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行語對我國英語新聞報道的影響分析

2021-10-12 07:05郝曉俊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英語新聞網絡流行語文化傳播

摘要:網絡已經成為當代人重要的交流平臺甚至是生活方式,基于網絡交流而產生的網絡流行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的潮流文化。在英語新聞報道中使用網絡流行語,更有助于國外民眾了解我國當前的真實情形,推進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但網絡流行語基本都是網民的原生態創造,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粗糙性和不規范性。如果在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不夠成熟的網絡流行語,很有可能對報道的客觀性產生消極影響,甚至使受眾產生理解歧義或認知謬誤。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英語新聞;新聞報道;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188-03

時代發展到今天,地球已然成為地球村,不同國家、民族之間都需要相互交流,而且交流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在所有的交流中,最基本也最淺層的是商業交流,而更深層的則是文化交流。商業交流和文化交流相互影響,商業交流必定帶動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也能進一步提升商業交流的程度[1]。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發展,我國對外的文化交流尚未達到應有層次的高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對外商貿交流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對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成為我國國家發展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文化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一方面要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宣傳,加深外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對外宣傳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最基本的就是新聞報道。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以英語播報中國新聞,能夠使更多外國受眾了解我國的真實情景,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種語言是可以完全對譯的,文化的不同、語言的差異必然造成傳播效果的差異。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當前則又出現了新的情況,即網絡流行語的使用。網絡流行語是基于互聯網產生并用于網絡交流的語言,因為產生時間較短,網絡流行語往往不夠規范。一些媒體為了使傳播內容更為生動,在新聞中使用網絡流行語,給英語新聞制作和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是,也應該注意到,一部分網絡流行語與英語存在一定的聯系,在跨文化傳播中可以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從發生學視角分析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及走向,進而討論其對我國英語新聞報道的影響及可采取的應對之策。

一、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及特點

在語言漫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新的語匯或表達方式的出現往往源自優秀作家的創造,而且要經過長時間的沉淀[2]。網絡流行語則不然,很可能產生于網友的突發奇想或者靈光乍現。歸納起來,網絡流行語有舊詞新用和修辭創新兩種產生方式。舊詞新用即將原有語匯賦予新的含義,如“土豪”“女神”等?!巴梁馈痹鉃榈胤胶缽妱萘?,但在網絡中指有錢且任性的人或行事風格;“女神”原意為女性神明,如嫦娥或雅典娜,但在網絡語言中指男性傾慕的特定女性。修辭創新則是運用修辭手法創造出新的語匯,常用的修辭手法包括借代、節縮、隱喻、諧音?!坝湍仭痹诰W絡中意指不注重個人形象的中年男性,這就是很明顯的借代辭格;節縮是為了輸入簡便而形成的一種造詞方式,如“高富帥”“白富美”“喜大普奔”等;隱喻造詞往往是因社會中出現了某個熱點事件,當網民以簡單詞語概括這一熱點事件時,所使用的概括語就可能成為網絡流行語,如“吃瓜群眾”“且行且珍惜”等。此外,在修辭創新中,諧音造詞最值得注意,網絡中的諧音造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錯音錯字造詞,如“有木有”“腫么啦”,一望而知,這其實是輸入者的輸入錯誤造成的,但新詞與“源詞”讀音十分接近,一般不至于造成理解障礙,而新詞本身又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成為網絡流行語;另一類則是中英結合混亂式造詞,音譯詞在漢語中是大量存在的,如“菩薩”“剎那”就是梵語的音譯詞,“沙發”“撲克”就是英語的音譯詞,但是這些詞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已經廣為傳播,且符合漢語構詞的基本結構,而新出現的某些網絡流行語則未必,如“狗帶”(go die)、“word哥”(我的哥)等。

通過上述例證不難看出,網絡流行語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體現了語言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參與網絡流行語創造的是數量眾多的網民,這就難以避免地使網絡流行語帶有一定的粗糙性,某些網絡流行語與既有的語言規范相去甚遠,從而引起人們的不適。當然,在強調網絡流行語粗糙性的同時也不能否認其生動性,如馮夢龍所說,“世有假詩文,無假山歌”,網絡流行語就像山歌,是一種原生態的創造,可能是粗糙的,但也一定是生動的。網絡流行語的粗糙性和生動性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難以分開。

二、網絡流行語的走向及其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

網絡流行語的生成及其所具備的特點,決定了其有三種走向。第一,短暫爆紅后迅速消亡。絕大部分的網絡流行語都會在短暫爆紅后迅速消亡,因為網絡流行語很多都是網友基于某一短期事件的無意識創造,且相對粗糙,不符合既有語言范式,走向消亡可想而知。第二,走出網絡并發展為日常用語。社會在發展,語言也在不斷發展,社會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必然要求新生語言進行指稱,一些網絡流行語因此產生,且較為符合既有語言規范,因此這些語匯可能脫離網絡限制,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甚至進入權威辭書,如“土豪”“官宣”等。第三,長期存在于網絡之中,一般來說,此類網絡流行語基本以舊詞新用的方式產生,而且其新意僅存在于網絡,其在網絡之中與網絡之外的含義甚至風馬牛不相及,如“潛水”“沙發”“樓主”等。

