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鵑帶血啼

2021-10-04 23:50孫曉琳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陳超生存時代

摘 要:作為當代詩壇重要的詩歌理論家與杰出的詩人,陳超老師在他的“生命詩學”中以“生存”“時代”“傳統”三個維度處理著現代詩歌的當代題材,吁求著對噬心主題的介入和揭示,彰顯了其在詩學思想上的真知灼見與良知真誠。

關鍵詞:陳超 生命詩學 生存 時代 傳統

陳超老師作為一名“雙棲”型學者,不僅在詩歌創作方面,同時也在詩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他的《生命詩學論稿》《20世紀中國探索詩鑒賞》《中國先鋒詩歌論》的出版,對中國詩歌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現代詩論以創作實踐為基礎,而他的詩歌創作又以自己的詩學理念為指引,因此陳超的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是一種相互影響且相互受益的關系。

陳超的《打開詩的漂流瓶》在2005年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并多次獲得省級獎項,書內收錄了能夠集中代表他的主要詩學思想以及在詩壇具有廣泛影響價值的三十余篇論文。詩論集的名字來源于作者喜愛的一名詩人曼德爾施塔姆的文章《論交流者》,這篇文章講到了這樣一個比喻:有一個水手在危難關頭將一只記錄著自己姓名、遭遇和愿望的漂流瓶投進海中,多年以后,我在海邊漫步時發現了這個瓶子,并且讀了信,知道了他發生危難的日期和心靈最后的呼喚——以此故事說明了“信的接收人是在沙灘中發現瓶子的人,詩的接收人是后來的知音”a。詩人想象中的知音,正是詩的基礎,陳超以此命名的用意,正是一種對現代詩能夠得到更多人了解和認同的希冀與渴盼,但同時,這其中又有一種“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失落和惆悵。作者懷抱著對詩歌深沉的熱愛,圍繞著對生命、生存、歷史、文化、語言等綜合元素的思考,并不一味追求單純的“美文”或仿寫的“精致”,而是以詩歌需要有力處理當代生存題材以及介入和揭示當代噬心主題為邏輯,探究人與生存之間真正的臨界點和真正的困境語言,進而鋪織他那深刻且具有啟示含義的詩學理論。

陳超的視角始終處于前沿,他能夠敏銳地探測歷史語境之下具有先鋒意義的論題,探討當代先鋒詩歌面臨的考驗和困境。在作者看來,詩人近年來面臨的一個極為顯豁的困境:“如何在自覺于詩歌的本體依據、保持個人烏托邦自由幻想的同時,完成詩歌對當代題材的處理,對當代噬心主題的介入和揭示”b,以及“揭示那些只能經由詩歌揭示的‘特殊知識,使之充滿歷史想象力而不僅是唯美想象力”c。詩歌在當今時代面臨著重重滯礙,在諸多困難與考驗之下,陳超給出了他不帶逃逸性的回答:詩人應當在權力話語和拜金浪潮的壓迫下,“更自覺地深入它、將近在眼前的異己包容進詩歌,最終完成對它的命名、剝露、批判、拆解”d。

在讀陳超老師的詩論時,我時常感慨其獨特的思想姿態。他立足于“生存”“時代”“傳統”三個維度,同時,以上三維并非割裂分離,而是相互聯結且共同包含于生命這個大系統之中,以一種杜鵑啼血的精神將自我全部的生命浸染于他的“生命詩學”,建構著他自身的現代詩學話語。

一、生存維度

陳超的詩學思想經歷過發展變化,從將詩歌單純視為優美和諧的“美文”和修辭表象到后來認識到詩歌真正的意義所在,他的認識完成了一次從外在形式向生存/生命內在的轉變?!吧妼W”成為陳超詩歌理論的基礎,在他的另一本詩論《生命詩學論稿》中,這一意識已經得到彰顯。同時這一基礎理論貫穿了陳超之后的詩歌創作和詩論思想,成為一個重要的維度。

陳超對于現代詩的看法,明顯地包含了對生命話題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詩歌是詩人生命熔爐的瞬間顯形,并達到人類整體生存的高度,不多也不少。是生命本身催動我們一次次與語言的重圍進行較量”e。處于當代語境,詩歌面臨的是物質主義的沖擊,消費主義的誘導,以及權力、技術、拜金等多重強大勢能的威脅,詩人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這個社會和時代?陳超很明確地以“生存/生命”作為其思想的重心并以此來完成特殊“命名”。他始終認為詩歌高于詩人本身,反對自戀傳統,詩歌本身的“純粹性”應當體現為詩人的精神以及生命話題的真實性,而不可以被目前所謂的“價值”瓦解重構,真正的詩歌應當居住于詩人的全部生命之中。陳超的“生命詩學”正是建立在“語言——生存——個體生命”這樣一種基本框架之下的,他從生命、生存和語言三者的關系之間探求一種真正的詩性。正如陳超所言:“真正的詩性正來源于對個體生命與語言遭逢的深刻理解,舍此之外,一個詩人還有什么好做呢?”f

