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混合式融合研究型教學法在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2021-10-11 02:37任會學王文秀李雪梅羅從偉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1年10期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網絡課程混合式教學

任會學 王文秀 李雪梅 羅從偉

摘? 要 混合式教學是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要特點的研究型教學是研究生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針對傳統環境生物化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設計提出在“互聯網+”環境下由混合式教學融合研究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應用和探索。應用實踐證明,研究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但能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引導和啟發學生破除“四唯”、大膽創新的引領作用,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高水平的環境工程類創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研究型教學;教學改革;環境生物化學;網絡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3.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1)10-0036-04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Combined Research Teaching?Method in Postgraduate Teaching under Internet + Environment:?Taking Environmental Biochemistry as Example//REN Huixue, WANG Wenxiu, LI Xuemei, LUO Congwei

Abstract Blended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ode derived from the?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Research teaching with heuristic teaching as the main fea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Biochemi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 of blended teaching and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and carries out the?teaching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the research of hybrid can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potential, inspir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the internal resource,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problems,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promote a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Internet +; blended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environmental biochemistry; network course

0? 前言

隨著我國進入以知識經濟為代表的社會發展新階段,以研究生為主的社會高層次人才成為主要的創新群體。為適應這一需求,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持續攀升。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指出,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創下改革開放40年來最高紀錄,報名人數達到290萬人。而2020年報名人數更是達到341萬人[1]。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及數量的急劇增高,如何高質量地培養研究生就成為當今社會和高校教育關注的問題之一。研究生不同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也成為高校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

2017年,國務院發布《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積極發展‘互聯網 + 教育,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盵2]探索“互聯網 +教育”背景下的創新教學模式,已成為促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3]。

混合式教學利用互聯網手段,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教學中教的環節,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引導學生寓學于教,將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變革為互動式、交流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方法[4]。研究型教學則通過問題導向,利用制定和完成適宜的科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創新能力,將科研活動融入教學環節,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有機結合,提高研究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5]。

混合式教學融合研究性教學,一方面可以促進研究生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論和教學評價的全方位變革,實現培養研究生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理論思維水平的目標;另一方面,兩種教學方式的交叉,可探索一條信息化條件下互動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新途徑,提高教學效率,將研究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為培養出有思想、有作為、能創新的新型研究生人才發揮重要作用。

1? 環境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環境生物化學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是環境科學與生物學和化學交叉的一個邊緣學科,是環境類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對環境類專業的理論及應用研究至關重要。然而,該課程教學存在下面一些問題:

1)環境生物化學內容多,課程體系復雜,跳躍性大,學生學習難以找到重點;

2)學生的相關學科背景有較大差異,基礎知識較為缺乏,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難以統一;

3)研究生來源于不同課題組,其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千差萬別,對學生掌握環境生物化學知識的要求迥異,加大了課程組織的難度;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覺得很難真正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而且不知道如何針對自己的專業需要進行選擇性學習;

5)傳統教學模式僅為教師教授、學生聽課,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

針對以上問題,依托“互聯網+”環境,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充分融合研究型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較好地、全面系統地掌握與專業相關的生物化學知識,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調整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式、優化評價機制,探索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新模式。

2? “互聯網+”環境下環境生物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安排

混合式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顛覆傳統教學方式,由教師的單一傳授改變為師生互動,教學中以某一研究問題為主題,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充分討論,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6]。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圍繞將要在課堂探討的問題,利用“互聯網+”資源,獨立收集資料,與相同的學習小組共同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形成分析報告,在課堂中結合教師講授的知識,對自己分析的報告進行闡述,提出自己的見解,經過師生之間討論和交流,理解消化知識,課后再對內容進行深化,整個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7]。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全方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知識學活、學精。

為此,研究采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以研究分析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學生自主學習和研討問題—相關知識難點反饋后由教師指導和講解—通過師生交流討論,掌握核心知識”的混合式教學新模式,以此利用問題導向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培養質量雙提升的教學目標。

2.1? 設計適應環境生物化學課程與學生基礎的梯度型混合式教學專題

為了適應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設計基于學生基礎差異的梯度型教學專題非常必要。在環境生物化學教學中,結合課程章節對混合式教學按內容進行分類設計,從大的方向將專題分為普通認知型和深度研究型。

