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嶺”先一路暖

2021-10-06 16:25樓昕李黑記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 2021年9期
關鍵詞:村民責任黨員

□Q:本刊記者 樓昕 A:李黑記

李黑記 東嶺集團創始人、集團(村)黨委第一書記、董事長

胸懷天下,方能容天下人,才能干天下事。作為村辦鐵皮鋪砸出來的中國500強企業,東嶺集團全體攥指成拳、合力致遠,爭做一家對國家、民族、社會和員工有價值的企業。

Q:作為一家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中國500強企業“當家人”,您覺得東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嶺集團)穩健前行的秘訣是什么?

A:我們東嶺集團成立于1979年,是陜西非公經濟發展的示范企業,位列2020“中國企業500強”第169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9位。除寶雞市總部外,我們還在上海、天津、重慶、西安、南京等40多個城市有100多家成員企業(公司),主要產業涉入金屬冶煉、礦產能源、供應鏈服務、金融投資、地產商業等板塊,業務輻射全球市場。

東嶺的成功秘訣,我認為有三點。

一是我們敢闖蕩。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三秦大地,人均三分地、靠種菜為生的東嶺人窮則思變,掀起干事創業的大潮,辦起黑白鐵皮加工廠,也就是東嶺集團的前身。起初,黑白鐵加工效益是不錯,可很快落伍了。為了生存下來,我們硬啃下金屬制品這塊硬骨頭。1994年,由黑白鐵加工發展而來的東嶺機械鉚焊廠產值超過億元。毫不夸張地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省外同行不知道寶雞,卻知道東嶺。

二是我們善學習、勇創新。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那些年,我去華西村參觀過很多次,我相信,華西村能做到的,我們東嶺一定也能做到。1994年,我們請退休干部進入企業當“特邀黨代表”,拉開了黨建強、發展強的企業新篇章。1996年,我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同年,東嶺集團正式組建。1999年,集團年產值邁過5億元大關,但村組管理“小馬拉大車”制約愈發嚴重,村企矛盾非常突出。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經省、市、區相關部門批準,撤銷村小組,正式設立東嶺村,我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正式定下“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發展模式,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行機制,走上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道路。

三是我們看長遠。我們決心要做對國家、社會和員工有價值的企業。目前已實現企業發展集團化、村鎮建設規范化、村民住宅高層化、農村生活城市化,成為全國有名的小康村。2013 年,東嶺村的發展模式被中央黨校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10 大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截至2020 年底,東嶺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0 萬元,戶均資產達到300 萬元,村里95%以上的勞動力在企業就業,東嶺村也成為“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幸福村”“中國經濟十強村”。

Q:您認為民營企業家作用發揮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對國家和社會要承擔起哪些責任?

A:我在多個場合提到,發展創造財富,我們做企業的,要傾力回報社會,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東嶺的發展史是一部擔當史,也是一部責任史,這些年我們承擔起光榮而艱巨的三大責任。

首先是政治責任。為了地方的政治穩定,我們為政府分憂解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后接收先鋒五交化、物資站、鳳縣鋅廠等10多家國有企業,讓這些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安置國企職工上萬名。其次是經濟責任。在漫長發展道路上,集團沒有一筆不良記錄,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超百億元,沒有欠過老百姓的錢,沒有欠過員工的錢,連續多年稅收貢獻排在省、市、縣最前面。最后是社會責任。多年來,集團為城市建設、修路、架橋、扶貧、幫困、助學、助教等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累計捐款超過3 億元。先后在寶雞境內的鳳縣、鳳翔縣、麟游縣、眉縣、金臺區以及漢中略陽縣投資辦廠(企),并在全國40 多個大中城市設立經營分公司,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安置就業及群眾脫貧致富等。

從上世紀90 年代東嶺集團實行股份制改造至今,企業經濟效益翻了好幾番,村民股份分配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變。我始終認為,我們的一切,都得益于黨的領導?,F在企業做大了,自然要扛起社會責任,要讓老百姓有一個穩定放心的收入。為了讓村民收入從制度上有保障,我們把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從根本上能解決村民現在的收入、今后的收入,讓村民能看得到、能拿得到,只有村民高興,我們才能高興。

日常工作中的李黑記

Q:當前,民營企業遇到了與改革開放初期完全不同的矛盾和挑戰,東嶺集團是如何化解和應對的?

A: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面對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協調,如今我們更多面對的是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問題?,F在,企業發展起來了,也完成了資本的初期積累,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在做強做大主業的同時,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革命的力度,實現全產業鏈的延伸,完成實體產業和互聯網、金融市場更好地結合等問題。

為此,東嶺集團高舉旗幟,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實現以黨建帶工建,以黨建帶團建的紅色氛圍。我經常和黨員干部說,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人帶富,更重要的是要把人帶好。這些年,我們堅持做到業務發展在哪里,黨員走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目前,集團黨委下設3 個基層黨委、10 個黨總支、54 個黨支部,黨組織輻射全國20 多個地市,幫助企業催生出強大的生產力、競爭力和凝聚力。

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的競爭,無論市場怎么變化,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對于企業來說,技術創新、管理升級、模式迭代都需要人才來完成,我們不光要吸引外面的人才,更要培養屬于自己的本土人才。集團黨委成立初期,就提出“把企業骨干培養成黨員,讓一線職工向積極分子靠攏,讓優秀分子向黨組織靠攏”的管理思路,通過組織黨員、職工開展技能競賽,在生產一線樹起黨員先進模范。如今,集團多位黨員成長為省、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集團黨委都拿出專項資金,為表現突出的黨員骨干舉辦隆重的表彰大會,不僅讓黨員政治上有位子,也在經濟上有收入,從而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共同促進企業發展。

每逢遇到困難和挑戰,我都希望,東嶺人一定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責任擔當。東嶺人要成為受社會尊重的人,政治上要自信、發展上要自強、守法上要自覺,我堅信,我們給社會多大貢獻,社會就會給我們多大回報。

猜你喜歡
村民責任黨員
我是黨員向我看
西瓜種植讓村民過上“甜蜜”日子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走進蘇村,共賞蘇村民歌
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
“倔”樓長是個老黨員
黨員之家
《責任與擔當》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誰的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