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原則遵循與現實指向

2021-10-12 07:05馬鑫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

摘要: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變革的實踐中,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輿論工作基本原則。這其中,以黨性、人民性為核心的理論原則與以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為主體的實踐原則,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百年傳承的原則遵循。在以鞏固主流意識形態、促進社會共識、實現民族復興使命的現實指引下,全面系統地梳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脈絡、總結成功經驗,對于加強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構筑新聞輿論工作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時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工作;基本原則;現實指向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001-05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可以說在黨成立之初就和新聞輿論這根“筆桿子”緊密結合在一起??v觀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作為“筆桿子”的新聞輿論工作,為黨帶領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斗爭、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強大動員功能和宣傳功能。時至今日,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形式和途徑雖然發生了深刻變化,信息共享、多維立體的發聲結構也逐步取代了單向度的信息傳輸模式,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蘊含的基本原則、思想精神并沒有被時間磨滅,反而隨著時代、實踐的發展日益展現出強大的生機活力。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回望歷史,追根溯源,研究和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探尋其背后的價值指向,不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輿論工作的需要,更是增強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需要。

一、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理論原則

馬克思主義不僅為新聞輿論工作的性質確定了根本方向,也為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提供了基本遵循。這其中,黨性和人民性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貫穿于黨的百年新聞輿論工作中,成為其得以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重要理論來源。

(一)“黨管媒體”是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本質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盵1]黨性原則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是新聞輿論工作中黨的思想意志、政治原則和領導方式的集中體現,是新聞輿論工作最根本的指導方針。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在黨誕生之前就已經扎根于黨的早期領導人的頭腦中。1920年,陳獨秀領導眾多崇尚馬克思主義的青年才俊在上海秘密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年6月又與李漢俊等人共同商討成立黨組織,并與李大釗商定將“共產黨”作為黨組織的名稱。在黨組織結構基本確定后,陳獨秀通過信件和電報等形式積極指導、推動全國各地黨組織的成立。在早期開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作的過程中,李大釗、陳獨秀等黨的早期領導人以新聞輿論陣地為依托,公開號召廣大工人階級行動起來,積極與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想作斗爭,為喚醒廣大工農群眾的階級意識,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廣大人民群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之后,《勞動界》作為面向無產階級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通俗刊物問世,標志著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正式誕生。黨的早期領導人在此過程中充分貫徹了列寧的“辦報建黨”思想,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也在這一時期初步體現。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形式、方法、原則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其第二部分“宣傳”中規定:“一切書籍、日報、標語和傳單的出版工作,均應受中央執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委員會的監督?!盵2]這些條文首次明確了黨對媒體的全面領導,為之后黨領導新聞輿論工作確定了基本原則和工作基調。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新聞輿論事業在同各種封建勢力、帝國主義以及資產階級反動派的斗爭中獲得了長足發展,黨性原則更是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1942年,《解放日報》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進行全面改版,在其社論《致讀者》中提出黨報、黨刊之所以存在,目的在于貫徹黨的路線,宣傳黨的主張,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使黨的工作立于不敗之地,“以此來貫徹我們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和組織性”[3]??梢娫谶@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性質、作用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和深化。黨性原則不僅受到了全黨的高度重視,更是作為根本原則確定下來,成為指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方向的第一要義。在此基礎上,黨的新聞輿論事業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壯大,圍繞黨的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領域同向發力,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傳達、為重點領域工作的有效開展發揮了巨大的宣傳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邊疆地區人民不熟悉黨的領導、政策落實困難的情況,鄧小平指出“拿筆桿子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4],主張以黨媒帶政策,以黨的新聞輿論機構為先鋒,推動黨的政策方針深入群眾。這一主張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邊疆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媒介傳播形式的重大變革、網絡空間的深層次發展以及國際輿論斗爭的加劇,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作出了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深刻闡述,他強調,黨性原則不僅要講,而且要大張旗鼓講、理直氣壯講、堅持不懈講,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5]。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不僅貫徹了長久以來堅持“黨管媒體”的根本原則,更在新形勢下回答了為什么堅持黨性原則、如何堅持黨性原則的重大問題,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堅持“黨管媒體”堅定了信心。

縱觀黨的百年新聞輿論工作,黨的領導成為中國特色新聞輿論工作一以貫之的獨特優勢和優良傳統,無論主要矛盾如何變化、媒體格局怎樣調整,“黨管媒體”的黨性原則始終得到堅定不移的貫徹和執行,推動黨的新聞輿論事業在壯烈的革命斗爭中脫穎而出,為黨的各項事業的成功提供了堅強的輿論護盾。

