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沉浸”中感知藝術的魅力

2021-10-07 06:27鄧貞
百花 2021年6期
關鍵詞:沉浸式體驗商業空間新媒體

鄧貞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愈發緊密,給新媒體藝術的展現帶來無限可能性。新媒體沉浸式體驗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商業空間之中,以新的內容、新的形式滿足了觀賞者的精神需求,也帶來了新的感官體驗。本文試從新媒體沉浸式體驗在商業空間中的表達入手,結合案例分析闡述其應用價值,并針對應用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新媒體;沉浸式體驗;商業空間

在“泛娛樂化”時代,藝術展覽的方式每天都在變化。新媒體沉浸式體驗作為一種媒介滿足了不斷增長的受眾審美需求,改變了過去被動的、單調的觀展方式,給線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同時,沉浸式體驗與商業空間的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沉浸式體驗的內容,拓展了商業空間的發展領域,也推動了多元化的文化傳播。

一、沉浸式體驗概述

(一)沉浸式理論

“沉浸”(Immersion)一詞,最早出現在《設計的法則》一書中,這本書對于沉浸的解釋來源于心流理論。心流(Flow)由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認為:“人如果處于非常專注的狀態下,意識會進入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這種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沉浸。換言之,沉浸是讓人專注在當前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心理狀態?!盵1]在新媒體和新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沉浸理論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人機交互領域,沉浸式體驗已成為當前藝術和技術的熱門話題之一。

(二)沉浸式體驗的內容

沉浸式體驗包括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首先是感官體驗,通過外界的變化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讓人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和味覺這五覺中得到感受。這種刺激只是短暫的行為,并不能達到讓人沉浸其中并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感受。其次是認知體驗,就是利用人們以往的經驗,來加強人們對環境的認知。例如,在夏天人們看到下雪和滑雪的視頻同樣會感受到陣陣涼意,這就是認知帶來的體驗。如果要達到沉浸式這一境界,那么需要實現感官體驗與認知體驗的有機結合。

(三)沉浸式體驗的特征

1.交互性特征

對于沉浸式體驗來講,交互性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通過一定的科學算法,影像會根據人們在空間中的位置、聲音、擊打程度的變化來與人進行交流。

2.敘事性特征

對于沉浸式體驗來講,講好一個故事可以更加快速地將人沉浸于空間中,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沉浸之感。它們通常會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線,讓人們穿插于故事線當中,自己發掘故事的線索以及故事的結尾。

3.省力性特征

沉浸式體驗由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相結合產生,降低人們在達成目標時的認知阻力,也就是降低達成目標的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更加快速地感受和認知一個事物,從而更快地達到沉浸式的效果。

4.角色化特征

觀眾可以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重獲新生并重建自我認同。他們代入到不同的角色中來,體驗不一樣的人物性格,增強沉浸式體驗。

綜上所述,沉浸式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沉浸于事物當中,強化人的感受,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認知事物,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商業空間中。

二、沉浸式體驗在商業空間中的運用

沉浸式體驗目前在商業空間中運用廣泛,且在商業空間中呈現出多維度、全方位的運用。

(一)商業展廳中的運用

和以往的商業展廳不同的是,目前多數的商業展廳追求高科技、新技術的展覽形式。利用交互技術、3D投影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幫助展品更好地呈現出來。

來自日本的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2018年在北京布展新媒體藝術項目“TeamLab未來游樂園”時,就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新媒體藝術展廳,觀眾用手觸碰影像,影像就會做出相應的變化,極其強烈的沉浸式交互體驗增加了展覽的訪客量。

(二)餐飲空間中的運用

沉浸式體驗的運用范圍愈發擴大,它甚至覆蓋到了人們從來想象不到的領域中來。人們曾經認為,餐飲當中視覺體驗僅僅占據次要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味覺體驗。沉浸式體驗的到來改變了這一現象,它將視覺體驗提升到了與味覺體驗同等重要的地位。

全息餐桌利用3D投影技術和動作捕捉技術,將餐桌變為一場有趣的表演秀。失重餐廳同樣設計出一套流程,不論是點餐還是拿到餐品都是通過旋轉軌道來進行的,全程機器人協助服務人員帶給消費者更為全面的體驗。消費者進入餐廳以后,會有進入外太空之感,這種空間的特殊設計能帶給消費者富有科技感的體驗并吸引更多的潛在用戶。

(三)購物中心中的運用

沉浸式體驗還會出現在購物這個商業空間中來。例如:波動墻裝置,消費者路過此墻體,此墻體都會隨著人們行走的姿態而發生變化;互動景觀,消費者觸摸互動景觀的墻體,墻體上的圖樣會隨著壓力發生不一樣的改變。

(四)旅游場景中的運用

疫情暴發以后,網絡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可以在網絡上觀看各個國家的美景以及著名地標建筑。虛擬現實技術帶給游客在遠程游覽中更為多樣、豐富的沉浸式體驗。

三、沉浸式體驗在商業空間中運用的意義

(一)豐富沉浸式體驗的內容

越來越多的商業空間加強對沉浸式體驗的運用,難免會導致一些競爭,這些競爭有利于豐富沉浸式體驗的內容,從以形式為導向逐步演變為以內容為導向。如:《公園前202號:漢風美學新媒體藝術展》展覽中,布展人將瓦當、漢字、漢代漆器、張騫出使西域等漢代文化元素與沉浸式投影相結合,創造出以漢代為主題的新媒體商業展。

