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循環”模式下我國化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1-10-13 04:24林世東杜國強馬哲峰郭學偉吳文靜寧翠娟
合成纖維工業 2021年4期
關鍵詞:化纖雙循環紡織品

林世東,杜國強,馬哲峰,郭學偉,顧 君,錢 軍,吳文靜,寧翠娟,袁 野,萬 雷*

(1.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北京 100020; 2.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2020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3]。

對于化纖行業而言,打造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是我國化纖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化纖行業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4-8];充分利用不利的外部因素,推動化纖產業繼續走向高端,鎖定化纖行業高端制造的定位,為我國化纖行業在“雙循環”模式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遵循。

1 中國化纖行業發展概述

1.1 化纖行業發展現狀

2020年,中國化纖產量為60 250 kt,比2015年增長24.7%,占全球化纖總產量70%以上,比2015年提高2.6%(見表1);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完成營業收入7 984.2億元,占整個紡織工業完成營業收入的17.7%?;w工業在全球化纖工業和我國紡織工業體系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表1 2015—2020年我國化纖產量情況Tab.1 China chemical fiber output over 2015-2020

在技術方面,滌綸、錦綸、氨綸、丙綸等行業已廣泛采用高速紡、多頭紡、在線添加等高效生產工藝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纖維形態控制等多重改性為一體的工程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常規纖維的功能改性由單一功能向雙功能及多功能復合改性方向發展;化纖差別化、功能性產品結構更加豐富,應用領域更加廣闊,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高性能化學纖維新材料技術穩步提升,生物基纖維材料技術進步明顯。

在產業鏈方面,化纖龍頭企業正加速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煉化一體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聚酯行業已實現“原油-石腦油-對二甲苯(PX)-精對苯二甲酸(PT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纖-織造”的全產業鏈一體化運作模式;錦綸產業鏈“己內酰胺(CPL)-聚酰胺-化纖-織造”一體化也在加速推進。此外,我國化纖工業主要原料自給率也大幅提升,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我國PX、乙二醇(MEG)、CPL和丙烯腈(AN)等化纖原料的進口依存度比2015年分別下降15.07%、12.21%、4.21%和6.99%,見表2。

表2 2015—2020年我國化纖主要原料進口依存度Tab.2 Import dependence of main raw materials for chemical fiber in China over 2015-2020

預計今后幾年隨著新建擴建項目的陸續投產,化纖原料的進口依存度還將大幅降低。

1.2 化纖出口現狀

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及國外疫情的疊加影響,我國化纖出口量嚴重下滑,全年出口合計4 660.6 kt,同比下降7.92%。其中,滌綸短纖維出口806.5 kt,同比下降18.92%;滌綸長絲出口2 743.4 kt,同比增長0.81%;錦綸長絲出口249.0 kt,同比下降7.91%;腈綸出口31.1 kt,同比增長21.20%;黏膠短纖維出口378.4 kt,同比增長3.56%;黏膠長絲出口73.5 kt,同比下降17.74%;氨綸出口78.5 kt,同比增長6.08%。2015—2020年中國化纖出口情況見表3。預計隨著疫情全球大流行風險的降低、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的回升、國際物流的恢復,化纖出口量將會回歸到正常增長態勢,但外部風險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潛在風險挑戰仍然存在。

表3 2015—2020年我國化纖出口情況Tab.3 Chemical fiber export in China over 2015-2020

2 化纖行業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機遇

2.1 中國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中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一方面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源、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大的科技實力,這是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和抵御外部風險的根本依托。另一方面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消費潛力巨大。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將在“十四五”時期從中高收入邁向高收入。這將為我國消費實現高質量增長打下堅實基礎[9]。同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加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升級的驅動,居民消費開始呈現出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并兼顧智能、綠色、時尚的特征。這將刺激纖維制品市場針對人們的不同消費需求、不同年齡段、不同層級市場提供更適宜的產品,由此可帶動纖維需求增長,也可能創造新的纖維需求增長點。

2.2 政策層面仍將積極促進消費擴大內需

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外部需求波動顯著的大環境下,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是對沖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選擇,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基點[10],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相信在后疫情時代,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政府會推出更多更完善的政策“組合拳”著力于擴大內需,以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將有助于化纖行業在供應鏈和價值鏈調整格局中掌握主動。

2.3 新消費主力軍的消費意愿增強

聯合國預測中國人口總數將于“十四五”期間繼續增加,中國總人口數雖然仍能保持增長,但增速將明顯放緩最終出現拐點。但是“十四五”期間人口年齡結構將發生明顯的變化,80后、90后甚至00后成長為新的消費主力軍,他們更關注體驗、個性化、分享,且消費意愿更強烈、更有實力進行消費。據天貓官方統計,2019年雙十一的購物者中90后即占到了42%[11]。年輕一代消費觀念和行為的轉變,為化纖行業提質增效和發展優質產能帶來了空間和契機,也將推動我國化纖消費進入新的領域。

3 化纖行業“雙循環”發展的必要性

3.1 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壓力持續加大

受外需減弱及貿易環境風險上升影響,“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形勢較為嚴峻,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呈現明顯的下行趨勢。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金額為2 807億美元,同比下降1.5%,增速低于2018年5.3個百分點;2020年雖然受印度、越南等國家疫情爆發,紡織品訂單轉移至我國影響,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增長9.6%,但僅達到2015年的水平,見表4[12]。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表4 2015—202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Tab.4 Export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 China over 2015-2020