(二)人民性為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提供價值指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自誕生起就以呼吁貧苦人民的解放為己任,同時也正是在與人民群眾的緊密結合中才獲得強大的動員力和號召力。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就表達了對貧苦人民的深刻關切,他們深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食則同席,寢則同榻”,充分了解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生活。同時,積極創辦報刊,呼吁廣大工人階級和貧苦人民團結起來奮起反抗。上海的《勞動界》、天津的《勞報》、湖南的《勞工》、廣州的《勞動者》,這些報刊為呼吁底層勞工的解放,團結社會底層力量發揮了強大的宣傳作用。

可以說,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以人民性為根本的群眾路線是在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實踐中逐漸確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生機活力,能夠不斷吸收新鮮的革命血液,很大程度源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7]的群眾路線。即便輾轉多個革命根據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能夠根據不同的革命形勢、不同地區群眾的風俗習慣、文化程度,不斷從內容和形式方面進行創新和完善,不僅注重從內容上喚醒群眾的階級覺悟,而且在形式和方法上也不斷貼近群眾。1937年,《中宣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中的第四條指出:“各地黨報文字,要力求通俗簡潔,不僅使一般干部容易看懂,而且使稍有文化的群眾也可以看?!盵7]在此之后,這一理念得到充分貫徹和執行。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邊區小報》力求成為一張“識字少的人看得懂,不識字的人聽得懂”的通俗小報,人民群眾親切地稱之為“咱們的報”??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新聞輿論工作的探索中形成的群眾路線,為政策的有效傳達、群眾基礎的鞏固以及實現黨內外的團結統一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性的工作導向得到進一步明確。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群眾知識水平不高、識字率低的現實情況,胡喬木大力推動報刊的改進工作,從通訊員、讀報組入手,推進新聞體制改革,深入基層解讀黨的政策,充分了解群眾的意愿和要求,以此建構聯系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新聞溝通網絡,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真正成為黨和人民溝通的橋梁紐帶,完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舉措。

改革開放后,電視、電影等新興媒介形式在普通民眾中普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積極順應變化,改進宣傳條件,大力推動宣傳工作的現代化,通過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新聞作品,提高群眾的思想水平?!吨醒胄麄鞑筷P于三中全會以來的宣傳工作向中央的匯報提綱》中指出,我國的宣傳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因此“國家要逐年增加宣傳、文化事業的經費”。在此基礎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的新聞宣傳事業不同于西方以牟利為目的,是為人民提供服務的,由此確定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主攻方向,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輿論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原則

縱觀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百年歷程,雖然經歷過艱難曲折,但始終能夠及時調整前進的方向,著眼于最主要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推動理論與實際結合。這其中,實事求是的行為準則、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核心的輿論監督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實踐中探索的成功經驗,也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長期以來嚴格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保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先進性的行為準則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承擔著反映社會存在的深刻任務,因而必須立足于社會現實,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領導人就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針對中國農村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新聞思想與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實踐相結合。針對當時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存在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空洞的口號、死板的文字一股腦灌輸給群眾的教條主義傾向,進行了深刻調整。1932年,在《論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中,張聞天提出要大力改進宣傳鼓動的內容和方式,要采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文字表達。他認為,宣傳鼓動的形式不能局限于傳單和小報,戲曲、圖畫、唱歌都是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的好方法。毛澤東提出,黨的輿論宣傳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特點,采取符合當地實際的宣傳標語和鼓動口號。這些主張既符合當時革命實際的傳播要求,更充分展現了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隨著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面對中國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轉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緊跟形勢,積極轉變宣傳方向,針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步伐不斷加快,在《中央為轉變目前宣傳工作給各級黨部的信》中,黨中央提出,“必須以最痛切、最警惕的宣傳去指出亡國滅種的大禍已經近臨在全中國民眾的頭上”[3],主張將反抗日本侵略開展民族戰爭的宣傳擺在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第一位。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在復雜的斗爭形勢中深刻剖析國內主要矛盾,率先實現輿論轉向,為爭取民主聯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爭取民族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輿論環境。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艱巨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響應號召。1951年,《關于加強黨的宣傳教育工作決議(草案)》充分闡釋了向群眾普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并對具體的宣傳方法展開了詳細論述,為轉變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發揮了強大的宣傳作用。