(二)強化商業IP

商家將其商業IP形象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更好地促進和強化IP的鮮活形象。消費者在互動中了解、認識企業形象。迪士尼IP是商業IP中的佼佼者,它以迪士尼動畫為原型,在世界各地建立迪士尼樂園。即使沒有觀看過迪士尼動畫的消費者進入迪士尼樂園里,在感受驚險刺激的游樂設施中也會對迪士尼IP有一個初步的良好印象。

(三)契合人們的精神需求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人們在精神層面有了更高的追求,新奇、富含科技含量的傳媒形式給予人們精神的享受。馬斯洛人類需求層級理論中提道:“當低級的生理層獲得滿足時,便向高級的心理層過渡?!盵2]傳統、單一的商業空間形式已經無法適應體驗經濟時代,沉浸式體驗滿足了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訴求和體驗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的需求。

(四)更好地應對網絡沖擊

線上經濟的發展對于線下實體經濟有了很大的影響,這就促進了體驗經濟的產生。體驗經濟更加關注服務,以商品作為道具來使顧客融入其中,人們把注意力和金錢從產品轉移到了周圍的環境當中來。因此沉浸式體驗在體驗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幫助線下實體經濟塑造出別樣的氛圍,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入線下門店以便應對線上經濟的沖擊。

(五)為文化傳播發展提供新形式

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傳統形式,如書本、傳統影像、博物館等形式。以往人們很難想象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商業結合起來,且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難以從博物館走出來。沉浸式影像技術讓傳統文化走進大眾的視野,并廣泛出現在各個商業空間中。在拉斯韋爾的5W理論中,傳播的過程是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反饋,沉浸式體驗在其中扮演著媒介的角色。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沉浸式體驗給予文化發展新路徑。

2021年河南省春晚的節目《唐宮夜宴》大火出圈,唐代宮女從古代畫卷《千里江山圖》中出來,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實現過去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沉浸式技術給予了文化傳播一個新手段和新路徑。

四、沉浸式體驗在商業空間應用的未來

(一)充分利用AR/VR技術

AR增強現實技術運用于商業空間之中,可以幫助商業實現交互性、創新性,增加受眾群體。AR技術主要是給現實增加一定的虛擬色彩,通過一系列的程序,增強商品的交互性,激發體驗者的參與感和沉浸之感。VR虛擬現實技術是最能給觀眾帶來強烈沉浸式體驗的技術,它本身具備虛擬與現實相結合、隨時可以進行交互以及三維空間沉浸式之感的特點。如我們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居家中也能去其他國家“旅游”,對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體驗和認知。

(二)講好品牌故事

通常IP是指一種可以引起人們共鳴的商業現象,它具有清晰的畫面和精確的定位。因此一個品牌應深度挖掘自己品牌的故事,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構建出優質內容,利用內容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例如,故宮IP在國內呈現火爆的現象,尤其是“紫禁城”化妝品火爆的原因,在于它的核心價值是發揚了優秀的中國文化元素“故宮”,化妝品在某種程度上補充了紫禁城的文化創意產品,并且實現了紫禁城整個產業鏈的知識產權價值。[3]

商業空間在利用沉浸式體驗這個手段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看重自己的內在品牌故事,將品牌故事、品牌定位等確定好。

(三)中外文化元素相結合

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文化交流與融合變得越來越頻繁和激烈,中西方文化相互學習、互相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構建商業空間的沉浸式體驗,為中西方文化融合搭建了一座橋梁。

北京立里空間和意大利TPO劇團聯合創作的兒童劇《稚子行·熊貓的家》,講述了一對旅行夫婦在意大利遇見大熊貓并追隨其足跡的故事。一條路線沿著意大利的“絲綢之路”到達熊貓的故鄉中國。在充滿冒險和挑戰的旅程中,舞者經歷了四個季節的變化,自然周期和景觀的變化,使孩子們以獨特的方式體驗中國一花一木間的璀璨文明和東方美景,還可以欣賞到傳統的彩色長笛、鑼鼓、鈴鐺、煙火、絲綢卷等中國元素。它將沉浸式體驗的概念與中西文化結合起來,賦予沉浸式體驗新的內涵,同時也幫助中西方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與進步。

五、結 語

在新媒體時代,沉浸式體驗技術的發展方興未艾,特別是在商業空間的運用,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官震撼,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對于文化傳播、塑造IP形象也大有裨益。技術的發展最終是要為人服務,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注重外在的技術手段,還應該充分挖掘商業內涵價值,進一步探討沉浸式體驗的技術規律、傳播規律,從而更好地推動市場發展、時代進步。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紅,劉素仁.沉浸與敘事:新媒體影像技術下的博物館文化沉浸式體驗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18,34(04):161-169.

[2] 宋凱.中國傳統文化在沉浸式互動影像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21(01):176-179.

[3] 趙益晗.國潮背景下“故宮”彩妝系列文創產品的發展與啟示[J].今古文創,2021(07):64-65.

猜你喜歡
沉浸式體驗商業空間新媒體
商業空間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虛擬現實技術在主題公園中的應用
指向具身學習的高中物理“沉浸式體驗”教學策略
新媒體時代虛擬現實中的詩與畫
新媒體藝術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運用探究
梧州傳統騎樓商業空間的發展更新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基于互動裝置藝術的自然交互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