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亮大山女孩的人生夢想

2021-10-08 05:12
云南教育·視界(綜合) 2021年8期
關鍵詞:華坪張桂梅大山

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頒授“七一勛章”,張桂梅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發言。

來北京領獎的這段時間,張桂梅的手機響個不停,那是高考后的學生們向“校長老媽”報喜。13年來,她親手創辦的這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已累計走出2 000多名大山女孩。

在奉獻故事之外,從辦學的角度看,張桂梅也是一位杰出的校長——

從文化課成績看,學生入學時基礎奇差,需要補習小學、初中的課程,但到畢業時,已經可以考上一本院校乃至浙江大學、武漢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

從育人看,學生入學時存在自卑、內向、迷茫等問題,到畢業時,人人昂首挺胸,充滿拼搏奮斗的自信。

張桂梅做對了什么?她的辦學歷程,蘊藏著怎樣的教育智慧?

文化立校,上下同欲

華坪女高“六黨員宣誓”的故事,震撼人心。

學校創辦之初,由于條件太差,教職工流失嚴重。張桂梅好不容易找來的17名教職工,有9名教師相繼離開,辦學難以維系。

“把學生分流到其他學校吧?!笨h里提出了解決方案。

縱有萬般不甘,但也無路可走。張桂梅開始整理教師資料,為分流做準備。

也就是在這時,她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師中,包括她自己,有6名是共產黨員。

“我一下子底氣就來了,希望就來了!”張桂梅說。

她把其他5名黨員召集在一起:“戰爭年代,只剩一個黨員,陣地都不會丟掉。今天我們有6名黨員,難道還能把這塊黨的教育扶貧的陣地丟掉嗎?”

張桂梅提議集體重溫入黨誓詞。沒有黨旗,他們就在二樓畫了一面黨旗,高舉右拳,齊聲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所有人都哭了,正是這次宣誓成就了華坪女高。它不僅堅定了留下來的教職工的信念,更是華坪女高鑄就紅色?;甑钠瘘c。

張桂梅看到了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她提出“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華坪女高的精神面貌開始為之一變。

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唱一支革命歌曲、開展一次黨的理論學習、觀看一部革命經典影片并寫一篇觀后心得。

一開始大家只是跟著做,但慢慢發生了變化,內心充滿了力量。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

張桂梅辦女子高中,是為了給大山里的貧困女孩尋找出路。由于貧困和閉塞,女孩們普遍內向、自卑。能讓女孩們抬起頭來,積極開朗地笑對人生,一直是張桂梅的心愿。

剛入學,孩子們學唱“紅米飯,南瓜湯”。張桂梅給大家作動員:“學校條件還很艱苦,但比起紅軍吃草根、吃樹皮,已經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們能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每周一,面對著“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的紅色大字,女子高中全體師生在大操場上宣誓。每周六上午,全體上思政課,講紅色故事。課間操,學生們一起跳“南泥灣”。張桂梅非常崇敬江姐,她無數次給學生們講江姐的故事,告訴她們:“江姐曾無數次鼓勵我走下去,我希望你們能傳承江姐精神,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p>

紅色文化對女孩們的改變悄然發生。孩子們展現出不一樣的精氣神,不畏艱辛、吃苦耐勞,銘記黨恩、回報社會,成為女子高中學生們鮮明的精神面貌。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在最困難的時候,紅色的旗幟引領著華坪女高戰勝艱難險阻,已經融入學校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紅色文化,也正在引領華坪女高今后的發展。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華坪女高的每日宣誓詞,慷慨激昂——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p>

對這樣的口號,曾有聲音不以為然,認為大山里的貧困女童,最后做的仍然是普通的工作,這種“打雞血”式的教育只是表面熱鬧。

只有了解大山,才能明白張桂梅的苦心。

張桂梅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家訪時,她發現一位母親將自己上高三的女兒留在家里干農活,把上初中的兒子送去縣城補習。

張桂梅氣不打一處來,毫不客氣地質問那位母親:“你姑娘要高考的,你不送她補習,反而送兒子去補習?”