網絡流行語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其實是媒體形式發展變化的產物。在自媒體出現之前,新聞報道屬于官方媒體的“特權”,其措辭十分嚴謹,基本不會出現不規范的用語,但也因此顯得呆板,缺少生動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很多新聞節目不再采取由主播單純播報的方式,而是插入了專家分析,即通過語音或視頻連線的方式邀請某些學者對熱點新聞進行解析,而學者的解析是以口語形式展現的,在措辭的規范性上必然有所折扣。再之后,當自媒體興起,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主播,這就意味著官媒對新聞報道的壟斷特權被消解了。自媒體的UP主們,本來就以青年群體居多,為了賺取流量,會有意識地使用一些更為犀利或流行的網絡用語。在這種情況下,官媒和自媒體就逐漸形成了一種相互影響的競合趨勢,某些網絡流行語也就開始出現在官媒的新聞報道之中。我國制作播出的英語新聞,雖然未必由漢語新聞直譯而來,但其消息來源則一定是漢語的新聞報道或報刊。既然漢語的新聞報道中出現了網絡流行語,受其影響,英語的新聞報道中出現網絡流行語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網絡流行語對我國英語新聞報道的影響

總體來說,網絡流行語對英語新聞報道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其中,正面影響有三點。

第一,豐富英語新聞語言。前文已述,社會的發展必然帶動語言的發展,網絡流行語應運而生且其中一部分最終走出網絡成為日常用語,如“plastic”原意是塑料,但是后來有了“信用卡”的含義,這一詞匯就實現了從網絡用語向日常用語的轉變??梢哉f,網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英語詞匯的發展與更新。因此,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及其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對豐富英語語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二,提高新聞的生動性。無論是漢語新聞還是英語新聞,使用網絡流行語,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動性,轉變受眾對新聞古板僵化的固有認知,而這也是新聞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原因。前文已述,很多網絡流行語基于修辭手段產生,而修辭的目的就是使表達更為生動,如“photobomb”一詞意思是“搶鏡”,但其實是由“photo(照片)”與“bomb(炸彈)”兩個單詞組合而成的,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式英語。類似這樣的中式英語甚至被收錄進了美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

第三,增強英語新聞語言的通俗性。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英語亦是如此。面對不同的受眾和場合,傳播者會有意識地使措辭書面化或口語化,以美國兩位前總統為例,奧巴馬的競選演說更為書面化,而特朗普的演說則非??谡Z化,原因在于特朗普的支持者多為美國中下層的工人或農民。雖然書面語和口語在不同場合各有用途,但由于自媒體的蓬勃發展,新聞語言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口語化趨勢,即使是官媒也會經常使用一些口語化的表達,以使新聞傳播更接地氣。在英語新聞中合理運用一些網絡流行語,能夠使新聞更顯通俗化。換一個角度,新聞有硬新聞和軟新聞之別,硬新聞一般是時政新聞,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軟新聞則一般包括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甚至花邊新聞。硬新聞雖然與民生緊密相關,但播報者往往立足宏觀視角,這就與微觀的個體產生了隔膜,如同一項國家政策對不同的人所產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硬新聞對某些個體受眾而言,可能存在理解障礙?;谟残侣劦倪@一特點,適當加入一些更為通俗的網絡流行語,一方面有助于受眾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拉近政府與民眾的距離。深圳衛視的一檔新聞欄目《直播港澳臺》的廣告語“為您提供更好懂的硬新聞”正是此意。在英語中使用網絡流行語則更有助于外國民眾了解中國的現實情形。網絡流行語肯定是基于潮流產生的,反映的是中國的流行文化,在英語新聞中使用網絡流行語,有助于受眾了解當下真實的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外媒的不良影響。

以上是網絡流行語對我國英語新聞報道的正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也有其消極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兩點。

第一,打破了英語的既定語法規則。筆者在學生時代,曾經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翻譯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這樣的翻譯連直譯也算不上,甚至充滿了“胡鬧”的意味。然而,很多網絡流行就是以這種方式被創造出來的,而且被一部分英語國家的民眾所接受,如“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等均被美國在線俚語詞典收錄。我們知道,漢語和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就性質而言,英語是邏輯語言,英語單詞會因時體態格的變化而變化;漢語是意象語言,漢字是象形文字,現代漢語以雙音節或多音節詞為主,古代漢語則往往是單字成詞,漢語以特定的虛詞和語序來表達不同的時體態格,而不是轉變字形。顯然,上述例證是以漢語的語法規則來創造英語的。任何語言都是語匯和語法的結合體,其語匯在不斷發展變化,而語法則相對穩定。以漢語語法規則來創造英語是對英語既定語法規則的否定。如果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這樣的網絡流行語,其規范性必然受到質疑,對傳播效果造成干擾。美國在線俚語詞典開放性極強,任何用戶都可以上傳詞條,至于是否被收錄,則由網友投票決定。這些以漢語規則創造的英語,雖然被一部分外國網友所認可和接受,但可想而知其支持者多半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立足于文化傳播的視角,以英語報道中國新聞,是為了讓更多外國民眾了解中國,對于那些對中國知之甚少的民眾,則是選擇規范的英語更為適宜。

