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新聞的現狀與發展研究

2021-10-12 07:05張淑華張蕓婕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稿件機器人人工智能

張淑華 張蕓婕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寫作在新聞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新聞出現在受眾視野中。機器人新聞為新聞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在不斷改變我們之前形成的新聞業態。本文對機器人新聞的現狀及其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機器人新聞;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158-03

機器人新聞多指通過預先建立的數據庫,根據統計、收集,輸入特定的項目內容、選擇相應的程序編寫的稿件。其特點主要在于能夠迅速將發生的事件制作成新聞稿件,其運作的核心在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分析整合。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機器人新聞增多,記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本文旨在區分人和機器的角色,分析人工智能與記者的關系以及從傳統媒體向智能媒體的轉型。

一、機器人新聞的現狀

機器人新聞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新聞傳播領域應用的產物,主要包括所有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實現智能化新聞生產的新聞活動,如個性化新聞推送、數據新聞處理以及新聞寫作機器人寫稿。機器人新聞是從數據庫中檢索收集各類適用于當前項目的內容,并將其智能生成新聞的程序。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媒體就運用了這種程序制作新聞報道。近年來,機器人新聞憑借其具有快速大數據信息搜索和處理技術的優勢逐漸被各大媒體使用。

機器人新聞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例如,騰訊財經于2015年9月10日發布的《8月CPI同比上漲2% 創12個月新高》,就是由騰訊財經開發的新聞機器人撰寫的財經新聞。在我國機器人新聞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由中國地震網官網微信平臺發布的《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這篇報道是由國家地震臺研發的機器人僅花25秒鐘撰寫出來的稿件,這樣的速度使這篇地震消息稿成了全球首發。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新聞界出現了自動生成新聞報道的方式。機器人新聞使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發生了改變。在體育、金融方面,機器人新聞的貢獻尤為突出。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新聞的融合為機器人新聞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機器人新聞的產生,由電腦代替人腦進行新聞寫作,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一種沖擊,也是一種挑戰。這要求媒體人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多元化、全能化發展;傳統媒體要從傳統的框架中跳脫出來,在現有的模式上不斷更新發展,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適應新環境、引進新技術。

二、機器人新聞的優勢

機器人新聞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在發展過程中既有優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在不斷完善與改進。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新聞在新聞領域的優勢越發凸顯。

(一)時效性優勢

相對于傳統的新聞寫作來說,機器人新聞對時效性的敏感度更高,將新聞事件轉化為新聞稿件的耗時更少。新媒體時代,傳媒行業對時效性的敏感度已經不同以往,現階段很難只有一家媒體報道一則新聞的情況,往往是多家媒體競爭,比拼的就是時效性。受眾對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軟件獲取新聞。在這一背景下,機器人新聞的優勢便凸顯出來,成為其最大的優勢。傳統記者在創作新聞稿件時,更多依賴的是自身掌握的素材及思考,而機器人只需要通過算法、程序便可以形成一份稿件,在同時得到選題的情況下,傳統記者在寫稿速度上遠不及機器人。

(二)高效率優勢

機器人新聞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網絡搜索引擎的模式,效率極高。

首先,在保證聯網的前提下,機器人是不需要休息的,其能夠處于全天候的工作狀態。而在媒體機構,白天工作,晚上大多數媒體人需要休息[1]。由此可見,往往在夜晚尤其深夜發生的新聞事件,就有可能被傳統記者錯過,但機器人新聞便不會出現這一情況,只要題材合適,它會根據發生的事件,第一時間制作出新聞稿件隨后發布在平臺上。新聞機器人可以全天候工作這一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記者對晚間新聞事件關注度不夠的缺陷。

其次,新聞機器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創作出一篇甚至更多的新聞稿件,這對于人工創作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且機器人新聞稿件的準確性高,這也是機器人新聞高效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對于一些緊急新聞事件來說,這種快速出稿更能夠吸引受眾。例如,由今日頭條研發并投入使用的機器人“張小明”,在里約奧運會期間,由其完成的手稿在比賽結束后大約2秒鐘內完成,并立即發布,這個速度是其他媒體所不能及的。

頭條實驗室負責人李磊博士針對新聞機器人的作用有這樣的看法,新聞機器人“張小明”的意義主要存在于,在面對上百場綜合賽事,特別是像奧運會這樣的賽事,傳統的新聞記者很難關注到每一場比賽的情況,而機器人可以報道每一場比賽。在傳統的新聞理論價值研究中,關于冷門比賽和熱門比賽的前幾輪小組賽,新聞價值相對于熱門比賽的關鍵局是較低的,但通過平臺測試以及用戶反饋,對冷門賽事及場次的報道還是能夠呈現出可觀的閱讀量的。