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時期后,一方面,面對黨內黨外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對黨內報刊、領導班子以及編輯隊伍進行全面整頓的同時,不斷加強對新聞輿論從業者的思想教育,重塑黨的新聞輿論陣地的政治信念。另一方面,面對國外派駐記者日益增多,外國媒體對我國新聞機構滲透日趨嚴重的問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恪守實事求是原則,著眼于主要矛盾,不斷推動報道方式、新聞內容改革。中宣部在《關于改進新聞報道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詳細論述了新聞工作改革的要求,提出“要求對國外的報道力爭主動權,同外國新聞機構爭雄”[7]的主張。這一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僅著力于清除黨內自由主義思想,改造社會不良風氣,而且意識到新聞輿論工作在國際輿論斗爭、國際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在此之后,黨的新聞輿論機構不斷開設國際板塊、開辟國際輿論陣地,為鞏固意識形態領域安全以及新時期大國形象的塑造貢獻了巨大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于時代發展全局,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傳播媒介的深刻變革,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立足實際,與時俱進,抓住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的軌跡,找到變化后新的立足點,在推動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轉型過程中,貢獻了許多符合時代需要的新觀點、新論斷,為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事業開辟了光明前景。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核心的輿論監督,是保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純潔性的強大武器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高度重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方法,將其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核心觀念貫穿始終。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方法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針對華北地區抗日根據地報紙雜志出現的宣傳形式單一、宣傳內容匱乏的情況,《中央宣傳部關于各抗日根據地報紙雜志的指示》關于宣傳內容的第三條明確指出:“要善于使用批評的武器,表揚各種工作中的成績,揭發其錯誤?!盵3]這為改進報刊內容起到了重要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此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方法在延安整風運動以及黨的各種重要會議中也多次被提及。新中國成立后,這一工作方法更是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1950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決定》,明確了在報紙刊物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性,為了充分落實這一工作方法,中央提出應在黨內和人民中進行全面教育。一方面,要使黨員干部認識到在報刊中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對增進民主團結、擴大群眾基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這一工作方法對加快社會民主化進程、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同時,黨中央進一步對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方法的性質進行了全方位的闡釋,指明了在報紙刊物上推進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是有原則性、建設性、與人為善的批評,而不是反對黨的領導,破壞民主團結的批評。這一決議,是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中以中央名義發布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關于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的專門文件,確立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以批評與自我評判為核心的輿論監督工作的總基調,為人民群眾利用新聞輿論監督黨和政府的工作提供了根本方法。至此,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基礎上運用輿論監督。在黨的十三大報告中,首次正式提出輿論監督這一概念,此后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核心的新聞輿論監督成為中國共產黨輿論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隨著各類都市媒體、網絡媒體不斷涌現,社會輿論呈現出多層次、立體化的發展趨向。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通過媒體分眾化、資源整合化對新聞機構、輿論資源進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同時以更加健康的心態對待輿論監督,加強輿論導向,不斷提升與各種媒體進行信息交互的能力,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輿論引導格局,為新時代黨的輿論監督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輿論監督的內涵、地位進行了進一步論述。他指出,要將輿論監督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充分發揮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黨的新聞工作要通過輿論監督實現真實的報道,用事實說話的方式實現在民眾中最廣泛的傳播。同時,輿論監督要充分明確其責任和義務,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把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使之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工具,而不是造成社會混亂、負能量聚集的平臺”[5]。

三、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的現實指向

任何理論最終都應指導實踐,服務于現實需要。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思想立足于時代之巔,在百年砥礪前行中汲取成功經驗,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鞏固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支撐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戰爭磨煉,在極其惡劣、被動的條件下與日本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輿論戰爭,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充分認識到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對于維護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發揮的重要作用。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在輿論戰場的多方面打壓,如何扭轉在國際輿論中的被動地位,向廣大人民群眾發出自己的呼聲,從而爭取不同黨派、底層人民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首要問題。1942年,在《一二九師文化工作的方針任務及其努力方向》中,鄧小平針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新聞輿論與文化領域的全方位滲透和蠱惑,以及在教育方面的奴化政策,堅定地提出要與敵人進行最激烈的思想戰,要向廣大戰士以及人民群眾開展最深刻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他指出,我們的軍隊要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建立血肉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從而為人民軍隊提供廣袤且深厚的群眾土壤??梢哉f,抗日戰爭時期,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共產黨不僅在軍事戰爭中給予了敵人最沉痛的打擊,在暗潮洶涌的輿論戰爭中同樣發揮了巨大力量,在被重重包圍的輿論斗爭中,黨的輿論工作就像一把尖刀直指敵人心臟,給予了敵人最沉重的打擊。如果沒有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艱苦的新聞輿論斗爭,沒有黨不竭余力的輿論宣傳,難以想象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民族意識將會面臨何種災難。同樣,在解放戰爭中,面對國民黨長期占領新聞輿論制高點的局面和其在輿論戰場上的全方位封鎖,中國共產黨積極肅清黨內資產階級思想,鞏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在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利用報紙、宣傳冊以及文藝作品,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揭露國民黨的丑陋面孔,從而不斷提升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力,為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正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輿論斗爭中,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得以真正成長,也正是在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對于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發揮的巨大作用。