普通認知型混合式教學內容著重于環境生物化學靜態的生物大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如對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內容,學生難以想象出從低級二維結構到高級三維空間立體結構和空間構型的變化,就可應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直觀地演示出其不同空間結構的立體模型,展現其相互關系。再如,在講授“新陳代謝催化劑——酶化學”一章時,學生難以領會酶的活性中心與不同空間構型的底物匹配的原理。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現代三維多媒體動畫演示,將這一過程生動立體地加以動態展示,加深學生對誘導契合學說中酶的空間結構隨著底物的變化而變化的動態特點的直觀感受,降低學生學習和理解這一抽象知識點的難度。

而深度研究型則是環境生物化學中針對不同的污染介質所采取的方法的內在原理分析與工藝對比,這些只是需要學生運用所教內容和查閱資料自主完成。深度研究型混合式教學內容以分析和研究問題為主,讓學生以科學問題為出發點,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檢索相關資料,探索科學問題的控制核心是什么,其解決思路有哪些。如染料廢水中的生物化學原理,需要分析染料廢水中物質組成的特異性,以及帶來的細胞毒性對后續的生化工藝的影響,為此采用的預處理方式的設計思路與原理分析都需要檢索大量的資料,通過系統分析得出一些結論并進行深度討論。

2.2? 依據混合式教學要求,設計寓學于教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法

混合式教學的核心教學要求就是應用互聯網的開放資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針對這一核心教學要求,設計實施寓學于教、師生互動、因材施教的混合式教學三原則。寓學于教的精髓就是調整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理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和知識專題,設計有針對性的師生互動式環境生物化學教學新模式。寓學于教的混合式教學分為問題導向式的概要講述與師生互動式的專題討論兩部分,具體教學結構則根據上課人數和課程課時數進行安排。

2.2.1? 課前信息交流? 任課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及知識要求,在課前一周左右下發相關的課程學習要求及任務,確定課程研討的主題和關鍵詞、需檢索的參考資料;研究生則根據教師的要求及任務,利用“互聯網+”資源,充分查閱書籍和文獻,確定自己的論點和支持材料,形成報告。

2.2.2? 線下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簡要介紹課程知識背景及討論的主題;然后讓研究生將已準備好的知識要點以PPT報告的形式與同學及老師分享,并講解自己的觀點及對知識要點的理解,以及支持自己觀點的參考資料。

2.2.3? 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 針對不同的同學的觀點,學生自由組合成不同的小組,圍繞相關觀點進行自由論辯,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和建議,通過相互的知識碰撞,形成一定的共識。教師在此階段會傾聽不同小組的討論,通過發問和發表意見,與學生進行知識的交流,并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進行辯證的思維。最后,由教師逐一進行專題點評,針對學生討論的共識進行分類指導,并對學生的論辯意見從不同角度分別加以評點,對線下課堂學習交流情況進行梳理和總結。

2.2.4? 課后知識歸納? 學生根據課堂的交流討論情況進行進一步整理,對原來的初步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形成規范的材料,以書面材料的形式將混合式教學的知識歸納為課程成果,在全班進行分享。

3? 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提高問題分析能力

利用“互聯網+”構建研究性教學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研究型教學模式秉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該理念要求在研究生教學中更注重對方法的指導而不是單向式的知識灌輸[8]。在環境生物化學教學中,根據研究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化學專業知識和可以探究環境專業問題的狀況,積極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使教學環節與科研探索交相呼應。

如以太湖藍藻的環境治理科研案例為主題,分別從環境生物化學的水環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角度,讓學生充分分析自然環境中藍藻形成的條件、發展的原因及影響的要素,并在此研究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藍藻治理的污染環境的微生物修復方法、原理。這樣的基于現實案例的研究型教學,可以有力地突破環境生物化學教學的重難點,突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形成探索式研究型課堂。這種探索型研究生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獨立思考和分析,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與現實的有機結合。