最后,新聞機器人憑借其快速的寫稿能力,大幅提升了稿件數量,極大地解放了人力勞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以光明網的新聞機器人“鋼鐵俠”為例,其復雜的外表下集合了全景相機、手機、iPad等多種設備組成的高清全景攝像系統以及穩定器。在新聞機器人“采訪”時,僅需要一名記者的配合就可以完成視頻、全景、VR(虛擬現實)等內容的同步直播與錄制。相對于傳統采訪來說,節省了不少人力。以財經新聞為例,在使用新聞機器人后,其報道的準確性能夠得到保證,同時也讓記者從常規報道的疲于奔命中解放出來,節約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讓記者能夠有更多時間寫深度報道與評論。

(三)個性化定制優勢

機器人新聞是一種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計算機程序制作出來的新聞,其能夠消除眾多復雜信息的干擾,為用戶推送符合其喜好的定制化新聞。在目前信息分散的背景下,用戶想要尋找自己需要的新聞有些困難,機器人新聞的個性化定制這一特點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媒體來說,發布用戶喜愛的新聞是需要關注的焦點,通過人工智能追蹤并整合用戶的偏好是能夠更好地為受眾提供新聞內容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完成信息生產的集中和定制。同時,機器人新聞可以根據受眾獲取新聞的時間段和感興趣的內容為受眾定制發送信息的次數以及時間。

三、機器人新聞的劣勢

(一)對個人隱私的侵犯

如今,專業記者已習慣于借助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媒介來撰寫新聞[2]。記者可以通過上述渠道獲得實時更新的素材。同樣是借助搜索引擎撰寫新聞稿件的機器人,對于包含隱私信息的篩選就不如專業記者嚴格。如果沒有專業的把關人對信息進行把關,用戶的隱私就有可能被機器人運用在新聞中,就會造成用戶隱私泄露,甚至會出現泄露機密的情況,從而產生嚴重的后果。

機器人新聞會出現新聞倫理、新聞法律法規上的爭議問題。使用機器人報道新聞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同時必須有專業的把關人對其進行把關,責任到人,因為機器人只是機器,它并不能夠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必須有嚴格的制度規范其使用。

新聞機器人作為高度智能化的電腦程序,寫作的最核心要素與基礎就是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信息在互聯網上互通和共享,所有的消息都將以數據化的形式融入互聯網中,而新聞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不可避免存在侵犯隱私、濫用數據的隱患。特別是在一些政治性、保密性要求比較高的領域,相關部門絕不可能讓新聞機器人寫作和編輯。

(二)新聞報道深度不夠

相對于傳統記者,機器人缺乏對事件的思考能力,這導致機器人在創作新聞稿件時,對事件的判斷能力不足,撰寫的新聞稿件的可讀性低。

新聞機器人是在大數據中檢索包含關鍵詞的語句,進行整理和組合。這種操作下創作出來的新聞稿件,達不到專業記者對新聞事件進行思考后創作出來的稿件的水平。這一劣勢可以從今日頭條的AI新聞機器人“張小明”看出?!皬埿∶鳌痹陉P于里約奧運會男子乒乓球半決賽的報道中寫道:“絕望之際,失敗女神向他拋下橄欖枝?!盇I新聞機器人“張小明”錯誤地理解了橄欖枝的意思。通過這一句話可以看出,新聞機器人對語義的理解存在不足,但隨著新聞機器人學習能力的不斷升級,相信可以完全避免此類低級錯誤。

(三)存在失實的可能

機器人在新聞寫作中往往是收集、分析以及整合網絡大環境中的各種信息,但由于網絡的特性,信息不全是準確的,會有一些錯誤的信息被用于新聞稿件中,因此,在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中,機器人在選取信息時不能夠保證信息就是正確的。機器人新聞可能由于信息源存在的問題而產生錯誤的報道[3]。

新聞機器人的應用需要技術支持。并非所有媒體機構都能在短時間內用新聞機器人撰寫新聞稿件,在使用新聞機器人和不使用新聞機器人撰寫新聞稿件的媒體之間,這種不平等的應用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媒體之間的競爭加劇。

四、機器人新聞未來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步,人工智能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新聞機器人的應用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必將逐漸提高并得以完善[4]。機器人新聞正朝著多領域、全方位的方向發展。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9月印發了《關于組織申報“互聯網+”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這個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建設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8項創新平臺。在移動終端的普及下,大量標準化、模式化的新聞是遠遠不能夠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的,所以機器人新聞的使用就變得更有必要。機器人新聞的報道會通過分析用戶的個人愛好來定向推送用戶所需和感興趣的新聞稿件。