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為遏制中國發展,西方國家或將重新拾起本應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冷戰式”的意識形態斗爭武器,在各個領域、各個敏感問題中不斷詆毀、誹謗中國,妄圖在中國掀起“顏色革命”,以此動搖黨的領導,擾亂社會秩序,從而趁機攫取利益。而作為意識形態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聞輿論工作開展得好不好,直接關系黨的執政之基、關系我國的立國之本?!靶侣勢浾撽嚨貨]有真空,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必然被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占領?!盵8]面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格局、新形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不僅要守好原有陣地,還要積極地在互聯網、自媒體中開辟出一塊堅強的紅色陣地,從而保證包含主流意識形態的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到人民群眾中,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真正成為維護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支撐。

(二)“以溝通促共識”的意見整合作用,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獨特屬性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聯系黨和人民、政府和人民、國家和人民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信息融通的特殊平臺,這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區別于其他工作的獨特屬性。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新聞輿論工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人民群眾中實現廣泛、有效傳達,以及為人民群眾意見的有效反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與西方自由主義新聞體制相區別,根本在于要將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為謀求社會共識、凝聚共同體信念的堅強載體,要走出原有工具性角色,擔負起團結社會成員、參與國家治理的平臺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9]。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艱難的轉型時期,在“兩個大局”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和阻礙,一方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毅然決然承擔起傳達人民心聲、反映群眾意見的重要作用,勇于同侵害人民群眾權益的腐敗、黑暗行為作斗爭。同時,要真正落實人民群眾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主體性地位,將新聞輿論的焦點更多地聚焦到人民群眾,深入細致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將人民群眾的感人事件、奮斗精神傳遞到整個社會中,為凝聚社會共識、構筑民族精神發揮巨大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過程中,面對互聯網與人民群眾生活的深度融合和信息傳播媒介的深刻變革,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立足實際,與時俱進,切實轉變發展黨的新聞媒介的傳播形式,進一步筑牢輿論陣地,從而贏得國際輿論戰爭勝利。為此,作為奮戰在輿論斗爭一線的新聞工作者及領導機構,要持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構筑堅固的思想武裝;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全面系統學習互聯網、新媒體的運行規律和傳播規則,充分掌握全網絡、融媒體傳播手段,以此抓住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的軌跡,找到變化后新的立足點;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宣傳水平,在理論上、口頭上、筆頭上下足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調查能力,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及時且充滿藝術地傳遞給人民群眾,用最好的筆法和能力書寫出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書寫人民的心聲,把人民群眾最真切的呼聲反映給黨,為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事業開辟光明前景。

(三)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盵10]新聞輿論工作始終為實現這一使命不斷貢獻力量?;厮莅倌挈h史,黨的先驅者為辦好黨報黨刊,為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意識播撒到群眾心中,嘔心瀝血、親力親為。蔡和森在擔任《向導》主編時,為揭露帝國主義的黑暗行徑和各派軍閥的罪惡統治,先后撰寫160多篇文章;為喚醒底層人民群眾的民族意識,動員勞苦人民團結一致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宣傳、動員作用。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鄧小平主抓的《紅星報》、國共談判時期周恩來親自主持重慶的《新華日報》……這些領導人緊緊抓住新聞輿論工作這根“筆桿子”,充分發揮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為促進民族意識覺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作用。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繼續義無反顧承擔起百年傳承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推動構建使命型媒體,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切實履行媒體使命,深入總結新聞輿論工作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歷史脈絡,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規律,在借鑒世界新聞輿論工作的成功經驗的同時,持續探索中國特色新聞輿論工作的新道路、新方法,切實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堅實力量,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四、結語

在100年的砥礪奮進中,中國共產黨的新聞輿論事業已由最初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成為中國共產黨這艘偉大紅船在時代征途中乘風破浪的強大輿論引擎。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黨的新聞輿論事業要繼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好新聞輿論的紅線,守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生命線,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輿論事業開辟光明前景,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人民出版社,2021:331-332.

[2] 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15—1937)[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325-326.

[3] 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37—1949)[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361-362,1199-1200,264-265.

[4] 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檔案館編研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1949—1956)[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72-73.

[5]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81-183,46-47.

[6]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20.

[7]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獻選編(1938—198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15,136-137.

[8] 人民日報社評論部.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21.

[9]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聞思想講義(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3-194.

[10] 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1-72.

作者簡介:馬鑫(1997—),男,內蒙古包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
淺析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發展狀況
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探究以現代法治精神推動行政訴訟法修改
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則
如何推動企業文化的實施落地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