為了構建研究型環境生物化學課堂,根據課程的知識要點,設立環境迥異的研究型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從生物化學角度討論、分析及總結環境污染問題的因果,利用課堂進行交流探討,開展將環境生物化學的知識要點融合不同的污染治理方法的科研分析,培養學生形成獨立、完善的科研思維及靈活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探索研究型的環境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環境治理及環境保護和環境修復學術問題及相關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地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及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4?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混合式、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融合途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蓬勃發展,許多與環境生物化學相關的教學內容也呈現在各大網絡平臺。這些互聯網資源對開展混合式、研究型教學的融合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途徑和渠道,尤其在疫情期間,網絡化的教學課程發揮了其遠程、線上教學的優勢。與課堂教學相比,環境生物化學的網絡課程使教學活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可多次重復,有利于學生反復學習、鞏固知識。因此,為了加深研究生對生澀的環境化學理論和抽象的生物大分子結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研究生熟練應用環境生物化學理論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能力,通過應用現代網絡技術和CAI技術,探索混合式融合研究型教學的新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化、精細化優勢,組織和篩選優秀教學資源,并通過系統分析和研究整理,實施科學分類,通過內在的邏輯聯系整合相關資源,成為一套系統化、專業化的環境生物化學知識“互聯網+”信息資源庫。該信息資源庫主要分為四大模塊。

1)模塊化教材資源庫,主要包含國內外優秀的經典電子版環境生物化學教材,各類電子教程(PPT)及教輔用書。

2)素材資源庫,主要包含各類環境及生化科技前沿的案例庫、各專業教材的章節練習及習題庫、各型利用Flash 動畫與Chem3D技術制作的三維生物大分子空間模型。

3)MOOC資源庫,主要是利用網絡資源整合或自行錄制的各大型網絡平臺在線教學資源。

4)學習評價資源庫,主要包括在線測試評價交互系統。

利用這四大特色資源,拓展混合式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支持和協助研究生開展全流程記錄教學環節,把學習步驟分解、細化,減少資料檢索、資源分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積極整理和收集研究生的現實科研與學習,通過分析交流,實時增加和補充資源庫資料,通過學生自我現身寓學于教實例的補充,達到教學相長、互為支持的教學目的 [9]。

5? 構筑多元評價體系,實施科學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與混合式教學融合研究型教學新模式相銜接,環境生物化學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也同步進行改革。具體的改革原則是采用多元評價體系,將不再采用集中考試的傳統方式。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1)利用混合式教學中研討互動部分的內容,結合研究型教學模式中師生研討的內容,梳理整改為專題交流的知識,最后書寫為論文并提交。

2)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將結合學生平常討論交流的表現、課程專題論文的書寫以及針對特定科研問題的答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判。

3)具體考核方式及成績分布:日常學習表現(包括考勤、討論互動)占30%,專業課程論文書寫及最終知識答辯占70%(其中論文選題占10%,交流匯報占20%,論文內容占20%,知識答辯占20%)。

通過上述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展示混合式教學融合研究型教學的教學成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

6? 結語

隨著研究生專業培養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各類與環境治理相關學科的多重交叉,對環境生物化學教學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不同環境專業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要求高校教師具備更加靈活、更加專業且與時俱進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如此才能滿足未來研究生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在“互聯網+”環境下,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混合式教學建設,并融合啟發式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將知識傳授方式推進為“授之以漁”的人才培養新途徑,形成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更合理的、更符合現代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生教學模式改革新氣象?!?/p>

參考文獻

[1]郭賓會,杜坤,陳云.高校研究生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0(8):1424-1428.

[2]趙學孔.基于翻轉課堂的教育技術公共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20(3):39-41.

[3]趙武奇,高貴田,張清安,等. 翻轉課堂融合研究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探索:以“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與軟件應用”課程教學為例[J].糧食工程教育,2020(4):26-28.

[4]汪銘,陳聚濤,楊昱鵬,等.研究型教學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33-37.

[5]楊軍.基于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7):201-202.

[6]謝瑩,許崇利,溫鋼,等.網絡環境下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7(10):12-16.

[7]寇瑩瑩,任相浩,岳冠華.環境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生物化學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43):109-111.

[8]梁旭,朱衛華.對研究生課程《高等無機化學》教學模式重構的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20(8):137-138.

[9]王寒,嚴群,王登峰,等.輕工特色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大眾科技,2019(9):89-90.

猜你喜歡
研究型教學網絡課程混合式教學
創新創業背景下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學設計的《國際金融》教學實踐研究
現代計算流體力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高校武術課程教學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課程設計研究
網絡課程設計中學習動力培養策略研究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混合學習模式下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策略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