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重超重中年高血壓患者飲食運動個體化干預措施和效果

2021-09-28 03:28羅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81期
關鍵詞:體重血壓飲食

羅娜

(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0 引言

高血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臨床尚缺乏關于治愈該疾病的有效措施,患者在發生高血壓疾病后,只能通過按照醫囑使用降壓藥物以控制自身機體的血壓在正常范圍內。目前關于該疾病的具體病因機制尚不明確,有相關學者對高血壓進行研究,指出造成高血壓發生的因素主要與主動脈壁活動度的上升、血管彈性的降低等有關,同時患者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等也與該疾病的發生存在密切的關系。發生的高血壓對人體健康威脅較大,高血壓的出現會損傷患者的正常組織及器官,會引起循環動脈血壓的上升,在高血壓的狀態下,患者的肝、腎等功能可能發生異常。有相關研究發現,目前高血壓的發病率正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嚴重威脅著老年群體的健康。高血壓的出現造成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隨著如今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高血壓疾病有朝著年輕化發展的趨勢,隨著這種情況的加重,引起了臨床的重視。高血壓的發生還可能造成各種心腦血管發病率的上升,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就是高血壓性腦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CH),這是高血壓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這是由于患者在發生高血壓后,其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病變,包括凝血纖溶系統的改變(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ystem Changes,CFSC)、局 部 腦 血 流 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PCBF)、顱內高壓(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H)及腦水腫(Brain Edema, BE)等。研究發現,該疾病的發生與相關家族史、嗜酒、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其中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因素[1]。在早期高血壓的臨床癥狀不明顯,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其細小動脈長期在痙攣狀態下,會造成臟器發生永久性受損,可能造成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及腎衰竭等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2]。對于體重超重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如何調整患者的飲食,合理安排運動十分重要。本研究就飲食運動個體化護理的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體重超重中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其中觀察組女21例,男22例,年齡36~59歲,平均(45.29±5.47)歲;對照組,女20例,男23例,年齡35~58歲,平均(45.33±5.51)歲。納入標準:①精神正常,無家庭精神病史;②根據體重標準為體重超重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臟器功能發生異常;②存在先天性心臟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則應用飲食運動個體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病情評估。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進行了解,了解患者的運動習慣及飲食習慣。根據患者的情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干預飲食及運動對于控制病情的重要性,使患者能良好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③飲食及運動個體化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合理減重。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使患者盡量食用低脂及低糖食物,最好不食用夜宵。若患者的血脂檢驗結果水平偏高,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食用低膽固醇食物,避免食用動物內臟、蟹黃、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合理開展騎車、散步、快步及室內運動等活動,指導患者每日運動時間不低于1 h,同時應避免患者進行劇烈運動。④出院指導。由于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藥控制病情,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自行監督。因此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隨訪指導,了解并監督患者的飲食及運動情況,根據患者的體質量對減肥措施進行調整,使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同時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心理指導,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臨床護理工作,促進患者自我監督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情緒也是控制血壓的重要方式。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體重水平及BMI水平。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負性情緒越輕[4]。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會功能,每項分值滿分為100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5]。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BMI 水平及血壓水平

觀察組患者BMI水平及血壓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血壓水平及BMI水平( )

表1 對比兩組血壓水平及BMI水平( )

組別 例數 BMI水平(kg/m2)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觀察組 43 24.01±3.94 73.46±15.42 141.27±21.43對照組 43 26.19±7.36 107.29±23.47 165.43±18.47 t 3.283 7900 5.600 P 0.002 0.000 0.000

2.2 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 2。

表2 對比兩組滿意度[n(%)]

2.3 SDS、SAS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 SDS、SAS評分對比( , 分)

表3 兩組 SDS、SAS評分對比( , 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觀察組 43 6.23±1.17 7.43±2.86對照組 43 10.51±2.39 11.57±3.17 t 10.547 6.359 P 0.000 0.000

2.4 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 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 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43 86.22±13.6481.74±13.4785.19±13.5684.59±13.17對照組 43 70.36±11.8571.25±11.8971.47±10.9172.59±12.58 t 5.756 3.829 5.169 4.321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高血壓患者一旦患病,則需要終身用藥對血壓進行控制,中老年人群為該疾病的常發人群[6]。隨著如今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重,高血壓患者人數不斷上增,尤其是肥胖及超重的人群,其體內堆積大量脂肪,會造成血液循環量增加,同時也造成小動脈外周阻力的增大,患者的心臟負荷增大,體重超重中年高血壓患者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更大[7]。有研究發現,控制高血壓患者的體重,規范其飲食,對于控制患者血壓及病情發展十分重要[8]。飲食運動個體化護理的應用能根據患者的情況,為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體重,降低患者血壓。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明顯比對照組低,BMI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體重超重中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飲食運動個體化護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體重指數,有利于控制血壓水平,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體重血壓飲食
給鯨測體重,總共分幾步
春節飲食有“三要”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奇妙體驗之稱體重
稱體重
降壓快的藥就是好藥嗎
血壓偶爾升高,需要吃降壓藥嗎?
稱體重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最怕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