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探討

2021-10-15 09:24陳青州
康頤 2021年14期
關鍵詞:臨床診斷價值

陳青州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腹部CT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診科74例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意愿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對照組行開腹手術,研究組行腹部CT檢查。比較兩組的檢查結果、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檢查的認識。結果:研究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檢查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18.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腹部CT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準確,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可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急診腹部CT;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臨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81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01

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是指由腸系膜血管功能不全和腸肌功能障礙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壞死。該病急診檢查存在一定困難,病情發展迅速,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因此,及時診斷起著重要作用。傳統的開放手術由于其巨大的危害性和不良反應,不易被接受。隨著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CT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但對腹部CT檢查的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選取我院急診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急診部收治的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持續性腹痛30例,初期陣發性,中期為持續性。疼痛位置:上腹部41例,全腹痛33例。部分患者伴有惡心、腹瀉、血便癥狀。20例患者伴有壓痛感、反跳痛;10例僅為腹部壓痛,無反跳痛;15例患者壓痛無明顯癥狀;10例患者高熱。根據患者及家屬意愿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7例。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5~75歲,平均(46.2±5.4)歲;原發性高血壓9例,風濕性心臟病10例,腦梗死8例,肝硬化10例。研究組男14例,女23例;年齡24~78歲,平均(47.3±5.6)歲;原發性高血壓8例,風濕性心臟病9例,腦梗死11例,肝硬化9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DSA檢查確診為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2)伴有刀割樣疼痛、絞痛、腹脹、嘔吐、排便困難等現象;(3)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性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者;(2)中途退出者;(3)依從性不高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對照組檢查前行麻醉,減緩不適確保手術有效開展。于疼痛位置做切口,觀察腹膜狀態,清理殘留物。剖腹探查術:患者保持平臥位,確定病變位置。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白細胞計數、血清C反應蛋白、血清D-二聚體和尿淀粉酶升高。

研究組行急診腹部CT,患者呈仰臥位,足先進。引導患者深吸氣后屏氣,掃描腹部薄層,由T10椎體水平至髂嵴連線。參數設定:管電壓120kV,電流150mA,掃面層厚6mm,準直器寬1.5mm。造影劑:三代顯碘比醇90~100mL,注射速度每秒4mL。ROI為降主動脈,自動觸發閾值設置120HU。掃描后選擇層厚1mm,B30fmediumsmooth重建原始橫斷面薄層圖像上傳,創建冠狀面、矢狀面、VR血管成像。若病變位置難以清楚展現,考慮是否需采用其他方法。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診斷精準率、檢查時間、失血量、檢查費用;(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高熱、腹腔內出血;(3)比較患者及家屬對腹部的CT檢查認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結果比較

研究組診斷精準率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失血量少于對照組,檢查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檢查認識

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缺少認知,普遍認為兩種診斷效果一致,無需選擇腹部CT檢查;研究組患者及家屬認為急診腹部CT精準性更高且機體損傷小,能為醫生確診與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因此,有必要選擇腹部CT檢查。表明患者選擇何種檢查方法70%取決于患者及家屬對腹部CT的認知程度。

3 討論

通過一系列的臨床調查,發現男性更容易患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并且男性患者的發病年齡一般在40~60歲之間,患者發病之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惡心等癥狀,為了防止病情惡化,醫院應該及時對急性持續性腹痛進行確診,在這一背景之下,本院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通過對這些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分組實驗,最終發現對照組患者利用剖腹探查的確診率比實驗組患者利用CT腹部檢查的確診率高,但是對照組患者檢查之后的不良癥狀發生概率較實驗組高,由于急診腹部CT檢查不需要患者進行手術沒有感染以及各種并發癥,降低了患者治療的復雜性,因此對于急診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可以首先采用急診腹部CT檢查的方式,當利用這種方法無法確診,再選擇其他檢查方式。

根據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臨床中,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并不多見,但是由于其致死率較高,進而在臨床治療中,為了有效保證患者臨床療效,在其早期診斷中必須有效提高早期診斷準確性。另外,筆者了解到,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屬于臨床急腹癥,因此,患者需在短時間內接受有效治療,以保證后續質量方案的準確制定,確?;颊呱】?。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與發展,臨床應用腹部CT越來越廣泛,并且有相關資料顯示,在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診斷中,使用腹部CT失血量較低,診斷時間較短,綜合效果較為顯著。

