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疏導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

2021-09-26 01:27潘偉霞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厭學

潘偉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部分農村發展有些滯后,農村的教育質量不高。而且對于農村中學生本身來說,他們還存在厭學的現象,這種厭學現象沒有對農村學校教育的發展產生進步性的影響。影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來自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本文對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的形成因素和疏導方法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厭學;形成因素;疏導方法

在學校環境、家庭等各方面中存在著的影響學生心理的負面影響,很容易使學生滋生厭學心理,影響了農村的教育質量水平。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我找到以下影響中學生厭學心理的內外因素并進行深層次分析,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此促進農村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一、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內在因素

影響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內在因素主要在于學生自身,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目標不明確,也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學生就容易產生自我焦慮、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自我焦慮的一部分原因來自考試結果沒有那么盡人意,學生的意志力不強,不能夠堅持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且在學習的時候,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理解困難、表達困難等等一些困難,從而懼怕上學,不想上學。同時還會表現出自卑的心理狀態,不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好學習的問題和不能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因此缺乏一種上進心,不愿意積極進取去努力學習,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就不愿意上學了。

二、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外在因素

從客觀方面來說,初中的教育重點在于學習,而沒有意識到課外活動和實踐的重要性,所以學校生活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一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對于學生有著極高的要求,缺乏合適的激勵和表揚,尤其對于一些差生來講,很容易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對師生關系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習慣仍然以填鴨式教學為主,上課氛圍較為單調、乏味,學生不愿意認真去學習,隨著時間的流逝,厭學情緒就會產生;農村一些學生的家長經常在外打工,在學習方面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人成績和要求,也不能幫助孩子輔導學習,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父母的原因,成績逐漸下滑,久而久之,就不想上學。還有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環境的影響,如酒吧、KTV、網吧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而青少年又喜愛娛樂,容易對一些游戲著迷,甚至退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疏導方法

1.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農村地區,當地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應該關注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動力,勇于奮進,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所以老師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搭建一個與學生溝通的平臺,疏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良情緒,全面關心和了解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態度等等。從而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具體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尊重并愛護學生,善于挖掘和發現學生的特長。對學生進行表揚,在學習方面要多多關注后進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重視。(2)教師應經常開展靈活多樣的集體性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他們參與其中,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加強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針對學生厭學這一現象,還應加強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采取科學教學的形式,針對學生個體,從而讓學生對知識充滿向往。首先應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師應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增強課堂的幽默感,突出教學重點,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能夠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次學校不應只注重文化層面的學習,而是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改革,加強對學?;A設施的投入,豐富校園活動,讓學生能夠展現出他們的才能,例如可以舉行一些貼近學生的競賽比如繪畫、舞蹈等,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產生樂趣,促進學生成為全能型人才,奠定學生的發展基礎。另外,學校需要向學生普及一些不良社會的信息,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不良的社會信息能夠有較高的判斷力,能夠不誤入社會的歧途。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農村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厭學的心理,與學生自身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根本去尋找原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尤其中農村學生,對待學習上,因為資源的不平等分布,往往會出現偏科的現象,教師在這時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大膽的探索學習中的未知領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的深化學習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積極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4.巧用信息化資源,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

農村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師上課的方法不對,使得課堂變得枯燥沉悶。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巧用課堂中的學習資源,將信息化的技術靈活的運用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不斷的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從根源上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信息化的使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通過信息資源完成一個課題,這樣的信息方法的運用,能夠豐富農村學生學習的眼界,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舞臺,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中產生的厭學情緒,重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四、結論

總之,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而且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社會的持續性發展。因此在農村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厭學情緒,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及其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的活動,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增強他們的信心和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適當降低學習的難度,讓他們獲得在學習上的快樂,這樣他們就不會產生厭學情緒了。

參考文獻:

樊新寧.淺析如何疏導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J].新課程(中),2019(10):26.

王云龍.農村中學生厭學心理形成和疏導[J].廣西教育學院報,2005(S1):191-192.

鄧家遠.農村中學生數學厭學心理及疏導方法[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S1):113-114.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生厭學
大學生厭學情緒淺論
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初探
寫給厭學的孩子們
新形勢下探究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網絡對農村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策略研究
學生厭學心理的矯治探究
一例學生厭學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糾正
淺談農村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