“他是兒子?!?/p>

那位母親的一句回答,令張桂梅語塞。

她意識到,“再難,我辦這個女高都是對的,就算把命搭上都應該的?!本瓦@樣,孑然一身,劍指傳統、落后、蒙昧的觀念,張桂梅就像是個行走在大山里的俠客,打碎落后習俗加在大山女性身上的枷鎖,托舉起無數女孩的人生。

慷慨激昂的口號,并非要女孩們建立豐功偉績,而是要喚醒她們的內心,要她們知道生命的意義,追求發展的價值。

“從這里走出去的女孩應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堅強的意志。她們不能再走無數大山女性以往的路,早早嫁人生子,沒有半點謀生技能,沒有半點自我發展的可能?!睆埞鹈氛f。

因此,在華坪女高,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融合在一起。還在讀書的學生,都知道自己來這里的目的;已經畢業的學生,從事的都是普通又平凡的工作,但她們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不再只是為了一口飽食、一件暖衣。

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楊珍考上一所大專,因為學費貴,父親不愿意供她繼續讀書。張桂梅把她拉進自己擔任院長的兒童福利院打工,兩個月后,楊珍帶著800元工資,一個親戚送的舊手機,背著女高發的床單被罩,踏上去往大專的求學路。

之后幾年,楊珍靠貸款、補助、打工,讀完大專。2020年,楊珍又報了個專升本,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的烙印已經深入骨髓。

華坪女高學生楊明蓮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在當地某醫院當藥師。不管是日常的開藥、采購等工作,還是疫情期間在高速路口執勤,楊明蓮相信,她是在“守護身后一個縣的人民”。

在張桂梅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當警察、醫生、基層干部,為群眾踏踏實實辦事情。

她們說,最擔心的是沒有達到校長期望,怕自己沒有成為張桂梅要求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行為世范,以身鑄魂

張桂梅并不是一個天生堅強的人。

丈夫離世帶來的打擊,是她邁不過去的心坎——她早期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她長期無法擺脫心中悲痛,為避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只能申請調到麗江市華坪縣。

疾病帶來的沖擊,讓她心灰意冷——到華坪縣不久,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腫瘤已重達兩斤,急需手術。因為給丈夫治病,她幾無積蓄,幾乎喪失了求生的勇氣,從醫院到學校短短一段路,她躑躅許久,腦子里想的全是生死。

是周圍人們伸出的援手,讓她從沮喪中走出。

同事們說:“你放心,還有我們?!笨h長聽說了她的事情,對她說:“張老師你放心,縣里再窮,也要救活你?!碑數貗D聯為她組織捐款,有山里的婦女掏出兜里留作路費的最后5元錢,自己卻步行幾個小時回家。

張桂梅說:“我為這個小縣城什么都沒干,卻給他們添了那么大麻煩。我活著就是要為它做點事?!?/p>

心懷感恩之心,此后,張桂梅多方奔走推動創辦華坪女高,還擔任華坪兒童福利院院長。每一件事,她都做到極致;每一次付出,她都不遺余力。

她為了籌辦女高,受盡歧視;她每天早上走遍學校的角落,趕走竄進校園的毒蛇;她與福利院的孩子同吃同住,解凍了一個個冰封的幼小心靈,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媽媽”……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往往并不是因為有驚天偉力,而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戰勝了自己,比常人多堅持了一秒。

張桂梅把自己活成了一座豐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師生們以她為榜樣,大愛、責任、擔當、奉獻……無形的精神財富在華坪女高積累、傳承、發光。

韋堂蕓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周云麗大學畢業后成為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放棄城里的編制,回到女高任教。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的積蓄首先捐給學?!?/p>

張桂梅經常和學生們一起唱《紅梅贊》。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云天外?!?/p>

十幾年來,在張桂梅的目送下,成百上千的學生走出華坪女高的大門。

她們是大山的女兒,她們也不再僅僅是大山的女兒。

(來源:《中國教育報》 高毅哲/文)

猜你喜歡
華坪張桂梅大山
基于SWOT分析和鉆石模型的云南華坪芒果產業競爭力研究
寫給張桂梅的一封30萬字長信
張桂梅:教書育人奉獻所有
春天的大山
華坪女高的校訓
女高校長張桂梅陷入“輿論風波”
大山里的女校校長張桂梅 我想改變一代人
對著大山喊話的少年
華坪縣鮮食玉米栽培新技術研究
錦繡華坪 芒果飄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