的確,面對當前詩歌的困境,筆者對此深表贊同。當詩歌真的舍去生存/生命之外,那么屬于詩歌的內在肌質又從哪里可以尋覓呢?為什么當代年輕人對于現代詩的認同和理解越來越少,以至于僅僅成為一小撮人的語言文化?成為喪失活力的產物,淪為造語的遣興,抑或體面的商品。而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或許恰恰源自于當下人們缺乏對現代詩歌真正生存價值的理解,其所視之目光只是僅僅停留在修飾化的表面,甚至表現為一種自戀式的自我表現。所以陳超從不會妥協于形式而放棄對生存的介入,生存在他這里,是一個不可逃避也不允滑頭的問題,他指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只能是從個體生命深處通向生存這個大文本的。我們相信,一個詩的莊嚴必然來臨,而為這個莊嚴到來所鋪設的道路,則取決于今天那些有覺悟的詩人推動著的每一塊生命話語的石頭?!眊人在具體生存中,始終面臨著西西弗斯似的困境,詩人正是要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執筆走向生命的熔爐。詩歌正具備了敘寫本體生命真切感受的能力,詩人可以從個體主體性出發包容進生存的整體性,調動和聚合人類偉大精神和共時體,將個人生命包容至人類命運之中。筆者不得不感慨陳超的眼界與銳度,“生命”作為其詩論的基本觀點一直熔鑄于他的詩學理論中,這深刻地體現著他對于詩性價值的堅守和作為一位詩評家的真誠。

二、時代維度

當陳超在概說詩人歐陽江河時提到了這位詩人提出的一個有趣的概念——“付賬說”h,他認為:“如果詩人不能為時代付賬,他就沒有資格以詩人的身份赴宴,而只能以大眾的身份像大眾一樣吃完抹抹嘴就溜?!眎陳超在文中引用此觀點以示其認同,在他看來,時代真正的結束并不是我們所一般意義上理解的物理時間的結束,而是需要用一個或幾個文本來結束。如果沒有一個文本來“付賬”,那么時代就會永遠無法結束,因此,詩歌另一個重要的維度就體現為如何處理時代的問題。

詩人的生命力也體現在不斷思考人與時代的關系上。陳超說:“真正的先鋒詩歌,從特定意義上就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它不僅僅是一種怪異的失敗感補償或審美迷醉劑,而是一種對罪愆的揭示/敞開,對權力主義話語的回擊,令人不安的革命讖語,晦重與澄明的奇特混合物,以及盡可能廣泛的對時代生存/生命的個人性綜合研究?!?! 0正如陳超引用艾略特所說的“變血為墨跡的陣痛”來形容詩的產生,當代文學在大環境下的異化逐漸加深,新聞主義和市場主義不斷與之媾和,種族語言/精神歷史猛烈下滑,真正的先鋒詩歌正是要以不惜流血甚至犧牲的態度,向不可回避的時代問題躍入、命名、批判、揭示。新詩的創作一度陷入困局,而這一困局的解鈴之計必要系鈴之人完成方可,詩人正是要摒棄師心自用的狹隘之思、完全感性的官能之欲、冬烘先生似的一孔之見,而應當將個人之思想以獨立之精神洞察、提審整個時代,并在這個過程中昭示對個人和生存的領悟。

陳超將時代與生命結合觀照。生存——語言——個體生命始終是不能被忽視的框架,而時代與此框架緊密聯系。從這一點來看,陳超是有責任感的,他沒有將詩歌懸置于形而上的高處,而是看到了詩歌與時代親密又對峙的辯證關系,將詩歌放入時代語境,進一步去探討詩歌在當代背景下的應有之義。詩歌帶有使命性的特點,這不僅僅體現在個體生命之上,更體現在生命應當并置于時代之側,陳超詩歌中體現出的時代的維度顯然是具有價值的。