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CT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常規開腹探查、血管造影,屬于有創診斷方法,尤其是前者,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隨著CT技術的發展,其在急腹癥的鑒別診斷價值凸顯出來。已有研究指出:急診腹部CT有利于臨床醫生早期確診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CT表現主要包括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直接征象主要為高密度血栓影、充盈缺損。間接征象主要為:(1)受累腸壁變化。發病早期,腸壁缺血表現出薄紙樣改變;隨著病情的加重,腸壁水腫增厚,經CT分期增強掃描可見不同程度強化減弱。在分期增強掃描中,其特征不一,在早期發病時動脈供血正常靜脈回流受阻,腸壁強化明顯且持久;而隨著腸壁瘀血的進展,強化可能降低,在壞死時不強化。因而又有學者提出可以將腸缺血分成三期:初期表現為腸壁的可逆性缺血,管壁水腫痙攣。中期表現為持續性缺血,出現腸壁內滲血征象。末期表現為長期缺血引起的腸壁全層壞死。(2)腸梗阻征象。在供血減少時,腸壁的張力降低,腸蠕動逐漸消失,導致腸管的擴張;而且在缺血缺氧、腸腔壓力的影響下,腸壁以及腸系膜血管的滲出明顯增加,導致腸腔內充滿液體,出現腸梗阻,也可能表現出高密度滲血,經CT檢查可見液氣平面。(3)腸系膜水腫、腹水。該征象反應的是血液、淋巴循環障礙,經CT檢查可見腸系膜密度升高、周邊脂肪間隙界限模糊;腹水一般發生于疾病的中后期,多伴有腸壁壞死。(4)腸壁、腸系膜積氣,這是由腸腔內大量積氣產生高壓氣體,經壞死腸管黏膜進入到血管和腸壁間引起的,該征象較為少見,多發生于腸壁全層壞死后。本研究結果顯示:CT平掃的診斷符合率顯著低于CT分期增強掃描,且CT分期增強掃描在血栓的顯示上明顯優于CT平掃。相較于CT平掃,CT分期增強掃描的敏感度更高,有利于觀察到多種特點,如:腸壁過厚、過薄,腸管擴張、積氣積液等,而且分期增強掃描有利于確定圖像相應的分支,有利于明確病灶部位。分期增強掃描有利于準確發現血栓,確定血栓的形態、大小范圍等,而CT平掃雖然也能發現血栓,但是其往往易出現低估病變程度的情況。另外,螺旋CT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在后處理工作站,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選擇分期增強掃描數據進行圖像重建,如:去除骨骼、血管部分,僅保留腸系膜動脈部位,立體多角度的觀察病變情況。在分期增強掃描的應用中,其操作簡單,檢查時間短,一般一次屏氣即可完成掃描,避免呼吸運動造成的偽影影響。綜上所述,急診腹部CT檢查在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中應用價值高,分期增強掃描應用簡單、安全性高,掃描時間短,且診斷準確率高,同時利于臨床醫師準確預測病情的嚴重程度,為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值得在臨床診療中推廣應用。

傳統的開腹探查和腸系膜血管造影對患者的危害很大。通常情況下,當上腹部情況不明,但情況緊急、危險時,會采取開放性探查,確定腹部病變并積極治療。但開放性探查的風險很高(腹腔感染、麻醉意外等),無法避免。隨著臨床診治水平的提高,急診腹部CT對amvo的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CT能準確診斷是否有栓子、閉塞、腫瘤浸潤,判斷缺血腸袢,從而確定缺血原因,觀察腸缺血等臟器并發癥,排除其他急腹癥。二維多平面及三維血管重建的建立能清楚顯示腸缺血的情況,保證診斷的準確性。本病的CT表現可分為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前者腸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血密度高,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后者分為變薄、增厚和膨脹。結果表明,研究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檢查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4 結論

總之,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檢出率高,無出血,對機體損傷小;同時,有利于準確診斷腸系膜血管栓塞,明確栓塞部位,觀察腸缺血等臟器并發癥,從而排除其他急腹癥。此外,并發癥發生率低,診斷方法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柯.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診斷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9,(5):2911-2912.

[2]張柯.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診斷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9,(5).

[3]郭麗麗.急診腹部CT診斷結合中西醫治療應用于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128例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35):98-100.

[4]徐俊喜.急診腹部CT在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9,(15):377-378.

[5]顏顯杰,李文,楊桂漢.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12):1348-1349.

[6]趙燕.急診腹部CT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9,(31):104-105.

[7]張浩亮,杜海,武軼非,等.64層螺旋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9,22(11):1884-1887.

[8]王良根.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影像技術,2019,26(6):23-24.

[9]魯觀春,楊有優.MSCTA對急性腸系膜上動靜脈栓塞的診斷價值.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9,12(2):130-132.

[10]紀昌煥,楊海南,陳綿榮,等.MSCTA與CT平掃在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中的應用對比[J].中國CT和MRI雜志,2019,12(6):71-73,76.

[11]梁萍.血管、腹膜及腸系膜源性急腹癥的MSCT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9,36(9):1296-1300.

猜你喜歡
臨床診斷價值
一粒米的價值
探究內鏡檢查對缺血性結腸病的診斷價值
“給”的價值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價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