、相互并行、分層負責的運行狀態,不能很好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內容共融,導致在同一支撐育人目標方面缺乏合力[4]。

三、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在“滴灌”中彰顯人文關懷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走進學生,浸潤學生心靈,必須順應“后喻時代”發展潮流,依照自由、平等、民主的網絡生活規則,俯下身去,沉下心來,將“滴灌”育人理念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有溫度、有深度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

“滴灌”育人理念是將農業“滴灌”技術引申至教育領域而衍生的一種育人理念。其核心要求是“以生為本”“貼近需求”,在潛移默化、持久滋潤中達到精準育人的最終目的?!耙陨鸀楸尽本褪且鹬貙W生,把學生視為平等的主體,充分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所處時代背景、成長經歷和心理特征,設身處地與學生開展情感交流互動,確保教育者的“言之諄諄”能夠使教育內容入腦入心,“以生為本”的理念與網絡“去中心化”的交往規則是高度契合的;“貼近需求”不僅指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和成長需要出發,同時也要利用大數據來捕捉和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尤其增加對家庭困難、心理抑郁等學生群體的特別關注,從而在經濟資助、心理輔導、價值引領等方面提出更為精準的應對策略,切實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

(二)促進資源融合,在“同頻”中增強共振效果

一是要促進校園官方媒體和自有媒體的融合互動。首先,厘清校園官方媒體平臺的組織管理和運行機制,在黨委宣傳部的統領下,實現素材通融、資料兼容、各有側重的內容模式,形成分而不散、互為支撐、協同發力的宣傳“聲部”,有效解決管理不通暢、發聲不同頻等問題。其次,廣泛吸收在師生群體中有較大影響的自有媒體,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每所高校都活躍著一批有較強號召力的網絡“意見領袖”,官方媒體要主動凝聚自有媒體的力量,打造上下貫通、縱橫交錯、全域覆蓋、統合聯動的校園新媒體矩陣,營造立體多維、優質高效的傳播態勢。

二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資源與新媒體技術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微信、微博、微視頻風行的微時代,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失為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絕佳載體。在這方面河北大學已進行充分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河北大學將微電影作為思政課教學改革切入口,把教育內容融入微電影拍攝全過程。7年來,約3萬名學生參與其中,完成微電影作品5000余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優化輸出供給,在“博弈”中搶占話語空間

一是優化人員配置。擁有一支具備專業素養的媒體人員隊伍是創作高質量網絡作品的前提。要選用政治素質過硬、通曉媒體運用技術、熟知網絡傳播規律的人員充實到媒體平臺管理崗位,同時加強對現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的培訓,并廣泛吸納學生中善用網絡技術的人才,整體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質量,從而打造出體現高校特色、符合傳播規律、滿足學生需求的優秀網絡思政作品。

二是優化內容設計。貼近大學生需求的內容供給是開展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每一次作品的呈現都要聚焦于學生的內心困惑和成長現實,而不是從既有的概念和結論,甚至是自問自答的假命題出發,改變“學生想聽的不講、學生認同的總說”的“自嗨”[5]。要關注社會熱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熱點新聞的討論和辨析之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是優化表現形式。在當今“無視聽,不網絡”的新時代,必須高度重視短視頻的人氣匯聚和思想感召力量。要深入挖掘先進人物和感人事件所蘊含的育人元素,進行視頻化藝術加工,讓以主流價值為底色的視頻作品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力,使學生在獲得視覺享受的同時得到精神啟迪,激發對于真、善、美的期待和追求。

參考文獻:

[1] 彭前生.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的變遷與整合[J]. 學術探索,2021(01):130.

[2] 張若愚,李東方,陳景云. 當代大學生使用網絡情況調查研究——以長安區大學城為例[J]. 新西部,2018(06):41-42.

[3] 洪飛,陳愛云.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政話語權的式微與重塑[J].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21(01):106.

[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馮培:有效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針對性[EB/OL]. (2015-02-02).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02/c49157-26493907.html.

[5] 馮培. 構建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著力點[J]. 思想理論教育,2020(09):26.

(薦稿人:徐蘭英,河北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2020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高?!喂嗍骄W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GXDJ2020B01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建芬(1983—),女,碩士,河北大學藥學院團委書記兼學工辦主任,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教育。

猜你喜歡
發展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策略
寧夏回族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
大數據時代下免費手機軟件盈利模式探討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建投資預算貼合工程造價控制階梯化管理研究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