三、傳統維度

除了對當代問題的理解外,陳超的詩學理念還相對地關注到了對于傳統的理解,以此可見,陳超不是僅僅立足眼下的時代,而是同樣把傳統的問題納入到自己詩學范疇之內,以全面視角和歷史眼光完整地看待現代詩歌?!皞鹘y既是種消逝了的過去,又是種活著的現在,它無時無刻不對中國新詩發生影響?!?! 1然而,“繼承與創新”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無論在什么年代都會充滿著復雜性、斗爭性。在處理此問題時,陳超將現代詩人與傳統理解為一種能動的關系,他反思到,繼承與創新并不是一個營壘分明的問題,當事態演變成陣營間的惡性論爭,反而遮蔽了問題的本源,遠離了真正的意義。因此陳超堅定這樣的立場:“對詩人個人的寫作而言,‘繼承傳統不會是一種輕而易舉的被動的行為。這里,永遠包含著對其積極能動的選擇、變構、剝離和重新‘發現。傳統和現代,是互相打開的。因而,傳統只能是‘當代 重新理解中的傳統,它首要的因素不是自在的、固定不變的,它永遠包含著創造的因素在內。對傳統的‘繼承,從最高價值上說,只能是傳統意義的重新‘生成過程。傳統對于我們現代詩人來說,它既不會是可以包打天下的利器,也不只是需要加以克服的消極滯塞因素。它僅是一種無限大的可能,真正的價值只能相對于我們的智力深度及語言能力的實踐而確定。傳統是需要也只能由無數個‘當代反復發現和給定?!?! 2在陳超這里,繼承和創新從兩個對立的關系融合統一為一個整體性詞匯,他向我們闡釋了一個既新穎又靈活的看法,即應以一種雙向的眼光對待傳統與當代。陳超沒有固守于特定的傳統,以一種守舊、僵硬、泥古的眼光看待繼承與創新的問題,而是將繼承與創新看作是一體兩面的雙向互動過程,是在師前摹古的同時找尋符合當下時代語境的資源?!皟炐愕脑娙司褪沁@樣帶著天才而勤謹的能動精神,擴展并加深了傳統的語境,強化了它被詩人意識到的某些本質因素,并最終使之成為活生生的今天的一部分。所謂民族特色,所謂東方感的現代詩歌,只有在這種自覺的創造意識高度下,才具有真實、結實、落實的廣闊可能?!?! 3陳超引用克爾凱郭爾的一句話作為論述的結尾:“而愿意工作的人會生出他的父親”! 4,這句話精確、有趣且形象地道出了傳統與當代并非對立的關系,傳統有時候可以造就杰出的詩人,但有的時候,恰恰可能是杰出的詩人“生下了”傳統。傳統并非永遠是前在的核心首位,傳統的地位也并非總是優于創新,繼承傳統絕不是對于傳統的復制。這樣的詩學觀點在當代詩學界無疑是有利于矯正固守的傳統觀和創新觀的,詩人不是郵差,而是以揭示生存/生命為最根本、最原始的目的。

這就又回到了陳超生命詩學最基本的問題,也就是“生命”的問題,我們由此也可以明顯看到,陳超的現代詩論是在一個完整嚴密的系統架構下展開的,其主要的觀點呈現出環形效果,相互衍生和補充,交融為一體,共同編織出一個獨特且深刻的現代詩學理論體系。陳超的詩學理論,不是零散隨意的,而是具有層次性和嚴整性的。這一方面顯示出陳超優秀的論述組織優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陳超豐富的詩學素養,再者,也明顯反映出陳超深刻的觀察、辨析、理解能力。作為一名理論與實踐雙開花的學者,他能夠以自己親身的實踐經驗洞曉現代詩歌的問題,同時作為一名有時代責任感的學者,面對現代詩的困境與危機,他沒有選擇緘口不言,而是將自己對詩歌難以遏制的熱愛,以全部的生命力與激情澆筑于現代詩的創作與研究,完成一首首、一篇篇杜鵑啼血式的對“生命詩學”的闡釋。

四、結語

雖然陳超老師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我們卻時常提起他、緬懷他、紀念他,他以扎實深厚的學識功底,細致入微的實踐體察,將其廣博深刻的詩學思想體現于《打開詩的漂流瓶》一書當中。他在關注當下時代的同時又充分汲取傳統營養,立足于前卻不拘于前,生發于古卻力造出新,既有現代之精神又有歷史之價值,他為新詩發展的空間拓寬著道路,給后人帶來深刻的影響。筆者十分有幸地打開了陳老師心靈的漂流瓶,瓶中仿佛飄出一道身影,他在用嘶啞的喉嚨吶喊,在用沾血的筆書寫,在用西西弗斯的精神重新呼喚起詩歌的跳動,他牽著讀者的手,飛向一片你所不曾目及的詩的花園。

a—! 0 ! 2—! 4 陳超:《打開詩的漂流瓶——陳超現代詩論集》(珍藏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后記,第1頁,第86頁,第2頁,第30頁,第31頁,第35頁,第317頁,第317頁,第55頁,第170頁,第173頁,第173頁。

! 1 龍泉明:《中國新詩的現代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頁。

作 者: 孫曉琳,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批評。

編 輯: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歡
陳超生存時代
和我一起去廣西
Dipole Polarizabilities of the Ground States for Berylliumlike Ions?
淺析當下國內類型電影的現狀及對策
在勞動中獲得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困境中的生存
江城子·悼詩人陳超先生
Research on Integrated Analysis Method for Equipment and Tactics Based on Intervention Strategy Discuss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