第二,弱化了新聞的客觀性。眾所周知,新聞尤其是官媒新聞,措辭往往嚴謹甚至顯得呆板,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聞以客觀性為第一追求,要盡可能減少報道者的情感或認知對報道內容的影響。因此,新聞語言較多消極修辭而較少積極修辭。網絡流行語很多是基于修辭而產生,在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必然折射出報道者的情感取向,從而弱化新聞的客觀?!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文學創作的法則,不是新聞報道的法則。另外,在網絡流行的英語中,很多都是將一句正常的英語壓縮為幾個字母的縮寫,這就很容易造成語言的歧義,對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產生不利影響。

四、英語新聞報道中該如何使用網絡流行語

網絡流行語對我國英語新聞報道乃至對外文化交流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就意味著,對網絡流行語,不能簡單地接受或者拋棄,套一句流行語來說,即“細節決定成敗”,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要謹慎細致,擴大其積極影響,降低其消極影響。這其實是兩個問題:其一是在何種情況下應選擇使用網絡流行語,何種情況下應避免網絡流行語;其二是網絡流行語的翻譯。

在何種情況下使用網絡流行語,通常是由新聞的內容及媒體風格決定的。一般來說,如果硬新聞內容涉及我國重大政治事件,且報道由官方媒體發出,就應該盡量避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不必過于刻板。對外的英語新聞報道,大致可分為介紹和回應兩種取向,介紹就是向外國民眾介紹中國情況,講述中國故事;而回應則是針對國外某些媒體的特定報道作出回應。筆者認為,在介紹取向的新聞報道中可以適當使用網絡流行語,而在回應取向的報道中一般不宜使用網絡流行語,也就是我們的回應要讓外國人無障礙地聽明白。當然,如果報道內容屬于軟性新聞,適當使用網絡流行語,可以進一步激起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欲,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傊?,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與否,要注意度的把握,既然考慮受眾的理解,也要適當激發受眾的探知,一篇報道如果通篇都是不規范或者晦澀的措辭,受眾一定心生反感;但如果通篇平鋪直敘,淡而無味,同樣惹人生厭。適度使用一些新奇生動的網絡流行語,反而能提高報道的吸引力。

關于網絡流行語的翻譯,與其他翻譯一樣,皆有異化和歸化兩種基本策略。異化策略強調保留原文的陌生感和異域性,使譯文向原文靠攏;歸化策略則正相反,強調淡化譯文的陌生感而向目標語靠攏。在具體的翻譯中,采取異化策略還是歸化策略,并沒有一定之規,應該以有利于原作意義的傳達或文化交流的促進為原則。例如,里約奧運會期間我國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在賽后接受采訪時,使用了“洪荒之力”一詞,使其迅速流行于網絡?!昂榛摹痹谟⒄Z中沒有對應的概念,英語新聞頻道的官方微博將“洪荒之力”翻譯為“prehistorical powers”,但這個翻譯其實并不準確?!皃rehistorical”意為“史前”,與“洪荒”還是有所區別的,而且翻譯為“史前之力”反而更讓人一頭霧水。這里,如果采取歸化策略,傅園慧的說法就可以翻譯成“I have tried my best. I have given my full paly(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盡全力去比賽了)”,或者翻譯為“I have swum up to my potential(我已經發掘出我在游泳上的最大潛力了)”。如果報道者想要加深受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妨采取異化策略,直接創造一個中式英語“HongHuang”。當然,如果新聞報道是以文本形式呈現,也可以采取異化策略加注釋的形式??傊?,網絡流行語在新聞報道中使用與否及如何使用需要報道依據新聞內容和預期傳播效果靈活掌握。

五、結語

基于網絡流行語對英語新聞報道的可能影響,在報道中應該謹慎使用網絡流行語,盡量選擇與既有語法規則較為貼近的網絡流行語或進行注釋??傊?,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要符合語言發展的自身規律,也要注意到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追求,如果新聞內容關涉重大事件,網絡流行語則更應慎用。

參考文獻:

[1] 王松,張芬.網絡流行語對我國英語媒體的雙重影響[J].新聞戰線,2018(20):57-58.

[2] 陳萬懷,陳杰.新聞標題中網絡流行語的應用與編輯規范[J].出版科學,2015(05):43-46.

作者簡介:郝曉?。?979—),女,山西汾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語言學。

猜你喜歡
英語新聞網絡流行語文化傳播
大學四、六級考試改革新增新聞聽力應對技巧與實踐探索
網絡流行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淺談當前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分析
網絡流行語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
淺析提高英語新聞聽力水平的方法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談英語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