3.2 新冠疫情對化纖行業的影響或將繼續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2020年國內化纖行業穩步推進復工復產,竭盡全力保障重要防疫物資的供給,滌綸、錦綸、維綸、氨綸等化纖品種均實現了正增長,分別同比增長3.89%、3.87%、11.06%、14.44%,但化纖行業外需不振、訂單減少、成本上升的壓力則明顯增加,化纖行業運行面臨的風險和考驗加大。當前盡管全球多個國家開始推廣疫苗注射,但疫情蔓延擴散態勢尚未獲得有效遏制,甚至還出現一些變異毒株,全球疫情發展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一定程度會拖累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紡織品服裝行業,化纖行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風險挑戰仍將繼續[13]。

3.3 單邊主義抬頭國際貿易形勢嚴峻

盡管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后,中美貿易摩擦未進一步加劇,但源于長期戰略遏制、短期轉移國內矛盾等因素考量,美國遏制中國已基本上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中美博弈大勢不會改變,不排除未來隨著美國境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美國團結其傳統盟友進一步對我國進行遏制打壓的可能。

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產業供應鏈部分中斷,導致全球產業分工安全性遭到質疑,逆全球化思潮加速,主要發達國家均考慮或正在考慮加快制造業回流,重新調整產業布局。這種趨勢勢必對我國產業結構尤其是外貿依賴度相對高的紡織品服裝行業,造成比較大和深遠的影響。

3.4 化纖行業國際再分工加快推進

我國化纖紡織工業正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一方面,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具有化纖產品生產歷史悠久、技術含量高的優勢,在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纖維領域顯示出強勁的競爭勢頭。另一方面,亞洲、非洲地區部分發展中國家憑借較低人力資源成本和資源、貿易條件,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擠占我國現有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這些已經從根本上影響到了全球化纖的競爭格局。同時,我國化纖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尤其是以滌綸生產企業為代表的海外投資明增加,如廣州泛亞聚酯有限公司在沙特的聚酯一體化項目,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滌綸工業長絲項目,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在越南的滌綸長絲項目,均為利用國外的資源和市場優勢的國際布局。

4 化纖行業“雙循環”模式下高質量發展的方式

4.1 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完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中國化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創新活力空前。滌綸、錦綸、氨綸、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等常規大宗化纖品種差別化、功能化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品更加符合下游的實際需求,并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14-15];高性能纖維和生物基纖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工藝技術水平持續提高,纖維性能逐步提升,產品結構更加豐富,部分產品成本有所下降。這些都為“十四五”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并且隨著行業的科技創新和“三品戰略”的深入實施,化纖產品在差異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將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4.2 拓寬產業用等紡織品市場

面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以自身的優良品質和供應保證,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不僅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自身也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成為我國纖維領域的重要增長極,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20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19 155 kt,同比增長18.2%,見表5。

表5 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Tab.5 Fiber processing capacity of technical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in 2020

后疫情時代,雖然部分防護制品產能會回調,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加之人民防護意識的增強,仍是產業用紡織品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機遇期和窗口期,發展空間巨大;化纖行業應補足產業短板,推動纖維產業升級,增強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纖維在產業用領域的競爭力。

4.3 促進國內消費升級

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與自我表達意愿提升推動國內消費升級。預計今后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新國貨運動的興起,高性價比的國貨品牌將受到更多追捧,服裝家紡消費或將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化、高端化的趨勢,消費者將更愿意為高品質的產品買單;未來人們將更加關注健康,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的需求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供給能力的提升將使化學纖維賦予下游制品更多可能性,供給與需求更好的匹配也將更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功能化的服裝、家紡、產業用等終端產品需求,從而進一步增加化纖消費量[15]。

4.4 合理布局化纖產業的區域發展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西部 12 個省市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落后東部地區,工業化進程緩慢、差距明顯,在化纖領域表現更突出。目前我國化纖產業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例如我國 150 多家聚酯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市,其中江蘇與浙江的聚酯聚合產能合計占全國總產能的80.3%,且聚酯消費也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約占 90%,而西北地區不足 5%。

但在西部地區布置化纖企業有如下優勢:一是國家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投資融資、財政補貼、資源開發、土地利用、交通發展等各個方面都給予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有良好的政治氛圍和寬松的經濟環境;二是西部地區有著煤、電、氣及蒸汽價格優勢,見表6;三是西部地區如新疆已陸續建成多樣性聚酯原料生產基地。這些都為西部地區發展化纖產業,促進西部地區人民經濟收入增長增添了發展動力。

表6 西部地區滌綸紡紗及織布與江浙及內地企業成本比較Tab.6 Cost comparison of polyester spinning and weaving enterprises in western China and Jiangzhe and mainland

4.5 更加重視海外消費市場

全球化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或個人的意志選擇,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歷史的進程中必然的道路。區域性的分工協作已經不同以往,未來的全球化可能是不限于與洲際、大陸板塊緊密相連的地理位置鏈接,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讓世界的溝通更加便捷[15]。

中國化纖行業作為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行業,打造立足本土布局海外的發展模式是必由之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立足本土是生存發展之基;而充分重視海外市場,將生產制造中心轉移到成本低關稅低的國家、或者更接近終端消費者的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則有助于化纖企業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有助于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

5 結語

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內外紡織市場需求的快速擴大,化纖工業連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我國紡織工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面對新冠疫情將曠日持久及美國將強行與中國脫鉤的兩個不確定預期,中國化纖企業應當不斷提升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持續地做好產品升級、技術迭代,追求精益生產,主動融入“雙循環”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和種類滿足人民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供應,在“雙循環”格局下取得更大的進步。

猜你喜歡
化纖雙循環紡織品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紡織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應用
儀征化纖: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開路先鋒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化纖強國
《紡織品織物折痕回復角的測定》正式發布
亨通集團:暢通“雙循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國紡織化纖行業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纖聯盟持續發揮技術創新鏈優勢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