(一)提升機器人的學習能力

當前,由于技術不夠完善,機器人新聞寫作不能適用于所有領域,機器人撰寫的新聞稿件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新聞稿件內容單一、體裁單一、模式單一等方面。針對這一問題,要想新聞機器人得到持續發展,就必須提升機器人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技術層面上,機器人可以將發展方向更多關注于寫作模式和跨領域寫作上,這樣可以豐富自身的數據庫,完善新聞稿件。

(二)人機一體,協同工作

在新聞行業中,新聞機器人的使用已經不是特例,并且伴隨著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使用新聞機器人的規章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但由于新聞機器人自身寫作上的一些局限性,其并不能取代專業記者成為媒體行業撰寫新聞稿件的主力軍。對于人工智能應用趨勢的不可逆性,新聞記者不應一味排斥新聞機器人,應當盡量與新聞機器人協同工作,共創新聞稿件,人機協作將實現新的媒介生產模式。與其將機器人視為新聞行業的威脅,不如將機器人視為助手,這樣可以使生產分工更加清晰,并獲得高質量的新聞。新聞機器人出色的數據分析功能也可以使專業記者擺脫一些煩瑣的機械化工作,能夠提高新聞稿件制作速度和效率,以幫助記者跟上全球新聞媒體不斷發展的步伐,這對于我國新聞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機器人新聞用機器代替傳統新聞記者,但并不能取代傳統新聞記者,主要是替代一些在新聞報道中的重復性工作。當前的新聞寫作中仍有許多機器人無法勝任的工作,并且機器人新聞在提升學習能力與復制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還存在較大困難。新聞的選題、新聞評論、深度報道類的寫作需要通過思考,需要具有人的價值觀與人文性上的考量,這些都是機器人不具備的。在人工智能時代,傳統新聞記者面對機器人新聞的迅猛發展,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逐步提升作為記者的人文素養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使用新聞機器人能夠輔助記者進行選題以及編輯排版,新聞機器人在后臺程序中篩選社會上的熱點時事,形成分析報道展現給記者,記者對新聞機器人篩選出來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根據媒體的整體走向以及新聞價值選取。當然,新聞機器人不僅僅是提供新聞選題,也可以篩選出文章供記者挑選,如紐約時報利用機器人Blossom對Facebook(臉書)等社交平臺上的大量文章進行篩選整合,機器人Blossom把適合媒體使用的文章選取出來交給編輯整合,這種操作下,編輯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我國的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此種方法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的文章進行整合編輯,將其作為信息源撰寫新聞稿件。在協助編輯排版方面,新聞機器人的作用不容小覷,新聞機器人采用電腦程序,其文字檢查與排版的速度是人工不能比擬的。對于新聞網站來說,新聞機器人能夠快速地協助編輯制作新聞專題欄目?!缎l報》曾推出實驗性新聞機器人“#Open001”,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夠將用戶在社交網站上關注的熱點進行篩選與分析,并迅速生成一份報紙供用戶閱讀。

(三)注重數據安全

隨著新聞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擴大[5],尤其是其數據抓取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數據“侵占”和冒犯隱私的現象將更加普遍和突出。如何有效地界定個人隱私與可使用新聞數據的邊界,如何在確保知識產權、版權和保密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實現信息數據的交流共享,主管部門應該盡早出臺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五、結語

為促進新媒體時代傳播環境良性發展,機器人新聞將不斷更新升級,不斷豐富系統,使其從固定模式中脫離出來,完成更為深入的新聞報道。在加快新聞報道速度的同時提高質量,避免不符合邏輯的低級錯誤,從而減少傳統新聞記者的工作量。在對時效性要求較為嚴格的新聞領域,能夠24小時工作和機敏這一特性是機器人最大的優勢,但在需要投入情感、觀察的這種新聞中,傳統記者仍然是不可取代的。人機協同工作是機器人新聞未來的趨勢。人機工作的互補有利于新聞工作新生態的發展,從單向操作到互助,這是實現機器人新聞制作和新聞從業人員共生與成長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亞丹.機器人技術應用傳統新聞領域的現狀展望分析[J].城市黨報研究,2020(06):85-87.

[2] 葉彬彬.機器人新聞報道的現狀與發展[J].新聞世界,2017(04):78-80.

[3] 張全菊.淺析大數據時代下機器人新聞寫作現狀[J].傳播力研究,2019,03(11):125.

[4] 何天洋.新聞機器人的現狀與前景[J].新聞窗,2018(02):73-75.

[5] 比力卡亞爾·伊力哈木.淺析機器人新聞的現狀[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2):11,59.

作者簡介:張淑華(1971—),女,山東五連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新媒體研究與實踐、影視編導。

張蕓婕(1996—),女,山東泰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影視編導。

猜你喜歡
稿件機器人人工智能
我的問題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機器人來幫你
認識機器人
機器人來啦
陳道明越俎代庖
啟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